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导学案(Word+ PPT)+导学测评+同步练习 (7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导学案(Word+ PPT)+导学测评+同步练习 (7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9-14 10:04:52

文档简介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1课时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会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常见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3.掌握置换反应的概念和实质,学会判断置换反应。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镁、铁、铜都能与氧气反应,你能不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Mg+O22MgO;3Fe+2O2Fe3O4;2Cu+O22CuO。
2.铝与铁相比,铝的抗腐蚀性能更强,为什么?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常温下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Al2O3)薄膜,从而阻止了铝的进一步氧化。4Al+3O22Al2O3。
3.俗话说: “真金不怕火炼”,其中蕴含着什么科学原理?
高温下金也不与氧气反应。
[小结]根据上述五种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可得出: Mg、Al 比较活泼, Fe、Cu 次之, Au 最不活泼。?
二、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4.自学课本P9“二、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你能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吗?
(1)镁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Mg+2HClMgCl2+H2↑ ; Mg+H2SO4MgSO4+H2↑ 。?
(2)锌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Zn+2HClZnCl2+H2↑ ; Zn+H2SO4ZnSO4+H2↑ 。?
(3)铁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Fe+2HClFeCl2+H2↑ ; Fe+H2SO4FeSO4+H2↑ 。?
5. 什么叫置换反应?可用AB+CAC+B表示,置换反应中的三个特点: ①“一换一”;②一定有单质参与;③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 。?
实验探究一: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规律
1.回忆镁条、细铁丝、铜片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思考它们的活动性有什么差异,完成下表的填空。
实验
现象
活泼性比较
①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生成白色固体
Mg>Al>Fe>Cu>Ag
②铝粉在空气中燃烧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生成灰白色固体
③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生成黑色固体
④在空气中加热铜丝
由红色变为黑色
⑤在空气中加热银丝
无明显变化
2.获得结论:①大多数金属能与氧气反应,不同的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②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可以根据金属是否能与氧气反应及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
3.你能根据下列金属与氧气反应的事实和条件判断出它们的活动性强弱顺序吗?
①细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②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③“真金不怕火炼”;④铝丝在空气中很容易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保护内部金属;⑤在空气中加热铜丝,铜丝变黑。
Mg>Al>Fe>Cu>Au
实验探究二:金属与稀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
[提出问题]所有的金属都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发生反应吗?
[猜想与假设] 活动性强的金属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发生反应 。?
[设计实验方案]
(1)实验原理:金属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发生反应,产生气泡(H2),且产生气泡的速率越快说明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2)实验用品(仪器和药品):试管、镊子、镁、锌、铁、铜、稀盐酸、稀硫酸。
(3)实验步骤:① 在一试管内放入两块镁条,再加入5 mL稀盐酸,并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现象;②另取三只试管,依照上面的步骤,依次加入锌、铁、铜和稀盐酸,观察其反应的剧烈程度;③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重复上面的实验,并比较发生的现象。
[收集证据]
[探索交流]
(1)你观察到的镁条与稀盐酸反应有什么现象?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镁条与稀盐酸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产生的气体能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说明该气体是氢气。
(2)上述实验过程中,为什么金属颗粒大小要基本相同?酸的量及酸的质量分数要相等?
这是控制变量法,是为了使获得的实验结果更准确,更具有可比性。
(3)结合上述实验和课本上图8-12思考:四种金属中能跟酸反应的有几种?反应剧烈程度如何?不跟酸反应的有几种?由此排列出四种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
能跟酸反应的有镁、锌、铁三种;镁最剧烈,锌次之,铁最慢;铜不与酸反应;它们活动性强弱顺序为:Mg>Zn>Fe>Cu。
(4)仔细观察上述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从物质分类上看,反应物、生成物有哪些共同特征?属于什么反应类型?
反应物是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另一种单质跟另一种化合物;是置换反应。
[得出结论]
①金属分为两类,活动性强的能与酸反应,活动性弱的不能与酸反应。
②金属与酸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③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可以根据金属是否能与酸反应及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
见《导学测评》P43
课件14张PPT。金属和金属材料金属的化学性质答案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答案答案高温下金也不与氧气反应。[小结]根据上述五种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可得出:
________比较活泼,_________次之,____最不活泼。 Mg、AlFe、CuAu二、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1)镁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锌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铁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一换一”;②一定有单质参与;③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实验探究一: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规律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
光,生成白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
光,生成灰白色固体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
黑色固体由红色变为黑色无明显变化Mg>Al>Fe>Cu>Au答案[提出问题]所有的金属都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发生反应吗?
[猜想与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方案]
(1)实验原理:金属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发生反应,产生气泡(H2),
且产生气泡的速率越快说明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2)实验用品(仪器和药品):试管、镊子、镁、锌、铁、铜、稀
盐酸、稀硫酸。
(3)实验步骤:① 在一试管内放入两块镁条,再加入5 mL稀盐酸,并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现象;②另取三只试管,依照上面的步骤,依次加入锌、铁、铜和稀盐酸,观察其反应的剧烈程度;③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重复上面的实验,并比较发生的现象。实验探究二:金属与稀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活动性强的金属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发生反应[收集证据](2)上述实验过程中,为什么金属颗粒大小要基本相同?酸的量
及酸的质量分数要相等?探索交流
(1)你观察到的镁条与稀盐酸反应有什么现象?生成的气体是
什么?镁条与稀盐酸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产生的气体能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说明该气体是氢气。这是控制变量法,是为了使获得的实验结果更准确,更具有可比性。答案答案(3)结合上述实验和课本上图8-12思考:四种金属中能跟酸反应
的有几种?反应剧烈程度如何?不跟酸反应的有几种?由此排
列出四种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能跟酸反应的有镁、锌、铁三种;镁最剧烈,锌次之,铁最慢;铜不与酸反应;它们活动性强弱顺序为:
Mg>Zn>Fe>Cu。反应物是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另一种单质跟另一种化合物;是置换反应。(4)仔细观察上述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从物质分类上
看,反应物、生成物有哪些共同特征?属于什么反应类型?答案答案[得出结论]
①金属分为两类,活动性强的能与酸反应,活动性弱的不能
与酸反应。
②金属与酸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③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可以根据金属是否能与酸反应及反应
的剧烈程度来判断。第2课时
1.能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并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2.归纳总结金属的化学性质及金属活动性顺序。
1.复习上节课金属镁、铝、铁、铜、银与氧气的反应,根据它们是否与氧气反应及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推测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Mg>Al>Fe>Cu>Ag 。?
2.复习上节课金属镁、锌、铁、铜与稀酸的反应,根据它们是否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及反应的剧烈程度推测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Mg>Zn>Fe>Cu 。?
3.金属除了与氧气、酸反应外,是否还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自主学习课本P11“三、金属活动性顺序”,试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能反应的,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铝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2Al+3CuSO4Al2(SO4)3+3Cu ;?
(2)铜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 Cu+2AgNO3Cu(NO3)2 +2Ag ;?
(3)铜丝插入硫酸铝溶液中 不反应 。?
4.背诵并默写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思考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有什么用途?
应用:①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②判断金属能否与酸反应;③判断金属能否与盐溶液发生反应。
探究活动一: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
【查阅资料】西汉《淮南子·万毕术》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曾青为硫酸铜,这种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就是 CuSO4+FeFeSO4+Cu 。?
【进行实验】①将一根打磨好的铝丝插入盛有硫酸铜的溶液中,过一会取出观察。
②将一根洁净的铜丝插入盛有硝酸银的溶液中,过一会取出观察。
③将另一根洁净的铜丝插入盛有硫酸铝的溶液中,过一会取出观察。
实验
现象
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
活泼性比较
铝丝与硫
酸铜溶液
铝丝表面附着了红色的铜,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Al+3CuSO4Al2(SO4)3+3Cu;置换反应
Al>Cu>Ag
铜丝与硝
酸银溶液
铜丝表面附着了银白色的银,溶液颜色逐渐变为蓝色
Cu+2AgNO3Cu(NO3)2 +2Ag;置换反应
铜丝与硫
酸铝溶液
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根据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置换反应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探究活动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提出问题】如何根据化学反应判断金属的活动性?
【收集证据】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根据金属能否与氧气反应及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Mg > Al > Fe > Cu > Ag。?
2.金属与稀酸溶液的反应:根据金属是否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及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Mg > Zn > Fe > Cu。?
3.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根据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之间能否反应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Al > Cu > Ag。?
【获得结论】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根据金属与氧气、酸、金属化合物(盐)溶液能否发生反应或反应的剧烈(难易)程度来判断。
【反思交流】
4.人们归纳总结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判断依据?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 越强 ;?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 氢前面的金属 能置换出稀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 化合物的溶液 中置换出来。?
探究活动三: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为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张丽同学利用铁丝、锌片、铜丝、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实验一:将锌片与铜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锌片表面有气泡产生,铜片无明显变化;
实验二:将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沉积;
实验三: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生成。
(1)由实验可得出的金属活动性关系是 锌,铁>铜>银(或Zn,Fe>Cu>Ag) ;?
(2)要确定上述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应补充 锌、铁分别与稀盐酸反应或锌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 的实验,理由是 通过比较二者的反应速率,确定锌与铁的活动性顺序(或锌是否可以置换出硫酸亚铁溶液中的铁,确定锌与铁的活动性顺序) 。?
见《导学测评》P44
课件13张PPT。金属和金属材料金属的化学性质Mg>Al>Fe>Cu>AgMg>Zn>Fe>Cu(1)铝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铜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铜丝插入硫酸铝溶液中__________。 不反应应用:①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②判断金属能否与酸反应;③判断金属能否与盐溶液发生反应。答案探究活动一: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查阅资料】西汉《淮南子?万毕术》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
铜。曾青为硫酸铜,这种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①将一根打磨好的铝丝插入盛有硫酸铜的溶液
中,过一会取出观察。
②将一根洁净的铜丝插入盛有硝酸银的溶液中,过一会取出
观察。
③将另一根洁净的铜丝插入盛有硫酸铝的溶液中,过一会取
出观察。铝丝表面附着了红色的铜,溶液颜色逐渐变浅铜丝表面附着了银白色的银,溶液颜色逐渐变为蓝色无明显现象Al>Cu>Ag无【实验结论】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化合物
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根据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置换反应来判
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探究活动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提出问题】如何根据化学反应判断金属的活动性?
【收集证据】>>>>>>>>>【获得结论】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根据金属与氧气、酸、
金属化合物(盐)溶液能否发生反应或反应的剧烈(难易)
程度来判断。(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
性就_______;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______________能置换出
稀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
的金属从它们______________中置换出来。 化合物的溶液越强氢前面的金属【反思交流】探究活动三: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为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张丽同学利用铁丝、锌片、铜丝、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实验一:将锌片与铜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锌片表面有气泡产
生,铜片无明显变化;
实验二:将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沉积;
实验三: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生
成。(1)由实验可得出的金属活动性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确定上述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应补充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实验,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锌,铁>铜>银(或Zn,Fe>Cu>Ag) 锌、铁分别与
稀盐酸反应或锌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通过比较二者的反应速率,确定锌与铁的活动性顺序(或锌是否可以置换出硫酸亚铁溶液中的铁,确定锌与铁的活动性顺序)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1课时 金属与氧气、稀酸的反应
1.不同种金属与氧气反应的现象不尽相同,即使同种金属在空气中和在纯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也有明显的不同。
2.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条件和反应的剧烈程度,可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条件一般分为常温、加热(或点燃)、高温等。反应的条件越容易说明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3.并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与稀酸反应生成氢气,只有镁、铝、铁等较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
4.置换反应的特点是“一换一”。一种单质从一种化合物中置换出另一种单质。可简单表示为:A+BC=B+AC。
1.铝耐腐蚀是因为铝与氧气反应时,生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而不是铝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2.铁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时生成氯化亚铁(FeCl2)、硫酸亚铁(FeSO4),溶液呈浅绿色。
等质量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的图像分析
(1)金属越活泼,图示反应物的曲线越陡,如Mg线比Zn线陡,Zn线比Fe线陡。
(2)当金属在化合物中化合价相同时,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与酸反应产生的氢气越多,曲线的拐点越高。可简单概括为:越陡越活,越高越小。
(3)不等价金属与酸完全反应可用下式计算氢气质量:m(H2)=。
知识点一 金属和氧气反应
1.(1)铝抗腐蚀性好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镁、铝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其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铜丝在氧气中加热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 金属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镁、铁、锌分别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三 置换反应
3.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1.(济宁中考)黄金是一种贵重金属,它不仅被视为美好和富有的象征,而且还以其特有的价值造福于人类。常言说:“真金不怕火炼”主要是指( )
A.熔点高 B.延展性好 C.有金属光泽 D.化学性质稳定
2.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黑色固体的一组是( )
①Mg ②Al ③Fe ④P ⑤Cu ⑥C
A.①④⑥ B.②③⑥ C .③⑤⑥ D.③⑤
3.下列关于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观点中正确的是( )
A.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它的着火点
B.镁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Mg+O2=MgO2
C.根据各种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可以初步比较一些金属的化学活泼性
D.金属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时,都需要在点燃或加热的条件下才能发生
4.下列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Cl2+2NaBr=2NaCl+Br2
B.2Mg+CO2MgO+C
C.2Na+2H2O=2NaOH+H2↑
D.2Na2O2+2H2O=4NaOH+O2↑
5.(玉溪中考)向一定质量的铜锌合金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与反应有关的变化关系用下列示意图表示,其中正确的是( )
6.(曲靖中考)等质量的Zn、Mg分别放入等质量等浓度(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若生成氢气相等,则一定没有剩余的是_______________,一定有剩余的是________________。
7.煤燃烧排放出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酸雨对下列设施的腐蚀性较强的是( )
A.铜制塑像 B.铝制窗框 C.木质桌椅 D.柏油路面
8.(株洲中考)如图是X、Y、Z、W四种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状况的示意图,据此判断四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弱的是( )
A. X B.Y C.Z D.W
9.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与对应的化合物,下列化合物能由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直接制取的是( )
A.Fe2(SO4)3 B.MgCl2 C.FeCl3 D.CuSO4
10. (河北中考)等质量的X、Y两种金属分别和足量的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产生气体的质量:X>Y
B.t2时,消耗金属的质量:X>Y
C.t3时,消耗金属的质量:X=Y
D.t3时,消耗盐酸的质量:X=Y
11.(毕节中考)将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等质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产生H2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锌粉与稀硫酸反应的曲线是_______(填“a”或“b”)。
(2)对于曲线a表示的反应,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有剩余。
(3)若有一种金属有剩余,则剩余金属一定是________(填化学式)
12.我国约在南北朝时就开始冶炼黄铜,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它可用来制造机器、电器零件及日用品。为了测定某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不考虑黄铜中的其他杂质),现将15 mL稀盐酸分三次加入5 g黄铜样品粉末中,每次充分反应后,测定生成氢气的质量,实验数据见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稀盐酸的体积(mL)
5
5
5
生成氢气的质量(g)
0.04
m
0.02
试计算:(1)m=_________。
(2)此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第2课时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1.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 Cu Hg Ag Pt Au
可五个一组谐音巧记为:甲爱那美女,心铁系前程,统供一百斤。
2.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判断两类置换反应的发生与否。
(1)金属与酸反应具备的条件:①金属的位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要在氢(H)的前面,即“氢前可换氢”。②酸要用无氧化性的酸,如盐酸、稀硫酸等。
(2)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的条件:①金属的位置: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排在它后面的金属,即“前金换后金”。②金属化合物必须能够溶于水中。
当两种或多种金属化合物在溶液中同时存在时,最不活泼的金属先从溶液中被置换出来;当两种或多种金属与一种金属化合物溶液同时混合时,最活泼的金属先发生置换反应。即金属活动性相差越大,置换反应越易发生。
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
判断依据
实验设计
判断方法
金属能否与酸反应
将金属放入相同浓度的酸溶液中
能反应则金属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不能反应则位于氢后
金属与酸溶液反应速率的大小
取相同质量的金属放入到相同浓度的酸溶液中
反应速率大的金属更活泼
金属与另一金属的盐溶液能否反应
将金属放入到另一种金属的盐溶液中
若A能置换B,则A的活动性比B的强;若不能置换,则B的活动性比A的强
知识点一 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1.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时,铁钉表面有_____________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______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铝丝具有和铁钉相似的性质,则铝丝放在硫酸铜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以上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1)金属的位置越靠_____________,它的活动性就越_____________;
(2)位于_____________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_____________;
(3)位于_____________的金属能把位于_____________的金属从它们的_____________中置换出来。
1.(重庆中考B卷)人们习惯上把“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称为“五金”,“五金”中最不活泼的金属是( )
A.金 B.铜 C.铁 D.锡
2.下列金属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的是( )
A.锌 B.银 C.铜 D.铅
3.(福州中考)将铁丝、铜丝分别伸入盛有同种试剂的两支试管中,下列试剂能迅速比较出铁、铜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
A.蒸馏水 B.稀硫酸 C.硫酸钠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4.(临中考沂)若金属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提示:MnSO4溶于水)( )
A.Mn+2HCl=MnCl2+H2↑
B.Fe+MnSO4=FeSO4+Mn
C.2Al+3MnSO4=Al2(SO4)3+3Mn
D.Mg+MnSO4=MgSO4+Mn
5.(黔东南中考)有X、Y、Z三种金属,其中Y能与稀硫酸反应,而X、Z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将Z浸入X化合物的溶液中,在Z的表面有X析出。下列选项符合X、Y、Z的是( )
A. Ag、Zn、Cu B. Zn、Mg、Cu
C.Al、Ag、Zn D.Ag、Mg、Zn
6.在盛有硝酸银溶液的试管里,浸入一根洁净的铜丝,过一会儿取出,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7.(南宁中考)下列四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弱的是( )
A. Mg B. Al C. Zn D. Ag
8.(南充中考)有甲、乙、丙、丁四种颗粒大小相同的金属,分别投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乙、丙表面有气泡产生,且丙产生气泡较快;再将甲投入丁的盐溶液中,甲的表面有丁析出。则这四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
A.甲>乙>丙>丁 B.丙>乙>甲>丁
C.丙>乙>丁>甲 D.丁>甲>乙>丙
9.(遵义中考)下列有关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的是( )
A.铁能将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
B.铝制品抗腐蚀能力比铁制品强
C.不能用金属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D.相同条件下,镁和锌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10.(昆明中考)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A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其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组合是( )
A.①③B.②④C.④⑤D.②③
11.(昭通中考)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再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没有气体产生,将混合液过滤,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可能含有硝酸铜和稀盐酸
B.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可能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银
C.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银,可能含铜
D.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银,可能含铜和氯化银
12.(毕节中考)为了判断Fe、Cu、Zn、Ag的金属活动性,圆梦同学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请将相应的内容填写:
(1)将四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内,有气体产生的是__________,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意写一个);将能与盐酸反应并且有气体生成的金属分别放入FeCl2溶液和ZnCl2溶液中,在金属表面有物质析出,该金属是___________,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没有与稀盐酸反应的金属分别放入AgNO3溶液和CuCl2溶液中,在金属表面有物质析出,该金属是____,从而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云南中考)在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
(1)若滤液呈无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所含溶质的成分可能有______种情况。
14.(贵阳中考)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完成下列金属性质的实验。
(1)实验一:比较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请你设计实验完成下表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金属活动性:Fe>Cu
(2)实验二:镁、锌、铁三种金属与酸的反应。
[实验]取一定量的镁、锌、铁三种金属分别加入到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观察现象。
[结论]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
[分析]①三个反应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完全反应后,三个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1课时 金属与氧气、稀酸的反应
课前预习
1.(1)铝的表面能氧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2)2Mg+O2=2MgO 4Al+3O2=2Al2O3 (3)2Cu+O22CuO (4)化学性质稳定 2.Mg+2HCl=MgCl2+H2↑ Mg+H2SO4=MgSO4+H2↑ 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Zn+2HCl=ZnCl2+H2↑ Zn+H2SO4=ZnSO4+H2↑ 3.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
当堂训练
1.D 2.D 3.C 4.D 5.D 6. 硫酸 镁
课后作业
7.B 8.B 9.B 10.D 11.(1)a (2)H2SO4 (3)Fe
12.(1)0.04 (2)解: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0.04 g+0.04 g+0.02 g=0.1 g
设5 g黄铜样品中含锌的质量为x。
Zn+2HCl=ZnCl2+H2↑
65 2
x 0.1 g
x=3.25 g
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3.25 g/5 g)×100%=65%
答: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是65%。
第2课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课前预习
1.红色 浅绿 Fe+CuSO4=Cu+FeSO4 2Al+3CuSO4=3Cu+Al2(SO4)3 置换反应 2.(1)前 强 (2)H前面 氢 (3)前面 后面 化合物溶液
当堂训练
1.A 2.A 3.B 4.B 5.A 6.在铜丝表面析出银白色固体,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Cu+2AgNO3=2Ag+Cu(NO3)2 置换反应
课后作业
7.D 8.B 9.B 10.D 11.D 12.(1)Fe、Zn Fe+2HCl=FeCl2+H2↑ Zn Zn+FeCl2=Fe+ZnCl2 (2)Cu Zn>Fe>Cu>Ag 13.(1)Cu、Ag (2)3 14.(1)向硫酸铜溶液中投入铁钉 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2)①都是置换反应Mg+H2SO4=MgSO4+H2↑(或Zn+H2SO4=ZnSO4+H2↑或Fe+H2SO4=FeSO4+H2↑)②当三种金属过量,硫酸完全反应时,则生成氢气质量相等;当硫酸过量,三种金属完全反应,且质量比为mMg∶mZn∶mFe=24∶65∶56时,则生成氢气质量相等。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1课时 金属与氧气、稀酸的反应
1.不同种金属与氧气反应的现象不尽相同,即使同种金属在空气中和在纯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也有明显的不同。
2.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条件和反应的剧烈程度,可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条件一般分为常温、加热(或点燃)、高温等。反应的条件越容易说明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3.并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与稀酸反应生成氢气,只有镁、铝、铁等较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
4.置换反应的特点是“一换一”。一种单质从一种化合物中置换出另一种单质。可简单表示为:A+BC=B+AC。
1.铝耐腐蚀是因为铝与氧气反应时,生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而不是铝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2.铁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时生成氯化亚铁(FeCl2)、硫酸亚铁(FeSO4),溶液呈浅绿色。
等质量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的图像分析
(1)金属越活泼,图示反应物的曲线越陡,如Mg线比Zn线陡,Zn线比Fe线陡。
(2)当金属在化合物中化合价相同时,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与酸反应产生的氢气越多,曲线的拐点越高。可简单概括为:越陡越活,越高越小。
(3)不等价金属与酸完全反应可用下式计算氢气质量:m(H2)=。
知识点一 金属和氧气反应
1.(1)铝抗腐蚀性好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镁、铝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其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铜丝在氧气中加热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 金属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镁、铁、锌分别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三 置换反应
3.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1.(济宁中考)黄金是一种贵重金属,它不仅被视为美好和富有的象征,而且还以其特有的价值造福于人类。常言说:“真金不怕火炼”主要是指( )
A.熔点高 B.延展性好 C.有金属光泽 D.化学性质稳定
2.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黑色固体的一组是( )
①Mg ②Al ③Fe ④P ⑤Cu ⑥C
A.①④⑥ B.②③⑥ C .③⑤⑥ D.③⑤
3.下列关于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观点中正确的是( )
A.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它的着火点
B.镁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Mg+O2=MgO2
C.根据各种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可以初步比较一些金属的化学活泼性
D.金属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时,都需要在点燃或加热的条件下才能发生
4.下列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Cl2+2NaBr=2NaCl+Br2
B.2Mg+CO2MgO+C
C.2Na+2H2O=2NaOH+H2↑
D.2Na2O2+2H2O=4NaOH+O2↑
5.(玉溪中考)向一定质量的铜锌合金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与反应有关的变化关系用下列示意图表示,其中正确的是( )
6.(曲靖中考)等质量的Zn、Mg分别放入等质量等浓度(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若生成氢气相等,则一定没有剩余的是_______________,一定有剩余的是________________。
7.煤燃烧排放出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酸雨对下列设施的腐蚀性较强的是( )
A.铜制塑像 B.铝制窗框 C.木质桌椅 D.柏油路面
8.(株洲中考)如图是X、Y、Z、W四种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状况的示意图,据此判断四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弱的是( )
A. X B.Y C.Z D.W
9.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与对应的化合物,下列化合物能由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直接制取的是( )
A.Fe2(SO4)3 B.MgCl2 C.FeCl3 D.CuSO4
10. (河北中考)等质量的X、Y两种金属分别和足量的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产生气体的质量:X>Y
B.t2时,消耗金属的质量:X>Y
C.t3时,消耗金属的质量:X=Y
D.t3时,消耗盐酸的质量:X=Y
11.(毕节中考)将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等质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产生H2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锌粉与稀硫酸反应的曲线是_______(填“a”或“b”)。
(2)对于曲线a表示的反应,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有剩余。
(3)若有一种金属有剩余,则剩余金属一定是________(填化学式)
12.我国约在南北朝时就开始冶炼黄铜,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它可用来制造机器、电器零件及日用品。为了测定某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不考虑黄铜中的其他杂质),现将15 mL稀盐酸分三次加入5 g黄铜样品粉末中,每次充分反应后,测定生成氢气的质量,实验数据见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稀盐酸的体积(mL)
5
5
5
生成氢气的质量(g)
0.04
m
0.02
试计算:(1)m=_________。
(2)此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第2课时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1.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 Cu Hg Ag Pt Au
可五个一组谐音巧记为:甲爱那美女,心铁系前程,统供一百斤。
2.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判断两类置换反应的发生与否。
(1)金属与酸反应具备的条件:①金属的位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要在氢(H)的前面,即“氢前可换氢”。②酸要用无氧化性的酸,如盐酸、稀硫酸等。
(2)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的条件:①金属的位置: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排在它后面的金属,即“前金换后金”。②金属化合物必须能够溶于水中。
当两种或多种金属化合物在溶液中同时存在时,最不活泼的金属先从溶液中被置换出来;当两种或多种金属与一种金属化合物溶液同时混合时,最活泼的金属先发生置换反应。即金属活动性相差越大,置换反应越易发生。
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
判断依据
实验设计
判断方法
金属能否与酸反应
将金属放入相同浓度的酸溶液中
能反应则金属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不能反应则位于氢后
金属与酸溶液反应速率的大小
取相同质量的金属放入到相同浓度的酸溶液中
反应速率大的金属更活泼
金属与另一金属的盐溶液能否反应
将金属放入到另一种金属的盐溶液中
若A能置换B,则A的活动性比B的强;若不能置换,则B的活动性比A的强
知识点一 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1.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时,铁钉表面有_____________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______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铝丝具有和铁钉相似的性质,则铝丝放在硫酸铜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以上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1)金属的位置越靠_____________,它的活动性就越_____________;
(2)位于_____________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_____________;
(3)位于_____________的金属能把位于_____________的金属从它们的_____________中置换出来。
1.(重庆中考B卷)人们习惯上把“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称为“五金”,“五金”中最不活泼的金属是( )
A.金 B.铜 C.铁 D.锡
2.下列金属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的是( )
A.锌 B.银 C.铜 D.铅
3.(福州中考)将铁丝、铜丝分别伸入盛有同种试剂的两支试管中,下列试剂能迅速比较出铁、铜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
A.蒸馏水 B.稀硫酸 C.硫酸钠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4.(临中考沂)若金属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提示:MnSO4溶于水)( )
A.Mn+2HCl=MnCl2+H2↑
B.Fe+MnSO4=FeSO4+Mn
C.2Al+3MnSO4=Al2(SO4)3+3Mn
D.Mg+MnSO4=MgSO4+Mn
5.(黔东南中考)有X、Y、Z三种金属,其中Y能与稀硫酸反应,而X、Z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将Z浸入X化合物的溶液中,在Z的表面有X析出。下列选项符合X、Y、Z的是( )
A. Ag、Zn、Cu B. Zn、Mg、Cu
C.Al、Ag、Zn D.Ag、Mg、Zn
6.在盛有硝酸银溶液的试管里,浸入一根洁净的铜丝,过一会儿取出,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7.(南宁中考)下列四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弱的是( )
A. Mg B. Al C. Zn D. Ag
8.(南充中考)有甲、乙、丙、丁四种颗粒大小相同的金属,分别投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乙、丙表面有气泡产生,且丙产生气泡较快;再将甲投入丁的盐溶液中,甲的表面有丁析出。则这四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
A.甲>乙>丙>丁 B.丙>乙>甲>丁
C.丙>乙>丁>甲 D.丁>甲>乙>丙
9.(遵义中考)下列有关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的是( )
A.铁能将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
B.铝制品抗腐蚀能力比铁制品强
C.不能用金属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D.相同条件下,镁和锌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10.(昆明中考)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A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其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组合是( )
A.①③B.②④C.④⑤D.②③
11.(昭通中考)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再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没有气体产生,将混合液过滤,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可能含有硝酸铜和稀盐酸
B.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可能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银
C.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银,可能含铜
D.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银,可能含铜和氯化银
12.(毕节中考)为了判断Fe、Cu、Zn、Ag的金属活动性,圆梦同学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请将相应的内容填写:
(1)将四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内,有气体产生的是__________,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意写一个);将能与盐酸反应并且有气体生成的金属分别放入FeCl2溶液和ZnCl2溶液中,在金属表面有物质析出,该金属是___________,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没有与稀盐酸反应的金属分别放入AgNO3溶液和CuCl2溶液中,在金属表面有物质析出,该金属是____,从而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云南中考)在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
(1)若滤液呈无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所含溶质的成分可能有______种情况。
14.(贵阳中考)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完成下列金属性质的实验。
(1)实验一:比较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请你设计实验完成下表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金属活动性:Fe>Cu
(2)实验二:镁、锌、铁三种金属与酸的反应。
[实验]取一定量的镁、锌、铁三种金属分别加入到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观察现象。
[结论]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
[分析]①三个反应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完全反应后,三个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1课时 金属与氧气、稀酸的反应
课前预习
1.(1)铝的表面能氧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2)2Mg+O2=2MgO 4Al+3O2=2Al2O3 (3)2Cu+O22CuO (4)化学性质稳定 2.Mg+2HCl=MgCl2+H2↑ Mg+H2SO4=MgSO4+H2↑ 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Zn+2HCl=ZnCl2+H2↑ Zn+H2SO4=ZnSO4+H2↑ 3.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
当堂训练
1.D 2.D 3.C 4.D 5.D 6. 硫酸 镁
课后作业
7.B 8.B 9.B 10.D 11.(1)a (2)H2SO4 (3)Fe
12.(1)0.04 (2)解: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0.04 g+0.04 g+0.02 g=0.1 g
设5 g黄铜样品中含锌的质量为x。
Zn+2HCl=ZnCl2+H2↑
65 2
x 0.1 g
x=3.25 g
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3.25 g/5 g)×100%=65%
答: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是65%。
第2课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课前预习
1.红色 浅绿 Fe+CuSO4=Cu+FeSO4 2Al+3CuSO4=3Cu+Al2(SO4)3 置换反应 2.(1)前 强 (2)H前面 氢 (3)前面 后面 化合物溶液
当堂训练
1.A 2.A 3.B 4.B 5.A 6.在铜丝表面析出银白色固体,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Cu+2AgNO3=2Ag+Cu(NO3)2 置换反应
课后作业
7.D 8.B 9.B 10.D 11.D 12.(1)Fe、Zn Fe+2HCl=FeCl2+H2↑ Zn Zn+FeCl2=Fe+ZnCl2 (2)Cu Zn>Fe>Cu>Ag 13.(1)Cu、Ag (2)3 14.(1)向硫酸铜溶液中投入铁钉 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2)①都是置换反应Mg+H2SO4=MgSO4+H2↑(或Zn+H2SO4=ZnSO4+H2↑或Fe+H2SO4=FeSO4+H2↑)②当三种金属过量,硫酸完全反应时,则生成氢气质量相等;当硫酸过量,三种金属完全反应,且质量比为mMg∶mZn∶mFe=24∶65∶56时,则生成氢气质量相等。


1.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应用。下列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及元素名称、符号均正确的一组是(  )
A.金(Au)>银(Ag)>铜(Cu)
B.钾(K)>钙(Ca)>钠(Na)
C.锌(Zn)>铁(Fe)>贡(Hg)
D.铝(Cl)>镁(Mg)>锌(Zn)
2.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甲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乙、丙、丁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气反应。丁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可用丙制的容器盛放,但不能用乙制的容器盛放。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甲>乙>丁>丙
B.丙>丁>乙>甲
C.丙>乙>丁>甲
D.乙>丁>丙>甲
3.锡(Sn)是五金之一,它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位于铁和铜之间,则下列反应不会发生的是(  )
A.Zn+Sn(NO3)2===Zn(NO3)2+Sn
B.Sn+2HCl===SnCl2+H2↑
C.Sn+2AgNO3===Sn(NO3)2+2Ag
D.Sn+MgSO4===SnSO4+Mg
4.下列有关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的是(  )
A.不能用金属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B.银的导电性强于铜
C.镁和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D.铜能将银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来
5.向一定质量的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M和滤渣N;向滤渣N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滤液M中一定存在Zn2+
B.滤液M的颜色呈蓝色
C.滤渣N中一定含有Fe和Cu
D.滤渣N的质量小于加入锌粉的质量
6.为探究Zn和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提供的试剂有:Zn、Cu、稀硫酸、ZnSO4溶液、CuSO4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选用两种试剂可实现实验目的
B.ZnSO4溶液中加入Cu不能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
C.最多只能设计一种实验方案
D.根据Zn和Cu的硬度能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7.金属M和AgN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2AgNO3===M(NO3)2+2Ag。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的金属性比Ag的强
B.金属M可能是铜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该反应前后M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8.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用Mg、Zn、Cu三种金属分别与稀盐酸反应,根据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的_____,可以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的顺序。
(2)用Zn分别与MgCl2、CuCl2溶液反应,也能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若将一定质量的Zn放入CuCl2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
9.等质量的M、N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浓度的足量稀盐酸反应(已知M、N是铁、锌中的一种),生成氢气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金属活动性较强的金属是(填“M”或“N”,下同)____________。
(2)产生氢气较多的是______。
(3)金属铁是图中的____________。
10.以下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物质。
(1)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______ (填字母)。
(2)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原因是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某化学小组用铁丝、铜丝、银丝、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实验结束后同学们欲对该实验的废液进行探究,他们先看到_________象,认为废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铜;还认为一定含有硫酸亚铁,依据是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回答)。若要将废液中的溶质全部转化为硫酸亚铁,应向废液中加入_________,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中的物质为__________________,滤液中的溶质为硫酸亚铁。
探究创新
11.为研究锌和铝的金属活动性,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向表面积相同的铝片和锌粒中分别加入盐酸。写出锌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2)小芳将去膜和未去膜的铝片分别放入盐酸中,发现前者比后者反应快,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芳在(2)实验中,还观察到有“灰黑色沉淀”这一异常现象出现。
【提出问题】铝与盐酸反应出现的灰黑色沉淀的组成是什么?
【查阅文献】铝在颗粒较小时为灰黑色;AlCl3为无色透明的晶体或白色微带浅黄色的固体,易溶于水和乙醇。
【提出合理假设】假设a: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____;
假设b: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AlCl3;
假设c: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难溶于酸的物质。
【设计并完成实验】取灰黑色沉淀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加入适量稀盐酸
有微量气泡,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澄清溶液

加入适量蒸馏水
固体部分溶解

加入适量无水乙醇
固体部分溶解
【得出结论】由实验①可判断假设c_________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再结合②和③可得出该灰黑色沉淀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1)中小明的实验能否比较锌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分别从设计方法和操作可行性的角度,具体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D “甲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说明甲的金属活动性在这四种金属中最弱;“丁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可用丙制的容器盛放”,说明丁的金属活动性比丙强;“但不能用乙制的容器盛放”,说明丁的金属活动性比乙弱。综上所述,正确选项为D。
3.D 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知,Mg的金属活动性强于Sn,故Sn与MgSO4溶液不会发生反应。
4.B 金属活动性描述的是金属的化学性质,导电性是物理性质,与金属活动性无关,故B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其余各项均可以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位于氢的后面,不能与酸反应制取氢气;镁在铝的前面,与酸反应比铝剧烈;铜在银的前面,故能将银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5.B
6.A 根据所提供的试剂,可选择多种方案来验证Zn和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如将Zn放入CuSO4溶液中,将Cu放入ZnSO4溶液中,将Zn和Cu分别放入稀硫酸中等,由此可以判断,A选项正确,B、C选项错误;金属的硬度与金属活动性无关,D选项错误。
7.C M能将银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M的活动性比银强,A正确;铜在银的前面,且铜跟硝酸银反应生成的化合物中化合价也表现为+2价,故B正确;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C不正确;该反应中,M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D正确。
8.答案:(1)速率
(2)Zn+CuCl2===ZnCl2+Cu Mg>Zn>Cu Cu
9.答案:(1)N (2)M (3)M
解析:分析图示,比较氢气的质量要看纵坐标,放出氢气较多的是M金属;金属活动性则看反应时间,即横坐标,反应时间少的金属活动性强。
10.答案:(1)C (2)4Al+3O2===2Al2O3
(3)废液呈蓝色 Fe+H2SO4===FeSO4+H2↑或Fe+CuSO4===Cu+FeSO4 过量的铁 Fe、Cu
解析:(1)用金属制作炊具主要是利用金属的导热性。(2)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Al2O3)薄膜,从而阻止了铝进一步被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3)废液中含有硫酸铜,溶液应为蓝色;在所用试剂中,铁与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都能发生置换反应,因此废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若要将废液中的硫酸铜和可能残余的稀硫酸全部转化为硫酸亚铁,应加入过量的铁,滤渣为反应生成的铜和未反应的铁。
11.答案:(1)Zn+2HCl===ZnCl2+H2↑
(2)未去膜的铝片表面有氧化铝(氧化膜),氧化铝先与盐酸反应
(3)铝(或铝和氯化铝) 不成立 铝和氯化铝
(4)不能 小明的实验方案中未控制金属的纯度,盐酸的浓度等变量保持相同(或操作中难以做到铝片和锌粒的表面积相同等)
解析:(1)Zn与稀盐酸反应生成ZnCl2和H2。(2)未去膜的铝片表面覆盖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稀盐酸先与氧化铝反应,然后才能与铝反应,故反应速率较小。(3)可以从文献的信息中得出假设,因颗粒较小的铝为黑色,故该灰黑色沉淀可能是铝,也可能是铝和氯化铝的混合物;由实验①可知,当加入适量稀盐酸时,固体全部溶解,故假设c不成立;当加入适量蒸馏水或乙醇时,固体部分溶解,由铝不溶于蒸馏水和乙醇,氯化铝易溶于蒸馏水和乙醇,可得出灰黑色沉淀应为铝和氯化铝的混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