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子目一 陆海空交通的发展(课件 讲义)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子目一 陆海空交通的发展(课件 讲义)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1-01 21:05:57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课 程 目 标
认识20世纪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民众生活及社会变迁的意义。
子目一 陆海空交通的发展
现代世界 现代中国
陆上 交通 汽车 美国福特T型汽车是世界上第一款______车,推动汽车普及 汽车工业发展起来,成为支柱产业之一
高速 公路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出现;二战后广泛发展 上海沪嘉高速是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现今总里程位居世界第一
高速 铁路 日本“东海道新干线”是世界上第一条____________高铁 ①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进入高铁时代。
②核心技术实现____________,整体技术领先世界,积极“走出去”
量产
商业运营
自主创新
现代世界 现代中国
海上航运 ①技术提高:如航海雷达和海事卫星通信系统。 ②船舶制造:呈现_________、专业化、高速化和自动化等多种趋势。 ③英法海底隧道:将英国和欧洲大陆更紧密地连接起来 ①1978年前中国造船业主要是为____________服务。
②改革开放后,中国造船企业逐步进入世界造船市场
航空发展 ①飞机出现:美国莱特兄弟设计的“飞行者1号”成功升空,飞机时代开始。 ②航空线:美国开通旧金山至洛杉矶等航线;定期的国际航班在欧洲开通。 ③宽体客机成为____________的主流,空中通道把人类带入快捷时代 ①开始: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成立。
②发展:机场、飞机、国际国内定期航线、通航国家城市数量增长
大型化
国防建设
空中运输
1. 【探究】现代西方交通发展
1932年,德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这一时期美国也提出了建设纵贯全国连接各州的州际国防公路战略构想。艾森豪威尔在德国目睹了高速公路上部队高速移动的情景,认为建设州际公路是提高军队机动性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大力支持该法案。此后经40余年不懈努力,终于建设完成了7.7万千米的州际高速公路系统,这个系统支撑着这个世界强国的经济繁荣和国民的荣耀。(刘瑞波、赵宁《欧美国家高速公路融资模式及其借鉴》)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概括美国州际高速公路得以发展的原因。
答案:借鉴他国经验;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汽车工业的发展;美国国内统一市场发展的需要;联邦政府的支持;加强国防的需要。
2. 【学思之窗】中国民航自成立以来,领导体制经过六次变动:一九四九年民航局成立时,建制属中央军委,行动上由空军司令部指挥,业务上归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领导;一九五二年四月,建制改属空军,各项工作均由空军领导;一九五四年十一月,改为国务院直属局,由空军和国务院第六办公室分工领导; 一九五八年二月,改为交通部部属局,由空军和交通部分工领导;一九六二年四月,又改为国务院直属局,由空军和国务院有关部委分工领导;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划归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制,成为空军的组成部分,各项制度按军队的执行;一九八○年三月,再次改为国务院直属局,由国务院直接领导。(王乃天主编《当代中国的民航事业》)
中国的民航领导体制在1980年前有何特点?为什么?
答案:特点:变动频繁。民航总体上是一个以军队领导为主、政企合一、半军事化的行业,基本实行军事供给制。1980年民航管理体制“军转民和企业化”的改革才拉开序幕。
原因:与当时实行计划经济、中国航空资源紧张等是分不开的,主要为政治和军事服务。
3. 【探究】现代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公路建设的投资主体由过去单一的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转变为中央和地方政府交通主管部门、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外各类经济实体等。投资方式由过去单一的地方政府公共投资转变为中央地方联合投资、中外合资合作,以及外商独资等多种形式。公路建设投资规模不断扩大,1984年公路建设投资仅22.8亿元,截至2017年底,公路建设投资完成21 253亿元,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77.4万千米。高速公路遍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形成全国高速公路网。(徐丽、贺菲菲等《缓解制约 支撑发展》)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的特点。
答案:投资主体多样;投资方式多样;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时间短,成效显著。
4. 【思考点】20世纪陆海空交通有什么新特点?
答案:技术发展把陆海空交通提升到一个新高度;高速化,即提高通行能力;大型化,即扩大运输的装载量;立体化,即增加运输的类型;其他如便捷化、网络化和精准化。
【历史解释】中国现代交通运输飞速发展的原因
①政治:国家独立和社会主义制度提供政治保障,政府制定相应政策扶持交通事业。
②经济:改革开放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利于交通发展。
③科技:科学技术新发展为交通事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④其他:中国科学家创新进取,中国人民努力奋斗。
1. (2023天津高考)造成下图中两次明显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
1884—1974年全球货船航运费率变化示意图
A. 国际局势的剧变 B. 技术变革的推动
C. 全球治理的加强 D. 自由贸易的发展
A
【解析】两次明显变化的时段大致处于一战和二战期间,此时国际局势紧张,造成全球货船航运费率急剧上涨,故选A项;技术变革通常会导致货船航运费率下降,排除B项;据图中时段和所学可知,此时全球局势动荡,全球治理并未得到加强,贸易发展受到阻碍,排除C、D两项。
谢谢观赏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课 程 目 标
认识20世纪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民众生活及社会变迁的意义。
子目一 陆海空交通的发展
知识奠基(快读教材子目一、二,完成表格)
现代世界 现代中国
陆上 交通 汽车 美国福特T型汽车是世界上第一款量产车,推动汽车普及 汽车工业发展起来,成为支柱产业之一
高速 公路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出现;二战后广泛发展 上海沪嘉高速是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现今总里程位居世界第一
高速 铁路 日本“东海道新干线”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 ①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进入高铁时代。 ②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创新,整体技术领先世界,积极“走出去”
海上航运 ①技术提高:如航海雷达和海事卫星通信系统。 ②船舶制造:呈现大型化、专业化、高速化和自动化等多种趋势。 ③英法海底隧道:将英国和欧洲大陆更紧密地连接起来 ①1978年前中国造船业主要是为国防建设服务。 ②改革开放后,中国造船企业逐步进入世界造船市场
航空发展 ①飞机出现:美国莱特兄弟设计的“飞行者1号”成功升空,飞机时代开始。 ②航空线:美国开通旧金山至洛杉矶等航线;定期的国际航班在欧洲开通。 ③宽体客机成为空中运输的主流,空中通道把人类带入快捷时代 ①开始: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成立。 ②发展:机场、飞机、国际国内定期航线、通航国家城市数量增长
核心探究
1. 【探究】现代西方交通发展
1932年,德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这一时期美国也提出了建设纵贯全国连接各州的州际国防公路战略构想。艾森豪威尔在德国目睹了高速公路上部队高速移动的情景,认为建设州际公路是提高军队机动性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大力支持该法案。此后经40余年不懈努力,终于建设完成了7.7万千米的州际高速公路系统,这个系统支撑着这个世界强国的经济繁荣和国民的荣耀。(刘瑞波、赵宁《欧美国家高速公路融资模式及其借鉴》)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概括美国州际高速公路得以发展的原因。
答案:借鉴他国经验;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汽车工业的发展;美国国内统一市场发展的需要;联邦政府的支持;加强国防的需要。
2. 【学思之窗】中国民航自成立以来,领导体制经过六次变动:一九四九年民航局成立时,建制属中央军委,行动上由空军司令部指挥,业务上归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领导;一九五二年四月,建制改属空军,各项工作均由空军领导;一九五四年十一月,改为国务院直属局,由空军和国务院第六办公室分工领导; 一九五八年二月,改为交通部部属局,由空军和交通部分工领导;一九六二年四月,又改为国务院直属局,由空军和国务院有关部委分工领导;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划归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制,成为空军的组成部分,各项制度按军队的执行;一九八○年三月,再次改为国务院直属局,由国务院直接领导。(王乃天主编《当代中国的民航事业》)
中国的民航领导体制在1980年前有何特点?为什么?
答案:特点:变动频繁。民航总体上是一个以军队领导为主、政企合一、半军事化的行业,基本实行军事供给制。1980年民航管理体制“军转民和企业化”的改革才拉开序幕。
原因:与当时实行计划经济、中国航空资源紧张等是分不开的,主要为政治和军事服务。
3. 【探究】现代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公路建设的投资主体由过去单一的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转变为中央和地方政府交通主管部门、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外各类经济实体等。投资方式由过去单一的地方政府公共投资转变为中央地方联合投资、中外合资合作,以及外商独资等多种形式。公路建设投资规模不断扩大,1984年公路建设投资仅22.8亿元,截至2017年底,公路建设投资完成21 253亿元,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77.4万千米。高速公路遍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形成全国高速公路网。(徐丽、贺菲菲等《缓解制约 支撑发展》)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的特点。
答案:投资主体多样;投资方式多样;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时间短,成效显著。
4. 【思考点】20世纪陆海空交通有什么新特点?
答案:技术发展把陆海空交通提升到一个新高度;高速化,即提高通行能力;大型化,即扩大运输的装载量;立体化,即增加运输的类型;其他如便捷化、网络化和精准化。
【历史解释】中国现代交通运输飞速发展的原因
①政治:国家独立和社会主义制度提供政治保障,政府制定相应政策扶持交通事业。
②经济:改革开放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利于交通发展。
③科技:科学技术新发展为交通事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④其他:中国科学家创新进取,中国人民努力奋斗。
1. (2023天津高考)造成下图中两次明显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
1884—1974年全球货船航运费率变化示意图
A. 国际局势的剧变 B. 技术变革的推动
C. 全球治理的加强 D. 自由贸易的发展
【答案】 A
【解析】两次明显变化的时段大致处于一战和二战期间,此时国际局势紧张,造成全球货船航运费率急剧上涨,故选A项;技术变革通常会导致货船航运费率下降,排除B项;据图中时段和所学可知,此时全球局势动荡,全球治理并未得到加强,贸易发展受到阻碍,排除C、D两项。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课 程 目 标
认识20世纪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民众生活及社会变迁的意义。
子目一 陆海空交通的发展
知识奠基(快读教材子目一、二,完成表格)
现代世界 现代中国
陆上 交通 汽车 美国福特T型汽车是世界上第一款   车,推动汽车普及 汽车工业发展起来,成为支柱产业之一
高速 公路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出现;二战后广泛发展 上海沪嘉高速是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现今总里程位居世界第一
高速 铁路 日本“东海道新干线”是世界上第一条   高铁 ①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进入高铁时代。 ②核心技术实现   ,整体技术领先世界,积极“走出去”
海上航运 ①技术提高:如航海雷达和海事卫星通信系统。 ②船舶制造:呈现   、专业化、高速化和自动化等多种趋势。 ③英法海底隧道:将英国和欧洲大陆更紧密地连接起来 ①1978年前中国造船业主要是为   服务。 ②改革开放后,中国造船企业逐步进入世界造船市场
航空发展 ①飞机出现:美国莱特兄弟设计的“飞行者1号”成功升空,飞机时代开始。 ②航空线:美国开通旧金山至洛杉矶等航线;定期的国际航班在欧洲开通。 ③宽体客机成为   的主流,空中通道把人类带入快捷时代 ①开始: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成立。 ②发展:机场、飞机、国际国内定期航线、通航国家城市数量增长
核心探究
1. 【探究】现代西方交通发展
1932年,德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这一时期美国也提出了建设纵贯全国连接各州的州际国防公路战略构想。艾森豪威尔在德国目睹了高速公路上部队高速移动的情景,认为建设州际公路是提高军队机动性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大力支持该法案。此后经40余年不懈努力,终于建设完成了7.7万千米的州际高速公路系统,这个系统支撑着这个世界强国的经济繁荣和国民的荣耀。(刘瑞波、赵宁《欧美国家高速公路融资模式及其借鉴》)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概括美国州际高速公路得以发展的原因。
2. 【学思之窗】中国民航自成立以来,领导体制经过六次变动:一九四九年民航局成立时,建制属中央军委,行动上由空军司令部指挥,业务上归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领导;一九五二年四月,建制改属空军,各项工作均由空军领导;一九五四年十一月,改为国务院直属局,由空军和国务院第六办公室分工领导; 一九五八年二月,改为交通部部属局,由空军和交通部分工领导;一九六二年四月,又改为国务院直属局,由空军和国务院有关部委分工领导;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划归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制,成为空军的组成部分,各项制度按军队的执行;一九八○年三月,再次改为国务院直属局,由国务院直接领导。(王乃天主编《当代中国的民航事业》)
中国的民航领导体制在1980年前有何特点?为什么?
3. 【探究】现代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公路建设的投资主体由过去单一的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转变为中央和地方政府交通主管部门、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外各类经济实体等。投资方式由过去单一的地方政府公共投资转变为中央地方联合投资、中外合资合作,以及外商独资等多种形式。公路建设投资规模不断扩大,1984年公路建设投资仅22.8亿元,截至2017年底,公路建设投资完成21 253亿元,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77.4万千米。高速公路遍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形成全国高速公路网。(徐丽、贺菲菲等《缓解制约 支撑发展》)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的特点。
4. 【思考点】20世纪陆海空交通有什么新特点?
【历史解释】中国现代交通运输飞速发展的原因
①政治:国家独立和社会主义制度提供政治保障,政府制定相应政策扶持交通事业。
②经济:改革开放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利于交通发展。
③科技:科学技术新发展为交通事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④其他:中国科学家创新进取,中国人民努力奋斗。
1. (2023天津高考)造成下图中两次明显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
1884—1974年全球货船航运费率变化示意图
A. 国际局势的剧变 B. 技术变革的推动
C. 全球治理的加强 D. 自由贸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