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1-01 21:23: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课程标准】 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
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司法女神 朱斯提提亚(justitia)
译为“公正”
司法女神朱斯提提亚沿用古罗马的造型,一手持剑一手持天平,天平表示“公平”。宝剑表示“正义”,紧闭双眼表示“用心灵观察”。造像的背面往往刻有古罗马的法谚:
“为实现正义,哪怕天崩地裂。"
▲ 克里特岛上的一处遗址
发现了公元前7世纪的石刻,上面的铭文记载了有关法律的内容。这就是早期的成文法。但希腊小国寡民,城邦法律影响不大。
▲古罗马斗兽场
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亡,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德国法学家耶林《罗马法的精神》
近代西方法律的源头是?
由于罗马统治范围的扩大和法律体系的完善,罗马法律对后来西方影响很大,罗马法被视为西方法律的源头。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1.渊源:罗马法
BC509年
BC450年《十二铜表法》
BC27年
BC8世纪
罗马建城
罗马共和国
习惯法
成文法
(1)背景:为了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2)颁布: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共和国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1)罗马共和国时期: 《十二铜表法》
表现形式变化
第3表 债权人有权拘禁不能按期还债的债务人;
第8表 毁伤他人肢体而不能和解的,他人亦得以同态复仇而“毁伤其肢体”。
第9表 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第11表 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保护私有财产
保留了落后习俗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维护贵族利益
(3)评价:积极: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缓和了平民和贵族的矛盾。
消极:保留了一些较野蛮的习惯法;根本维护的是贵族的利益
BC509年
BC27年
罗马共和国时期
476年
罗马帝国时期:3C
万民法
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及异邦人和异邦人之间的民事关系。
公民法
用以调整罗马公民关系的法律,只适用于罗马公民。包括部分习惯法,《十二铜表法》以及随后制定的法律。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1.渊源:罗马法
(2)罗马帝国:随着统治疆域和人口的激增,法律制度更加完善
适用范围变化
BC27年
476年
罗马帝国时期
1453年
东罗马帝国时期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1.渊源:罗马法
(3)东罗马帝国:《罗马民法大全》
《查士丁尼法典》
《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
《新法典》
︽罗马民法大全︾
①背景:罗马帝国时期,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大和人口的激增;法律制度更加完善。
②颁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纂《罗马民法大全》
③意义: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问题探究1
材料1:罗马法确定的概念和原则具有措词确切和结论明确的特点,对后世影响很大,成为近代法学发展的基础。当今资本主义法律三大基本原则,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契约自由和产权不可侵犯,均发端于罗马法。罗马人确立的诉讼程序、律师制度、陪审制度等也为后世所承袭。 ——摘自《世界文化史》
材料2:17、18世纪新兴资产阶级的自然法学说的一般公式是:人类处于自然状态中,由自然法所支配,享有各种自然权力: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而这直接导源于罗马法学家——“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自然法是整个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具体法规的指导原则,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
——沈宗灵《略论罗马法的发展及其影响》
如何理解《罗马民法大全》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1)为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法律提供了现成形式。罗马法中诉讼程序(“不告不理”)、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等,被近代西方法制所采用。 罗马法的有关私法体系,被西欧大陆资产阶级民事立法成功借鉴与发展。《法国民法典》是对罗马法继承和发展的典范。
(2)是资产阶级自然法学说的思想渊源。罗马法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契约自由原则、“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等精神原则,成为近代西方立法的思想基础。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2.奠基——中古时期的法律
西哥特
东哥特
法兰克
汪达尔
勃艮第
阿勒曼尼
摩尔人
苏维汇
东罗马帝国
盎格鲁人
日耳曼人以部落习惯法为基础,编纂的一批成文法,等级色彩浓厚。作为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
以基督教神学为思想基础制定和颁布的法律。教会法不仅适用教会事务,也适用世俗事务,实质上是披着宗教外衣的封建法律。
教会法
日尔曼法律
11世纪后,欧洲出现了研究和宣传罗马法的运动,促进了罗马法传播
日耳曼法和教会法或多或少保存罗马法的内容和法律精神,为西方近代法律兴起奠定基础。
思考:为什么11世纪后欧洲会兴起罗马法复兴运动?有何影响?
原因:欧洲的商品经济迅猛发展,但法律制度仍然比较落后;
罗马法私法发达,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影响:促进了罗马法的传播;
欧洲大陆的法律纷纷以罗马法为仿效对象,形成大陆法系的雏形。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3.形成体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
(1)英美法系是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
11C,英国诺曼王朝设立法院,并派法官定期到各地进行巡回审判。
12C前后,在习惯法基础上,形成普通法。
13C,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
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
美、加、澳、印等国家在英国法律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普通法系,也称“英美法系”。
(2)大陆法系指欧洲大陆上源于罗马法、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
13C后王权的加强,法国统一法律,建立在罗马法基础上的法律体系日益成熟。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法国在启蒙运动和大革命的影响下,制定了一系列法律。
1804年颁布《法国民法典》,它与此后制定的四部法典被统称为“拿破仑法典”。该法典与此前颁布的法律,构成法国成文法体系,最终确立了法国的资产阶级法律制度,形成“大陆法系”。
我一生四十次战争胜利的光荣,被滑铁卢一战就抹去了,但我有一份功绩是永垂不朽的,这就是我的法典。 ——拿破仑
思考1:指出拿破仑法典的主要法律基础和思想理论基础,结合所学,概述拿破仑法典的历史意义。
法律基础:罗马法。 思想理论基础:启蒙思想
意义:构成法国的资产阶级法律制度,成为世界性法律体系“大陆法系”的代表。 P51
它肯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成为许多国家编纂民法典的蓝本。
以法律的形式巩固法国大革命成果 纲要下P53
思考2:法国大革命对法律建设有什么重要贡献?
(1)大革命推翻旧王朝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近代法律制定奠定阶级基础;
(2)大革命使启蒙思想得以实现,如社会契约、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等成为制定法律的
基本原则,为近代法律建设奠定思想基础。
由此可见,法国大革命极大推动法国乃至世界法律建设。
案例分析:1928年英国的“蜗牛啤酒案”
1928年8月26日晚,在苏格兰西部以水滴纹样披肩而闻名的小镇——佩斯利市,多诺霍和她的朋友正在一间咖啡馆里聊天。朋友为多诺霍点了一瓶姜啤酒。在多诺霍喝下一杯啤酒之后,朋友再次为她斟酒,此时一只腐烂的蜗牛随着啤酒一起被倒了出来。看着令人作呕的蜗牛,想想已经喝下的啤酒,多诺霍在震惊之余引发肠胃炎。
事后她以侵权法上的过失为由向啤酒制造商提起诉讼,要求被告支付赔偿金。这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过失侵权责任”案,法官以英国法律“无合同无责任”判定多诺霍败诉。案件一直上诉到了当时的英国最高法院——上议院。由上议院大法官阿特金勋爵处理此案。 1932年5月26日,上议院多数支持了多诺霍的诉讼请求,判定制造商承担赔偿责任。
(1)法官以什么理由判定多诺霍败诉?
(2)结合教材p51,推测阿特金勋爵如何处理该诉讼案?
(3)如果此事发生在法国,法官会如何处理。
该案既无先例可循,又无法理可依。
当无先例可循时,法官可以创立先例,也可以对先例做出新解释。(民事过失原则)
去成文法典中寻找相关条款,结合相关条款进行判决。
问题探究3.比较“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
不同点 英美法系(精于司法) 大陆法系(工于立法)
法的渊源
立法与司法关系
受罗马法影响程度
涵盖范围
相同点 判例法为主,遵循先例原则。
成文法为主,强调宪法,一般不承认判例
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和地区。
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
法官地位突出,可创立、解释先例。司法处于绝对中心地位。
法官作用不突出,立法处于绝对中心地位,
司法处于从属地位
吸收的是罗马法的精神,
只采纳罗马法部分原则
以罗马法为基础,大部分继承罗马法
(1)性质:
(2)指导思想:
(3)背景:
(4)传统:
都是资本主义法律体系
都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影响
都以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族国家、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为基础。
都受罗马法影响
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一)思想来源
自然权利
三权分立
孟德斯鸠
伏尔泰
卢梭
康德
民主自由
主权在民
继承传统法律思想,融合启蒙思想
(二)基本特征
1. 国家权力层面: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
①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②法律由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 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
2. 法律内容层面: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①体现天赋人权和人人平等思想;
②保护个人的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
3. 司法实践层面: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①建立了律师制度(减少法官对法律的误读)和陪审团制度(民众直接参与法律事务)。
②实行无罪推定原则。
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
——孟德斯鸠
史料阅读——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
(二) 评价近代西方法律制度(性质、积极、局限)
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3. 局限性:
(1)确认私有财产制度,每个人财产的多少往往决定着法律地位的高低。
(2)对个人权利的认定也有逐渐改进进程。
1.性质: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2.积极: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统治,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国家治理。
世界国家法系分布图
(蓝色:大陆法系,红色:英美法系)
1、以习惯法为基础形成“英美法系”(断案看先例,法官权威)
2、以罗马法为基础形成“大陆法系”(断案看法条,宪法权威)
英美法官的假发
象征司法公正与权威
材料一 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形成了中华法系。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在司法实践中却也广泛援引唐律。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而最后一次重修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时人称之为“《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 ”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同样非常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
材料二 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英美法系”。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了“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思考: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近代法律体系与中国古代法律的主要不同之处(基础、司法实践),并分析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
不同: 欧洲近代,基础上:强调法律至上;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等原则;
中国古代,基础上:强调为君主统治服务;司法实践中:人治色彩强烈,突出教化作用。
原因:(经济)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较快、程度较高;(政治)欧洲君主专制统治相对薄弱;(思想)民主、自由传统和近代启蒙思想宣扬民主自由
(经济)中国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政治)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思想)儒家思想影响根深蒂固
圣母玛利亚是上帝为诞生耶稣而派到人间的,所以她是无罪之身,可以代人祈求赦罪。有一种非常重要的祈祷仪式,称为玫瑰经祈祷,就是通过默念圣母一生的重大事件来达到自我净化目的。
宗教形成一整套道德修养体系,关乎人与神、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通过道德的感化而影响信众。
三、宗教伦理与教化
学习聚焦 基督教的宗教伦理不仅強化了教会対人们的控制,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
(一)基督教产生、发展、变革
1.定义:基督教是对奉耶稣为救世主各教派的统称。
2.产生:公元1世纪发端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犹太人地区。
3.发展: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476年,日耳曼人为了取得罗马人和教会支持,逐渐接受了基督教。
4.分裂:1054年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
5.变革: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时期,新教从天主教中分离出去。
▲ 1054年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
东正教
天主教
▲ 欧洲宗教改革新教与天主教的分裂
东正教
天主教
新教
三、宗教伦理与教化
(二)中古时期基督教的伦理与教化(伦理、方式、作用)
1.伦理:基督教在发展过程中形成整套完整的道德修养体系。
2.教化方式:
搜集和抄录经典;宣讲教义;开办学校、控制社会生活
3.作用:基督教影响中古时期欧洲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
①保存了一些宝贵的古典文化,客观上促进文化教育发展;
②基督教奠定了西方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维护了社会秩序,具有一定的教化作用。
③强化教会对人们的控制,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日常行为
基督教的原罪说
任何人天生即是有罪的,他们的罪先天的来自其祖先——亚当与夏娃。他们违背与上帝的约定,吃了分辨善恶树的果子,这种悖逆带来了罪,也带来了罪恶感和羞耻感。
“七宗罪”傲慢、嫉妒、暴行、懒惰、贪婪、暴食、色欲
三、宗教伦理与教化
教派: 路德教、加尔文教等
分布: 英、德、美、加、北欧五国等国。
1.前提
2.主张
3.评价
宗教改革后,分裂为天主教和新教
德●马丁路德
瑞士●加尔文
①反对教皇权威
②主张“因信称义”,信徒通过自己阅读《圣经》理解教义
③提倡节俭和积极入世
④鼓励人们发财致富。
(打破天主教会精神垄断)
(促进思想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
(有利于资本原始积累)
(激发人们创造财富,资本积累)
材料一:世俗化的新教伦理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持,人们信仰新教其实就是在信仰资本主义。新教伦理赞扬劳动……新教伦理主张合理地追求财富……合理的进行消费……这些都是在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积极:适应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国家形成。
消极:①仍坚持基本教义,束缚行为,麻醉思想;②排斥其他教派,引发宗教冲突、迫害
(1553年,科学家塞尔维特被加尔文派判处火刑。)
材料二:见教材P54 【史料阅读】
(三)近代新教的伦理与教化(前提、主张、评价)
小结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1.法律的认识:是一定政治、经济的反映,统治国家的工具,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2.近代西方法律认识:是资产阶级统治国家社会治理工具,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对亚洲立法产生影响;存在明显局限性。
法律意味着秩序,宗教意味着信仰。
没有法律,人类便无法维系当下的社会,
失去信仰,人类则无以面对未来的世界。
没有宗教的法律,会退化成为机械僵死的教条。
没有法律的宗教,则会丧失其社会有效性。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
正义的便是神圣的,神圣的便是正义的。
——【美】伯尔曼著《法律与宗教》
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知识清单
1.简要说明古罗马《十二铜表法》颁布的目的?与其相似的古代中国法律是?简要评价之。
2.中古时期在欧洲主要流行的法律有哪些?这些法律分别折射出中古欧洲哪些时代特征?
3.分别指出《大宪章》和拿破仑法典的双重影响。比较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不同之处。
4.概述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指出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有何作用。
5.结合史实说明西方法律制度的实质。
6.中古时期基督教教化的方式主要有哪些?有何作用?
7.结合新教内容说明近代新教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