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 10 月份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40 题,每题 2 分,共 80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火星大气稀薄,到火星上栖居首先要解决缺氧问题。下图为火星与地球数据比较(均以地球
为 1)。据此完成 1-2 题。
1. 火星和地球所在的最低层级天体系统是
A. 可观测宇宙B. 银河系
C. 太阳系D. 地月系
2. 与地球相比,火星大气稀薄的原因可能是
A. 自转周期较短B. 距离太阳远
C. 质量与体积小D. 公转周期长
水星是太阳系中最小的行星,当水星运行至地球和太阳之间,三者连成一线,便会产生“水
星凌日”现象(如图)。据此完成 3-4 题。
3. 形成“水星凌日”的天体为
A. 行星和恒星B. 恒星和卫星
C. 行星和行星D. 卫星和行星
4. 下列天体中,距离地球最近的是
A. 水星B. 金星
C. 月球D. 太阳
耀斑和太阳风等剧烈活动,影响地球磁层、大气电离层、卫星运行安全以及人类健康,这种
短时间空间环境变化称为空间天气。下图为 2024 年 11 月 19 日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发布的空间天气指数预报。据此完成 5-6 题。
5.耀斑所在的太阳大气层是
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D.太阳内部
6.未来 24 小时,太阳活动对
A.电离层干扰明显
B.卫星导航干扰明显
C.地球磁场影响大
D.北京的降水影响大
2023 年 12 月 1 日夜间,北京有天文爱好者拍摄到极光现象(下图),天文专家表示这种情
况比较罕见。据此完成 7-8 题。
7. 引发极光现象的主要因素有
①太阳辐射②太阳活动③人类活动④地球磁场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8. 极光现象出现的那几天,下列现象发生可能性最小的是
A. 北斗卫星导航受干扰B. 户外活动受辐射灼伤
C. 中国空间站运营受影响D. 无线通信出现异常
2022 年 11 月 3 日 9 时 32 分,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梦天实验舱转位完成标志着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向着建成空间站的目标迈出了关键一步。按计划,
后续将开展空间站组合体基本功能测试和评估。据此完成 9-10 题。
9. “中国空间站”上大面积电池板的作用是利用太阳辐射
A. 为其维持恒定的温度B. 为其正常运转提供能量
C. 为其提供光能和生物能D. 为其运动提供平衡保障
10. 对地面人员控制“空间站”信号传输干扰最大的是
A. 距日远近B. 宇宙射线C. 耀斑爆发D. 太阳辐射
读“上海和昆明多年平均太阳辐射量统计图”。据此完成 11-12 题。
11.7、8 月份上海太阳辐射量明显多于昆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B.地势C.天气D.海陆位置
12.昆明年太阳辐射总量多于上海,主要是因为昆明
A.地势高B.昼夜温差小C.植被多D.纬度低
读“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 13-15 题。
13. 年太阳辐射总量丰富的地形区是
A. 四川盆地B. 准噶尔盆地C. 柴达木盆地D. 塔里木盆地
14. 不适宜推销防晒护肤品的地区是(只考虑太阳辐射的丰富程度)
A. 贵州B. 内蒙古C. 青海D. 西藏
15. 自然状态下,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花开更艳、病虫害更少,主要因为
A. 海拔高,冬夏温差大B. 海拔高,降水多
C. 水热条件好,地形平坦D. 太阳紫外线强,总辐射量大
2025 年 8 月深圳市发现两株高约 30 厘米,具有二叉分枝,呈独特“Y”字形结构的植物,经确认该植物为松叶蕨。松叶蕨是最古老、最原始的陆生高等植物之一,在我国台湾、广东、广西等地均有发现,但数量稀少。下图示意地质史上大气氧气与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据此完成16-17题。
16. 松叶蕨出现在陆地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
A. 奥陶纪B. 志留纪C. 泥盆纪D. 石炭纪
17. 二叠纪至三叠纪,地球大气氧气浓度骤变表明该时期
A. 小行星撞击B. 海平面升高C. 植食动物繁盛D. 生物大灭绝
左图中①②③④⑤依次代表地质历史时期的五个地质年代(图中数字代表距今时间。单位:亿年),右图中 a、b、c、d 代表不同地层。据此完成 18-20 题。
18. 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地质年代是
A. ②B. ③C. ④D. ⑤
19. 在地球的演化史中恐龙绝迹于
A. ①末期B. ②末期C. ③末期D. ④末期
20. 右图中不同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
A. a—②B. b—③C. c—④D. d—⑤
下图为某正常地层剖面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 21-22 题。
21. 图中化石形成的地质年代正确的是
A. 大型哺乳动物化石—中生代
B. 恐龙化石—前寒武纪
C. 甲化石—新生代
D. 三叶虫化石—古生代
22. 图中甲化石的名称及其所处时代地球的演化特点是
A. 藻类化石—重要的铁矿形成时期
B. 鱼类等脊椎动物化石—形成联合古陆
C. 鸟类化石—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形成
D. 小型哺乳动物化石—剧烈的地壳运动
资料证明:中国的辽西一带是被子植物的起源地,而出现于 1.45 亿年前的“辽宁古果”则是“迄今唯一有确切证据的、全球最早的花”。在其化石周边同时也发现了鱼类的化石,下图为“辽宁古果”化石及复原图,据此完成 23-24 题。
23. 该化石被发现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
A. 地壳B. 地幔C. 岩石圈D. 地核
24. 根据材料信息推测,辽宁古果的生存环境最可能是
A. 森林B. 草原C. 沙漠D. 湖泊
下图为地球某地质时期地理环境复原图,据此完成 25-27 题。
25. 该地质时期是指
A. 古生代B. 中生代C. 新生代D. 第四纪
26. 该地质时期被称为
A. 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B. 海生脊椎动物时代
C. 爬行动物时代D. 灵长哺乳动物时代
27. 该地质时期
A. 联合古陆形成B. 现代海陆位置形成
C. 重要的成煤期D. 海洋脊椎动物灭绝
下图为某学生在博物馆看到的四块化石,甲、乙、丙、丁分别为恐龙化石、三叶虫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和早期鱼类化石,据此完成 28-30 题。
28. 关于图中四块化石形成的年龄由老到新排序正确的是
A. 丁乙丙甲B. 丁乙甲丙C. 乙丁甲丙D. 乙丁丙甲
29. 与图中甲化石相同地质年代,最为繁盛的植物是
A. 蕨类植物B. 裸子植物C. 海生藻类D. 被子植物
30. 对以上地质时代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 甲时代是地质历史上主要的成铁期
B. 乙时代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
C. 丙时代末期出现气候冷暖交替变化
D. 丁时代开启地球“生命大爆发”
下图为日本四岛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 31-33 题。
31. 日本本州岛的震源主要集中在
A. 莫霍面以上B. 古登堡面以下C. 上地幔D. 地核
32. 地震发生时,甲、乙两地的震感是
A. 乙地先感知到左右摇晃,后感知到上下颠簸
B. 甲地先感知到上下颠簸,后感知到左右摇晃
C. 甲地只感知到上下颠簸
D. 乙地只感知到左右摇晃
33. 地震发生时,合理的避灾方法是
A.乘坐电梯及时转移B.高层居民立即下跳到低层
C.快速撤到空旷地带D.躲避到高大建筑物负一楼
地震预警是地震台根据监测到的地震波的初期信息,快速估算地震参数并预测地震对周边地区的影响,抢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之前将预警信息发送给手机用户。四川某网友对比两次地震预警信息(见下图)后发现,它们都强调了横波到达时间。据此完成 34-35 题。
34. 手机用户收到的地震预警
A. 是地震发生前预测的数据B. 利用了两种地震波的速度差
C. 与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无关D. 帮助手机用户避免地震影响
35. 地震预警信息中均强调横波到达时间,是因为横波
A. 传播速度更快B. 可通过介质多
C. 破坏性更强D. 更容易监测
当地时间 2022 年 1 月 28 日 13 点 19 分,日本鹿儿岛的樱岛火山发生喷发。据鹿儿岛气象台称,火山灰柱高达 3400 米。下图示意地球圈层结构。 据此完成 36-38 题。
36.樱岛火山喷发的物质来源于图中的
A.甲圈层
B.乙圈层
C.丙圈层
D.丁圈层
37.樱岛火山喷发出的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的迁移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38.火山频发是岩石圈板块运动活跃的表现,岩石圈指
A.大陆的地壳部分
B.地壳和上地幔的全部
C.软流层及其以上部分
D.软流层以上部分
桂林山水山清、水秀、洞奇、石美,下图是某摄影爱好者拍摄的云雾缭绕中的桂林山水美景之一“渔舟唱晚”,据此完成 39-40 题。
39. 图中包含的地球外部圈层有
A. 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
B. 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C. 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D. 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40. 图中鸬鹚(捕鱼的鸟类)所属的圈层
A. 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B. 渗透于水圈的全部
C. 厚度约为 200 米D. 是连续而规则的圈层
二、非选择题:共 2 题,共 20 分。
4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 分)
材料一:彗星多由冰物质组成,其中也有碳、氢、氧、磷等组成生命有机体的重要元素。据研究,地质史上有多次彗星撞击地球的事件。当彗星靠近太阳时,冰物质会挥发,在太阳风的作用下,会形成一条云雾状的尾巴。哈雷彗星是太阳系中一颗体积较大的彗星,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到,其回归周期约为 76 年。下图为哈雷彗星、木星绕太阳公转示意图。
(1)图中体积最大的天体是 ;运行在木星和太阳之间的行星有 、 、 、 ;木星绕日公转方向是 。(6 分)
(2)哈雷彗星的彗尾会随着距离太阳的远近出现长短的变化,距离太阳越近,彗尾越 (长/短),哈雷彗星的体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 (大/小)。(2 分)
(3)说出彗星撞击地球对地球生命诞生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4 分)
4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 分)
地理模式图是常用来探究地理原理和规律的方法之一。下图为某地理模式图。
(1)若该模式图示意太阳系示意图部分,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②为____(填行星名称)的公转轨道,有生命物质存在的行星位于____(填数字)轨道。(2分)
(2)若模式图示意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③④之间示意的太阳大气层是____,该层出现的太阳活动名称是____。(2 分)
(3)若模式图示意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示意____;曲线③代表的是____界面,地震波传播至此界面时波速发生的变化是____、 。(4 分)
41.(1)太阳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自西向东
(2)长 小
(3)提供生命存在所需的液态水;提供有机体组成所必需的元素
42.(1)木星 ④
(2)光球层 黑子
(3)地壳 古登堡 横波消失,纵波速度突然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