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神奇的透镜单元测试题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5分)
1.用凸透镜看远处的物体,看到的像是 ( )
A.放大的 B.等大的 C.倒立的 D.正立的
2.“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下列关于“影”的形成原理对应正确的是 ( )
A.做游戏时的“手影”——光的反射
B.幻灯机射到屏幕上的“投影”——凸透镜成像
C.留下美好记忆照片的“摄影”——平面镜成像
D.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光的折射
3.运载火箭搭载神舟十六号飞船腾空而起,它在地面摄像机中所成的像是 ( )
A.实像,像变大 B.实像,像变小 C.虚像,像变大 D.虚像,像变小
4.如图所示,当蜡烛放在a点时,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此时光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B.当蜡烛由a点向b点移动时,像逐渐变大
C.当蜡烛移动到c点时,调节光屏可在屏上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D.将图中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此时的成像情况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5.如图所示是某电视剧中,演员手持放大镜看书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演员手持的放大镜相当于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B.书上字的像与书在放大镜的异侧
C.书上的字位于放大镜的二倍焦距之外,看到的是放大的虚像
D.要想看到书上字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书稍微远些
6.某图书馆引进了一款高科技阅读设备——“AI光影阅读器”,如图所示。该设备利用激光投影和成像技术将阅读资源投影到桌面上,阅读者可以直接在桌面上用手指进行翻页操作,就像在手机屏幕上操作一样。下列关于此设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B.白色桌面更好一些,因为白色桌面可以反射各种色光
C.桌面上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D.选用粗糙的桌面是为了让光发生漫反射,使周围的人能看到
7.《重庆市消防条例》规定:2023年7月1日起,禁止携带电动自行车或其电池进入电梯轿厢。一旦有人违规操作,会被电梯内的摄像头拍摄并智能识别,电梯将停止运行并发出声、光警报。某次警报时,摄像头凸透镜成像的像距为10.1 mm,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
A.5 mm B.10 mm C.15 mm D.20 mm
8.甲、乙、丙三个凸透镜的焦距的大小关系为f甲>f乙>f丙,如图所示,用乙透镜进行实验,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等于它的两倍焦距时,光屏上成清晰的等大、倒立的像;用甲、丙透镜进行实验时,只把透镜放在乙透镜原来的位置,不改变物距,前后移动光屏,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A.用甲透镜实验,光屏上能成倒立、缩小的像
B.用甲透镜实验,光屏上能成正立、放大的像
C.用丙透镜实验,光屏上能成倒立、缩小的像
D.用丙透镜实验,光屏上能成倒立、放大的像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f=12 cm,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图中成像特点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
B.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会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C.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移到30 cm刻度线处,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会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D.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移至45 cm刻度线处,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会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9分)
10.广东生产的无人驾驶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首飞成功,彰显了我国科技在城市空中交通领域的领先地位。航空器可用于高空摄影、旅游观光等。航空器的摄像头相当于______透镜,远处的物体通过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______(选填“实”或“虚”)像。在摄像头远离物体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变______。
11.为了防止森林火灾,除了严禁烟火外,还绝对不允许丢弃透明的矿泉水瓶,防止太阳光经装有水的矿泉水瓶后_______在地面树叶的局部,形成高温而引起火灾。
12.请你补全关于“像”的知识结构图。
13.小明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时,各器材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未画出烛焰的像)。此时烛焰的成像特点与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若凸透镜位置不变,调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_______(选填“仍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这说明光发生折射时,光路是__________的。
14.如图所示,小刚自制了一架模型照相机。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外壳的长度为20 cm,若将凸透镜对准窗外景物,在外壳内前后移动内纸筒,在半透明膜上可以得到景物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若将凸透镜正对燃烧的蜡烛,当蜡烛距离凸透镜至少_________cm时,可以在外壳内移动的半透明膜上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
三、作图题(共2小题,15题2分,16题2分,共4分)
15.如图所示,A'是点光源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射向凸透镜,反射光线恰好过凸透镜的焦点,请画出:
(1)射向平面镜的入射光线;
(2)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16.如图所示,一条光线与凸透镜主光轴夹角为60°,斜向上射到放在主光轴上方的平面镜上,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30°。请完成光路图,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四、实验探究题(12分)
17.小明在光学学习中,对色彩斑斓的光学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认识到熟练掌握物、像联动,并用其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于是他进行了如下的探索:
(1)如图甲,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在图中玻璃板与蜡烛的像之间平行于玻璃板放一块不透明的白色光屏,那么在光屏上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像。
(2)如图乙,平行光线经过该透镜后将会被______(选填“发散”或“会聚”),这样的透镜可用于矫正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3)生活中经常看到的投影灯,其内部结构如图丙所示。图中凸透镜的焦距为50 mm,则投影片到凸透镜的距离范围应为_______________。
(4)在探究照相机原理时,小明将焦距为10.0 cm的凸透镜A放置在图丁所示的位置,向左移动光屏,在光屏上看到了清晰的像,他又将凸透镜A更换成一个焦距为8.0 cm的凸透镜B,其他要素不变,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他认为此现象与__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因相似,为了使光屏上的像恢复清晰,可将光屏向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5)若保持图丁中凸透镜B和蜡烛的位置不变,继续实验,撤掉光屏,换成凸透镜A,并移动到光具座66 cm刻度处,从A的右侧向左看,在透镜A中也能看到清晰的像,这个像是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答案
1.C
2.B
3.B
4.D
5.D
6.C
7.B
8.C
9.
10.凸 实 小
11.会聚
12. (1)凸透镜 (2)直线传播 (3)倒立实像
13.照相机 仍能 可逆
14.倒立 缩小 20
15.
16.
17.
(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不能
(2)发散 近视眼
(3)50~100 mm
(4)近视眼 靠近
(5)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