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子目一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课件 讲义)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子目一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课件 讲义)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1-01 21:06:53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课 程 目 标
了解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子目一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内容 西方国家 中国
基本医疗卫生体系 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单位大量出现;重大_________得到控制 搭建全国医疗网络;推行____________,重视安全监督
医疗服务体系 日益完善;城乡居民都享有一定医疗服务权利 医疗机构的____________扩大,把城乡各项内容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
药品供应体系 药品供应得到基本保障 不断完善;规范药品收费标准;加大____________力度
医疗保障体系 欧美国家推广,如美国医疗保障体系作用突出、欧洲建成“福利国家” 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作用: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保障____________,提高生活质量
传染病
计划免疫
服务职能
医疗扶贫
人类健康
【拓展】二战以来西方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②政治:社会相对稳定,民主制度发展完善,政府出台相应政策。
③思想:民权意识和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
④科技: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医学进步。
【对比】中西方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异同点
相同:
①涵盖内容:卫生、服务、药品、保障。
②发展趋势:不断完善,覆盖人群不断增多。
③助推动力:政府主导、法律保障。
不同:
①发展阶段:中国起步晚于西方;西方在二战后全面推广,中国是在改革开放后建立各种医疗制度。
②工作重心:相较于西方,中国更加重视扶贫工作。
1. 【学思之窗】1958年7月,江西省余江县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巨大成功,毛泽东兴奋得夜不能寐,“遥望南天,欣然命笔”,创作了《七律二首 ·送瘟神》:“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两首《送瘟神》表达了毛泽东怎样的情怀?
答案:血吸虫病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在党和政府的引领和组织下最终消灭了血吸虫病。毛泽东写的《送瘟神》,表达了他对人民健康事业的高度关注,对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充分肯定。
2. 【探究】新中国现代医疗保障改革
1982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矿山安全条例》,1986年,又颁布了《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进入1987年后,立法的速度进一步加快,推出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由国务院发布),《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由国务院发布)和《尘肺病防治条例》等,1988年至1989年相继出台了《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和《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同时《传染病防治法》已于1989年2月21日颁布。经过各地试点,初步建立了医疗保险“统账结合”(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模式,与此同时,关于医疗保障制度的立法有了进一步推进,尤其是在分级诊疗制度方面。(何佳馨《新中国医疗保障立法70年——以分级诊疗的制度设计与进步为中心》)
根据史料,概括改革开放后医疗保障改革实施的特点。
答案:政府主导;立法保障;渐进性改革;医疗保障改革涉及范围广泛;局部地区试点到逐渐推广。
3. 【学习拓展】2008 年 5 月 12 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全国参加地震灾区医疗防疫的人员达 10 万人次,救治伤病员 164 万 人次。大救治、大转运、大接治、大防疫规模空前。2020 年 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肆虐中华大地。为救治感染患者,大量人力物力火速投入医院的改造和建设中。 武汉的火神山医院,从方案设计到交付使用仅用了 10 天, 雷神山医院仅用 12 天。由武汉会展中心、体育场馆等改造 的 16 家方舱医院,以先进的设备、充足的床位和完善的功 能,前后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 1.2 万人次。这些医院的建设和改造为武汉夺取抗疫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结合史料,说明中国的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在防疫抗灾上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答案: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高度重视灾后防疫与疫情防治。能够在短时间内调集全国范围的医护人员投入救灾和抗击疫情的一线。迅速开展基础医疗建设,调配和生产各类医疗物资,为抗灾防疫提供坚实的物质支持。不惜一切代价挽救生命,尽最大努力救治伤员和患者。
4. 【学思之窗】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规范民营医院发展。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提高重大疫情早发现能力,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
中国是怎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
答案:(1)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政府实施一系列专项行动,加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2)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调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积极性,逐步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满足群众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 (3)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4)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全民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5)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推进中医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6)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扩展健康服务内涵,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
【历史解释】全面认识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背景:①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导致医疗卫生体制脱离新时期经济发展水平。②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推动中国社会全面发展。③国家和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视和指导。
特点:①逐步推行,渐进改革。②简政放权,扩大医院自主权。③探索多种运行机制。④政府投入和医疗服务市场化相结合。⑤城乡兼顾,覆盖范围日渐扩大。
意义:①增强了医疗卫生机构的活力,调动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②提高了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缓解了医患供需矛盾。③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④有利于深化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
1. (2020江苏高考)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位老大爷谈到种痘运动说:“现在的国家真好,共产党毛主席处处关心我们,从解放后,没听说哪个地方闹天花,也看不见有麻子的孩子啦。我家的四个孩子,要是在过去请‘花先生’栽‘花’,顶少也得一石来粮。”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来说明(  )
A. 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显著 B. 新中国获得民众政治认同
C. 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 D. 卫生防疫体系的全面建立
【解析】民众对中共领导全国人民抗击天花等疫病所取得的成果十分认同,这从侧面反映出新中国获得了民众的政治认同,故选B项;A、C两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新中国成立初期,卫生防疫体系开始建立,排除D项。
B
谢谢观赏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课 程 目 标
了解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子目一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知识奠基(快读教材子目一,完成表格)
内容 西方国家 中国
基本医疗卫生体系 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单位大量出现;重大传染病得到控制 搭建全国医疗网络;推行计划免疫,重视安全监督
医疗服务体系 日益完善;城乡居民都享有一定医疗服务权利 医疗机构的服务职能扩大,把城乡各项内容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
药品供应体系 药品供应得到基本保障 不断完善;规范药品收费标准;加大医疗扶贫力度
医疗保障体系 欧美国家推广,如美国医疗保障体系作用突出、欧洲建成“福利国家” 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作用: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保障人类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拓展】二战以来西方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②政治:社会相对稳定,民主制度发展完善,政府出台相应政策。
③思想:民权意识和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
④科技: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医学进步。
【对比】中西方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异同点
相同:①涵盖内容:卫生、服务、药品、保障。②发展趋势:不断完善,覆盖人群不断增多。③助推动力:政府主导、法律保障。
不同:①发展阶段:中国起步晚于西方;西方在二战后全面推广,中国是在改革开放后建立各种医疗制度。②工作重心:相较于西方,中国更加重视扶贫工作。
核心探究
1. 【学思之窗】1958年7月,江西省余江县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巨大成功,毛泽东兴奋得夜不能寐,“遥望南天,欣然命笔”,创作了《七律二首 ·送瘟神》:“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两首《送瘟神》表达了毛泽东怎样的情怀?
答案:血吸虫病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在党和政府的引领和组织下最终消灭了血吸虫病。毛泽东写的《送瘟神》,表达了他对人民健康事业的高度关注,对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充分肯定。
2. 【探究】新中国现代医疗保障改革
1982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矿山安全条例》,1986年,又颁布了《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进入1987年后,立法的速度进一步加快,推出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由国务院发布),《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由国务院发布)和《尘肺病防治条例》等,1988年至1989年相继出台了《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和《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同时《传染病防治法》已于1989年2月21日颁布。经过各地试点,初步建立了医疗保险“统账结合”(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模式,与此同时,关于医疗保障制度的立法有了进一步推进,尤其是在分级诊疗制度方面。(何佳馨《新中国医疗保障立法70年——以分级诊疗的制度设计与进步为中心》)
根据史料,概括改革开放后医疗保障改革实施的特点。
答案:政府主导;立法保障;渐进性改革;医疗保障改革涉及范围广泛;局部地区试点到逐渐推广。
3. 【学习拓展】2008 年 5 月 12 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全国参加地震灾区医疗防疫的人员达 10 万人次,救治伤病员 164 万 人次。大救治、大转运、大接治、大防疫规模空前。2020 年 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肆虐中华大地。为救治感染患者,大量人力物力火速投入医院的改造和建设中。 武汉的火神山医院,从方案设计到交付使用仅用了 10 天, 雷神山医院仅用 12 天。由武汉会展中心、体育场馆等改造 的 16 家方舱医院,以先进的设备、充足的床位和完善的功 能,前后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 1.2 万人次。这些医院的建设和改造为武汉夺取抗疫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结合史料,说明中国的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在防疫抗灾上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答案: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高度重视灾后防疫与疫情防治。能够在短时间内调集全国范围的医护人员投入救灾和抗击疫情的一线。迅速开展基础医疗建设,调配和生产各类医疗物资,为抗灾防疫提供坚实的物质支持。不惜一切代价挽救生命,尽最大努力救治伤员和患者。
4. 【学思之窗】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规范民营医院发展。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提高重大疫情早发现能力,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
中国是怎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
答案:(1)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政府实施一系列专项行动,加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2)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调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积极性,逐步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满足群众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 (3)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4)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全民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5)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推进中医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6)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扩展健康服务内涵,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
【历史解释】全面认识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背景:①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导致医疗卫生体制脱离新时期经济发展水平。②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推动中国社会全面发展。③国家和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视和指导。
特点:①逐步推行,渐进改革。②简政放权,扩大医院自主权。③探索多种运行机制。④政府投入和医疗服务市场化相结合。⑤城乡兼顾,覆盖范围日渐扩大。
意义:①增强了医疗卫生机构的活力,调动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②提高了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缓解了医患供需矛盾。③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④有利于深化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
1. (2020江苏高考)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位老大爷谈到种痘运动说:“现在的国家真好,共产党毛主席处处关心我们,从解放后,没听说哪个地方闹天花,也看不见有麻子的孩子啦。我家的四个孩子,要是在过去请‘花先生’栽‘花’,顶少也得一石来粮。”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来说明(  )
A. 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显著
B. 新中国获得民众政治认同
C. 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
D. 卫生防疫体系的全面建立
【答案】 B
【解析】民众对中共领导全国人民抗击天花等疫病所取得的成果十分认同,这从侧面反映出新中国获得了民众的政治认同,故选B项;A、C两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新中国成立初期,卫生防疫体系开始建立,排除D项。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课 程 目 标
了解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子目一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知识奠基(快读教材子目一,完成表格)
内容 西方国家 中国
基本医疗卫生体系 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单位大量出现;重大     得到控制 搭建全国医疗网络;推行     ,重视安全监督
医疗服务体系 日益完善;城乡居民都享有一定医疗服务权利 医疗机构的     扩大,把城乡各项内容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
药品供应体系 药品供应得到基本保障 不断完善;规范药品收费标准;加大     力度
医疗保障体系 欧美国家推广,如美国医疗保障体系作用突出、欧洲建成“福利国家” 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作用: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保障     ,提高生活质量
【拓展】二战以来西方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②政治:社会相对稳定,民主制度发展完善,政府出台相应政策。
③思想:民权意识和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
④科技: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医学进步。
【对比】中西方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异同点
相同:①涵盖内容:卫生、服务、药品、保障。②发展趋势:不断完善,覆盖人群不断增多。③助推动力:政府主导、法律保障。
不同:①发展阶段:中国起步晚于西方;西方在二战后全面推广,中国是在改革开放后建立各种医疗制度。②工作重心:相较于西方,中国更加重视扶贫工作。
核心探究
1. 【学思之窗】1958年7月,江西省余江县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巨大成功,毛泽东兴奋得夜不能寐,“遥望南天,欣然命笔”,创作了《七律二首 ·送瘟神》:“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两首《送瘟神》表达了毛泽东怎样的情怀?
2. 【探究】新中国现代医疗保障改革
1982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矿山安全条例》,1986年,又颁布了《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进入1987年后,立法的速度进一步加快,推出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由国务院发布),《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由国务院发布)和《尘肺病防治条例》等,1988年至1989年相继出台了《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和《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同时《传染病防治法》已于1989年2月21日颁布。经过各地试点,初步建立了医疗保险“统账结合”(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模式,与此同时,关于医疗保障制度的立法有了进一步推进,尤其是在分级诊疗制度方面。(何佳馨《新中国医疗保障立法70年——以分级诊疗的制度设计与进步为中心》)
根据史料,概括改革开放后医疗保障改革实施的特点。
3. 【学习拓展】2008 年 5 月 12 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全国参加地震灾区医疗防疫的人员达 10 万人次,救治伤病员 164 万 人次。大救治、大转运、大接治、大防疫规模空前。2020 年 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肆虐中华大地。为救治感染患者,大量人力物力火速投入医院的改造和建设中。 武汉的火神山医院,从方案设计到交付使用仅用了 10 天, 雷神山医院仅用 12 天。由武汉会展中心、体育场馆等改造 的 16 家方舱医院,以先进的设备、充足的床位和完善的功 能,前后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 1.2 万人次。这些医院的建设和改造为武汉夺取抗疫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结合史料,说明中国的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在防疫抗灾上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4. 【学思之窗】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规范民营医院发展。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提高重大疫情早发现能力,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
中国是怎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
【历史解释】全面认识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背景:①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导致医疗卫生体制脱离新时期经济发展水平。②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推动中国社会全面发展。③国家和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视和指导。
特点:①逐步推行,渐进改革。②简政放权,扩大医院自主权。③探索多种运行机制。④政府投入和医疗服务市场化相结合。⑤城乡兼顾,覆盖范围日渐扩大。
意义:①增强了医疗卫生机构的活力,调动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②提高了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缓解了医患供需矛盾。③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④有利于深化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
1. (2020江苏高考)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位老大爷谈到种痘运动说:“现在的国家真好,共产党毛主席处处关心我们,从解放后,没听说哪个地方闹天花,也看不见有麻子的孩子啦。我家的四个孩子,要是在过去请‘花先生’栽‘花’,顶少也得一石来粮。”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来说明(  )
A. 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显著
B. 新中国获得民众政治认同
C. 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
D. 卫生防疫体系的全面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