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华东师大版2.6《社戏》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七年级上华东师大版2.6《社戏》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4 16:22: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的课堂我做主
我的展示更精彩
中学导学案设计活页纸



总课时
3


社戏
学习目标
1、诵读品味语言,体验江南夜色之美,寻知作者的情感。(重点)2、多角度品读人物,体悟至真至纯的性情之美。(难点)
学习过程




备课札记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呈现目标课前放《童年》创设氛围屏幕——高尔基的话“童年是人生中最值得品味的一杯美酒。”一曲轻快动听的《童年》,一定唤起了我们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童年许多美好的回忆,的确,童年对我们许多人来说,是快乐的,美好的,难忘的,特别是当我们长大成人后回忆起童年往事,更是怀着一种温馨、浪漫的情感,今天,就让我们追随课文中的”我”,回到绍兴的平桥村,去看一看那令他魂牵梦萦的社戏吧!(板书课题、作者,出示学习目标)二、交流预习情况(预习完成)1、介绍作者、理解题意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代表作:小说《呐喊》、《彷徨》,散文《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坟》、《二心集》等。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同时,又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古代的一个地区单位。
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课文中的
“社戏”就是指村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2、检查预习情况,读准字音:归省
行辈

絮叨
怠慢
撺掇
凫水
潺潺
蕴藻
家眷
皎洁
漂渺
纠葛踱

宛转

桕树
楫3、小说知识介绍: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情节的展开和环境的渲染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其中,
“人物”是主要要素。小说的情节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解读小说的一般方法:①说情节,多角度概括,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②评人物,简笔式速写,体会文章中人物形象。③读精段,层次式品析,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④抓文眼,深入式理解,明确文章的主旨意义。三、那情节1、文章的中心情节是什么?围绕这一中心写了哪些事件?理清课文结构:(“我”和小伙伴在平桥村看社戏的故事。戏前波折、夏夜行船、船上看戏、归航偷豆)
盼社戏(1—4段)
看社戏(5—30段)
怀社戏(3l一49段)2、除了看戏,还写了什么活动?这几件事,哪些事详写 哪些事略写
为什么有的情节详写,有的情节略写
随母归省、钓虾放牛、六一送豆详写的是:戏前波折、夏夜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船、船上看戏、归航偷豆。
略写的是随母归省、钓虾放牛、六一送豆。因为从题目来看课文主要写看社戏,与此关系紧密的详写,关系不大的略写。这样写是为了更好的表达中心。我们写作也应该这样围绕中心去选材。
四、那戏文章的题目是《社戏》,
“社戏”是这篇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章的中心事件了,我要请同学们在研读之后告诉我:本文中描述的“社戏”到底怎么样?(速读文章第17—21段)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概括:这是一场
的社戏。四、那景那么同学们的总结是戏是无聊的、枯燥的,我就想起这与文章有一处,似乎是自相矛盾的,那就是文章的最后一段:“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好戏?(ppt)这与文中的描述矛盾吗?你是怎么看的呢?因为在看戏的途中,我们见到了美妙的夜色,这让我神采斐然,心生向往。因为在看戏之后,伙伴们一起偷豆,活泼有趣,这更加弥补了戏不好看的失落感。其实,作者说的好戏就是指因看戏而引出的美妙的人与事。这更加有魅力,比看社戏更加的吸引人。刚才有的同学提到了美妙的夜色,我觉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你对文本的把握非常敏锐,能够在不经意的描述中发现美,那么就让我们就走进这无边的江南夜色,去体会那夜的美丽吧.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哪几个段落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描写了行程中的美妙夜色,找出来的同学,轻声朗读一下,有感情的读,尽可能体会作者在景物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有感情朗读11、12段)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学生自读(轻声读)、展示读点拨阅读:好的朗读总能给人以形象感,引人去想象,怎样引人想象呢?这么好的月色不值得去细细体味吗?你看,豆麦与水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各自发出了微微的清香,这一处是写你感官上的哪一方面的感受?嗅觉。那还有没有另外的角度去写的?视觉。月色与连山。写法还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样,月色是采用静态的描述去写“朦胧在水气中”读起来要有若有若无的语气;连山却是动态的“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在这里有一个写法叫做“化静为动”。写夜色中的山,很形象,读起来一定要有动感。来,我们再来读一遍,感受一下:(范读、指定学生展示读)还有没有这样的景物描写:(有感情朗读第22、23段)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这一段当中,对于人物的描写要多一点,但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写景也同样的形象生动,作者始终在强调一种静谧、和谐、欢快的氛围,写看戏来去行程之美妙,所以给他少年的心灵留下了永恒难忘的一幕幕。真可谓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作者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为了看戏而去写戏,作者是写在看戏途中的独特体验。这就是一个小孩子的视角。老师有一个三岁的儿子,他经常为了华美的包装而去买下一盒糖豆,过后把糖豆倒出来,只是玩那个玩具的包装。这就是一种儿童的心态,他们舍却了看戏这个功利目的,才会为夜色的美妙而欣喜。这景不能算作戏的背景,而应该是舞台,热爱生活的人会为舞台的精美而驻足赏叹,谁还会再去追究台上唱的到底是什么戏呢?(板书“戏之舞台”)
2、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平桥村为什么是“我”的乐土?我”在这里是公共的客,可以得到优待;可以免念《诗经》之类难念的书;可以钓虾放牛,体验到许多乡间生活乐趣。(2)本篇题为“社戏”,为什么要写在平桥村的乐事?:交代看戏的缘由、时间和平桥村的地理环境,小伙伴们的亲密、友好,乡间农民的勤劳、善良,为后文写看戏及偷豆等内容作铺垫。四、课堂小结: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呈现目标:品味景物的美,分析小说人物形象。二、自学探究,交流展示:1、读精段,层级式品析,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1)积累美句:朗读“夏夜行舟”和“归航偷豆”有关段落,把表现“我”所见、所闻、所嗅、所感的美句分别摘出来;朗读并记诵美句。所见:①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②淡黑的起
( http: / / www.21cnjy.com )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③……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还有几点火……但或者也许是渔火。④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⑤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到时候一般,又缥缈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⑥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所闻:①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②那声
( http: / / www.21cnjy.com )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③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④……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所嗅: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所感: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②但我却还以为船慢。③……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④回望……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再说回去看。(2)品味美词:学生用“我觉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美词)用得好,好在它写出了(或表现了)_____”的形式,对以上摘录的美句中的美词进行品味、讨论、说话。品味前,师作示范品味:我觉得“朦胧”和“皎洁”用得好,好在它们写出了月光的色彩美。师指导学生从色彩、气味、声音、心情、动态方面品味美词。
“碧绿”“淡黑”“红霞”分别写出了豆麦、连山、灯光的色彩美;“缥缈”“仙山楼阁”写出了戏台的神奇美;“清香”写出了豆麦和水草的气味美;“潺潺”写出了水声美,“宛转、悠扬”写出了笛声美;“轻松”“舒展”表现了“我”心旷神怡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情。“船慢”表现了“我”的迫切之情。“沉静”表现了“我”由焦急而平静之情。“自失、弥散”表现了“我”的陶醉之情。“回望”表现了“我”的依依之情。“起伏、踊跃”写出了连山的动态美。“蹿”“喝彩”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船行的轻快美。(3)自然环境描写对作品主题的表达的作用衬托人物心情:写“两岸连山向船尾跑去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写连山的向后跑表现出船前进之快,“但我还以为船慢”,表现了急欲看到演戏的心情。写途中的“松柏林”误认为赵庄,一是把“渔火”误以为戏台上的灯火。心急才产生误认,写这两点,既构成情节的曲折,又进一步表现“我”急欲去赵庄看戏的心情。
渲染环境气氛:看戏归来小朋友一面议论戏子,或骂,或笑,一面摇得那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表现了对看戏仍然兴趣很浓,愉快兴奋。这里有
精妙的比喻:“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夫,也停了艇子看着喝起彩来。”“回望戏台……满被红霞罩着了。”这些比喻,不仅有丰富的想象力,更流露了作者内心难以抑制的兴奋2、评人物,简笔式速写课文塑造了热情的伙伴和淳朴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乡民形象,指导学生运用“我喜欢文中的_____(人物),因为他(他们)______(评价其性格、品质),比如_____(单人物表现)”的句式,写三言两语,简笔勾勒人物形象。①我喜欢文中的双喜。因为他胆大心细,聪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伶俐,比如当“我”看不成戏,“急得要哭时”,双喜马上计上心来,解决“大船”的问题,而且“打包票”保证“我”的安全,让“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因为他像个小领袖,敢于负责,比如当老旦唱个没完没了,大家都已经厌倦但不好说回去的时候,又是他提议回家。②我喜欢文中的阿发。因为他纯洁无私,比如午夜归航时,阿发以“我们的(豆)大得多”为由,建议去偷自家的豆。③我喜欢文中的一群小伙伴。因为他们友爱
( http: / / www.21cnjy.com )热情,比如“我”是“远客”,他们得到父母许可,“伴我来游戏”;开船时“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船中,较大的聚在船尾”,以防万一。因为他们聪明活泼,比如对付细心的八公公,他们议论之后,想出要八公公归还枯柏树,当面叫他八癞子”的办法。因为他们很能干,比如他们驾船技术高超,水性很好。④我喜欢文中的六一公公。因为他淳朴厚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热情好客。比如,对于孩子们偷他的豆,只是轻加责备,听说摘豆的是为了请客,马上说是“应该的”;亲自送豆给“我”吃,“我”夸他的豆“好吃”,他“竟非常感激起来”。三、课堂小结:通过教师对同学们阅读小说方法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指导,我们明确了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说情节,多角度概括;读精段,层级式晶析;评人物,简笔式速写。这三步,头绪简化,结构优化,整体美化,对同学们的概括能力、品味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都进行了训练,相信对大家阅读能力的提高会有所帮助。第三课时一、创设情境,呈现目标:理解主题,链接生活二、自学探究,交流展示:1、本文主要是写看社戏,那么我们来看戏好看么?(播放船头看戏及一段越剧)生思考后交流:不好看2、请结合课文内容来谈谈为什么不好看?想看铁头老生翻跟头,但那老生没翻。想看“蛇精”和“跳老虎”,等了许久都不见出来。最怕看“老旦”,她还是不停地唱着。3、这些都是正面表现戏不好看,还有从侧面表现戏不好看的吗
?有,男孩子的“喃喃的骂”、“不停的吁气”、“打起呵欠”等,这些神态描写从侧面表现了戏不好看。三、难点释疑,延伸拓展:1、去看戏,不尽兴,在船上吃的豆也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长在田里的普通豆,但文章结尾“我”却说“直到现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的好戏了,”这看似矛盾的结尾,你是如何理解的
?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请小组讨论一下①这个“好”,我的理解是有双喜、阿发这样的好朋友陪我,使我难忘。②这个“好”我认为是农村美好的景色,使我流留年忘返。③这个好,是国为我们偷了六一公公的豆,他没骂我们,还送豆给我,表现了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师小结:正如你们所说,“我”所难忘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平桥村老人、孩子那份朴实、真挚的感情和那独特的农村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这一切都是“我”童年时在城镇未曾见到过,在后来的人生路途中也很少再见到的。“我”对这段往事的深情回忆,表达了自身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好,我们一齐把最后一部分读一下,感受一下这份人间真情。
2、你的身边也有文中这样的朋友和长者吗?你有过类似的体验么?可能有的答案:⑴我有个这样的朋友,他和我外婆在一个村。
( http: / / www.21cnjy.com )去年夏天,我在外婆家过暑假,他看我闲着没事,就约我去小河游泳,炎炎烈日下,我们在一个小沟里捉鱼,我还亲手抓到一只鲫鱼呢,我感觉那段时间很快乐。⑵我的老家在农村,每年暑假我都要回
( http: / / www.21cnjy.com )老家去过一段时间,那里有好几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伙伴。每次我们去钓鱼,如果我钓不到,他们总要把鱼分一部分给我,还把他们家地里长的香瓜偷偷摘给我吃,我觉得他们就像阿发一样,对我很友好。⑶:我们家的对门是位退休的老奶奶,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父母有时出差,她就让我去她家吃饭,好几次,我父母送东西给她,她都不要,我觉得她就像文中的六一公公,有一颗慈爱的心。3、你希望你的家乡有怎样的“民风”?事实上怎样?请小组合作讨论一下,选一个代表做发言人。(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后回答)⑴、如果哪一天,我不小心丢了钥匙什么的,我希望拾到的人应及时归还给我,也就是说,我希望人与人之间要互爱互助。⑵:我希望每家的大门像农村一样能敞开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样相互之间能方便地串串门,聊聊天,不要一进家门就紧闭大门,防贼似的,这样隔绝了别人,也隔绝了自己。四、课堂小结:你们的希望正如鲁迅一样,他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品中所表现的就是一种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这种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值得我们去用心体味,愿我们每位同学能像作品中的阿发、双喜、六一公公一样,有一颗善良、友爱、无私的心!这样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五、课外作业(自选一题):1、请通过想象将去看戏和归途中所描绘的生动画面用画笔画出来,体会一下人在画中游的感觉。2、你是否也有过一次愉快的旅行或难忘的探亲故事?写下来给大家看看。3、利用在线资源(互联网)收集了解鲁迅先生的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