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中国的农业 第1课时 课件(共52张PPT,内嵌视频) 2025~2026学年度湘教版八上地理

文档属性

名称 4.1 中国的农业 第1课时 课件(共52张PPT,内嵌视频) 2025~2026学年度湘教版八上地理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11-01 21:09:45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第一节 中国的农业(第1课时)
第四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
借助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描述中国农业生产活动的分布,并用实例说明科学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
联系身边实际了解农业的基本概念、主要生产部门及其主要产品。(重点)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了解我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
通过对我国农业发展成就的认识,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情感目标
学习目标
认真阅读课本P102~110内容,完成下列各题,并在书上做好标记。
一、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农业就是一种直接利用    、气候和水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主要包括    、林业、    和渔业四大类。各地区应该根据当地的         和经济社会状况,    地发展农业。
土地
种植业
牧业
自然地理条件
因地制宜
课前预习
二、中国农业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生产     ;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     的进步,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发展较快
趋于合理 
科学技术
概念:
农业是一种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
狭义
广义
种植业
种植业
副业
林业
畜牧业
渔业
5个部门(农(种植)林牧副渔)
知识一 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不是,来看看农业的分类。
种 植 业
在耕地上种植水稻、小麦、大豆等农作物的农业生产部门。
主要产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
劳动地点:耕地
劳动产品:农产品
观察图片,说明种植业的劳动地点和劳动产品各是什么?
林 业
对森林的种植、养育、保护、采伐以及对林木产品的采集和加工的农业生产部门。
主要产品:木材、苗木等
观察图片,说明林业的劳动地点和劳动产品各是什么?
劳动地点:林地
劳动产品:木材及其附加产品
畜 牧 业
在牧区:牧民靠放牲畜取得产品;在农耕区:农民靠饲养牲畜来获得产品的农业生产部门。
主要产品:奶类、牛羊肉、动物皮毛等
劳动地点:草地或其他土地
劳动产品:畜产品
渔 业
在水域中进行天然捕捞,或人工养殖有价值的水生生物的农业生产部门。
主要产品:各种鱼类、虾类、贝类、海带、紫菜等
劳动地点:水域
劳动产品:水产品
观察图片,说明渔业的劳动地点和劳动产品各是什么?
你能说说这些古诗中,包含哪种农业活动吗?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
见牛羊。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宜林则林
宜牧则牧
宜粮则粮
宜渔则渔
把以下地区和适合开展的农业生产部门用线连起来
太行山区 渔业
华北平原 畜牧业
内蒙古高原 种植业
太湖沿岸 林业
小练习
知识二 中国农业的发展
请给图中字母选择相应的农业类型: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
问题
A
B
C
D
林业
种植业
畜牧业
渔业
布局在山区,保持水土
布局在高原、山地,草类茂盛
布局在地形平坦的地区,如平原
布局在河流众多地区,如沿海、沿湖
知识二 中国农业的发展
最早种植水稻、粟
最早种桑养蚕
最早栽培茶树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呈现的稻谷、炭化米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发展较快。
目前,中国的谷物、肉类、棉花、油菜籽、茶叶、水果等农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谷物人均占有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棉花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知识二 中国农业的发展
我国耕地面积少,但粮食总产量高,单位面积产量高。
中国用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地球上约20%的人口
中国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
养活了地球上约20%的人口,
这是为什么呢?
知识二 中国农业的发展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
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为我国实现粮食自给自足创造了条件,也为世界的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
超级杂交稻
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在农业生产水平比较高的东部地区,建设了大量的高产稳产农田;在农业生产水平比较低的中西部地区,培育了新的农业基地。
为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建立了许多以出口创汇为主导的农产品基地。
东北平原
种植小麦
西南山区
发展林业
南方地区
种植水稻
中国农业的发展
Part 2
内蒙古高原畜牧业
新疆干旱种植棉花
知识二 中国农业的发展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
喷 灌
机械化
科学育种
冷藏保鲜技术
农业高科技手段广泛应用于农产品育种,开发高产、优质、抗逆的新品种,增加了农产品产量,改善了农产品品质。
储存、保鲜技术的运用,延长了农产品的储存时间,拓展了农产品的消费市场。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局部示意图(图中A为城市郊区,B为远离城市的平原地区,C为山地,D为海洋),回答下列问题。
读图,说出图中B、C、D三地适宜发展
的农业部门,并简要说明理由。
B地适宜发展 业。理由:
C地适宜发展 业。理由:
D地适宜发展 业。理由:
2.家住A地的郭宇,向村里建议减少水稻种植面积,改种蔬菜、花卉,发展鱼、肉、乳、禽、蛋生产,你认为可行吗?试着说明你的理由。
种植


地形平坦
山地地形
近海水域
答:可行。因为A地距离城市近,市场对花卉、蔬菜、鱼、乳、肉、蛋、禽的需求量大,而且这些产品价格高。
要点探究
荔枝主产于中国南部,以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省区栽培较多,从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对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角度,说说发生下列变化的原因。
问题
要点探究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时代已尘封于历史的记忆中。
即使是生活在我国北方的老百姓,现在也可以享受到一千多年前唐朝杨贵妃的“待遇”了。
①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②冷冻保鲜技术的提高
课堂小结
过关训练
知识点1 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2025汕头模拟]某旅行社在“五一”假期推出了一项亲子活动,内容
有割稻、采茶、观候鸟、编竹篮等,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2题。
1.亲子活动中,属于农业活动的有( )
①割稻 ②采茶 ③观候鸟 ④编竹篮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与亲子活动中的农业活动关系最密切的农业类型是( )
A.畜牧业 B.林业 C.种植业 D.渔业
C
A
知识点2 中国农业的发展
读中国农业结构变化统计图(含预测)和《中国农业展望报告
(2020—2029)》(节选),完成3—4题。
3.从2000年到2030年,我国农业结构中占比变化最大的是( )
D
A.渔业 B.林业 C.种植业 D.畜牧业
4.在种植业中,我国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产量稳步增长,可能
是因为( )
C
A.人口数量持续下降 B.粮食需求越来越少
C.农业科学技术进步 D.耕地面积大幅增加
[2025保定模拟]独特的自然条件、集约化的生产管理和成熟的营销
模式,让辽宁省东港市的地理标志产品“东港草莓”成为当地农民的致富果,
畅销各大平台。下表为“东港草莓”生产流程资料表。据此完成5—6题。
生产流程 采取的措施
品质把控 标准种植、智能分拣、统一质检
营销推广 电商销售、展会推介、达人推荐
物流支持 专业包装、及时发货、冷链运输
5.“东港草海”畅销全国,能确保其以新鲜的品相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措施是
( )
A
A.冷链运输 B.标准种植 C.展会推介 D.统一质检
6.东港借助草莓种植大力发展观光、采摘农业,这有助于( )
B
①增加农民收入 ②提高粮食产量 ③带动乡村振兴 ④增加耕地面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过能力 学科关键能力构建
新情境·科技前沿[2025濮阳期中改编]太空因强辐射、微重力和高
真空等环境因素,能快速培育出植株高大、果形增大、抗虫害能力强、生
长周期短的“太空蔬菜”。它既可现摘现吃,又能改善密闭舱内的环境。我
国已在海南、新疆等地建立了多个太空育种蔬菜种植基地。下图示意“太
空蔬菜”。据此完成1—3题。
1.“太空蔬菜”能为航天员创造的有利条件有( )
C
①净化舱内空气 ②提供新鲜蔬菜 ③增加经济收入 ④美化舱内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太空蔬菜”的种植主要得益于我国( )
A.航天员食品匮乏 B.航天员数量增加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蔬菜市场需求大
C
3.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太空种子的主要优势有( )
D
①缩短作物生长周期 ②降低农业种植成本
③增强抗病虫害能力 ④增加单位面积产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疆是我国沙漠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水稻种植历史悠久,
如今已颇具规模。
材料二 2024年5月,和田沙漠温室首次成功试种快速繁育水稻。此次
种植采用了多层立体无土栽培技术,借助智能LED灯精准补光让水稻生育
期减半,还配备主动蓄放热和空气取热装置来应对沙漠昼夜温差大的问题,
同时采用空气取水技术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应用水耕栽培等节水技术,
使用水量仅为传统栽培模式的三分之一。图1为和田地理位置图,图2为和
田沙漠温室景观图。
图1
图2
(1)说明新疆沙漠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对水稻种植产生的不利影响。
【答案】气候干旱,灌溉水源不足;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昼夜温差过大,
不利于水稻生长。
(2)从自然环境角度简析新疆发展沙漠温室农业的突出优势。
【答案】沙漠广布,土地资源丰富;气候干旱,光照充足。
(3)结合和田沙漠温室种植水稻所采用的技术,说明新疆推广沙漠温室
农业对当地的积极意义。
【答案】提高当地土地、光照等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当地现代农业技术;促
进当地水资源的节约;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当地人民的收入。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