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华东师大版2.6《社戏》课堂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七年级上华东师大版2.6《社戏》课堂实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4 17:1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社戏》
课堂实录
一、主旨问题,矛盾切入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昨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文中的这场戏好看吗?
生:不好看。
师:口说无凭。我们从“船头看戏”中取出一段,窥斑见豹。(ppt显示第21段,生自由朗读)
师:戏好看吗?
生:我觉得这戏不好看。因为从“忍耐”一词能看出这戏不好看,另外,从“打哈欠”一词也能看出这戏很无聊。
师:你看得很仔细。这可怪了,文章结尾一段
( http: / / www.21cnjy.com )却是这样写的:(PPt显示: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生读)
师:戏不好看,偏要说“好戏”,为什么?(板书:?)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个大问号去学习。看来,好在戏外,让我们回到那个看社戏的夜晚。
二、猜猜笑声,整体感趣:

师:嘘,听,(PPT播放两种不同的笑声:哈哈的大笑声,嘻嘻的窃笑声。)
猜猜,那个夜晚,双喜和迅哥他们在做什么事,笑声还不一样。

生:第一个应该在驾船,因为驾船时他们很快乐很自由。第二个应该是在偷豆,因为偷,就是偷偷摸摸的意思,怕被人听见,所以是嘻嘻笑。
师:你把大体的内容都概括了,我把它压缩成一句上联:哈哈,月夜行船好快乐!请同学们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对出下联。
生:嘻嘻,归航偷豆真有趣!
师:真是出口成章啊!
师:快乐、有趣。这“乐”在何处?“趣”在何处呢?下面我们就一一找来。
三、研读课文,“趣”中探“情”
(一)探寻月夜行船之乐
师:首先,让我们来探寻月夜行船之乐。请同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默读课文“月夜行船”部分(第10-13段),在书上圈点括划出描写生动,体现乐趣的字、词、句。(生默读)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月夜行船”乐在何处呢?
生:乐在小伙伴们驾船自由自在。
生:乐在船上所见的美景。
A乐在船上所见的美景
师:好,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是不是真的乐在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景。请一位同学来为大家朗读第11-12段。其余同学请闭上眼睛,咱们来做一个游戏,边听边想象:现在,你就是迅哥,你就坐在小伙伴们亲自驾驶的大船上,船在平桥村静静的河流上,河流在朦胧的月色里。
请调动五官,感受这幅水乡夜景。(生闭上眼睛听读)
师:谢谢你优美的朗读。同学们,请睁开眼睛,打开课本把你的感受记在书上。
师:来,请按照屏幕上的格式说出你的感受。
ppt显示:我是(耳朵,鼻子,脸庞……),
我看(听,嗅,触,……)到了

由此体会到了
的心情。
生:我是耳朵,我听到了宛转悠扬的横笛声,我体会到了迅哥很陶醉的心情。
生:我是眼睛,我看到了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我体会到了迅哥陶醉在周围的美景中,心情非常喜悦。
生:我倒觉得这一句能感觉到小伙伴们驾船的技术很高。
师:你从哪里感觉到技术很高?
生:因为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看出船开得很快。
师:那为什么迅哥还觉得慢呢?
生:因为迅哥急切地想去看戏。
师:看来这景物描写还有衬托人物心情的作用。来,我们继续交流。
生:
我是鼻子,我闻到了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发散出来的清香,我感觉到迅哥心里的那种舒畅。
生:我是面孔,我感觉到了水气扑面地吹来,我感觉到了很宁静的夜晚,感觉到了夏夜的凉爽。
师:看来,同学们的感觉还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很敏锐的。刚才你们的交流使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立体的画面。为什么说是立体的呢?你们看,假如只是一幅视觉效果图,这画面是不是太单一了呢?鲁迅先生却在这幅画面中又加上了宛转悠扬的横笛,仿佛给这画面配上了背景音乐,然后又加上了水草的清香,三维画面了,再投之以扑面的水气,就像一幅什么画呢?
生:立体生动的四维图画。
师:好,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想象,自由地深情地朗读第11-12段。(生配乐朗读)
师:同学们,通过这次的朗读,你觉得这幅水乡夜景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
生:真的像一幅画,非常优美。
师:那下面这段文字又像一幅什么画呢?
( http: / / www.21cnjy.com )(PPT显示: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生读)
师:作者没有说是什么兽,你觉得是什么兽?

是豹子,因为豹子跑得很快。
生:是狮子,因为狮子跑起来有很粗犷的感觉,而他们驾船的感觉非常自由,那种粗犷和自由的感觉结合起来,非常放松,舒畅。
师:同学们,这豹子狮子,你们通常在什么影片中看到的?
生:动画片。
师:那这段文字像一幅什么画呢?
生:动画。
生:儿童画。
师:那我们再来看下一幅。(ppt显
( http: / / www.21cnjy.com )示: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生读。)说说这段景物的感觉。
生:朦胧。
生:“漂渺”和“满被红霞罩着”给人非常朦胧的感觉,像中国的水墨画。
师:你们见过水墨画吗?水墨画一般是什么颜色?
生:黑色。我倒觉得这像一幅水彩画。
师:好,同意水彩画的举手。(生全部举手)哦,你也举手了。你也被说服了。
师:鲁迅先生的文字充满了画面美和音
( http: / / www.21cnjy.com )乐美。如果说淡黑的连山像水墨画,那这幅月下戏台的确像一幅流光溢彩的水彩画。这非常符合我们中国戏的审美特点。关于中国戏,鲁迅先生曾经这样说过:
(ppt显示:“中国戏是大敲,大叫,大跳,使看客头昏脑胀,很不适于剧场,但若在野外散漫的所在,远远的看起来,也自有他的风致。”)
师:看来,这社戏虽不好看,但这社戏的野外风致,这旷野中搭建起来的月下戏台却别有一番情趣。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月夜行船所见的美景,一是生动的四维立体画,一是儿童视角的动画,还有一幅水彩画,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概括这水乡美景呢?
生:色彩斑斓。
生:诗情画意。
师:我取两个字,来补充一下我们的对联:诗情(月夜)
B
乐在少年驾船的自由自在
师:刚才同学们说月夜行船之乐还乐在驾船。坐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船儿欣赏美景的确心情快乐,假如我把驾船人换一下,把船开成了这样。来,读读(ppt显示: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挪)开船,在桥石上一(撞),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师:同学们,你还有心情欣赏两岸美景吗?为什么?
生:不敢,因为这“挪”和“撞”,感觉很笨重。用“点”和“磕”就很轻盈,写出了驾船人的灵巧。
师:你分析得很到位,把原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分析了。看来,一字之差,动词的表现力完全不一样。下面我们齐声朗读这一段,并填上最恰当的动词。(PPT显示: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
)。)
师:你们都填了同一个词,但你们的读音不一样。应该读:cuān,意思是:向上跳。
我们以手当船,体会一下蹿的感觉。来。
师:同学们出现了两种手势。你们同意哪两种手势?(一种是直行向前,一种是上下跃动向前。有一名学生同意直行。)
师:你在动物世界看的一般什么鱼是这样蹿?(直行)
生:箭鱼、鲨鱼
师:你就在它们身边游泳,你感觉怎样?
生:吓死我了。恐怖。
师:一种悄无声息的恐怖。那我们再来这样蹿。(跃动)感觉如何?
生:显得更灵巧,更安全。
生:欢快,活泼。
师:那是不是驾船人的技术越高超,快乐指数就越高呢?我把驾船人换成船主八公公,一路保驾护航,是不是更快乐了?
生:不会。因为没有共同语言。
生:大人总想慢点开,要安全,孩子们却想快点开,才体会到乐趣。
生:大人把孩子管得紧,这也不让动,那也不让动,会很无聊。
师:缺少了一种什么?
生:自由。
师:看来,这驾船人真不能换,换成我们驾船,不安全,换成大人,不自由。所以我们的对联要强调:少年(驾船)。(板书)
师:少年行船,我的船儿我做主,来吧,自驾游去偷豆啰!这偷豆之乐,乐在何处?
(二)探寻归航偷豆之乐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24-27段“归航偷豆”情节,也可以进行课本剧表演。
A归航偷豆之乐,乐在非同寻常的细节感受
(一组同学上台表演)
师:我想采访一下,刚才的表演中,你觉得哪个动作演起来最有趣?
生:撮豆吃,就是这样,用手撮,再往嘴里一填。
师:你从吃豆的细节中找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乐趣。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下面,我们就检查一下你有没有看出门道。为什么同一块地里的豆子,六一公公第二天亲自送上门的,迅哥吃着却没有这个夜晚偷来的好吃?我们就从细节中来品味。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ppt显示:
(1)偷豆之乐,乐在(

(2)煮豆之乐,乐在(

(3)吃豆之乐,乐在(

(4)吃豆后之乐,乐在(

生:偷豆之乐,乐在偷的刺激。
生:煮豆之乐,乐在自己动手的愉悦。
师:你自己煮过饭吗?感觉怎样?
生:自豪。
师:这是自豪的愉悦。
生:吃豆之乐,因为是在荒郊野外,用手撮着吃,更有自由的感觉,像野人。
师:你读出了野趣。
生:偷了豆吃完后一抛,别人就不知道了,乐在刺激。
生:乐在嚣张。
师:销赃?
生:嚣张,彻底抛了豆荚豆壳的嚣张。
师:哦,你是贬词褒用。销赃得很痛快。
生:乐在抛得干净利落,很轻松。
师:同学们一说,我也觉得这豆子非同寻常。可是我总觉得还缺少了一种什么乐?
生:乐在小伙伴们一起吃,很快乐,很自由。
生:乐在小伙伴的热情。
师:你们都提到了小伙伴。那我们就来看看这群小伙伴中,你最喜欢哪个人?
B归航偷豆之乐,乐在热情淳朴的小伙伴
最慷慨的阿发
生:我最喜欢阿发。他对朋友很大方,够义气。
师:我怎么觉得阿发是“引贼入室”,他傻不傻?
生:不傻。
师:那我们来想象阿发的神态和动作,重点演读这句话(ppt显示:“偷我们的吧,我们的大得多呢!”)
师:你来。(生拍胸脯)
师:你感觉怎么样?
生:自豪。
师:我只听出了七分豪气,再加三分,来!
师:十分豪气。看来,这阿发是世界上最自豪最慷慨的小偷!
最聪明的双喜
生:我喜欢双喜。因为双喜最聪明。当鲁迅没看戏时……
师:是鲁迅吗?小说里的人物都是虚构的,那是谁?
生:迅哥,迅哥白天没看成戏,是双喜提建议才最终看成了戏。
师:你读书很注意前后的关联。好。大家看双喜是这群伙伴里的什么人物?
生:头儿。
师:其实双喜最精彩的表现还在后面。来,同桌二人分角色朗读。(ppt显示:
“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
“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
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

抽生读。

师:你见过这样的小偷吗?失主找上门了,他还不慌不忙。他把这次偷豆行动定性为什么?

生:请客。

师:双喜要请的客是谁?

生:迅哥。

师:迅哥不是双喜家的客人啊。

生: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

师:原来这是平桥村的……

生:传统。

生:习惯。

生:民风。

师:看来,双喜也是很热情的。

最淳朴的六一公公

师:那么,对双喜的单方面定性为请客,失主六一公公答应了吗?

生:答应了。

师:何以见得?

生:他说:“请客?——这是应该的。”

师:不但如此,六一公公还有更奇怪的表现,请看(PPT显示:

“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好。”

“豆可中吃呢?”

“很好。”

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城镇里出来的
读过书的人才识货!……”

(同桌二人分角色朗读。抽生朗读。)
师:你丢了东西,会不会像六一公公这样?
生:不会,我会很气愤,还会把东西要回来。
师:那六一公公为什么这样?还送豆给姑奶奶?姑奶奶是谁?
生:迅哥的妈妈。
师:迅哥他们也不是六一公公的客人啊。
生:能看出这个小村的人很热情好客,其次,也是前面迅哥夸奖他的豆好吃,能看出老人很淳朴。
师:看来是平桥村淳朴的民风养育了这群热情的小伙伴。(板书:热情伙伴)这种热情,这种淳朴,给这罗汉豆增添了最有情趣的味道。
师:这人物的热情,作者是通过什么描写传达给我们的?
生:语言描写。
生:动作描写。
(三)小结
师:赏趣活动进入尾声,我们来小结一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过同学们的慧眼,我们赏出了趣人、趣事、趣景,这正是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今后读小说,要记得从这几个角度去赏析,具体就是(对照板书):从多种感官赏析景物,从语言、动作描写赏析人物的性格。
四、感悟主题,戏外之音
师:黑板上还有一个大问号没解决呢。让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回到课堂最初的问题:(PPt显示: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师:那夜的戏好在哪儿?那夜的豆又好在哪儿呢?
生:豆好在他们自己去偷的过程。
生:戏不是好在戏本身,而是他们在看戏途中驾船、偷豆,这一系列过程像一场戏,他觉得很好玩。
生:我觉得是伙伴的热情好客使他在平桥村的经历都变得有趣了。
师:所以,迅哥把平桥村叫做自己的什么?
生:乐土。
师:同学们的交流,和鲁迅先生有异曲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工之妙。鲁迅先生曾经这样说过:(PPt显示: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
师:普通的豆,普通的戏,经历了岁月的沉淀与记忆的过滤变成了游子思乡的蛊惑,变成了永不褪色的童年画卷!
迅哥之意不在戏,在乎戏外之情趣也!
师:原来如此啊!我们这大问号是不是解决了?(板书:改“?”为“!”)
师:我们这对联还少一个横批。横批一般是几个字?
生:四个字。
师:填什么?
生:情趣盎然。(板书)
师:同学们,请看黑板,就是这样一个诗情画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的水乡之夜,一群热情淳朴的小伙伴,他们一起驾船、偷豆,共同完成了一首情趣盎然的童年歌谣。他们,才是这场社戏真正的主角!来,全体起立,齐读对联。
生:(起立,齐读)
哈哈,诗情月夜少年驾船好快乐!
嘻嘻,热情伙伴归航偷豆真有趣!
横批:情趣盎然!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