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一)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一)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2019)
科目 信息科技(信息技术)
更新时间 2025-11-01 09:12: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一)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 27 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2.excel操作题如有条件可用电脑操作,无电脑环境可按题目要求写出具体操作步骤即可。
3.编程题如有条件可用电脑在指定环境中调试运行,确保代码可执行;若无则按题号写出相关代码即可。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下列关于数据与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数据是经过加工处理后具有意义的信息
B. 信息具有共享性,数据不具备共享性
C. 同一数据对不同人可能产生不同信息
D. 数据与信息是相互独立、没有关联的概念
2.算法的五大特征中,“算法执行的每一个步骤必须有确切的定义” 指的是( )
A. 有穷性 B. 确定性 C. 可行性 D. 数据输出
3.下列流程图符号中,用于表示 “条件判断” 的是( )
A. 矩形 B. 菱形 C. 椭圆 D. 平行四边形
4.信息系统的核心组成要素不包括( )
A. 硬件设备 B. 操作系统 C. 自然环境 D. 数据资源
5.下列 Python 变量命名中,符合规范的是( )
A. 123_name B. name_123 C. name-123 D. name@123
6.物联网的 “感知层” 主要功能是( )
A. 传输感知到的信息 B. 对数据进行智能分析
C. 采集物理世界的信息 D. 实现人与物的交互
7.下列关于信息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信息的传递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传递性)
B. 信息可以被多个用户共享(共享性)
C. 信息的价值对所有人都相同(价值相对性)
D. 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存在(依附性)
8.某校园教务管理系统中,“存储学生成绩数据” 体现的功能是( )
A. 输入功能 B. 处理功能 C. 存储功能 D. 输出功能
9.下列数据编码中,专门用于存储汉字的是( )
A. ASCII 码 B. GBK 码 C. Unicode 码(仅英文) D. 基带码
10.下列无线网络接入方式中,传输距离最短的是( )
A. Wi-Fi B. 蓝牙 C. 5G D. 4G
11.执行下列 Python 程序段后,变量 y 的值是( )
x = 5
y = x * 3 - 4
x = 8
print(y)
A. 11 B. 20 C. 5 D. 8
12.下列做法中,不能防范个人信息泄露的是( )
A. 设置复杂密码并定期更换 B. 在公共 Wi-Fi 环境下登录网银
C. 开启账户双重认证 D. 不随意点击陌生邮件附件
13.某 Python 程序如下:
a = 10
b = 3
c = a // b
d = a % b
print(c, d)
程序运行后输出结果是( )
A. 3 1 B. 3 3 C. 1 3 D. 10 3
14.下列关于 Python 列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列表中的元素必须是同一数据类型
B. 列表的索引从 1 开始
C. 可以使用 append () 方法向列表末尾添加元素
D. 列表一旦创建,元素无法修改
15.下列网络设备中,主要用于 “连接不同网络并选择传输路径” 的是( )
A. 交换机 B. 路由器 C. 调制解调器 D. 无线网卡
16.执行下列 Python 程序段后,变量 x 的值是( )
x = 0
for i in range(1, 6):
if i % 2 == 0:
x += i
print(x)
A. 5 B. 6 C. 9 D. 15
17.信息系统安全风险中,“软件未及时修复漏洞” 属于( )
A. 人为因素 B. 软硬件因素 C. 网络因素 D. 数据因素
18.某 Python 程序如下,运行后输出的结果是( )
s = "Hello, Python!"
print(s[7:13])
A. Python B. python C. Python! D. ython
19.某 Python 程序如下,运行后输出的结果是( )
def func(m):
return m * 2 + 3
result = func(4) + func(5)
print(result)
A. 14 B. 19 C. 24 D. 29
20.下列关于大数据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数据体量巨大(Volume) B. 数据类型多样(Variety)
C. 数据价值密度高(Value) D. 数据变化速度快(Velocity)
二、情景应用知识单选题(围绕以下场景完成以下 5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场景:校园智能打卡系统
校园智能打卡系统是集身份识别、数据记录、网络传输于一体的信息系统。学生通过校园卡刷卡或人脸识别完成考勤打卡,打卡数据实时上传至学校服务器,教师可通过网页端查看考勤统计结果,系统支持异常考勤(如迟到、缺勤)自动提醒。该系统采用 Wi-Fi 网络传输数据,配备防火墙保障数据安全,定期对打卡记录进行备份。
1.该系统中,“校园卡刷卡模块” 属于( )
A. 输入设备 B. 处理设备 C. 存储设备 D. 输出设备
2.系统通过 Wi-Fi 传输打卡数据,体现了计算机网络的( )
A. 数据传输功能 B. 资源共享功能 C. 分布式处理功能 D. 负载均衡功能
3.防火墙在该系统中的作用是( )
A. 采集打卡数据 B. 存储考勤记录 C. 阻挡非法访问 D. 分析考勤统计
4.教师通过网页端查看考勤结果,该系统采用的体系结构是( )
A. C/S 结构 B. B/S 结构 C. P2P 结构 D. 分布式结构
5.系统定期备份打卡记录,主要是为了防范( )
A. 人为因素导致的数据丢失 B. 网络拥堵导致的传输失败
C. 硬件故障导致的数据损坏 D. 软件漏洞导致的功能异常
三、Excel 操作题(本大题共 10 分)
题目:
现有某班级 10 名学生的期中成绩数据如下表,请按要求完成操作:
操作要求:
(1)将单元格区域(A1:H1)合并后居中,并设置标题文字“学生期中成绩统计表"字体为黑体,字号20,并将第一行的行高设为30;
(2)用函数“计算“总分”和平均分,并将计算结果分别填入单元格区域(G3:G12)和(H3:H12)中,并将平均分设置单元格格式为数值类型,保留2位小数;
(3)以“总分”为主关键字对所有数据进行降序排序;
(4)以单元格区域(B2:B12)与(G2:G12)为数据源,插入簇状柱形图,对学生期中成绩统计总分进行可视化表达。
四、编程题(本大题共 15 分)
题目:点击文件用python编译器(IDLE等)打开,删除序号【1】、【2】、【3】并填写正确的代码实现题目所述功能,调试完成后点击“保存”按钮。阅读以下材料内容,完成程序的补充。
某图书馆记录了学生的图书借阅信息,要求编写 Python 程序,统计指定图书的借阅次数,并找出借阅该图书次数最多的学生。程序需实现以下功能:
1.接收用户输入的图书名称(假设图书名称唯一)。
2.遍历借阅记录列表,统计该图书的总借阅次数。
3.找出借阅该图书次数最多的学生姓名及次数。
程序请关注流程图、程序语句、程序结构、数据类型转换、表达式和算法等,完成相关计算。
测试用例:
1.输入:Python编程基础
输出:
图书《Python编程基础》总借阅次数:6
借阅次数最多的学生:张三,借阅次数:2
2.输入:数据结构
输出:
图书《数据结构》总借阅次数:1
借阅次数最多的学生:王五,借阅次数:1
3.输入:人工智能导论
输出:
图书《人工智能导论》总借阅次数:0
未找到图书《人工智能导论》的借阅记录
注:程序修改时,请把序号删除,不能删除注释语句。
#请删除原题里的序号“【1】、【2】、【3】”,填写正确代码。
# 借阅记录列表:每个元素为(学生姓名,图书名称,借阅日期)
borrow_records = [
("张三", "Python编程基础", "2024-03-01"),
("李四", "Python编程基础", "2024-03-05"),
("张三", "Python编程基础", "2024-03-10"),
("王五", "数据结构", "2024-03-02"),
("赵六", "Python编程基础", "2024-03-08"),
("张三", "信息系统导论", "2024-03-12"),
("李四", "Python编程基础", "2024-03-15"),
("孙七", "Python编程基础", "2024-03-20")
]
# 请补充以下3处代码
target_book =【1】("请输入图书名称:")
count_dict = {} # 存储学生借阅次数:键为姓名,值为次数
for record in borrow_records:
name, book, date = record
if book == target_book:
if name in count_dict:
count_dict[name] = count_dict[name] + 1 # 2. 更新学生借阅次数
else:
count_dict[name] =1 # 3. 新增学生借阅记录
# 统计总借阅次数
total_count = sum(count_dict.values())
print(f"图书《{target_book}》总借阅次数:{total_count}")
# 找出借阅次数最多的学生
if count_dict:
max_name = max(count_dict, key=count_dict.get)
max_times = count_dict[max_name]
【2】(f"借阅次数最多的学生:{max_name},借阅次数:{max_times}")
【3】:
print(f"未找到图书《{target_book}》的借阅记录")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考点:数据与信息的关系。
解析:数据是原始事物的符号记录,信息是经加工后有意义的数据,同一数据因用户需求不同可能产生不同信息(如 “体温 37℃” 对普通人是正常信息,对发烧病人是异常信息),C 正确;A 错误,信息是加工后的数据,而非数据是加工后的信息;B 错误,数据和信息均具备共享性(如共享实验数据、共享新闻信息);D 错误,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涵,二者紧密关联。
2.答案:B
考点:算法的特征。
解析:算法的 “确定性” 指每一个步骤必须有确切的定义,无模棱两可,B 正确;A “有穷性” 指算法执行有限步后必然结束;C “可行性” 指步骤可在有限时间内完成;D “数据输出” 指算法需有至少一个输出结果。
3.答案:B
考点:流程图符号功能。
解析:菱形用于表示条件判断(如 “i>5?”),B 正确;矩形表示处理步骤(如计算、赋值);椭圆表示算法的开始或结束;平行四边形表示输入 / 输出操作(如输入数据、打印结果)。
4.答案:C
考点:信息系统的核心组成要素。
解析:信息系统核心要素包括人、硬件、软件、网络、数据资源,自然环境是外部客观条件,不属于核心要素,C 正确;A 硬件设备(如服务器、终端)、B 操作系统(软件要素)、D 数据资源(如用户信息)均为核心要素。
5.答案:B
考点:Python 变量命名规范。
解析:Python 变量命名需以字母或下划线开头,仅含字母、数字、下划线,B 正确;A 以数字开头、C 含减号、D 含 @特殊符号,均不符合规范。
6.答案:C
考点:物联网感知层的功能。
解析:物联网感知层通过传感器、二维码等采集物理世界信息(如温度、人体移动),C 正确;A 传输信息是网络层功能;B 智能分析是应用层功能;D 人机交互是应用层的具体表现。
7.答案:C
考点:信息的特征。
解析:信息的 “价值相对性” 指同一信息对不同人价值不同(如 “股票行情” 对投资者有价值,对普通学生无意义),C 错误;A “传递性” 指信息可跨时空传递;B “共享性” 指信息可被多人同时使用;D “依附性” 指信息需依附载体(如文字依附纸张、声音依附空气),均为正确特征。
8.答案:C
考点:信息系统的功能。
解析:存储学生成绩数据是将数据长期保存,体现存储功能,C 正确;A 输入功能是采集原始数据(如录入成绩);B 处理功能是加工数据(如计算平均分);D 输出功能是呈现数据(如打印成绩单)。
9.答案:B
考点:汉字编码标准。
解析:GBK 码是专门用于存储汉字的编码标准,B 正确;A ASCII 码仅能存储英文字母、数字和符号;C Unicode 码支持多语言(含中文、英文等),并非 “仅英文”;D 基带码是数据传输中的编码方式,不用于汉字存储。
10.答案:B
考点:无线网络接入方式的传输距离。
解析:蓝牙传输距离最短(通常 10 米内,适用于近距离设备互联,如手机连耳机),B 正确;Wi-Fi 传输距离约 100 米(家庭、校园场景);5G 和 4G 为移动通信网络,传输距离可达数公里。
11.答案:A
考点:Python 变量赋值与取值。
解析:变量 y 的赋值依赖 x 的初始值 5,计算得 y=5×3-4=11,后续 x 修改为 8 不影响已赋值的 y,A 正确。
12.答案:B
考点:个人信息泄露的防范措施。
解析:公共 Wi-Fi 环境安全性低,易被窃听,登录网银可能导致账号密码泄露,B 不能防范;A 设置复杂密码、C 开启双重认证、D 不点击陌生附件均为有效防范措施。
13.答案:A
考点:Python 算术运算符(整除 //、取余 %)。
解析:// 表示整除(商取整数部分),10//3=3;% 表示取余(获取除法余数),10%3=1,程序输出 “3 1”,A 正确。
14.答案:C
考点:Python 列表的特性。
解析:列表可通过 append () 方法向末尾添加元素,C 正确;A 列表元素可不同类型(如 [1, "a", True]);B 列表索引从 0 开始;D 列表元素可通过索引修改(如 list [0]=10)。
15.答案:B
考点:网络设备的功能。
解析:路由器的核心功能是连接不同网络(如家庭网与互联网)并选择最优传输路径,B 正确;A 交换机用于局域网内多台设备互联(如机房电脑互联);C 调制解调器用于转换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如电话线接入互联网);D 无线网卡用于设备接收无线信号(如电脑连 Wi-Fi)。
16.答案:B
考点:Python 循环结构与条件判断。
解析:循环遍历 1-5,当 i 为偶数(2、4)时,x 累加 i,x=2+4=6,B 正确。
17.答案:B
考点: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因素。
解析:软件未及时修复漏洞属于软硬件本身的缺陷,归为软硬件因素,B 正确;A 人为因素是人为操作导致(如误删数据、黑客攻击);C 网络因素是网络层面问题(如网络瘫痪、攻击);D 数据因素是数据本身风险(如数据泄露、损坏)。
18.答案:A
考点:Python 字符串切片。
解析:字符串切片 s [start:end] 含头不含尾,s [7:13] 取索引 7 到 12 的字符,即 “Python”,A 正确;索引 7 对应字符 “P”,索引 12 对应字符 “n”,不含索引 13 的 “!”。
19.答案:C
考点:Python 函数调用与返回值计算。
解析:func (4)=4×2+3=11,func (5)=5×2+3=13,result=11+13=24,C 正确。
20.答案:C
考点:大数据的 “4V” 特征。
解析:大数据的 “Value” 特征是价值密度低(如监控视频中有用数据仅几秒),C 错误;A Volume(体量巨大)、B Variety(类型多样)、D Velocity(变化速度快)均为正确特征。
二、情景应用题
1.答案:A
解析:校园卡刷卡模块采集学生打卡信息(如身份 ID、打卡时间),属于输入设备,A 正确。
2.答案:A
解析:Wi-Fi 传输打卡数据是将数据从终端传至服务器,体现计算机网络的数据传输功能,A 正确。
3.答案:C
解析:防火墙的核心作用是阻挡非法访问(如黑客入侵服务器),保护系统数据安全,C 正确。
4.答案:B
解析:教师通过浏览器访问系统,无需安装专用软件,符合 B/S(浏览器 / 服务器)结构特征,B 正确;A C/S 结构需安装专用客户端;C P2P 结构无中心服务器;D 分布式结构是多服务器协同工作,并非题干描述的体系。
5.答案:C
解析:定期备份数据主要防范硬件故障(如服务器硬盘损坏)导致的数据丢失,C 正确;A 人为因素需通过权限管理(如限制删除权限)防范;B 网络拥堵需优化网络带宽;D 软件漏洞需及时更新补丁。
三、Excel 操作题(评分要点)
1.用鼠标选中(A1:H1)→点击“合并后居中”→点击“字体”→选择黑体→设置字号大小,点击第一行左边的序号选中第一行→单击右键→“点击行高”→填写30。(2 分)
2.总分列:在 G3 单元格输入=SUM(C3:F3),下拉填充至 G12;(2 分)
平均分列:在 H3 单元格输入=ROUND(G3/4,2),下拉填充至 H12(ROUND 函数用于保留 2 位小数,2 分)。
3.排序:选中 A2:H12 数据区域→点击 “数据” 选项卡→“排序”→主要关键字选择 “总分”→排序依据 “数值”→次序 “降序”(2 分)。
4.柱状图:选中 B2:B12(姓名)和 G2:G12(总分)→点击 “插入” 选项卡→“柱状图”→选择 “簇状柱形图”(2 分)。
四、编程题(参考答案)
1.第 1 空:input
2.第 2 空:print
3.第 3 空:els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