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学习目标:了解当代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通过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背景,认识我国民族政策的伟大意义。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背景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伟大意义
目录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一)背景
1、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
形成:在中华文明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多元一体格局)
特点:分布上——交错杂居
文化上——兼收并蓄
经济上——相互依存
情感上——相互亲近
▲中华民族分布图
中华民族由56个民族组成。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交错杂居、多元一体格局。
2、旧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落后
原因:少数民族长期遭受统治阶级的压迫和歧视;
地处边陲,交通闭塞。
表现:政治上——几乎完全被排除在国家政治生活之外;
经济上——经济发展落后;
文化上——教育、科学、文化落后。
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3、多民族国家的结构形式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各民族的前途命运
南斯拉夫
4、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问题
1、建国前的探索
(1)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二)进程
(2)1945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区域自治。”
(3)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2、实施
(1)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
(2)54宪法规定: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各自治机关都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依法行使规定的自治权。
1947年5月
内蒙古自治区
1958年3月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65年9月
西藏自治区
1955年10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8年10月
宁夏回族自治区
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三)机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屯垦戍边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全面恢复和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以健康发展。
(一)背景
(二)进程
1、法律固定: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确立为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自治地方进行了有关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工作。
史料阅读
第二条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
第十五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都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都服从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城自治法》(2001年2月28日修正)
2、1990年,中共中央提出“三个离不开”
“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3、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把民族区城自治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1、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
2、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3、维护国家的集中统一,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新疆的风力发电机组
(三)意义
杭师大附中新疆班
杭州黔东南支教
三、中共十八大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1、2012年,十八大以来:
新要求:
“两个共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五个认同”——对伟大组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2、2017年,中共十九大报告:
(1)新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改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新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写入新修订的党章,赋予民族工作新的内涵和重大历史使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
(3)新战略:党和国家努力创造各族人民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各族人民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伟大目标。
【课堂小结】
背景
建立与发展
伟大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历史
现实
国情
地位
建立——五个省级自治区
依据——纲领、宪法、自治法
发展——改革开放之后
中华民族包括各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中华民族与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指出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各民族最高利益,把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来,同心同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