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 实验活动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导学案(Word+ PPT)+导学测评+同步练习 (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 实验活动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导学案(Word+ PPT)+导学测评+同步练习 (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9-14 10:03:36

文档简介

实验活动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1.巩固和加深对金属性质的认识。
2.培养实验设计能力。
一、实验用品
实验仪器:试管、试管夹、坩埚钳,还需要一种加热仪器 酒精灯 。?
药品:镁条、锌粒、铝片、铁片、铁粉、铜片、黄铜,还需要补充的几种溶液有 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 。?
用品:电池、导线、小灯泡、火柴。
二、实验步骤
1.金属的物理性质
(1)通过观察镁、铝、铁、铜的颜色和光泽可知:这四种金属都有 金属光泽 ,镁、铝、铁是银 白 色,铜是 紫红 色,黄铜片是 黄 色。?
(2)将铜片和铝片、铜片和黄铜片相互刻画,可以观察到 铜片在铝片上刻画能留下痕迹,黄铜在铜片上刻画能留下痕迹 ,由此得到的结论是 铜的硬度比铝的硬度大,黄铜的硬度比铜的硬度大 。?
2.金属的化学性质
(1)用坩埚钳夹取一块铜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 铜片表面变黑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u+O22CuO ?
(2)向5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镁条、铝片、锌粒、铁片、铜片,然后分别加入5 mL稀盐酸(或稀硫酸),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装有镁、铝、锌、铁的试管中 有气泡产生 ,装有铜片的试管中 没有气泡产生 。产生的气体名称是 氢气 。?
1.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各小组利用实验台上的用品讨论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金属导电性实验:将导线两端分别连接电源的两极,接通电源,观察灯泡是否变亮,若灯泡变亮,说明金属导电;若灯泡不亮,说明金属不导电。
导热性实验:将铁片放在酒精灯的石棉网上,在其上放一颗石蜡,观察石蜡是否融化,石蜡融化,说明金属具有导热性。
2.镁、铝、锌、铁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产生气泡,该气体是氢气,你如何验证?各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用拇指堵住收集满气体的试管口一会,用燃着的火柴靠近试管口点火,听到尖锐的爆鸣声或轻微的噗声,说明是氢气。
3.各小组讨论设计实验验证金属的化学活动性。
(1)两种金属:
①两种氢前金属:锌和铁;
②一种氢前,一种氢后金属:铁和铜;
③两种氢后金属:铜和银。
①将锌粒和铁片分别放入等体积等浓度量的稀盐酸中,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或将锌粒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看锌粒表面是否有银白色的物质析出,溶液颜色是否变为无色。
②将铁和铜分别放入稀盐酸中,铁表面产生气泡,铜表面不产生气泡;或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③将铜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2)三种金属:
①一种氢前,两种氢后:铁、铜、银;
②两种氢前,一种氢后:锌、铁、铜。
①将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看是否反应,然后将铜放入硝酸银溶液中;或者将铁、银分别放入硝酸铜溶液中或将铜分别放入硫酸亚铁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
②将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铜不反应,锌和铁与酸反应,看反应的剧烈程度;或将锌和铜分别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或将铁分别放入硫酸锌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中。
(3)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讨论可以用什么反应比较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用金属与酸反应或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来进行。两种金属都是氢后金属只能用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即将一种金属放入另一种金属的盐溶液中;三种金属可用两头金属中间盐或中间金属两头盐的方法进行比较。
课件10张PPT。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一、实验用品
实验仪器:试管、试管夹、坩埚钳,还需要一种加热仪器__
_________。
药品:镁条、锌粒、铝片、铁片、铁粉、铜片、黄铜,还需
要补充的几种溶液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用品:电池、导线、小灯泡、火柴。酒精灯 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
酸银溶液铜片在铝片上刻画能留下痕迹,黄铜在铜片上刻画能留下痕迹二、实验步骤金属光泽白紫红黄 铜的硬度比铝的
硬度大,黄铜的硬度比铜的硬度大铜片表面变黑有气泡产生没有气泡产生氢气用拇指堵住收集满气体的试管口一会,用燃着的火柴靠近试管口点火,听到尖锐的爆鸣声或轻微的噗声,说明是氢气。金属导电性实验:将导线两端分别连接电源的两极,接通电源,观察灯泡是否变亮,若灯泡变亮,说明金属导电;若灯泡不亮,说明金属不导电。
导热性实验:将铁片放在酒精灯的石棉网上,在其上放一颗石蜡,观察石蜡是否融化,石蜡融化,说明金属具有导热性。答案答案①将锌粒和铁片分别放入等体积等浓度量的稀盐酸中,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或将锌粒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看锌粒表面是否有银白色的物质析出,溶液颜色是否变为无色。
②将铁和铜分别放入稀盐酸中,铁表面产生气泡,铜表面不产生气泡;或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③将铜放入硝酸银溶液中。答案(2)三种金属:
①一种氢前,两种氢后:铁、铜、银;
②两种氢前,一种氢后:锌、铁、铜。①将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看是否反应,然后将铜放入硝酸银溶液中;或者将铁、银分别放入硝酸铜溶液中或将铜分别放入硫酸亚铁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
②将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铜不反应,锌和铁与酸反应,看反应的剧烈程度;或将锌和铜分别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或将铁分别放入硫酸锌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中。答案(3)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讨论可以用什么反应比较不同金属
的活动性强弱。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用金属与酸反应或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来进行。两种金属都是氢后金属只能用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即将一种金属放入另一种金属的盐溶液中;三种金属可用两头金属中间盐或中间金属两头盐的方法进行比较。答案实验活动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实验目的】
1.巩固和加深对金属性质的认识。
2.培养实验设计能力。
【实验用品】
试管、试管夹、酒精灯、坩埚钳、电池、导线、小灯泡、火柴。
镁条、锌粒、铝片、铁片、铜片、黄铜片、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
【实验步骤】
1.金属的物理性质
(1)观察并描述金属的颜色和光泽:镁________、铝_________、铁________、铜________,金属都具有_______________。
(2)比较铜片和铝片、铜片和黄铜片的硬度,可以得出金属的硬度比合金的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验证金属具有的物理性质:
验证的问题
设计方案
导电性
传热性
延展性
2.金属的化学性质
(1)用坩埚钳夹取一块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可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属与稀酸的反应:
镁条
铝片
锌粒
铁片
铜片
与稀硫酸反应的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比较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与交流】
1.铁是银白色金属,而铁粉是黑色的,为什么?
2.教师或小组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揭阳中考)金属材料在人类活动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下列性质属于金属共性的是( )
A.硬度很大、熔点很高
B.是银白色的固体
C.易与酸反应产生氢气
D.能够导电、能够导热
2.(莆田中考)以下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 )
3.铝、铜、铁、金四种金属具有相似的性质是( )
A.都是银白色的固体
B.有导电性
C.能和稀硫酸反应
D.通常状况下能与氧气反应
4.(盐城中考)现有X、Y、Z三种金属,已知:①X+YCl2=XCl2+Y,②把Y、Z两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只有Y和稀硫酸反应。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X>Z>Y B.Z>Y>X
C.Y>Z>X D.X>Y>Z
5.(苏州中考)为了验证铁、铜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差异,如图所示取两支试管分别进行有关实验,若要观察到现象的显著差异,所用液体合理的是( )
A.蒸馏水 B.稀盐酸 C.酒精水溶液 D.硫酸钠溶液
6.(济宁中考)“电子垃圾”中含有金属铜和少量贵金属金、银等,直接废弃将严重污染环境且造成金属资源浪费。社会实践小组为回收这些金属,设计了以下操作步骤:①分拆、灼烧:把废弃电子产品分拆后灼烧,将部分金属转化为氧化物;②酸洗:用硝酸溶解灼烧得到的混合物,过滤,收集残渣中的金;③回收:利用合适的金属提炼出滤液中的铜和银。为达到分别提炼金属铜、银的目的,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
A.用金属铁同时提炼出铜和银
B.先用金属铜提炼出银,再用金属铁提炼出铜
C.用金属铁提炼出金属铜
D.用金属铜提炼出金属银
7.(菏泽中考)仅用下列各组试剂无法完成验证Zn、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 A.Zn、Ag、CuSO4
B.Cu、ZnSO4溶液、AgNO3溶液
C.Zn、Ag、稀硫酸、ZnSO4溶液
D.Zn、Cu、稀硫酸、AgNO3溶液
8.(南宁中考)将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放入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结束后镁一定有剩余
B.反应消耗盐酸的总质量一定相等
C.0-t1时段,产生氢气的质量镁比铁大
D.0-t2时段,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与铁相等
8.铝热反应常用于冶炼或焊接金属,其反应原理可表示为3CuO+2Al3Cu+Al2O3。现将一定量铝粉和氧化铜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为了检验氧化铜是否有剩余,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加入足量稀硫酸,反应后将铁片插入上层溶液中。下列叙述的现象,能够说明氧化铜有剩余的是( )
A.加热反应结束后有红色物质生成
B.加入稀硫酸后,有气泡生成
C.加入稀硫酸后,没有气泡生成
D.插入溶液中的铁片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
9.(汕尾中考)铝、铜、铁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
(1)用金属铜制电线主要是利用铜具有良好的______________。
(2)铝、铜、铁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泸州中考)A、B、C、D为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常见的四种金属。已知:①A+BSO4=ASO4+B②C+H2SO4=CSO4+H2↑③B+2DNO3=B(NO3)2+2D,请完成以下填空。
(1)金属C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_____(填“前面”或“后面”)。
(2)根据上述反应能判断出其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其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用字母填写)。
(3)若A、B、C、D分别为锌、铁、铜、银中的一种,金属C与H2SO4反应后所得溶液呈浅绿色,则金属A为______,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临沂中考)小明为探究Cu、Al、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做了如下两个实验。请分析实验,完成填空。
(1)试管①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铝丝表面附着一层______________固体,溶液颜色变浅。
(2)试管②中发生了化学反应,现象明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实验探究,Cu、Al、Ag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1.(1)银白色 银白色 银白色 紫红色 金属光泽 (2)小 (3)把铜接入连有小灯泡和电池的电路中,闭合开关,灯泡发光把一小段铁丝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感觉到铁丝烫手 捶打铝丝,可以观察到铝丝被捶成铝片 2.(1)紫红色的铜表面变黑 2Cu+O22CuO (2)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镁条浮于水面 铝片与硫酸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反应比铝片慢 能产生气泡,反应较慢不反应 Mg+H2SO4=MgSO4+H2↑ 2Al+3H2SO4=Al2(SO4)3+3H2↑ Zn+H2SO4=ZnSO4+H2↑ Fe+H2SO4=FeSO4+H2↑ (3)向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硫酸铜溶液,然后分别插入铁丝、银丝,观察现象 铁丝表面有一层光亮的红色的铜,银丝表面无变化 Fe>Cu>Ag
【问题与交流】1.解:因为粉末状态下疏松多孔,吸收可见光,反射能力较差,所以看起来是黑色。
课后作业
1.D 2.D 3.B 4.D 5.B 6.B 7.C 8.D 9.(1)导电性 (2)铝>铁>铜 (3)4Al+3O2=2Al2O3 10.(1)前面 (2)A、B、D (3)锌 Cu+2AgNO3=2Ag+Cu(NO3)2 11.(1)红色 (2)Cu+2AgNO3=Cu(NO3)2+2Ag (3)Al、Cu、Ag(或铝、铜、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