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卷03 (含参考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202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卷03 (含参考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8.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1-01 11:3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卷03
语 文
(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测试范围:七年级上册第1~3单元。
6.难度系数:0.66。
积累与运用(共22分)
任务一:感悟文学之美
一、班级开展“品味文学经典,感悟生命成长”语文实践活动,小语同学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感悟,请你阅读并完成小题。(6分)
品读经典,能让我们在文字中遇见美好。朱自清笔下的春,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带给人蓬 bó( )的希望;史铁生在地坛(①tán ②tàn)中凝望落日,在母亲的默默陪伴里,读懂了生命的坚rèn( );老舍描绘济南的冬天,温晴的天、秀气的山,藏(①zànɡ ②cánɡ)着对生活的热爱;泰戈尔笔下的金色花,在母亲身边俏皮嬉戏,传递出纯真的亲情。
1.(2分)根据拼音写汉字
蓬 bó( ) 坚rèn( )
(2)(2分)选择正确的拼音(填序号)
地坛(①tán ②tàn)( ) 藏(①zànɡ ②cánɡ)着( )
(3)(2分)仿照示例,从下列选项中任选一个,仿写一句话。
A.曹操《观沧海》 B.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 C.莫怀戚《散步》
任务二:探讨成长话题
进入初中,我们在成长中会遇到各种挑战。学校开展“成长加油站”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二、(3分)你的同桌小宇最近因为数学成绩不理想,产生了厌学情绪,上课经常走神,作业也拖延不写。你该如何劝说他?
三、(5分)活动中,小宇展示了一幅名为《同行》的漫画:画面中,两个少年并肩走在放学路上,其中一个弯腰帮另一个捡起掉落的书本,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
1.(3分)用简洁的语言描绘这幅漫画的内容。
2.(2分)结合漫画,谈谈你对“成长中的陪伴”的理解。
任务三:积累经典诗文
四、(8分)根据提示填空,感受古诗文中的情感与哲理。
1.曹操在《观沧海》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大海吞吐日月的壮阔景象,抒发远大抱负;
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写出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又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中的哲理;
3.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明月化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牵挂;
4.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萧瑟秋景烘托游子的思乡之情。
阅读与理解(48分)
五、阅读理解(共48分)
(一)诗歌鉴赏(4分)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2分)《次北固山下》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绘了一幅________的画面,营造出________的氛围。
2.(2分)两首诗都写了自然之景,但情感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1.(3分)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加点词语 方法 释义
不亦说乎 通假字推断法(同 “悦”) (1)________
学而不思则罔 课内迁移法(《论语》课下注释) (2)________
或夜昏怠 查阅词典法(①有的;②有时;③或许) (3)________(填序号)
2.(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
3.(2分)仿照示例,给句子做批注。
示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方法)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
(2)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________)
4.(3分)结合【甲】【乙】两文,说说范仲淹的求学经历体现了《论语》中的哪些学习态度或思想。
(三)现代文阅读(26分)
A、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1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碎片化阅读”是指以手机、电子书、网络等为载体的快餐式阅读,特点是阅读时间零散、内容简短。如今,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很多人的日常阅读方式。
②碎片化阅读有其优势:它能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让人们在排队、通勤等间隙获取信息;内容丰富多样,涵盖新闻、科普、故事等,满足不同需求。但也存在明显不足:碎片化阅读往往只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理解内容;信息繁杂,容易让人注意力分散,无法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③要让碎片化阅读更有价值,需要我们学会筛选信息,选择优质内容;同时,将碎片化阅读与深度阅读结合,定期进行整本书阅读,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材料二】
阅读方式 优点 缺点
碎片化阅读 灵活利用碎片时间,内容多样 碎片化、浅层化,难深入
深度阅读 深入理解内容,构建知识体系 耗时久,需专注环境
【材料三】
①深度阅读能锻炼人的思维能力。在阅读《朝花夕拾》时,通过梳理鲁迅的童年经历,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我们能学会透过文字挖掘深层情感;阅读《西游记》时,思考唐僧师徒的性格与取经成功的关系,能培养逻辑分析能力。
②心理学家发现,深度阅读时,大脑会更专注,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更紧密,有助于长期记忆的形成。而碎片化阅读时,大脑频繁切换内容,容易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效果较差。
1.(2分)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碎片化阅读能利用碎片时间,但难以深入理解内容。
B.深度阅读耗时久,所以不适合初中生日常阅读。
C.将碎片化阅读与深度阅读结合,能让阅读更有价值。
D.深度阅读有助于锻炼思维能力和形成长期记忆。
2.(3分)结合材料,说说如何让碎片化阅读更有意义。
3.(3分)小语每天用30分钟刷短视频了解名著情节,认为这样就能“读完”名著。请结合材料,劝说他进行深度阅读。
4.(3分)请为班级设计一个“平衡碎片化阅读与深度阅读”的活动方案(写出活动名称和主要流程)。
B、记叙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书架上的旧书
李娟
①我的书架最底层,放着一本泛黄的《安徒生童话》,封面边角磨损,书脊上的字迹也有些模糊。每次整理书架,我都会停下来翻几页,仿佛能透过纸页,看见十年前那个躲在房间里读书的自己。
②那是小学三年级的冬天,我发着高烧,躺在床上昏昏沉沉。妈妈下班回家时,手里多了一个牛皮纸包,打开一看,是这本《安徒生童话》。“听说你一直想要,我跑了三家书店才找到。”妈妈的声音带着疲惫,却笑着把书递给我。
③那天晚上,我裹着被子,把书放在膝盖上,一页页地读。《卖火柴的小女孩》里,小女孩擦亮火柴时出现的火炉和烤鹅,让我忘了发烧的难受;《海的女儿》中,小美人鱼为了爱情化作泡沫,我趴在枕头上偷偷抹眼泪。妈妈进来给我换退烧药时,看见我红肿的眼睛,轻声说:“要是喜欢,以后妈妈再给你买更多书。”
④从那以后,这本书就成了我的“宝贝”。我用彩笔在空白处画小美人鱼的尾巴,在书页边缘写满读后感;每次读完,都小心翼翼地把书放进书包,生怕折坏了页角。有一次,同桌借走这本书,还回来时,封面多了一道划痕。我心疼得哭了好久,妈妈用透明胶带轻轻粘好,摸着我的头说:“书会旧,但里面的故事永远不会变。”
⑤后来,我读了更多的书,书架上也摆满了新的童话集、小说集,但这本《安徒生童话》始终在最显眼的位置。上初中后,我很少再读它,可每次看到书脊上的磨损痕迹,就会想起那个冬天,妈妈冒着寒风为我找书的身影,想起发烧时在故事里获得的温暖。
⑥去年整理房间时,妹妹好奇地翻开这本书,指着我当年画的小美人鱼问:“姐姐,这是谁画的呀?”我笑着说:“是小时候的我。这本书里,藏着妈妈给我的爱呢。”妹妹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轻轻把书放回书架。
⑦现在,这本书的纸页更黄了,有些地方甚至微微发脆,但我依然舍不得丢掉。它不仅是一本童话书,更是我成长的见证——见证着妈妈的关爱,见证着我对阅读的热爱,也见证着那些在故事里收获感动与勇气的日子。
1.(3分)根据文章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妈妈送书→(1)________→(2)________→妹妹问书→(3)________
2.(4分)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4分)如果在第③段开头添加一段环境描写,用来烘托人物心情,你会怎么写?不少于50字。
4.(4分)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本书里,藏着妈妈给我的爱呢”这句话的理解。
(四)整本书阅读(5分)
班级开展“名著中的老师”讨论活动,从《朝花夕拾》中选择一位老师(如寿镜吾先生、藤野先生),结合具体情节,说说他为什么能成为“学生心中的好老师”。
写作与表达(50分)
六、作文(共5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在成长的路上,总有一些日子让我们难忘:可能是和朋友并肩奋斗的日子,可能是在挫折中重新振作的日子,可能是家人陪伴左右的日子,也可能是独自探索未知的日子……这些日子,或温暖,或勇敢,或感动,都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请以“________的日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如“与你同行”“逆风奔跑”“充满阳光”);(2)叙述具体,情感真实;(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
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卷03参考答案
积累与运用(共22分)
任务一:感悟文学之美(6分)
一、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每空1分)
蓬勃、坚韧
(解析:“蓬勃”的“勃”不要写成“脖”,“坚韧”的“韧”不要写成“刃”,书写错误不得分)
2.选择正确拼音(2分,每空1分)
地坛(①tán)、藏着(②cánɡ)
【解析】“坛”读“tán”(如“天坛”“地坛”);“藏”表示“隐藏”时读“cánɡ”,表示“宝藏”时读“zànɡ”,此处“藏着热爱”读“cánɡ”。
3.仿写句子(2分)
示例1(选A):曹操在《观沧海》中描绘“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的壮阔景象,让我们感受到他统一天下的远大抱负。
示例2(选B):海伦·凯勒在《再塑生命的人》中,通过“水”的触摸领悟语言的奥秘,让我们看到她对知识的渴望与坚韧。
示例3(选C):莫怀戚在《散步》中描写一家四口漫步田野的场景,让我们体会到中年人身上的责任与亲情的温暖。
(解析:需仿照“作者+作品+具体内容+感悟”的格式,语句通顺即可)
任务二:探讨成长话题(8分)
二、劝说小宇(3分)
示例:小宇,我知道你最近因为数学成绩不理想有点沮丧,但不能因此放弃呀!刚开始学数学难免遇到困难,咱们可以一起分析错题,找到没掌握的知识点,也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慢慢就能跟上节奏了,别灰心,我会陪着你一起努力的!
(解析:需包含“理解情绪”“提出建议”“给予鼓励”,语气真诚,语句通顺即可)
三、漫画相关任务(5分)
1.漫画中,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将地面染成暖色调,两个少年并肩走在放学路上,其中一个少年弯腰,双手捡起另一个少年掉落的书本,两人的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画面充满温馨感。
(解析:需包含“场景(夕阳、放学路)”“人物动作(并肩走、捡书本)”“氛围(温馨)”,要素完整即可)
2.理解“成长中的陪伴”(2分)
示例:成长中的陪伴是互相帮助、彼此支撑。就像漫画中,少年弯腰帮同伴捡书本,这种小事里藏着关心,能让我们在成长路上不孤单,更有勇气面对困难。
(解析:结合漫画“互助”的核心,围绕“陪伴的意义”展开,合理即可)
任务三:积累经典诗文(8分,每空1分)
四、1.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2.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解析:需准确记忆课本古诗文,注意“残夜”“夜郎”“枯藤”等易错字,书写错误不得分)
阅读与理解(48分)
五、(一)诗歌鉴赏(4分)
1. 画面与氛围(2分)
开阔(或“平阔”);宁静、祥和(或“明朗”)
【解析】“潮平两岸阔”写出江面宽阔,“风正一帆悬”写出船行平稳,整体画面开阔,氛围宁静。
2. 情感分析(2分)
《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借时序交替之景,抒发对家乡的思念与对未来的期待;《秋词(其一)》中“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借秋日晴空、白鹤冲天之景,抒发昂扬向上的乐观情怀,打破“悲秋”的传统基调。
(解析:需结合具体诗句,分别概括两首诗的情感,合理即可)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1. 解释加点词语(3分,每空1分)
(1)愉快(或“高兴”) (2)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3)②
【解析】“说”通“悦”,表“愉快”;“罔”结合课下注释为“迷惑”;“或”在“或夜昏怠”中表“有时”,选②。
2. 翻译句子(4分,每句2分)
(1)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对照自己)改正。
(解析:“善者”指“优点”,“从”指“学习”,“改之”指“改正自己的缺点”,翻译准确、语句通顺即可)
(2)(范仲淹)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天下当作自己的责任,发奋刻苦读书。
(解析:“少”指“年轻时”,“每”指“常常”,“以……为己任”指“把……当作自己的责任”,翻译准确即可)
3. 句子批注(2分,每空1分)
(1)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 (2)人生抱负(或“忧乐观”)
【解析】“学而不思则罔”强调“学思结合”,是学习方法;“先天下之忧而忧”体现范仲淹的人生抱负。
4. 结合两文谈学习态度(3分)
范仲淹“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体现了《论语》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学习态度(以学习为乐,刻苦钻研);他“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体现了《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逊(以天下为己任,不断提升自己),也体现了“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责任感,与《论语》中“君子”的担当精神一致。
(解析:需结合【乙】文范仲淹的行为,对应【甲】文《论语》的学习态度或思想,合理即可)
(三)现代文阅读(26分)
A、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1分)
1. 选择题(2分)
B 【解析】B项“深度阅读不适合初中生”错误,材料三提到深度阅读能锻炼思维,初中生需结合碎片化阅读与深度阅读,而非“不适合”;A、C、D项均符合材料内容。
2. 让碎片化阅读更有意义的方法(3分)
①学会筛选信息,选择优质内容,避免繁杂信息分散注意力;②将碎片化阅读与深度阅读结合,定期进行整本书阅读,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③利用碎片化阅读获取基础信息后,通过深度阅读深入理解内容。
(解析:结合材料一③、材料三,概括方法,答出两点即可)
3. 劝说小语深度阅读(3分)
小语,刷短视频了解名著情节只能获取表面信息,就像材料里说的,碎片化阅读难以深入理解内容。深度阅读名著能让我们分析人物形象、挖掘情感,比如读《朝花夕拾》,能透过文字感受鲁迅的童年;而且深度阅读还能锻炼思维、帮助记忆。咱们一起每天花20分钟深度读名著,好不好?
(解析:结合材料“碎片化阅读的不足”“深度阅读的优势”,语气真诚,有说服力即可)
4. 活动方案(3分)
示例:
活动名称:“碎片+深度”阅读打卡活动
主要流程:①每周一至周五,每天用15分钟进行碎片化阅读(如读名著片段、科普短文),在班级群分享阅读收获;②每周六或周日,进行1小时深度阅读(如读整本书章节),完成简单的读书笔记(分析人物/概括情节);③周末班会,分享深度阅读感悟,交流碎片化阅读与深度阅读的结合技巧。
(解析:需包含“活动名称”“流程(碎片化+深度阅读)”,流程合理即可)
B、记叙文阅读(15分)
1. 梳理故事情节(3分,每空1分)
(1)“我”发烧时读书记忆深刻 (2)“我”珍藏书、同桌借书留痕 (3)“我”感悟书的意义(或“我”舍不得丢弃旧书)
【解析】结合第③段“发烧读书记忆”、第④段“珍藏与同桌借书”、第⑦段“感悟书的意义”梳理,合理即可。
2. 赏析句子(4分)
句子运用动作描写,“画尾巴”“写读后感”“小心翼翼放书包”等动作,生动细致地写出“我”对《安徒生童话》的珍视与喜爱,也体现出这本书在“我”心中的重要地位,让读者能感受到“我”对书的深厚情感。
(解析:点明“动作描写”,分析动作体现的情感,合理即可)
3. 添加环境描写(4分)
示例:窗外的寒风呼呼地刮着,光秃秃的树枝在风中摇晃,偶尔有几片枯叶飘落。房间里,台灯的暖光洒在被子上,妈妈刚换的热水袋放在枕边,带着淡淡的暖意,与窗外的寒冷形成对比,让人心里格外安稳。
(解析:围绕“冬天、发烧”的场景,烘托“温暖、安稳”的心情,不少于50字,语句通顺即可)
4. 理解句子含义(4分)
这句话指《安徒生童话》不仅是一本童话书,更承载着妈妈的关爱:妈妈跑三家书店为“我”找书,在“我”发烧时送书解闷,在书受损时安慰“我”。这本书见证了妈妈对“我”的用心,也让“我”在成长中感受到温暖,所以说“藏着妈妈的爱”。
(解析:结合妈妈的行为(找书、送书、安慰),分析“爱”的体现,合理即可)
(四)整本书阅读(5分)
示例1:选寿镜吾先生。寿镜吾先生是鲁迅在三味书屋的老师,他“方正、质朴、博学”,教学认真,虽然要求严格(如让学生读古文、背课文),但也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偷偷画画,展现出温和的一面。他的博学与严谨,让鲁迅在学习中打下扎实基础,成为鲁迅心中尊敬的老师。
示例2:选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的老师,他不歧视中国学生,认真批改鲁迅的讲义,甚至指出解剖图的细微错误;还关心鲁迅的学业,询问他是否放弃医学。他的公正、严谨与关爱,让鲁迅感受到温暖,也影响了鲁迅的人生选择,是鲁迅心中的好老师。
(解析:选择一位老师,结合《朝花夕拾》具体情节,分析“好老师”的特质,合理即可)
写作与表达(50分)
六、作文评分标准
等级 分数范围 具体要求
优秀(43-50 分) 内容充实,情感真挚 1. 题目补充恰当(如 “与你同行的日子”“逆风奔跑的日子”);2. 有具体事例(如 “与朋友奋斗”“挫折中振作”),细节描写生动(动作、语言、环境);3. 情感真实,能体现 “难忘 / 感怀” 的原因;4. 语句流畅,结构清晰,字数达标(不少于 600 字)。
良好(35-42 分) 内容较充实,情感真实 1. 题目补充恰当,有基本事例;2. 有细节描写,但不够丰富;3. 情感明确,语句较通顺,结构较清晰,字数达标。
合格(27-34 分) 内容简单,情感平淡 1. 题目补充恰当,事例简略;2. 细节描写少,情感表达不充分;3. 语句基本通顺,有少量错别字,字数接近 600 字(550-599 字)。
待合格(27 分以下) 偏离要求,内容空洞 1. 题目补充不当或未补充,事例不完整;2. 无细节描写,情感虚假;3. 语句不通顺,错别字多,字数不足 550 字。
示例范文 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