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篇)2025-2026学年上学期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第一~四单元期中练习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一瓶药共150片,每日吃3次,每次吃2片。要求一共可以吃几次,应该选择( )条件。
①共150片 ②每日吃3次 ③每次吃2片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2.下面( )图是小明从柜子的右面看到的。
A. B. C. D.
3.观察下面的物体,从右面看到的图形是( )。
A. B. C.
4.小明所在班级的同学平均体重是38千克,小明的体重( )。
A.一定是38千克 B.不可能是38千克
C.可能是38千克 D.一定小于38千克
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支铅笔长18分米
B.数学课本的封面面积约4平方分米
C.2100年有366天
D.一升水约重1克
6.学校新买来710本书,每班分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小亮用竖式计算出了结果,竖式中箭头所指的“6”表示的是( )。
A.学校一共买了600本 B.还剩60本
C.已经分了600本
7.算式(232-40)÷32不能解决的问题是( )。
A.一盒彩笔32元,一支钢笔40元。李老师带着232元买了一支钢笔,剩下的钱可以买几盒彩笔?
B.一本故事书有232页,小华已经看了40页,余下计划每天看32页,还需要几天就可以看完这本故事书?
C.某零食商店现有同款方便面232包,第一天卖出40包,第二天卖出32包,还剩下多少包?
8.要使4□7÷46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填( )。
A.5 B.6 C.7
9.用一个容量为300毫升的杯子向一个容量为2升的空水桶里倒水,至少需要操作( )次才能倒满。
A.6 B.7 C.8
10.新明乡中心小学王老师带2000元去商场买计算器,计算器每个30元。可以买多少个,还剩多少元?正确的是( )。
A.2000÷30=66(个)……2(元)
B.2000÷30=66(个)……2(元)
C.2000÷30=66(个)……20(元)
D.2000÷30=66(个)……20(元)
二、填空题
11.周六中午,妈妈在厨房做菜,她先拿起一桶容量是1.5( )的花生油,然后向锅里倒入约10( )。吃饭时,妈妈从容量是2( )的电饭煲里给每人盛了一碗米饭,还给每人倒上了约200( )的饮料。
12.12、9、15、6、3这组数的平均数是( )。
13.15米=( )厘米 9周=( )天 
780秒=( )分 20升=( )毫升
14.计算264÷37时,可以把37看作( )来试商,初商可能偏( ),这时应将初商调( )。
15.在横线上填上“升”或“毫升”。
一瓶眼药水8     
一桶汽油200    
一个成年人献血量一次一般不超过250
16.为庆祝国庆学校在校门口插上了一排彩旗,按红色、黄色、绿色、红色、黄色、绿色……的顺序排列,第20面彩旗是( )颜色。
17.甲盒有210根铅笔,乙盒有40根铅笔,每次从甲盒取5根放入乙盒,取( )次后,两盒铅笔根数一样。
18.义务献血时,每次的献血量一般是300mL,照这样计算,范老师近两年献血两次,一共献血( )mL,差( )mL是1L。
三、判断题
19.一个正方体从前面、上面、右面看到的形状都是相同的。( )
20.第一组有6人,平均每人的身高是148厘米,每人的身高一定都是148厘米。( )
21.一道除法算式的商是7,把被除数和除数都乘5后,商是35。( )
22.四(2)班女生的平均身高是143厘米,男生的平均身高是146厘米,男生都比女生高。( )
23.……按这样的规律往下排,第100个是。( )
24.根据商不变的规律,除法简算时就是把被除数和除数末尾0都去掉。( )
四、计算题
25.口算下面各题。
270÷30= 480÷80= 150÷50= 600÷40=
840÷20= 360÷30= 490÷70= 720÷80=
26.用竖式计算,带*号的要验算。
432÷48= 652÷14= *730÷30=验算:
五、改错题
27.下面是两个同学计算900÷40=?的竖式计算。如果你认为有问题,请在原题上给予订正。
 
六、解答题
28.在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盛大阅兵中,陆军方队的队列主体有350名受阅士兵,每排有25名受阅士兵,一共编排了多少排?
29.王阿姨带了450元去超市买抽纸,该超市一提抽纸卖26元,王阿姨最多能买多少提抽纸?还剩多少元?
30.李阿姨从18只河蚌里剖出468颗珍珠。
(1)如果每52颗珍珠穿成一条项链,那么李阿姨剖出的珍珠能穿成多少条项链?
(2)照这样计算,李阿姨从26只河蚌里能剖出多少颗珍珠?
31.
①李老师每分钟走65米。 ②学校距书店910米。 ③一本《皮皮鲁传》24元。 ④李老师16:30从学校出发去书店。 ⑤李老师带了720元。 ⑥李老师从家到学校走了28分钟。
(1)李老师从学校走路去书店,需要多少分钟?
(2)请你从上面的信息中另选两条,提出一个需要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
选择的信息:______ 
提出的问题:______?
32.郑州高新区2020年实现全区小学学校午餐配餐,解决小学生家长中午没有时间接送孩子问题。为了鼓励小学生节约粮食,高新区八一小学实行了班级空餐盘积分奖励制度。奖励的班级积分可以兑换奖品,四一班37人,若准备每人分一本练习本的话,怎样使用积分兑换最划算?
33.体育课上小英统计了四(1)班22名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的成绩,统计结果如下表:
组别 合计 优秀 (46个及以上) 良好 (36-45个) 合格 (26-35个) 不合格 (25个及以下)
人数 22 4 9 2
(1)合格的人数有___________人。文文的成绩为33个,她的成绩等级是___________。
(2)根据表中数据,把下面的统计图补充完整。
四(1)班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成绩统计图
(3)将女生的成绩从高到低,小红排在第15个,那么她的成绩可能是38个吗?说说你的理由。
《(基础篇)2025-2026学年上学期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第一~四单元期中练习卷》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C C B C C B B D
1.B
【分析】根据一瓶药共150片,每次吃2片,可以算出一共可以吃几次,用一瓶药的片数除以每次吃的片数等于一共可以吃的次数,列式为150÷2,据此选择信息。
【详解】150÷2=75(次),可以吃75次。
所以,一瓶药共150片,每日吃3次,每次吃2片。要求一共可以吃几次,应该选择①共150片和③每次吃2片。
故答案为:B
2.A
【分析】小明从柜子的右面看到的图形是柜子的侧面,两个竖长的长方形,左面的窄,右面的宽。据此选择。
【详解】
小明从柜子的右面看到的图形是。
故选:A。
3.C
【分析】根据题图观察可知,该图形从右面看到是上中下共三层,每层1个正方形,共3个正方形排成一列的图形;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从右面看到的图形是。
故答案为:C
4.C
【分析】平均数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所以每个实际数据比平均数可能多,可能少,也可能相等。
【详解】小明所在班级的同学平均体重是38千克,小明的体重可能是38千克,可能小于38千克,也可能大于8千克。
故答案为:C
5.B
【分析】A.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所以计量一支铅笔的长度用“厘米”作单位比较合适;
B.1平方分米大约是一个手掌面的大小,所以计量数学课本的封面面积用“平方分米”作单位比较合适;
C.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普通年份除以4(整百的年份除以400),如果有余数就是平年,没有余数就是闰年;平年的2月有28天,全年有365天;闰年的2月有29天,全年有366天;
D.每毫升水大约重1克,1升=1000毫升,1千克=1000克,由此可知一升水的重量。
【详解】A.一支铅笔长18厘米,原题说法错误;
B.数学课本的封面面积约4平方分米,原题说法正确;
C.2100÷400=5……100
2100年是平年,有365天,原题说法错误;
D.一升水约重1千克,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6.C
【分析】由竖式可知,竖式中710表示710本书,30表示每班分30本,23表示共分了23个班,竖式中的6是由2乘3得到的,所以箭头表示每班分30本,分给20个班需要600本,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竖式中箭头所指的“6”表示的是已经分了600本。
故答案为:C
7.C
【分析】根据每个选项的已知条件,列式计算,找出与(232-40)÷32列式不同的,即可解答。
【详解】A.根据题意,先用带的总钱数减去一支钢笔的价钱求出剩下的钱数,再用剩下的钱数除以彩笔的单价即得可以买几盒彩笔,列式为:(232-40)÷32;
B.根据题意,先用故事书的总页数减去已经看的页数求出剩下的页数,再用剩下的页数除以计划每天看的页数即得还需要几天看完,列式为:(232-40)÷32;
C.根据题意,用方便面的总数分别减去第一天和第二天卖的数量即得剩下的包数,列式为:232-40-32。
故答案为:C
8.B
【分析】要使4□7÷46的商是两位数,被除数的前两位4□必须大于或等于除数46,据此解答。
【详解】当4□≥46时,4□7÷46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填6。
A.当□=5时,前两位为45,45<46,商是一位数,此选项错误。
B.当□=6时,前两位为46,46=46,商是两位数,此选项正确。
C.当□=7时,满足条件,但不是最小,此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9.B
【分析】2升=2000毫升,先统一单位,2000毫升里面有多少个300毫升,就需要操作多少次才能满,用除法计算,如果有余数,就需要再多加一次。
【详解】2升=2000毫升
2000÷300=6(次)……200(毫升)
6+1=7(次)
用一个容量为300毫升的杯子向一个容量为2升的空水桶里倒水,至少需要操作7次才能倒满。
故答案为:B
10.D
【分析】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同时去掉被除数和除数末尾相同个数的0再除,余数要添上相同个数的0。
【详解】
2000÷30=66(个)……20(元)
故答案为:D
11. 升/L 毫升/mL 升/L 毫升/mL
【分析】计量水,油,饮料等多的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可容纳液体的体积是1升;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作单位,1毫升水大约只有十几滴。结合数据和生活实际经验选择合适的容量单位。
【详解】周六中午,妈妈在厨房做菜,她先拿起一桶容量是1.5升的花生油,然后向锅里倒入约10毫升。吃饭时,妈妈从容量是2升的电饭煲里给每人盛了一碗米饭,还给每人倒上了约200毫升的饮料。
12.9
【分析】平均数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根据平均数=数据总和÷数据个数,据此解答。
【详解】(12+9+15+6+3)÷5
=45÷5
=9
12、9、15、6、3这组数的平均数是9。
13. 1500 63 13 20000
【分析】(1)1米=100厘米,15×100=1500厘米,15米=1500厘米。
(2)1周=7天,9×7=63天,9周=63天。 
(3)1分=60秒,780÷60=13分,780秒=13分。
(4)1升=1000毫升,20×1000=20000毫升,20升=20000毫升。
【详解】15米=1500厘米 9周=63天 
780秒=13分 20升=20000毫升
14. 40 小 大
【分析】264÷37,除数37接近整十数40,则把37看作40来试商。除数变大,初商可能偏小,应把初商调大。
【详解】计算264÷37时,可以把37看作40来试商,初商可能偏小,这时应将初商调大。
【点睛】本题考查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试商,除数变大,初商可能偏小。除数变小,初商可能偏大。
15. 毫升 升 毫升
【分析】容积单位有升和毫升,其中升是较大的容积单位,毫升是较小的容积单位。根据生活经验可知:一瓶眼药水要选用较小的容积单位,一桶汽油要选用较大的容积单位比较合适,一个成年人每次献血量要选用较小的容积单位。
【详解】一瓶眼药水8毫升
一桶汽油200升
一个成年人献血量一次一般不超过250毫升
【点睛】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容积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容积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选择。
16.黄
【分析】根据题干,这些彩旗的排列规律是3面一个循环周期,分别按照红色、黄色、绿色依次循环排列,用除法计算出第20面彩旗是第几个周期的第几面即可解答。
【详解】20÷3=6(个)……2(面)
余数是2,所以第20面彩旗是第7个循环周期的第2面,是黄颜色。
17.17
【分析】根据题意先求出甲盒比乙盒多多少根铅笔,再将多出来的铅笔平均分成两份,这样甲乙两盒就同样多,然后用其中的一份除以5即为所求。
【详解】210-40=170(根)
170÷2÷5
=85÷5
=17(次)
甲盒有210根铅笔,乙盒有40根铅笔,每次从甲盒取5根放入乙盒,取17次后,两盒铅笔根数一样。
18. 600 400
【分析】每次献血300mL,两次一共献了300×2mL,1L=1000mL,用1000mL减去两次献血的数量,就是还差多少就够1L。
【详解】300×2=600(mL)
1L=1000mL
1000-600=400(mL)
义务献血时,每次的献血量一般是300mL,照这样计算,范老师近两年献血两次,一共献血(600)mL,差(400)mL是1L。
19.√
【分析】正方体的各个面的大小相等,都是正方形。观察一个正方体,从前面看到1个正方形。从上面也看到1个正方形,从右面也看到1个正方形。看到的正方形都是相同的。据此判断。
【详解】由分析得:
一个正方体从前面、上面、右面看到的形状都是相同的,都是正方形。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0.×
【分析】解答此题,应明确平均数的含义,理解平均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特征,不是其中每一个数据的特征。
【详解】因为“总数份数平均数”,平均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特征,不是其中每一个数据的特征”,平均身高是148厘米,反映的是整体平均身高,不能代表每个人的身高。
故答案为:×
21.×
【分析】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商不变。
【详解】原除法算式的商是7,被除数和除数都乘5后,商仍为7,而不是35。因此题目中的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2.×
【分析】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仅是平均数据的体现,不是个体数据的体现,因此身高较低的男生也可能比身高较高的女生低,据此判断。
【详解】平四(2)班女生的平均身高是143厘米,男生的平均身高是146厘米,男生不一定都比女生高。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3.×
【分析】
由题可知,该图形按为一组的规律重复,先用100÷3算出100里面刚好有33组这样的图形,还余下1个,因此第100个图形肯定为一组图形中的第一个图形。
【详解】100÷3=33(组)……1(个)
因此第100个图形是,题目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4.×
【分析】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据此解答。
【详解】例如:7200÷90=80
如果把被除数和除数末尾同时去掉一个0,商不变;
(7200÷10)÷(90÷10)
=720÷9
=80
所以,根据商不变的规律,除法简算时就是把被除数和除数末尾0都去掉,此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灵活掌握商不变的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5.9;6;3;15
42;12;7;9
【解析】略
26.9;46……8;24……10
【分析】多位数除法法则: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有几位,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不够除,就在这一位上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并在余数右边一位落下被除数在这一位上的数,再继续除即可。除法用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进行验算。
【详解】432÷48=9 652÷14=46……8 730÷30=24……10
 验算:
27.见详解
【分析】观察题干后发现,第一个竖式中把除数、被除数同时缩小到原来的,商不变,余数错误;第二个竖式中利用两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去计算,9除以40不够,用前两位90除以40,商应该在十位上,商数位错误。据此解答。
【详解】
28.14排
【分析】根据题意,一共有350名受阅士兵,每排有25名受阅士兵,。
【详解】(排)
答:一共编排了14排。
29.17提;8元
【分析】用450÷26,即可求出王阿姨最多能买多少提抽纸,还剩多少元。
【详解】450÷26=17(提)……8(元)
答:王阿姨最多能买17提抽纸,还剩8元。
30.(1)9条;(2)676颗
【分析】(1)求如果每52颗珍珠串成一串,能串成多少条项链,根据求一个数里面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解答即可。
(2)根据求一个数里面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解答,先求平均每只河蚌产珍珠多少颗,再根据整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用乘法求出26只河蚌里能剖出珍珠多少颗。
【详解】(1)468÷52=9(条)
答:李阿姨剖出的珍珠能穿成9条项链。
(2)468÷18×26
=26×26
=676(颗)
答:李阿姨从26只河蚌里能剖出676颗珍珠。
【点睛】此题应根据整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进行解答即可。
31.(1)14分钟;(2)③⑤;李老师能买多少本《皮皮鲁传》;30本
【分析】(1)要求需要多少分钟,用路程除以速度,求得的就是需要的时间;(2)选出两条信息,如选择③⑤,求李老师能买多少本《皮皮鲁传》,用除法计算即可。
【详解】(1)910÷65=14(分钟)
答:需要14分钟。
(2)③⑤
李老师能买多少本《皮皮鲁传》?
720÷24=30(本)
答:李老师能买30本《皮皮鲁传》。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题关键在于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
32.用60积分换一包20本,用50积分换15本,用8积分再换2本
【分析】37人就需要37本练习本,换法一每本(60÷20)积分,换法二每本(10÷3)积分,换法三每本4积分;尽可能用最少得积分换最多的本数;要使使用的积分最划算,应将三种换法结合换,并且先满足换包数的换法,再满足换3本的换法,最后满足换一本的换法。先用除法求出37里面有几个20,余多少,再用余数除以3,即可求出余数里面有几个3,最后新的余数按照换一本的换法。
【详解】60÷20=3(积分)
10÷3=3(积分)……1(积分)
3<4
37÷20=1(包)……17(本)
17÷3=5(组)……2(本)
余下的2本用每本4积分去换
1×60=60(积分)
5×10=50(积分)
5×3=15(本)
2×4=8(积分)
答:用60积分换一包20本,用50积分换15本,用8积分再换2本,这样使用积分兑换最划算。
33.(1)7;合格
(2)见详解
(3)不可能;理由见详解
【分析】(1)用合计的人数减去优秀的人数以及良好的人数和不合格的人数,就是合格的人数。根据每个等级的数据,看看文文在哪个等级的范围内。
(2)根据算出的合格人数以及统计表中的数据,补全统计图即可。
(3)根据题意,优秀和良好的总人数是13人,小红排第15名,由此可以判定小红应该在合格的范围内,推算出小红成绩的范围,看看38在不在这个范围内。
【详解】(1)22-4-9-2
=18-9-2
=9-2
=7(人)
所以,合格的人数有7人,文文的成绩为33个,合格的范围是26—35个,所以她的成绩等级是合格。
(2)完整统计图如下所示:
(3)不可能;理由如下
4+9=13个,小红的成绩从高到低排第15个,所以小红成绩的等级应该是合格。合格的成绩范围是26—35个,小红最多做35个,不可能是38个。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