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第一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南京市第一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9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11-01 09:40: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苏省南京市第一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
数学试题
一、单选题
1. 复数z满足,(i为虚数单位),则( )
A B. C. D.
2. 设全集,,,则等于( )
A. B. C. D.
3. 在的展开式中,的系数为( )
A. B. C. 24 D. 48
4. 函数(,)的图象过定点,则的坐标为( )
A. B. C. D.
5. 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为,是偶函数,是奇函数,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6. 若函数,在上单调递增,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7. 已知函数,若满足,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8. 已知函数满足,当时,,则( )
A. 为奇函数 B. 若,则
C. 若,则 D. 若,则
二、多选题
9. 下列可以反映总体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特征数为( )
A. 方差 B. 平均数 C. 中位数 D. 众数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功能,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某乡镇为了考核甲、乙两村的文化惠民工程,在两村的村民中进行满意度测评,满分100分,规定:得分不低于80分的为“高度满意”,得分低于60分的为“不满意”.经统计发现甲村的评分X和乙村的评分Y都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其中,,,则( )
A. X对应的正态曲线比Y对应的正态曲线更扁平
B. 甲村的平均分低于乙村的平均分
C. 甲村的高度满意率与不满意率相等
D. 乙村的高度满意率比不满意率大
11. 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准线交轴于点,直线经过且与交于两点,其中点A在第一象限,线段的中点在轴上的射影为点.若,则( )
A. 的斜率为
B. 是锐角三角形
C. 四边形的面积是
D.
三、填空题
12. 的二项展开式中含的项的系数为______(用数字作答).
13. 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F,点Р是其准线上一点,过点P作PF的垂线,交y轴于点A,线段AF交抛物线于点B.若PB平行于轴,则AF的长度为____________.
14. 等比数列的首项为,公比.设表示这个数列的前n项的积,则当______时,有最大值.
四、解答题
15. 已知函数.
(1)若曲线在点处的切线平行于轴,求实数的值;
(2)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16. 如图,在直角梯形中,,,,,于,沿将折起,使得点到点的位置,使,,分别是棱,的中点.
(1)证明:;
(2)求平面和平面的夹角的余弦值.
17. 在周长为的圆周上,有甲、乙两球以大小不等的速度做匀速圆周运动.甲球从A点出发按逆时针方向运动,乙球从B点出发按顺时针方向运动,两球相遇于C点相遇后,两球各自反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但这时甲球速度的大小是原来的2倍,乙球速度的大小是原来的一半,以后他们第二次相遇于D点.已知厘米,厘米,求的长度.
18. 如图,在四棱锥中,侧棱矩形,且,过棱的中点,作交于点,连接
(1)证明:;
(2)若,平面与平面所成二面角的大小为,求的值.
19. 已知是个正整数组成的行列的数表,当时,记.设,若满足如下两个性质:
①;
②对任意,存在,使得,则称为数表.
(1)判断是否为数表,并求的值;
(2)若数表满足,求中各数之和的最小值;
(3)证明:对任意数表,存在,使得.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C. 2. B. 3. A. 4. C 5. B. 6. A 7. A 8. C.
二、多选题
9. BCD. 10. BCD. 11. ABD
三、填空题
12.
13. 3
14. 12
四、解答题
15. (1)
(2)因为,
令,得或.
当时,随的变化,,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单调递增 单调递减 单调递增
所以在区间上单调递增,在区间上单调递减,在区间上单调递增.
当时,因为,当且仅当时,,
所以在区间上单调递增.
当时,随的变化,,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单调递增 单调递减 单调递增
所以在区间上单调递增,在区间上单调递减,在区间上单调递增.
综上所述,
当时,的单调递增区间为和,单调递减区间为;
当时,的单调递增区间为,无单调递减区间;
当时,的单调递增区间为和,单调递减区间为.
16. (1)证明
根据题意,沿将折起后,, 平面,则平面,
因平面,则,由左图易得矩形,故,故,得证.
(2)
由(1)平面,平面,则,
故可分别以所在直线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则,
因,分别是棱,的中点,则,
则,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则,故可取;
因,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则,故可取.
设平面和平面的夹角为,
则.
即平面和平面的夹角的余弦值为.
17.
18. (1)证明:因为平面,平面,所以,
由底面为矩形,有,而,平面,
所以平面,又平面,所以.
又因为,点是的中点,所以.
而,平面,所以平面,平面,
所以,
又,,平面,
所以平面,而平面,
所以得证.
(2)
如图,以为原点,射线分别为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因为,设,(),
则,,点是的中点,所以,
由,所以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由(1)知,,所以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因为平面与平面所成二面角的大小为,
则,解得(负值舍去).
所以,

19. (1)是;
(2)
(3)证明
由于数表中共个数字,
必然存在,使得数表中的个数满足
设第行中的个数为
当时,将横向相邻两个用从左向右的有向线段连接,
则该行有条有向线段,
所以横向有向线段的起点总数
设第列中的个数为.
当时,将纵向相邻两个用从上到下的有向线段连接,
则该列有条有向线段,
所以纵向有向线段的起点总数
所以,
因为,所以.
所以必存在某个既是横向有向线段的起点,又是纵向有向线段的起点,
即存在
使得,
所以,
则命题得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