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有理数 1.4 有理数的乘法 教学设计+课件(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有理数 1.4 有理数的乘法 教学设计+课件(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6-09-14 11:46:59

文档简介

1.4.1 《有理数的乘法》 教案
教学任务分析
科目
数学
课题
1.4.1有理数的乘法
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七年级上册
教学
目标
知识技能
1、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能运用乘法法则准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并初步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2、掌握倒数的概念,会求一个有理数的倒数.
3、根据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准确地进行多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的能力;
体会类比、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发挥的指导作用 .
情感态度
通过准确计算,逐步培养学生认真、严谨、负责的学习态度;
通过乘法法则探究的过程,提升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
重点
1、应用乘法法则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
难点
对法则中符号规定的理解,特别是两负数相乘法则中,积的符号为正的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复习引入:
问题1 有理数加法法则
有理数加法
同号
取相同的符号
绝对值相加
异号
绝对值不相等的
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
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同0加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问题2 计算:
(1)2+2+2 (2)(-2)+(-2)+(-2)
复习加法运算,把加法算式改为乘法,引出有理数乘法,导入新课。
二、提出问题:
你能以上两式改写为乘法算式吗?
答:
乘法法则与加法法则类似,都是三种类型:同号、异号、同0加(乘);计算方法分为两大步:先定符号,后定值。
类比两种运算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探索法则
计算:







归纳法则
问题1:根据以上算式的因数特点,你认为这些算式可以分为哪几类?
学生可能有多种分法,最终可归结为三类:即同号乘,异号乘,同0乘;
问题2:观察结果的符号与因数的符号有何关系?
同号两数相乘得正,异号得负,同0相乘得0.
问题3:观察结果的绝对值与因数有何关系?
结果的绝对值等于两因数绝对值的积
问题4:你能得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吗?
有理数乘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乘得正,异号两数相乘得负,
并把绝对值相乘;0与任何有理数相乘仍得0 .
应用法则
例1 计算(-5) ×(-3)
(-5) ×(-3)……同号两数相乘
(-5)×(-3)=+( )…得正
5×3=15…………….把绝对值相乘
所以(-5) ×(-3)=15

练习 1、计算
(1) (-5)× (-3)
(2) (-3)× 4
(3) (-4)×3
(4) (-4)×0
(5)
例2、计算:
① ② ③
说明: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是负数,0没有倒数。
练习(1)-1.5的倒数为_________
(2)已知两个数的积为1,其中一个数为-3,那么另一个数为_________
例3 观察下列的算式,它们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
2×3×4×(-5).
2×3×(-4)×(-5).
2×(-3)×(-4)×(-5).
(-2)×(-3)×(-4)×(-5).
思考:你能看出下式的结果吗?
7.8×(-8.1) ×0×(-19.6)
结论1:有一个因数为0,则积为0;
结论2: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
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时,积为负;
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时,积为正
“奇负偶正”
探索规律,由正数乘以正数逐渐过渡到负数乘以负数,得出有理数乘法的全部算式,降低了难度,培养学生能力。
法则的得出是一个难点,设计四个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降低难度。
计算三步走:
一看:属于什么运算?
二想:相应法则;
三算:依据法则计算。
思考0没有倒数的原因,加深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多个因数的有理数乘法计算是两因数乘法法则的巩固和深化
总结归纳
有理数加法法则与乘法法则
有理数加法
有理数乘法
同号
取相同的符号
把绝对值相加.
得正
绝对值相乘
异号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得负
绝对值相乘
与0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得0
对比法则,加深法则的理解。
五、布置作业
1.判断
同号两数相乘,取原来的符号。( )
异号两数相乘,取绝对值较大的那个乘数的符号。( )
两数相乘,他们的积一定大于每一个乘数。( )
一个数同-1乘,结果是该数的相反数。( )
2.若ab>0,a+b>0,试确定a,b的正负。
3.对于有理数a,b定义一种运算:a*b=2a-b,计算(-2)*3+1
从不同角度体会运算含义和法则。
课件28张PPT。1.4 有理数的乘法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三、教学方法四、教学流程 五、教学过程一、教材分析引例 蜗牛运动 设蜗牛现在的位置为点O,每分钟爬行2cm,问:(1)向右爬行,3分钟后的位置?
(2)向左爬行,3分钟后的位置?
方案1猜想下列两组算式的计算结果,并用计算器验证:
(+3)×(-2)=
(+5)× (-4)=
(+6) × (-7)=(-3)×(-2)=
(-5)× (-4)=
(-6) × (-7)=根据以上事实和相应的计算结果,探究“积的符号”与“因数符号 ”之间的关系。引例 蜗牛运动 设蜗牛现在的位置为点O,每分钟爬行2cm,问:
(1)向右爬行,3分钟后的位置?
(2)向左爬行,3分钟后的位置?
(3)向右爬行,3分钟前的位置?
(4)向左爬行,3分钟前的位置?
方案2新教材则是在小学正数及0的乘法运算的基础上,构造几组有规律的算式,以“引进有理数乘法法则,要使得原有的运算律保持不变”为指导思想,通过观察、类比、归纳研究有理数的乘法的。方案3思考1: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
2×3=6
2×2=4
2×1=2
2×0= 0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应有:
2 ×(-1)=
2 × (-2)=
2 × (-3)=思考2: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
-2×3=-6
-2×2=-4
-2×1=-2
-2×0= 0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根据这个规律,那么应有:
-2 ×(-1)=
-2 × (-2)=
-2 × (-3)=-2-4-6246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三、教学方法四、教学流程 五、教学过程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1、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能运用乘法法则准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并初步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2、掌握倒数的概念,会求一个有理数的倒数;
3、根据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准确地进行多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的能力,
进一步体会从一般到特殊、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过程和方法;
通过归纳法则,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乘法法则探究的过程,提升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
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出法则,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三、教学方法四、教学流程 五、教学过程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教学自始至终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归纳,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过程教学,提升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教学中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教学方法 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三、教学方法四、教学流程 五、教学过程四、教学流程 [环节1]:复习引入
[环节2]:探究新知
[环节3]:归纳法则
[环节4]:应用法则
[环节5]:小结作业
教学流程 在小学,我们已经熟悉正数与正数、正数与零相乘的乘法运算,与加法类似,引入负数后,将出现正数与负数、负数与负数、负数与零相乘这样的乘法运算,这一类的运算该如何进行呢? 计算:
(1)2+2+2 (2)(-2)+(-2)+(-2) [环节1]:复习引入思考1: :
你能以上两式改写为乘法算式吗?
答:
计算方法分为两大步:先定符号,后定值。 [环节2]:探究新知思考2: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
-2×3=-6
-2×2=-4
-2×1=-2
-2×0= 0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应有:
-2 ×(-1)=
-2 × (-2)=
-2 × (-3)=246
问题1:你认为这些算式可以分为哪几类?
可归结为三类:即同号乘,异号乘,同0乘;
问题2:观察结果的符号与因数的符号有何关系?
同号两数相乘得正,异号得负,同0相乘得0.
问题3:观察结果的绝对值与因数有何关系?
结果的绝对值等于两因数绝对值的积
问题4:你能得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吗?
[环节3]:归纳法则-2×3=-6
-2×2=-4
-2×1=-2
-2×0= 0-2 ×(-1)=2 -2 × (-2)=4 -2 × (-3)=62×3=-6
2×2=-4
2×1=-2
2×0= 0★同号两数相乘得正,异号两数相乘得负,
并把绝对值相乘;
★ 0与任何有理数相乘仍得0 .有理数乘法法则(1) 认清题目类型
(2) 确定积的符号
(3) 计算积的绝对值
先定符号再定值有理数乘法的解题步骤例1 计算(-5) ×(-3)
(-5) ×(-3)……同号两数相乘
(-5)×(-3)=+( )…得正
5×3=15…………….把绝对值相乘
所以(-5) ×(-3)=15
学生:分析(-7)×4的计算过程
[环节4]:应用法则例1 计算
(1) (-5)× (-3)
(2) (-3)× 4
(3) (-4)×3
(4) (-4)×0
(5) (- )×例2 计算:① ② ③ (1)-1.5的倒数为_________
(2)已知两个数的积为1,其中一个数为-3,那么另一个数为_________归纳: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是负数;0没有倒数.例3 观察下列的算式,它们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
2×3×4×(-5).
2×3×(-4)×(-5).
2×(-3)×(-4)×(-5).
(-2)×(-3)×(-4)×(-5).思考:你能看出下式的结果吗?
7.8×(-8.1) ×0×(-19.6)
★结论2: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
★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时,积为负;
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时,积为正

“奇负偶正”

★结论1:有一个因数为0,则积为0;
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内容是什么?
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法的步骤具体是什么.
倒数的概念是什么?求倒数要注意哪些问题?
体会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哪些?
还有哪些收获?
[环节5]:小结作业
布置作业
1.判断
(1)同号两数相乘,取原来的符号。( )
(2)异号两数相乘,取绝对值较大的那个乘数
的符号。( )
(3)两数相乘,他们的积一定大于每一个
乘数。( )
(4)一个数同-1乘,结果是该数的
相反数。( )
2.若ab>0,a+b>0,试确定a,b的正负。
3.对于有理数a,b定义一种运算:
a*b=2a-b,计算(-2)*3+1 4.计算:
选做题: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则:a·c ___ 0;b·c____0;
(b+c)·a_____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