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子目二 工业革命与交通发展、交通与社会变迁
1. 工业革命与交通发展
条件 两次____________引发交通变革,催生现代交通工具
发明 近代世界 近代中国
火车 铁路 ①1814年,斯蒂芬森改进蒸汽机车。 ②以英国为首,欧美各国修建_________。 ③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 ④影响:带动____________业、钢铁业、建筑业等行业发展。人类步入铁路时代 ①唐胥铁路: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
②京张铁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由_________主持修建。
③局限:近代中国的铁路业主要掌握在______手中
工业革命
铁路网
机器制造
詹天佑
列强
发明 近代世界 近代中国
轮船 航运 ①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 ②1812年,英国人制造的汽船试航成功 ③蒸汽机和_________成为驱动船舶的主要动力 ①“黄鹄号”试航成功,揭开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
②_______________成立,成为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
汽车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发明汽车 —
内燃机
轮船招商局
2. 交通与社会变迁
加强各地沟通,促进发展 如秦朝“车同轨”和道路建设
影响______发展 ①清江浦发展深受_______________(漕运路线)和津浦铁路影响。
②郑州受益于京汉和陇海两大铁路开通而发展。
③美国纽约受益于伊利运河而成为国际化商贸中心。
④英国曼彻斯特受益于通海运河而成为英国重要港口
方便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 ①中国邮驿历史悠久,古代邮驿主要为______服务。
②大清邮政官局创办,是近代中国____________的开端。
③电报、电话在晚清时传入中国
城市
京杭大运河
官方
国家邮政
【概念】轮船招商局
中国第一家近代轮船航运公司,是洋务派最早创办的一个民用企业,1872年成立于上海。旨在解决洋务运动存在的经费不足问题和清政府的漕粮运输困难,同时与洋商争利权,具有明显的进步性。
1. 【探究】近代火车和铁路出现
近代英国火车和铁路发展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760年 亚伯拉罕·达彼发明铁轨
1814年 矿业工程师乔治·斯蒂芬森成功试制蒸汽机车“布鲁克”号,并在矿山投入载货运行,因运行时烟囱冒出火焰,矿山周围居民称其为火车
1817年 斯蒂芬森受投资人皮斯之邀,建造从达灵顿到斯托克顿之间的铁路
1825年 斯蒂芬森驾驶他设计建造的“旅行者”号,在达灵顿—斯托克顿铁路上试运行
1830年 世界上第一列由蒸汽机车牵引的客运列车在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线上正式运营
(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英国火车和铁路诞生的条件。
答案:资本主义发展(工业革命);蒸汽机的改进和使用;蒸汽动力在煤矿开采中的应用;民间资本的注入;铁路和火车研发者的不断探索。
2. 【探究】近代世界铁路整体发展
1870—1900年的世界铁路网(单位:千千米)
年份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大洋洲
1870年 105 93 8 2 2
1880年 169 175 16 5 8
1890年 224 331 34 9 19
1900年 284 402 60 20 24
据史料,归纳19世纪后半期铁路交通发展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些特点的成因。
答案:基本特点:铁路交通发展迅速;铁路交通的发展极不平衡。成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西方列强加紧对外殖民扩张和资本输出;世界各地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3. 【思考点】你怎样理解轮船招商局在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意义?
答案:轮船招商局是中国第一家轮船运输企业,它的成功创办和业务拓展,对打破列强在华航运垄断有着重要意义。
4. 【探究】中国近代铁路建设
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开始,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中国的铁路事业才进入发展的时代。当时修建的铁路主要有:1881年建成的唐胥铁路;1891年至1894年修建的关东铁路;1887年至1893年修建的台湾铁路。当时修建这些铁路都是处于经济上的考虑(台湾铁路除外),直到后来才逐渐认识到战备和国防才最离不开铁路事业的发展。这一阶段修建的铁路没有形成网络,星星点点,稀疏地点缀于京津地区。(翟光润《简论近代中国铁路发展及影响》)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近代早期铁路建设情况的特点,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答案:特点:起步晚;规模小;偏经济目的;未形成网络;地区分布不平衡。
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影响;保守势力(或思想)的束缚;西方列强的侵略;自身技术落后,不受社会重视。
【历史解释】影响近代中国交通发展的因素
1. 【探究】近代交通发展的意义
铁路和轮船运输因极大的载运量而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1830到1870年,英国实业家修筑了两万千米铁路,连接了工业中心、铁矿、港口等。……为了便于交通和货运,美国政府开凿运河,私人投资者建立起轮船航线和铁路网络。到1860年,东北部的工业区、南部农业区以及中西部城市之间已有铁路相连。(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英美近代交通运输的经济影响。
答案:促进了工业革命的扩展;密切了各地的沟通联系;推动了城市的发展;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
2. 【学思之窗】这些国际运河均降低了东西方物资交流的成本,大大改变了世界航运格局,不仅分别成为埃及、巴拿马两国经济生命线,更是东西方互联互通的要道,成为大国角力场、兵家必争地。[魏向清等主编《世界运河名录(英汉对照简明版)》,序一]
运河对人类社会发展有什么意义?
答案:运河的开凿,缩短了航行距离,降低了运输成本,密切了世界联系,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经济全球化。但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大国之间的矛盾和争夺,影响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的走向。另外,运河对沿线城市发展、地区间文化交流、当地生态环境和旅游休闲等方面也发挥了巨大作用。
3. 【教材图示】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中的一枚
清朝时期我国邮政事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大清邮政官局的开办有何影响?
答案:变化:由传统的邮驿制度向近代邮政制度转变。
影响:有利于信息的传递;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列强对邮政主权的侵犯;推动我国邮政走向现代化。
4. 【问题探究】若地势阻隔,不能相通,故必铁路成,则万里之外,旦夕可至;小民生业,靡不流通;朝廷法旨,靡不洞达;山川之产,靡不尽出;风俗之陋,靡不尽除。使中国各省铁路全通,则国家气象大变:商民货物之蕃息,当增十倍;国家岁入之数,亦增十倍。至于调兵之捷速,可省多营;转漕无阻,可备海梗;民间无差徭科派之困,官吏无驿站办差之累。(张謇《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张謇全集》第1册)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铁路建设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答案:这则材料中,张謇阐明了铁路建设的意义:加强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中国交通运输现代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传统经济结构变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维护社会秩序,提高国家治理能力,降低财政压力;移风易俗;提高国家军事作战能力和效率;加强中央地方联系,巩固国家政权。
2. (2022全国乙卷)1879年,德国杜伊斯堡成为世界最大内河港口,输入矿砂和粮食,输出煤和钢铁制品。1900年,德国船队总吨位由1870年不足百万吨发展至近200万吨,成为蒸汽时代以来首个能与大英帝国一争高低的船队。由此可知,这一时期德国( )
A. 已经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
B. 航运业的发展助长其海外扩张
C. 海上实力飞跃源于蒸汽机的改进
D. 共和政体确立推动经济飞速发展
B
【解析】据材料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德国的航运业迅速发展,使其既需要对外殖民扩张,也能够支撑其对外殖民扩张,故选B项;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德国经济虽发展迅速,但与英国仍有差距,达不到“世界工厂”的地位,排除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是电和内燃机,排除C项;德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排除D项。
1. (2025北京东城期末)1760—1774年间英国议会通过了452项关于道路修筑和保养的法令;1772—1790年,默西河、特伦特河和泰晤士河之间运河开通,使得伦敦和伯明翰、利物浦和赫尔港之间实现了内陆航运。上述举措( )
A. 形成了全球贸易网 B. 进一步完善君主立宪制度
C. 推动现代科技进步 D. 为工业化提供了便利条件
【解析】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已开始,这一时期道路修筑法令和运河开通,利于工业生产所需原材料运入及产品运出,如连接伦敦、伯明翰等城市与港口,为工业化提供了便利条件,故选D项;当时全球贸易网远未形成,且英国国内交通建设与全球贸易网形成无关,排除A项;道路和运河建设属经济领域,排除B项;道路和运河建设是基础设施建设,未直接推动现代科技进步,排除C项。
D
2. (2025郑州期末)19世纪70年代,汽船迅速取代帆船成为海洋贸易的主角,很多港口拥有大批吊车、集装箱、货栈、标准的加煤码头和煤仓、密集的铁路网、大量的装卸工人以及管理整个综合体的“港务局”。这( )
A. 导致国际贸易格局发生根本改变
B. 使东方从属西方的殖民体系形成
C. 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
D. 是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
C
【解析】汽船作为更高效的交通工具,以及现代化港口设施的存在,无疑会促进国际贸易的繁荣,从而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故选C项;汽船的普及确实对国际贸易产生了影响,但是“根本改变”这一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东方从属西方的殖民体系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与汽船和港口设施的发展无直接必然联系,排除B项;资本原始积累通常指的是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积累过程,即工业革命前,排除D项。
3. (2025深圳期末)19世纪中后期在向西开拓的进程中,美国依靠当时人类文明最强有力的运载工具——火车,并催生了众多“铁路城镇”。与此同时,还开凿了多条运河。由此推知美国( )
A. 部分城市的环境恶化 B. 西部工业化进程加快
C. 东西部经济平衡发展 D. 经济结构日益合理化
【解析】火车和运河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极大地促进了物流和人流的便捷性,为西部地区的工业化提供了有力支持。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通常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故选B项;题干中并未提及城市环境恶化的信息,且火车和运河的建设与环境恶化无直接关联,排除A项;题干中并未提及东西部经济的平衡发展状况,且历史上美国东西部经济并不总是平衡的,排除C项;题干仅提及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无法全面反映经济结构的合理化情况,排除D项。
B
4. (2025威海期末)下表所示为1870—1900年的铁路里程(单位:千千米)。这一现象( )
年份 全世界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澳洲
1870年 210 105 93 8 2 2
1880年 373 169 175 16 5 8
1890年 617 224 331 34 9 19
1900年 790 284 402 60 20 24
A. 有利于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
B. 推动了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
C. 得益于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D. 表明铁路里程与国家实力成正比
A
【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全球铁路里程显著增加,这一增加有利于加强世界经济的联系,促进了货物和人员的流动,故选A项;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推动了铁路里程的增加,而非铁路里程增加推动了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此项因果倒置,排除B项;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C项;铁路修建需要国家具有经济、科技实力,因此铁路里程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实力,但铁路里程还与国土面积等因素有关,因此铁路里程不一定与国家实力成正比,排除D项。
5. (2024湖北期中)由宋代及清代,江西因赣江贯穿南北逐渐成为全国重要的水陆交通要地,东西货物汇聚,各方商贾云集。有学者认为,近现代江西发展由于海运的兴起,原本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赣江内河航运大不如前;随着铁路交通的兴起,江西更是错过了铁路时代的开端。该学者以江西为例,论述了( )
A. 内河航运落后于其他交通方式 B. 交通变迁深刻影响区域发展
C. 现代交通发展进入了铁路时代 D. 水运交通应该继续发挥作用
【解析】随着海运的兴起和铁路交通的发展,江西的内河航运逐渐失去了优势,没有能够适应新的交通方式,因此错过了铁路时代的开端,这对其后续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故选B项;各种交通方式各有优劣,排除A项;材料主要强调江西交通方式的发展与变迁以及其历史影响,排除C项;材料强调江西因水路衰落而走向衰落,不能体现水运交通的作用,排除D项。
B
6. (2025太原期末)湖北襄阳因汉水穿城而过、地处陆路要冲,历史上曾是军事与商业重镇。20世纪初,近代铁路通车,原先陕西货物改走陇海铁路运出,豫南、鄂北物产改赴京汉铁路南下,襄阳逐渐失去发展优势。这反映出( )
A. 铁路运输的价值大于水运 B. 交通变迁影响城市的发展
C. 地理环境决定了城市格局 D. 科技进步密切了区域联系
【解析】随着近代铁路的通车,襄阳作为传统的水陆交通枢纽的地位逐渐下降,故选B项;A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决定”表述过于绝对,忽略了其他因素对城市格局的影响,排除C项;D项虽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技进步的影响,但并未直接解释襄阳为何会失去发展优势。
B
7. (2024南通期中)1854年,上海租界建立了工部局,开始修筑新式马路、路灯和其他道路设备。同年,英法美三国领事还重申了修筑公用道路的需求是便利码头货物的转运。此后各口岸租界都以上海为模板,形成以码头为中心的公路运输网。租界的上述做法意在( )
A. 改善城市的空间布局 B. 划分在华“势力范围”
C. 完善租界的道路体系 D. 扩大在华贸易空间
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交通的改进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带动了城市格局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租界内的商业活动和居民生活,方便在华贸易,进而扩大在华贸易空间,故选D项;改善城市空间布局只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而非目的,排除A项;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涉及大区域,且发生在19世纪末,排除B项;C项是列强在租界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而非目的。
8. (2025南通期末)19世纪60年代,李鸿章拒绝了列强的铁路方案,不久后提出:“与其让洋人在内地开设铁路电线,又不若中国自行仿办”,并争取到朝廷的支持。到甲午战争前,中国已经修筑了唐胥铁路等400多千米的铁路,开辟了中国铁路交通的新纪元。上述情况可以用来说明( )
A. 洋务派官僚思想保守 B. 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自觉性
C. 列强瓜分计划的破产 D. 中国近代铁路网络的完善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自主修筑铁路也体现了其具有一定的自觉性,故选B项,排除A项;义和团运动使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排除C项;这一时期自主的铁路建设才开始起步,排除D项。
B
9. (2025郑州期末)19世纪晚期,经营铁路、轮船航运等需要大量投资、劳动力或者机器设备,企业往往采用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经营。与此同时,与交通运输有关的投资银行、证券经纪公司纷纷兴起。据此可知,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
A. 加速工业化进程 B. 带动商业经营方式发展
C. 推动全球化发展 D. 促进金融资本全面扩张
【解析】股份公司、银行和证券都是新的商业经营方式,这说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动了商业经营方式的发展,故选B项;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全面扩张”这一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B
10. (2025西安期末)1908年3月英商电车公司经营的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正式通车营业后,电车和马路上的汽车一样安排“男女杂坐”。这一现象的普遍化,使得传统的“男女授受不亲”观念随之发生变化。这说明当时( )
A. 交通技术的进步助推社会习俗变迁
B. 公路建设促进了汽车工业的发展
C. 汽车成为民众广泛使用的代步工具
D. 交通运输业具有半殖民地的色彩
【解析】新式交通工具上“男女杂坐”的现象使得传统的观念发生变化,故选A项;材料强调交通对传统观念的影响,而非汽车工业发展的原因,排除B项;C项“广泛”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A
11. (2025郑州期末)1912年孙中山认为“国家之贫富,可以铁道之多寡定之”;1919年,孙中山在发表的《实业计划》中提出:“铁路能使人民交接日密,祛除省见,消弭一切地方观念之相嫉妒与反对……各处方言将归消灭,而中国形成民族共同自觉之统一的国语必将出现矣。”孙中山观念的转变( )
A. 深受国内外政局变动的影响
B.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繁荣
C. 体现了反帝爱国运动的发展
D. 有利于民主共和制度的巩固
A
【解析】该阶段的中国经历了辛亥革命后的政权更迭、军阀混战以及一战期间国际局势的动荡,这些政局变动影响了孙中山对国家建设和民族统一的认识,促使他从关注国家经济(贫富与铁道)转向更广泛的民族交融和社会统一(铁路与民族共同自觉),故选A项;B项“促进了”这一结果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材料中没有提及反帝爱国运动与孙中山观念转变之间的直接联系,排除C项;孙中山的观念转变更多关注于国家建设和民族统一,排除D项。
12. (2025济南期末)下表所示是1919年有人对一天中进入上海公共租界的车辆与行人做过的一次调查。这反映出当时( )
类别 数量 类别 数量
行人 145 550人 马车 3 200辆
人力车 66 100辆 自行车 2 600辆
独轮推车 7 700辆 电车 1 560辆
汽车 5 100辆 卡车 870辆
手推车 3 500辆 牲畜 360头
A. 近代城市生活的多样性 B. 工业发展改变生活节奏
C. 民众关注城市发展变迁 D. 城市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A
【解析】据表格数据可知,1919年进入上海公共租界的有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也有手推车等传统交通工具,还有牲畜等,体现了近代上海生活的多样性,故选A项;手推车等与工业发展无关,排除B项;材料信息未反映民众的态度问题,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一天的状况,且汽车、卡车等占比相对较低,无法体现生活水平提高,排除D项。
13. (2025佛山期末)(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工业发展来说,有时候,方便地获得原材料的途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时候,到达市场的途径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交通既有利于工厂更方便地获得原材料,也有利于更方便地把产品运抵市场。同样,工业革命对交通运输的发展提出了要求,交通要迅速变革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工业发展需求,工业革命的发展也为交通变革注入了技术动力。
——摘编自林国锦《1750—1830年英国交通
变革及其影响初探》
材料二 美国城市交通发展简表
1888年 美国第一个城市电车系统在里士满营业
19世纪最 后10年 工业的扩张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没有交通运输网,像纽约、芝加哥这样的大都市是不可能发展的
1895年 美国城市有轨电车达850条线路,里程超过1万英里。随后10年电车运输里程增加了2倍。电车使人们的生活半径从“步行城市”的2.5英里延伸到6英里以上
1890— 1910年 美国由每三个人当中有一个人生活在城市发展到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
——摘编自卡恩斯、加勒迪《美国通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工业革命和交通变革之间的关系。(8分)
答案:简述:①交通发展有利于推动工业革命的发展,交通的便利和发展便于工厂获取原料,也有助于将产品更快捷地运往市场。19世纪上半期,欧美各国纷纷修建铁路网,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带动了制造业、钢铁业、建筑业等行业的大发展。②工业革命引发了交通变革,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促使新式交通工具火车和汽轮的发明。(8分。要求史实明确,史论结合,其中史实3分,史论5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交通变革推动城市化进程的表现。(6分)
答案:表现:①推动城市交通运输网络的发展完善;②有利于工业的扩张,推动了城市规模的扩大;③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范围;④有利于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推动城市人口数量和占比的增长。(任答三点,6分)
谢谢观赏子目二 工业革命与交通发展、交通与社会变迁
知识奠基(快读教材子目三、四,完成表格)
1. 工业革命与交通发展
条件 两次工业革命引发交通变革,催生现代交通工具
发明 近代世界 近代中国
火车 铁路 ①1814年,斯蒂芬森改进蒸汽机车。 ②以英国为首,欧美各国修建铁路网。 ③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 ④影响:带动机器制造业、钢铁业、建筑业等行业发展。人类步入铁路时代 ①唐胥铁路: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 ②京张铁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由詹天佑主持修建。 ③局限:近代中国的铁路业主要掌握在列强手中
轮船 航运 ①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 ②1812年,英国人制造的汽船试航成功 ③蒸汽机和内燃机成为驱动船舶的主要动力 ①“黄鹄号”试航成功,揭开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 ②轮船招商局成立,成为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
汽车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发明汽车 —
2. 交通与社会变迁
加强各地沟通,促进发展 如秦朝“车同轨”和道路建设
影响城市发展 ①清江浦发展深受京杭大运河(漕运路线)和津浦铁路影响。 ②郑州受益于京汉和陇海两大铁路开通而发展。 ③美国纽约受益于伊利运河而成为国际化商贸中心。 ④英国曼彻斯特受益于通海运河而成为英国重要港口
方便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 ①中国邮驿历史悠久,古代邮驿主要为官方服务。 ②大清邮政官局创办,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 ③电报、电话在晚清时传入中国
【概念】轮船招商局
中国第一家近代轮船航运公司,是洋务派最早创办的一个民用企业,1872年成立于上海。旨在解决洋务运动存在的经费不足问题和清政府的漕粮运输困难,同时与洋商争利权,具有明显的进步性。
核心探究1 工业革命与交通发展
1. 【探究】近代火车和铁路出现
近代英国火车和铁路发展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760年 亚伯拉罕·达彼发明铁轨
1814年 矿业工程师乔治·斯蒂芬森成功试制蒸汽机车“布鲁克”号,并在矿山投入载货运行,因运行时烟囱冒出火焰,矿山周围居民称其为火车
1817年 斯蒂芬森受投资人皮斯之邀,建造从达灵顿到斯托克顿之间的铁路
1825年 斯蒂芬森驾驶他设计建造的“旅行者”号,在达灵顿—斯托克顿铁路上试运行
1830年 世界上第一列由蒸汽机车牵引的客运列车在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线上正式运营
(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英国火车和铁路诞生的条件。
答案:资本主义发展(工业革命);蒸汽机的改进和使用;蒸汽动力在煤矿开采中的应用;民间资本的注入;铁路和火车研发者的不断探索。
2. 【探究】近代世界铁路整体发展
1870—1900年的世界铁路网(单位:千千米)
年份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大洋洲
1870年 105 93 8 2 2
1880年 169 175 16 5 8
1890年 224 331 34 9 19
1900年 284 402 60 20 24
据史料,归纳19世纪后半期铁路交通发展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些特点的成因。
答案:基本特点:铁路交通发展迅速;铁路交通的发展极不平衡。成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西方列强加紧对外殖民扩张和资本输出;世界各地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3. 【思考点】你怎样理解轮船招商局在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意义?
答案:轮船招商局是中国第一家轮船运输企业,它的成功创办和业务拓展,对打破列强在华航运垄断有着重要意义。
4. 【探究】中国近代铁路建设
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开始,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中国的铁路事业才进入发展的时代。当时修建的铁路主要有:1881年建成的唐胥铁路;1891年至1894年修建的关东铁路;1887年至1893年修建的台湾铁路。当时修建这些铁路都是处于经济上的考虑(台湾铁路除外),直到后来才逐渐认识到战备和国防才最离不开铁路事业的发展。这一阶段修建的铁路没有形成网络,星星点点,稀疏地点缀于京津地区。(翟光润《简论近代中国铁路发展及影响》)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近代早期铁路建设情况的特点,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答案:特点:起步晚;规模小;偏经济目的;未形成网络;地区分布不平衡。
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影响;保守势力(或思想)的束缚;西方列强的侵略;自身技术落后,不受社会重视。
【历史解释】影响近代中国交通发展的因素
核心探究2 交通与社会变迁
1. 【探究】近代交通发展的意义
铁路和轮船运输因极大的载运量而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1830到1870年,英国实业家修筑了两万千米铁路,连接了工业中心、铁矿、港口等。……为了便于交通和货运,美国政府开凿运河,私人投资者建立起轮船航线和铁路网络。到1860年,东北部的工业区、南部农业区以及中西部城市之间已有铁路相连。(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英美近代交通运输的经济影响。
答案:促进了工业革命的扩展;密切了各地的沟通联系;推动了城市的发展;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
2. 【学思之窗】这些国际运河均降低了东西方物资交流的成本,大大改变了世界航运格局,不仅分别成为埃及、巴拿马两国经济生命线,更是东西方互联互通的要道,成为大国角力场、兵家必争地。[魏向清等主编《世界运河名录(英汉对照简明版)》,序一]
运河对人类社会发展有什么意义?
答案:运河的开凿,缩短了航行距离,降低了运输成本,密切了世界联系,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经济全球化。但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大国之间的矛盾和争夺,影响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的走向。另外,运河对沿线城市发展、地区间文化交流、当地生态环境和旅游休闲等方面也发挥了巨大作用。
3. 【教材图示】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中的一枚
清朝时期我国邮政事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大清邮政官局的开办有何影响?
答案:变化:由传统的邮驿制度向近代邮政制度转变。
影响:有利于信息的传递;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列强对邮政主权的侵犯;推动我国邮政走向现代化。
4. 【问题探究】若地势阻隔,不能相通,故必铁路成,则万里之外,旦夕可至;小民生业,靡不流通;朝廷法旨,靡不洞达;山川之产,靡不尽出;风俗之陋,靡不尽除。使中国各省铁路全通,则国家气象大变:商民货物之蕃息,当增十倍;国家岁入之数,亦增十倍。至于调兵之捷速,可省多营;转漕无阻,可备海梗;民间无差徭科派之困,官吏无驿站办差之累。(张謇《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张謇全集》第1册)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铁路建设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答案:这则材料中,张謇阐明了铁路建设的意义:加强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中国交通运输现代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传统经济结构变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维护社会秩序,提高国家治理能力,降低财政压力;移风易俗;提高国家军事作战能力和效率;加强中央地方联系,巩固国家政权。
2. (2022全国乙卷)1879年,德国杜伊斯堡成为世界最大内河港口,输入矿砂和粮食,输出煤和钢铁制品。1900年,德国船队总吨位由1870年不足百万吨发展至近200万吨,成为蒸汽时代以来首个能与大英帝国一争高低的船队。由此可知,这一时期德国( )
A. 已经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
B. 航运业的发展助长其海外扩张
C. 海上实力飞跃源于蒸汽机的改进
D. 共和政体确立推动经济飞速发展
【答案】 B
【解析】据材料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德国的航运业迅速发展,使其既需要对外殖民扩张,也能够支撑其对外殖民扩张,故选B项;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德国经济虽发展迅速,但与英国仍有差距,达不到“世界工厂”的地位,排除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是电和内燃机,排除C项;德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排除D项。
本 课 小 结
【课时作业】
1. (2025北京东城期末)1760—1774年间英国议会通过了452项关于道路修筑和保养的法令;1772—1790年,默西河、特伦特河和泰晤士河之间运河开通,使得伦敦和伯明翰、利物浦和赫尔港之间实现了内陆航运。上述举措( )
A. 形成了全球贸易网
B. 进一步完善君主立宪制度
C. 推动现代科技进步
D. 为工业化提供了便利条件
【答案】 D
【解析】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已开始,这一时期道路修筑法令和运河开通,利于工业生产所需原材料运入及产品运出,如连接伦敦、伯明翰等城市与港口,为工业化提供了便利条件,故选D项;当时全球贸易网远未形成,且英国国内交通建设与全球贸易网形成无关,排除A项;道路和运河建设属经济领域,排除B项;道路和运河建设是基础设施建设,未直接推动现代科技进步,排除C项。
2. (2025郑州期末)19世纪70年代,汽船迅速取代帆船成为海洋贸易的主角,很多港口拥有大批吊车、集装箱、货栈、标准的加煤码头和煤仓、密集的铁路网、大量的装卸工人以及管理整个综合体的“港务局”。这( )
A. 导致国际贸易格局发生根本改变
B. 使东方从属西方的殖民体系形成
C. 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
D. 是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
【答案】 C
【解析】汽船作为更高效的交通工具,以及现代化港口设施的存在,无疑会促进国际贸易的繁荣,从而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故选C项;汽船的普及确实对国际贸易产生了影响,但是“根本改变”这一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东方从属西方的殖民体系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与汽船和港口设施的发展无直接必然联系,排除B项;资本原始积累通常指的是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积累过程,即工业革命前,排除D项。
3. (2025深圳期末)19世纪中后期在向西开拓的进程中,美国依靠当时人类文明最强有力的运载工具——火车,并催生了众多“铁路城镇”。与此同时,还开凿了多条运河。由此推知美国( )
A. 部分城市的环境恶化
B. 西部工业化进程加快
C. 东西部经济平衡发展
D. 经济结构日益合理化
【答案】 B
【解析】火车和运河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极大地促进了物流和人流的便捷性,为西部地区的工业化提供了有力支持。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通常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故选B项;题干中并未提及城市环境恶化的信息,且火车和运河的建设与环境恶化无直接关联,排除A项;题干中并未提及东西部经济的平衡发展状况,且历史上美国东西部经济并不总是平衡的,排除C项;题干仅提及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无法全面反映经济结构的合理化情况,排除D项。
4. (2025威海期末)下表所示为1870—1900年的铁路里程(单位:千千米)。这一现象( )
年份 全世界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澳洲
1870年 210 105 93 8 2 2
1880年 373 169 175 16 5 8
1890年 617 224 331 34 9 19
1900年 790 284 402 60 20 24
A. 有利于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
B. 推动了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
C. 得益于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D. 表明铁路里程与国家实力成正比
【答案】 A
【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全球铁路里程显著增加,这一增加有利于加强世界经济的联系,促进了货物和人员的流动,故选A项;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推动了铁路里程的增加,而非铁路里程增加推动了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此项因果倒置,排除B项;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C项;铁路修建需要国家具有经济、科技实力,因此铁路里程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实力,但铁路里程还与国土面积等因素有关,因此铁路里程不一定与国家实力成正比,排除D项。
5. (2024湖北期中)由宋代及清代,江西因赣江贯穿南北逐渐成为全国重要的水陆交通要地,东西货物汇聚,各方商贾云集。有学者认为,近现代江西发展由于海运的兴起,原本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赣江内河航运大不如前;随着铁路交通的兴起,江西更是错过了铁路时代的开端。该学者以江西为例,论述了( )
A. 内河航运落后于其他交通方式
B. 交通变迁深刻影响区域发展
C. 现代交通发展进入了铁路时代
D. 水运交通应该继续发挥作用
【答案】 B
【解析】随着海运的兴起和铁路交通的发展,江西的内河航运逐渐失去了优势,没有能够适应新的交通方式,因此错过了铁路时代的开端,这对其后续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故选B项;各种交通方式各有优劣,排除A项;材料主要强调江西交通方式的发展与变迁以及其历史影响,排除C项;材料强调江西因水路衰落而走向衰落,不能体现水运交通的作用,排除D项。
6. (2025太原期末)湖北襄阳因汉水穿城而过、地处陆路要冲,历史上曾是军事与商业重镇。20世纪初,近代铁路通车,原先陕西货物改走陇海铁路运出,豫南、鄂北物产改赴京汉铁路南下,襄阳逐渐失去发展优势。这反映出( )
A. 铁路运输的价值大于水运
B. 交通变迁影响城市的发展
C. 地理环境决定了城市格局
D. 科技进步密切了区域联系
【答案】 B
【解析】随着近代铁路的通车,襄阳作为传统的水陆交通枢纽的地位逐渐下降,故选B项;A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决定”表述过于绝对,忽略了其他因素对城市格局的影响,排除C项;D项虽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技进步的影响,但并未直接解释襄阳为何会失去发展优势。
7. (2024南通期中)1854年,上海租界建立了工部局,开始修筑新式马路、路灯和其他道路设备。同年,英法美三国领事还重申了修筑公用道路的需求是便利码头货物的转运。此后各口岸租界都以上海为模板,形成以码头为中心的公路运输网。租界的上述做法意在( )
A. 改善城市的空间布局
B. 划分在华“势力范围”
C. 完善租界的道路体系
D. 扩大在华贸易空间
【答案】 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交通的改进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带动了城市格局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租界内的商业活动和居民生活,方便在华贸易,进而扩大在华贸易空间,故选D项;改善城市空间布局只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而非目的,排除A项;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涉及大区域,且发生在19世纪末,排除B项;C项是列强在租界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而非目的。
8. (2025南通期末)19世纪60年代,李鸿章拒绝了列强的铁路方案,不久后提出:“与其让洋人在内地开设铁路电线,又不若中国自行仿办”,并争取到朝廷的支持。到甲午战争前,中国已经修筑了唐胥铁路等400多千米的铁路,开辟了中国铁路交通的新纪元。上述情况可以用来说明( )
A. 洋务派官僚思想保守
B. 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自觉性
C. 列强瓜分计划的破产
D. 中国近代铁路网络的完善
【答案】 B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自主修筑铁路也体现了其具有一定的自觉性,故选B项,排除A项;义和团运动使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排除C项;这一时期自主的铁路建设才开始起步,排除D项。
9. (2025郑州期末)19世纪晚期,经营铁路、轮船航运等需要大量投资、劳动力或者机器设备,企业往往采用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经营。与此同时,与交通运输有关的投资银行、证券经纪公司纷纷兴起。据此可知,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
A. 加速工业化进程
B. 带动商业经营方式发展
C. 推动全球化发展
D. 促进金融资本全面扩张
【答案】 B
【解析】股份公司、银行和证券都是新的商业经营方式,这说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动了商业经营方式的发展,故选B项;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全面扩张”这一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10. (2025西安期末)1908年3月英商电车公司经营的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正式通车营业后,电车和马路上的汽车一样安排“男女杂坐”。这一现象的普遍化,使得传统的“男女授受不亲”观念随之发生变化。这说明当时( )
A. 交通技术的进步助推社会习俗变迁
B. 公路建设促进了汽车工业的发展
C. 汽车成为民众广泛使用的代步工具
D. 交通运输业具有半殖民地的色彩
【答案】 A
【解析】新式交通工具上“男女杂坐”的现象使得传统的观念发生变化,故选A项;材料强调交通对传统观念的影响,而非汽车工业发展的原因,排除B项;C项“广泛”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1. (2025郑州期末)1912年孙中山认为“国家之贫富,可以铁道之多寡定之”;1919年,孙中山在发表的《实业计划》中提出:“铁路能使人民交接日密,祛除省见,消弭一切地方观念之相嫉妒与反对……各处方言将归消灭,而中国形成民族共同自觉之统一的国语必将出现矣。”孙中山观念的转变( )
A. 深受国内外政局变动的影响
B.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繁荣
C. 体现了反帝爱国运动的发展
D. 有利于民主共和制度的巩固
【答案】 A
【解析】该阶段的中国经历了辛亥革命后的政权更迭、军阀混战以及一战期间国际局势的动荡,这些政局变动影响了孙中山对国家建设和民族统一的认识,促使他从关注国家经济(贫富与铁道)转向更广泛的民族交融和社会统一(铁路与民族共同自觉),故选A项;B项“促进了”这一结果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材料中没有提及反帝爱国运动与孙中山观念转变之间的直接联系,排除C项;孙中山的观念转变更多关注于国家建设和民族统一,排除D项。
12. (2025济南期末)下表所示是1919年有人对一天中进入上海公共租界的车辆与行人做过的一次调查。这反映出当时( )
类别 数量 类别 数量
行人 145 550人 马车 3 200辆
人力车 66 100辆 自行车 2 600辆
独轮推车 7 700辆 电车 1 560辆
汽车 5 100辆 卡车 870辆
手推车 3 500辆 牲畜 360头
A. 近代城市生活的多样性
B. 工业发展改变生活节奏
C. 民众关注城市发展变迁
D. 城市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答案】 A
【解析】据表格数据可知,1919年进入上海公共租界的有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也有手推车等传统交通工具,还有牲畜等,体现了近代上海生活的多样性,故选A项;手推车等与工业发展无关,排除B项;材料信息未反映民众的态度问题,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一天的状况,且汽车、卡车等占比相对较低,无法体现生活水平提高,排除D项。
13. (2025佛山期末)(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工业发展来说,有时候,方便地获得原材料的途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时候,到达市场的途径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交通既有利于工厂更方便地获得原材料,也有利于更方便地把产品运抵市场。同样,工业革命对交通运输的发展提出了要求,交通要迅速变革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工业发展需求,工业革命的发展也为交通变革注入了技术动力。
——摘编自林国锦《1750—1830年英国交通
变革及其影响初探》
材料二 美国城市交通发展简表
1888年 美国第一个城市电车系统在里士满营业
19世纪最 后10年 工业的扩张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没有交通运输网,像纽约、芝加哥这样的大都市是不可能发展的
1895年 美国城市有轨电车达850条线路,里程超过1万英里。随后10年电车运输里程增加了2倍。电车使人们的生活半径从“步行城市”的2.5英里延伸到6英里以上
1890— 1910年 美国由每三个人当中有一个人生活在城市发展到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
——摘编自卡恩斯、加勒迪《美国通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工业革命和交通变革之间的关系。(8分)
答案:简述:①交通发展有利于推动工业革命的发展,交通的便利和发展便于工厂获取原料,也有助于将产品更快捷地运往市场。19世纪上半期,欧美各国纷纷修建铁路网,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带动了制造业、钢铁业、建筑业等行业的大发展。②工业革命引发了交通变革,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促使新式交通工具火车和汽轮的发明。(8分。要求史实明确,史论结合,其中史实3分,史论5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交通变革推动城市化进程的表现。(6分)
答案:表现:①推动城市交通运输网络的发展完善;②有利于工业的扩张,推动了城市规模的扩大;③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范围;④有利于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推动城市人口数量和占比的增长。(任答三点,6分)子目二 工业革命与交通发展、交通与社会变迁
知识奠基(快读教材子目三、四,完成表格)
1. 工业革命与交通发展
条件 两次 引发交通变革,催生现代交通工具
发明 近代世界 近代中国
火车 铁路 ①1814年,斯蒂芬森改进蒸汽机车。 ②以英国为首,欧美各国修建 。 ③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 ④影响:带动 业、钢铁业、建筑业等行业发展。人类步入铁路时代 ①唐胥铁路: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 ②京张铁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由 主持修建。 ③局限:近代中国的铁路业主要掌握在 手中
轮船 航运 ①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 ②1812年,英国人制造的汽船试航成功 ③蒸汽机和 成为驱动船舶的主要动力 ①“黄鹄号”试航成功,揭开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 ② 成立,成为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
汽车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发明汽车 —
2. 交通与社会变迁
加强各地沟通,促进发展 如秦朝“车同轨”和道路建设
影响 发展 ①清江浦发展深受 (漕运路线)和津浦铁路影响。 ②郑州受益于京汉和陇海两大铁路开通而发展。 ③美国纽约受益于伊利运河而成为国际化商贸中心。 ④英国曼彻斯特受益于通海运河而成为英国重要港口
方便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 ①中国邮驿历史悠久,古代邮驿主要为 服务。 ②大清邮政官局创办,是近代中国 的开端。 ③电报、电话在晚清时传入中国
【概念】轮船招商局
中国第一家近代轮船航运公司,是洋务派最早创办的一个民用企业,1872年成立于上海。旨在解决洋务运动存在的经费不足问题和清政府的漕粮运输困难,同时与洋商争利权,具有明显的进步性。
核心探究1 工业革命与交通发展
1. 【探究】近代火车和铁路出现
近代英国火车和铁路发展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760年 亚伯拉罕·达彼发明铁轨
1814年 矿业工程师乔治·斯蒂芬森成功试制蒸汽机车“布鲁克”号,并在矿山投入载货运行,因运行时烟囱冒出火焰,矿山周围居民称其为火车
1817年 斯蒂芬森受投资人皮斯之邀,建造从达灵顿到斯托克顿之间的铁路
1825年 斯蒂芬森驾驶他设计建造的“旅行者”号,在达灵顿—斯托克顿铁路上试运行
1830年 世界上第一列由蒸汽机车牵引的客运列车在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线上正式运营
(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英国火车和铁路诞生的条件。
2. 【探究】近代世界铁路整体发展
1870—1900年的世界铁路网(单位:千千米)
年份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大洋洲
1870年 105 93 8 2 2
1880年 169 175 16 5 8
1890年 224 331 34 9 19
1900年 284 402 60 20 24
据史料,归纳19世纪后半期铁路交通发展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些特点的成因。
3. 【思考点】你怎样理解轮船招商局在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意义?
4. 【探究】中国近代铁路建设
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开始,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中国的铁路事业才进入发展的时代。当时修建的铁路主要有:1881年建成的唐胥铁路;1891年至1894年修建的关东铁路;1887年至1893年修建的台湾铁路。当时修建这些铁路都是处于经济上的考虑(台湾铁路除外),直到后来才逐渐认识到战备和国防才最离不开铁路事业的发展。这一阶段修建的铁路没有形成网络,星星点点,稀疏地点缀于京津地区。(翟光润《简论近代中国铁路发展及影响》)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近代早期铁路建设情况的特点,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历史解释】影响近代中国交通发展的因素
核心探究2 交通与社会变迁
1. 【探究】近代交通发展的意义
铁路和轮船运输因极大的载运量而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1830到1870年,英国实业家修筑了两万千米铁路,连接了工业中心、铁矿、港口等。……为了便于交通和货运,美国政府开凿运河,私人投资者建立起轮船航线和铁路网络。到1860年,东北部的工业区、南部农业区以及中西部城市之间已有铁路相连。(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英美近代交通运输的经济影响。
2. 【学思之窗】这些国际运河均降低了东西方物资交流的成本,大大改变了世界航运格局,不仅分别成为埃及、巴拿马两国经济生命线,更是东西方互联互通的要道,成为大国角力场、兵家必争地。[魏向清等主编《世界运河名录(英汉对照简明版)》,序一]
运河对人类社会发展有什么意义?
3. 【教材图示】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中的一枚
清朝时期我国邮政事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大清邮政官局的开办有何影响?
4. 【问题探究】若地势阻隔,不能相通,故必铁路成,则万里之外,旦夕可至;小民生业,靡不流通;朝廷法旨,靡不洞达;山川之产,靡不尽出;风俗之陋,靡不尽除。使中国各省铁路全通,则国家气象大变:商民货物之蕃息,当增十倍;国家岁入之数,亦增十倍。至于调兵之捷速,可省多营;转漕无阻,可备海梗;民间无差徭科派之困,官吏无驿站办差之累。(张謇《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张謇全集》第1册)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铁路建设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 (2022全国乙卷)1879年,德国杜伊斯堡成为世界最大内河港口,输入矿砂和粮食,输出煤和钢铁制品。1900年,德国船队总吨位由1870年不足百万吨发展至近200万吨,成为蒸汽时代以来首个能与大英帝国一争高低的船队。由此可知,这一时期德国( )
A. 已经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
B. 航运业的发展助长其海外扩张
C. 海上实力飞跃源于蒸汽机的改进
D. 共和政体确立推动经济飞速发展
本 课 小 结
【课时作业】
1. (2025北京东城期末)1760—1774年间英国议会通过了452项关于道路修筑和保养的法令;1772—1790年,默西河、特伦特河和泰晤士河之间运河开通,使得伦敦和伯明翰、利物浦和赫尔港之间实现了内陆航运。上述举措( )
A. 形成了全球贸易网
B. 进一步完善君主立宪制度
C. 推动现代科技进步
D. 为工业化提供了便利条件
2. (2025郑州期末)19世纪70年代,汽船迅速取代帆船成为海洋贸易的主角,很多港口拥有大批吊车、集装箱、货栈、标准的加煤码头和煤仓、密集的铁路网、大量的装卸工人以及管理整个综合体的“港务局”。这( )
A. 导致国际贸易格局发生根本改变
B. 使东方从属西方的殖民体系形成
C. 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
D. 是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
3. (2025深圳期末)19世纪中后期在向西开拓的进程中,美国依靠当时人类文明最强有力的运载工具——火车,并催生了众多“铁路城镇”。与此同时,还开凿了多条运河。由此推知美国( )
A. 部分城市的环境恶化
B. 西部工业化进程加快
C. 东西部经济平衡发展
D. 经济结构日益合理化
4. (2025威海期末)下表所示为1870—1900年的铁路里程(单位:千千米)。这一现象( )
年份 全世界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澳洲
1870年 210 105 93 8 2 2
1880年 373 169 175 16 5 8
1890年 617 224 331 34 9 19
1900年 790 284 402 60 20 24
A. 有利于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
B. 推动了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
C. 得益于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D. 表明铁路里程与国家实力成正比
5. (2024湖北期中)由宋代及清代,江西因赣江贯穿南北逐渐成为全国重要的水陆交通要地,东西货物汇聚,各方商贾云集。有学者认为,近现代江西发展由于海运的兴起,原本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赣江内河航运大不如前;随着铁路交通的兴起,江西更是错过了铁路时代的开端。该学者以江西为例,论述了( )
A. 内河航运落后于其他交通方式
B. 交通变迁深刻影响区域发展
C. 现代交通发展进入了铁路时代
D. 水运交通应该继续发挥作用
6. (2025太原期末)湖北襄阳因汉水穿城而过、地处陆路要冲,历史上曾是军事与商业重镇。20世纪初,近代铁路通车,原先陕西货物改走陇海铁路运出,豫南、鄂北物产改赴京汉铁路南下,襄阳逐渐失去发展优势。这反映出( )
A. 铁路运输的价值大于水运
B. 交通变迁影响城市的发展
C. 地理环境决定了城市格局
D. 科技进步密切了区域联系
7. (2024南通期中)1854年,上海租界建立了工部局,开始修筑新式马路、路灯和其他道路设备。同年,英法美三国领事还重申了修筑公用道路的需求是便利码头货物的转运。此后各口岸租界都以上海为模板,形成以码头为中心的公路运输网。租界的上述做法意在( )
A. 改善城市的空间布局
B. 划分在华“势力范围”
C. 完善租界的道路体系
D. 扩大在华贸易空间
8. (2025南通期末)19世纪60年代,李鸿章拒绝了列强的铁路方案,不久后提出:“与其让洋人在内地开设铁路电线,又不若中国自行仿办”,并争取到朝廷的支持。到甲午战争前,中国已经修筑了唐胥铁路等400多千米的铁路,开辟了中国铁路交通的新纪元。上述情况可以用来说明( )
A. 洋务派官僚思想保守
B. 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自觉性
C. 列强瓜分计划的破产
D. 中国近代铁路网络的完善
9. (2025郑州期末)19世纪晚期,经营铁路、轮船航运等需要大量投资、劳动力或者机器设备,企业往往采用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经营。与此同时,与交通运输有关的投资银行、证券经纪公司纷纷兴起。据此可知,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
A. 加速工业化进程
B. 带动商业经营方式发展
C. 推动全球化发展
D. 促进金融资本全面扩张
10. (2025西安期末)1908年3月英商电车公司经营的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正式通车营业后,电车和马路上的汽车一样安排“男女杂坐”。这一现象的普遍化,使得传统的“男女授受不亲”观念随之发生变化。这说明当时( )
A. 交通技术的进步助推社会习俗变迁
B. 公路建设促进了汽车工业的发展
C. 汽车成为民众广泛使用的代步工具
D. 交通运输业具有半殖民地的色彩
11. (2025郑州期末)1912年孙中山认为“国家之贫富,可以铁道之多寡定之”;1919年,孙中山在发表的《实业计划》中提出:“铁路能使人民交接日密,祛除省见,消弭一切地方观念之相嫉妒与反对……各处方言将归消灭,而中国形成民族共同自觉之统一的国语必将出现矣。”孙中山观念的转变( )
A. 深受国内外政局变动的影响
B.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繁荣
C. 体现了反帝爱国运动的发展
D. 有利于民主共和制度的巩固
12. (2025济南期末)下表所示是1919年有人对一天中进入上海公共租界的车辆与行人做过的一次调查。这反映出当时( )
类别 数量 类别 数量
行人 145 550人 马车 3 200辆
人力车 66 100辆 自行车 2 600辆
独轮推车 7 700辆 电车 1 560辆
汽车 5 100辆 卡车 870辆
手推车 3 500辆 牲畜 360头
A. 近代城市生活的多样性
B. 工业发展改变生活节奏
C. 民众关注城市发展变迁
D. 城市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13. (2025佛山期末)(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工业发展来说,有时候,方便地获得原材料的途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时候,到达市场的途径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交通既有利于工厂更方便地获得原材料,也有利于更方便地把产品运抵市场。同样,工业革命对交通运输的发展提出了要求,交通要迅速变革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工业发展需求,工业革命的发展也为交通变革注入了技术动力。
——摘编自林国锦《1750—1830年英国交通
变革及其影响初探》
材料二 美国城市交通发展简表
1888年 美国第一个城市电车系统在里士满营业
19世纪最 后10年 工业的扩张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没有交通运输网,像纽约、芝加哥这样的大都市是不可能发展的
1895年 美国城市有轨电车达850条线路,里程超过1万英里。随后10年电车运输里程增加了2倍。电车使人们的生活半径从“步行城市”的2.5英里延伸到6英里以上
1890— 1910年 美国由每三个人当中有一个人生活在城市发展到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
——摘编自卡恩斯、加勒迪《美国通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工业革命和交通变革之间的关系。(8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交通变革推动城市化进程的表现。(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