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3 Family matters Like father, like son教学设计-外研版(201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Unit 3 Family matters Like father, like son教学设计-外研版(2019)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外研版(2019)
科目 英语
更新时间 2025-10-31 21:4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52830010756900Unit3 Family matters
第一课时Like father, like son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项目 内容
教材版本 外研版 2019 必修第一册
单元主题 Family matters(家庭事务)
课时类型 阅读课(戏剧文本)
课时时长 45 分钟
授课对象 高一学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戏剧的核心要素(场景、人物、情节、对话),理解 “argument”“conflict” 等与 “矛盾” 相关的词汇,以及 “focus on”“put oneself in others’ shoes” 等固定搭配。
能力目标:能快速抓取戏剧的主要情节,分析父子间的矛盾焦点;能根据文本信息完成细节填空、标题选择等任务;能结合自身经历,用简单英语分享家庭矛盾的解决方法。
情感目标:认识到 “代沟” 是家庭中常见的现象,理解父母与子女的不同视角,树立 “沟通是解决家庭矛盾桥梁” 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别戏剧的四大要素(场景、人物、情节、对话);理清父子在 “未来职业选择” 上的矛盾分歧。
教学难点:理解 “Like Father, Like Son” 的深层含义;将文本中的沟通逻辑迁移到实际生活,尝试用英语表达家庭矛盾的解决思路。
教学过程
(一)热身导入(5 分钟)
播放课前准备的 “家庭矛盾” 主题短视频(如课件中 “你凭什么扔我画板呀” 相关片段),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What are the two people doing in the video?
Why do they have such an argument?
结合学生回答,引出 “conflict(矛盾)”“argument(争吵)” 等核心词汇,再通过 “勾选与父母可能产生分歧的场景” 活动(如学业、发型、未来专业等),激活学生生活经验,自然过渡到单元主题。
(二)读前预测(3 分钟)
展示戏剧标题 “Father and Son” 及文本体裁 “play(戏剧)”,提问学生:What do you think the play will talk about?
简要介绍戏剧的基本概念(在舞台上表演的故事,包含场景、人物、情节、对话),为后续阅读铺垫知识基础。
(三)读中分析(20 分钟)
1. 快速阅读(5 分钟)
让学生通读戏剧文本,完成两个任务:
填写表格:明确戏剧的 “场景(Setting)”“人物(Characters)”“核心矛盾(Conflict)”。
找出父子矛盾的焦点:Whether the son should go to university or pursue a career in music.
2. 细节阅读(10 分钟)
分组让学生精读文本,分析不同人物的观点,完成以下表格:
人物 对 “儿子未来选择” 的观点 理由
Father 希望儿子上大学,成为律师 律师能帮助他人,受人尊重,且自己是律师
Son 不想上大学,想专注乐队,从事音乐行业 对法律不感兴趣,音乐行业发展快,做音乐是正当职业
Grandfather 建议儿子边上大学边玩音乐 既能为未来保留两个选择,又能在大学交到新朋友
3. 语言聚焦(5 分钟)
结合课件中的 “链接高考” 习题,讲解重点语言知识:
名词复数:character→characters,option→options;
动词时态与主谓一致:approach→approaches(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
固定搭配:focus on(集中于);
被动语态:be respected(被尊重);
定语从句:a job that/which helps people(修饰先行词 “job” 的关系代词)。
(四)读后拓展(15 分钟)
1. 讨论与分享(8 分钟)
组织学生讨论两个话题: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grandfather’s advice? Do you agree with it?
Have you ever had a conflict with your parents? How did you solve it?
邀请 2-3 名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教师引导学生用 “put oneself in others’ shoes(换位思考)” 的思路分析问题,强化 “沟通重要性” 的认知。
2. 标题理解与选择(7 分钟)
解读谚语 “Like Father, Like Son” 的含义,结合文本分析:父亲年轻时想当足球运动员,却被期望当工程师;儿子想从事音乐,却被期望当律师 —— 二者都曾面临 “父母期望与个人兴趣” 的矛盾,呼应 “有其父必有其子” 的深层含义。
让学生从课件给出的选项(A.The Secret to a Happy Family;B.A Generation Gap;C.A Dream Job;D.Grandfather’s Advice;E.My Career, My Choice)中,选择适合文本的另一个标题,并说明理由,培养文本概括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课堂小结(2 分钟)
回顾本节课重点:戏剧要素、父子矛盾、核心词汇与语法;
强调情感主题:Generation gaps are unavoidable, but communication is the bridge to understanding(代沟不可避免,沟通是理解的桥梁)。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完成课件中 “高质训练” 的选择题,复习本节课所学词汇与语法;
拓展作业:用英语写一段 80-100 词的短文,描述一次自己与家人的矛盾及解决过程,要求用到 “focus on”“put oneself in others’ shoes” 等短语;
实践作业:观看电影《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或情景剧《家有儿女》(Home with Kids)的片段,记录其中的家庭互动场景,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课后填写)
学生是否能准确识别戏剧的四大要素?对 “代沟” 主题的理解是否到位?
课堂讨论环节,学生参与度如何?是否能流畅用英语表达个人观点?
语言知识讲解与文本分析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后续是否需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