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 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 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1-01 21:16: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一部电视剧引爆大规模冤案 一场冤案引发世界瞩目
贝茨先生大战邮局
显寂百年
——西方的文官制度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科举制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渊源关系,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
18世纪初~1870英国文官制
德国:1950年颁布公务员法,形成比较完整的现代文官制度。
日本:1947年,通过《国家公务员法》,文官实行公开考试,择优录取,实行功绩制等。
法国:1946年,颁布统一公务员法,文官管理步入法治化
美国:1883年,通过《彭德尔顿法》,建立美国文官制度。
一、显之影:引领风潮
近代中国: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建立公务员制度。
现代中国:2005年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
据统计,在1570-1870年的300年间,仅用英文出版的有关中国官员制度和政治制度的书籍就有70种之多,这些书都极力称赞中国的文官制度,尤其是科举制,并建议英国政府仿行。19世纪中叶,正当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统治者被政党分肥制困扰的时候,报刊杂志和公文舆论对中国科举制度的介绍和赞扬,极大地推动了西方文官制度的形成。
一摘编自古燕著:《西方政治的稳定器--文官制度》
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水平的大提高导致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政府面临着许多新课题... ...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要求上层建筑做出调整。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的猛增使其政治要求增加。他们要求参与行政管理......要求社会公职向社会开放,要求机会平等、自由竞争,建立一个廉洁而高效的政府,更大程度地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同时资产阶级兴起之时就提出的天赋人权、人人平等、主权在民的思想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深入人心。
——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请结合材料与所学,归纳英国文官制度形成的背景。
经济:工业革命提高生产力,推动国家管理职能急剧扩展。
政治: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实力增强,民主参政意识提升。
社会:启蒙思想的影响和教育的发展。
历史:传统选官制度的弊端。
外部影响:中国古代科举制的影响。
突发事件:克里米亚战争暴露政府管理弊端,改革呼声强烈。
二、显之根:时代催生
(庄园制下)封建领主不但通过各种地租形态对农民进行剥削,同时也对农民施行“超经济的强制(政治、社会附属)”,有统治、惩罚农民的权力。
——齐思和《西欧中世纪的庄园制度》
领主或管家直接管理
没有职业官僚
三、显之光?
5世纪末的西欧国家
14-16世纪的西欧国家
国王任命亲信
三、显之光?
英国第一任首相沃波尔为了确保自己在议会中的多数席位,不惜通过贿赂和封官许愿的手段来拉拢议员。其家族成员也在他的安排下获得了各种官职和爵位。
(光荣革命后)执政的大地主贵族和大资产阶级也享有恩赐权,重要官员由议会任免,一般官员由国王和贵族控制的枢密院任免。这些人往往利用手中的权力向求职者索取佣金。不学无术游手好闲之徒充斥官场宦海。
少数人或集团掌握官员任免权
三、显之光?
英国首相小威廉·皮特(托利党)任命核心成员亨利·邓达斯为海军大臣,掌握海军预算和人事任命权。邓达斯将海军部门和苏格兰地方官职分配给亲属及政治盟友,例如其子罗伯特·邓达斯被任命为印度总督,侄子任海军军官,形成家族权力垄断。
政党分肥制
三、显之光?
封闭性
随意性
私人性
不稳定性
领主或管家直接管理
没有职业官僚
国王任命亲信
少数人或集团掌握官员任免权
政党分肥制
(文官)既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也担负着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
封闭性
随意性
私人性
不稳定性
1870年,英国再次颁布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
凡是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公民,都可以参加文官考试,成绩优异者得到录用。
文官要在资产阶级各政党之间严格保持中立,不得公开参与政治活动。
政府部长等政务官负责制定政策,对政策的正确与否负政治责任,文官必须忠实执行政策,在政务官的领导下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文官根据工作成绩得到晋升或惩罚。
专业化
职业化
依法管理
公开考试
择优录取
两官分离
常任稳定
英国政府官员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务官,随内阁共进退;一类是事务官……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可以长期任职。
政治中立
忠实履职
论功(资历)晋升
公平竞争
文官制度使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由原先的四项制度扩大到五项制度,即议会制度,内阁或总统制度,文官制度、法院制度、政党制度。它的建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全部建成。自此以后,一百多年来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再无大的建树和变革。——倪越编著《西方文官制度》
有利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提高国家治理水平;
政治和管理的分离,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有利于政策的执行、政局的稳定。
吸引高素质人才进入政府管理队伍,提高政府活力;
促进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激发文官工作积极性,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规范文官的选用与管理,官员选拔更加制度化、公开透明,减少暗箱操作、徇私舞弊,有利于政治廉洁性、;
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三、显之光:开放、公平、稳定、制度化
③科学化和法制化,保证了素质,有利行政效率,适应社会需要
①相对独立性,特殊阶层:“从不更换的幕后政府”。
②)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整体利益。
1870年,英国再次颁布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
凡是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公民,都可以参加文官考试,成绩优异者得到录用。
文官要在资产阶级各政党之间严格保持中立,不得公开参与政治活动。
政府部长等政务官负责制定政策,对政策的正确与否负政治责任,文官必须忠实执行政策,在政务官的领导下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文官根据工作成绩得到晋升或惩罚。
专业化
职业化
依法管理
公开考试
择优录取
两官分离
常任稳定
英国政府官员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务官,随内阁共进退;一类是事务官……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可以长期任职。
政治中立
忠实履职
论功(资历)晋升
公平竞争
文官制度使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由原先的四项制度扩大到五项制度,即议会制度,内阁或总统制度,文官制度、法院制度、政党制度。它的建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全部建成。自此以后,一百多年来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再无大的建树和变革。——倪越编著《西方文官制度》
有利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提高国家治理水平;
政治和管理的分离,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有利于政策的执行、政局的稳定。
吸引高素质人才进入政府管理队伍,提高政府活力;
促进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激发文官工作积极性,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规范文官的选用与管理,官员选拔更加制度化、公开透明,减少暗箱操作、徇私舞弊,有利于政治廉洁性、;
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封闭性
随意性
私人性
不稳定性
三、显之光:开放、公平、稳定、制度化
③科学化和法制化,保证了素质,有利行政效率,适应社会需要
①相对独立性,特殊阶层:“从不更换的幕后政府”。
②)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整体利益。
20世纪60年代《富尔顿报告》
①人员博而不专,过于倚重非专业人员;
②繁琐的分类等级制度影响人尽其才;
③专家不仅太少,而且无职无权;
④文官与社会接触太少;
⑤缺乏职业训练,人事管理不够完善;
⑥下级文官过分依赖上级。
人员众多,规章繁琐,行政开支浩大,工作差错最多…… -冉隆勃
各部际委员会往往成为扯皮的场所,大量官僚主义现象严重存在。-撒切尔
通过股票和银行这支队伍(文官)的上层分子完全成了金融资本的奴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它的代理人,它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影响的传播者。
--[苏]列宁《革命的一个根本问题》
西方的文官制度
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工具,本质上为资产阶级服务。
文官层次多,工作推诿扯皮、争权夺利,影响政府工作效率。
容易滋生官僚主义和僵化现象。
文官人数膨胀,增加财政负担。
四、寂之伤:囿于困境
中国现代公务员制度
坚持和加强党对公务员队伍的集中统一领导……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融入公务员队伍建设全过程各方面
推动广大公务员加强政治历练,培养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立足岗位、履职尽责,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建功立业
时代是出卷人
我们是答卷人
人民是阅卷人
课堂总结:
显寂百年
—西方的文官制度
板书设计:
一、显之迹:引领风潮
二、显之根:时代催生
三、显之光:开放、公平、稳定、制度化
四、寂之伤:困境
1.1870年,英国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实现了从直接任命官员到公开竞争、考试录用的重大转变。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
①文官负责制定国家政策
②英国是西方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
③全体文官与内阁共进退
④适应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课后作业
C
2. 20世纪初,英国建立文官分类管理制度,采用品位分类的办法。品即官阶,代表等级、地位和报酬;位即职位,代表权力、职资和任务。官阶不随职位变动而改变。这反映了 ( )
A.贵族传统的延续 B.官员地位的降低
C.党派干预的加强 D.政府职能的扩大
D
课堂练习
3.1883年以后,英国逐渐推行“功绩制即通过考试考核的办法来选拔管理文官。1933年2月,罗斯福总统大力推行“政治庇护制”即用政治手段直接任命大量的各行各业的专家及学者为文官。材料可用来印证美国( )
A.危机期间失业问题的严重
B.摆脱经济危机的迫切性
C.行政权不受立法权的制约
D.国家干预取代自由放任
B
课后作业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以西方文官制度为主题,自拟观点,加以阐述。
时间 事件
1569年 葡萄牙人克鲁兹出版了《中国游记》,较早向欧洲介绍了中国的科举制度
18 世纪 启蒙思想家如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极力主张学习中国的科举制
19 世纪中期 克里米亚战争暴露英国政府官员无能,英国于1855年成立文官事务委员会
1870年 英国颁布有关文官考试的枢密院令,正式确立起了文官考试制度
1883 年 美国国会通过《文官制度法案》确立文官考试制度
19 世纪末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均建立起文官考试制度,同时也确立了择优录取、政治中立等原则
19 世纪末至 20世纪60年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官队伍不断膨胀,效率趋于低下
20 世纪80年代以来 英美等国进行文官制度改革,精减文官数量,实行政府服务的部分市场化,同时强化对文官的绩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