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1 第2课时 勾股定理的应用 课件(共18张PPT)-2025-2026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学期华东师大版(2024)

文档属性

名称 13.1.1 第2课时 勾股定理的应用 课件(共18张PPT)-2025-2026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学期华东师大版(2024)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11-03 07:16: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2课时 勾股定理的应用
第13章 13.1.1 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勾股定理的应用以及勾股定理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
课堂引入
1.勾股定理的内容是什么?
2.如图的直角三角形中,三边长a,b,c之间的关系有哪些表示方式?
应用勾股定理,由直角三角形任意两边的长度,可以求出第三边的长度.勾股定理能解决直角三角形及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
勾股定理的应用
(课本P122例2)如图,Rt△ABC的斜边AC比直角边AB长2 cm,另一条直角边BC的长为6 cm.求AC的长.
例1
解 由已知AB=AC-2,BC=6 cm,根据勾股定理,可得
AB2+BC2=(AC-2)2+62=AC2,
解得AC=10 cm.
反思感悟
运用勾股定理求第三边的长时,一般都要经过“一分二代三化简”这三步;若通过题目中的条件找不到斜边,则需要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求解.
(课本P123练习第1题)如图,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和周长.(均精确到0.1)
跟踪训练1
解 由题意可知,点D到AC的距离为2,点B到AC的距离为3,
∵S△ADC=×5×2=5,S△ABC=×5×3=7.5,
∴S四边形ABCD=S△ADC+S△ABC=5+7.5=12.5,
由勾股定理得AD=,CD==2,AB==3,BC=,
∴四边形ABCD的周长=AD+CD+AB+BC=+2+3
≈3×2.236+3×1.414+3.606≈14.6,
即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12.5,周长约为14.6.
(课本P122例3)如图,为了求出位于湖两岸的点A,B之间的距离,一名观测者在点C处设桩,使△ABC恰好为直角三角形.通过测量,得到AC的长为160 m,BC的长为128 m.问:从点A穿过湖到点B有多远?
例2
解 在Rt△ABC中,
AC=160 m,BC=128 m,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
AB===96(m).
故从点A穿过湖到点B有96 m.
反思感悟
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建立直角三角形模型,再代入数据求解.
某人欲从A点横渡一条河,由于水流的影响,实际上岸地点C偏离欲到达点B为240米,结果他在水中实际游了510米,求该河的宽度.
跟踪训练2
解 根据题图中数据,运用勾股定理求得AB==450(米).
故河宽为450米.
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
(1)由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的长度,可以应用勾股定理求出第三边的长度.
(2)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1.有一辆装货的汽车,为了方便装运货物,使用了如图所示的钢架,其中∠ACB=90°,AC=1.2 m,BC=0.9 m,则AB的长为
A.1.2 m B.1.5 m
C.1.8 m D.0.9 m

解析 ∵∠ACB=90°,AC=1.2 m,BC=0.9 m,
∴AB==1.5(m).
2.一个门框的尺寸如图所示,以下长方形薄木板能从门框内通过的是
A.长6 m,宽5 m
B.长5 m,宽4 m
C.长4 m,宽3.5 m
D.长3 m,宽2.1 m

解析 如图,连结AC,则AC与AB,BC构成直角三角形,
根据勾股定理得AC=≈2.236(m).
四个选项中只有2.1<2.236,
∴只有长3 m,宽2.1 m的薄木板能从门框内通过.
3.如图,这是可近似看作一个等腰△ABC的衣架,其中腰长26 cm,底边的高长10 cm,则底边BC=    .
48 cm
解析 ∵AB=AC=26 cm,AD=10 cm,AD⊥BC,
∴BC=2CD=2×=2×=48(cm),
故底边BC为48 cm.
4.(1)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求它的中线长,并求出其面积;
解 如图,AD为等边△ABC的中线,AB=BC=AC=2,
∴BD=1,AD⊥BC,
∴由勾股定理得AD=,
∴S△ABC=BC·AD=×2×.
(2)数学兴趣小组为测量学校A与河对岸的体育馆B之间的距离,在A的同岸选取点C,测得AC=20,∠A=45°,∠C=90°,如图所示,求A,B之间的距离.
解 ∵AC=20,∠A=45°,∠C=90°,
∴∠B=∠A=45°,
∴BC=AC=20,
∴在Rt△ACB中,由勾股定理得AB==20.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