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醉翁亭记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醉翁亭记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1-01 14:2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醉翁亭记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自号__________,晚年又号________________。宋代________家。
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杂然/而前陈者
B.负者/歌于途
C.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3.根据拼音,把相应的汉字填入括号内。
(1)环chú( )   (2)lánɡ yá(  )(  ) (3)niànɡ( )泉
(4)wèi( )然 (5)岩穴mínɡ( ) (6)huì( )明变化
(7)林hè( ) (8)饮少zhé( )醉 (9)山yáo(  )野sù( )
4.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2)饮少辄醉 辄:
(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
(4)野芳发而幽香 芳:
(5)佳木秀而繁阴 秀:
5.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含义。
临 



6.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宴酣之乐,非丝非竹/春蚕到死丝方尽
B.太守谓谁/太守自谓也
C. 暮而归/女有归
D.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山行六七里
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C.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D.杂然而前陈者
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课文第二段,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洁”“落”四个典型情景来写四季变化之美。
B.课文包含了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其中太守之乐的境界最高。
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是作者被贬后政治上不得意、思想消沉的表现。
D.课文第二、三、四段每段开头都有领起词语,引出下文,从“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开了从景物到游乐到归来的一幅幅画卷。
9.翻译下列句子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4).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默写填空
(1)《醉翁亭记》中贯串全文的主线句子是“ , ”。
(2)《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 ”。
(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从嗅觉和视觉的角度对山间“四时”中的春夏进行描写的名句是“ , ”。
(4)《醉翁亭记》中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句子是“ , ”。
(5)《醉翁亭记》中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 , ”。
二、阅读理解
(一)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宋·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 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 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野芳发而幽香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3.本文是一篇寓情于景的山水游记,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如何理解太守的“醉”?
1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文以“环滁皆山也”五字领起,仿佛一个全景镜头,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
B. 文章第2自然段,作者抓住了早、晚、春、夏、秋、冬数个时间节点来写,都是一笔带过,生动传神。
C. 作者写宴酣之乐,有“负者”,有“行者”,有老人,有小孩,描绘了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
D. 文章最后一段“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寥寥八字,写出了宴罢晚归的情景,笔调闲散,淡雅而有情致。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醉翁亭记》)
【乙】子城西北隅,城堞①圮毁,蓁养荒秽。遂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余②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巳。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③也。
(选自《古文观止 黄冈竹楼记》,有删改)
【注】①城堞:古代城墙上掩护守城人用的矮墙。②余:我,指本文作者王禹偁( chēng)。③胜概:优美的景色,美好的境界。这里指快乐之处。
1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云归而岩穴暝 暝:______
②树林阴翳 翳: ______
③被鹤氅衣 被:______
④迎素月 素:______
17、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②遂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18、甲、乙选文中欧阳修与王禹偁均被贬、身处逆境,他们的志趣有何异同?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洪渥传
北宋·曾巩
洪渥,抚州临川人。为人和平。与人游,初不甚欢,久而有味。家贫,以进士从乡举,有能赋名。初进于有司,辄连黜①;久之,乃得官。官不自驰骋②,又久不进,卒监黄州麻城之茶场以死。死不能归葬,亦不能返其孥③。渥乡中人闻渥死,无贤愚皆恨失之。
予少与渥相识,而不深知其为人。渥死乃闻有兄年七十余渥得官时兄已老不可与俱行。渥至官,量口用俸④,掇其余以归,买田百亩居其兄,复去而之官,则心安焉。渥既死,兄无子,数使人至麻城抚其孥,欲返之而居以其田,未果。其孥盖弱,力不能自致,其兄益已老矣,无可奈何,则念辄悲之。渥兄弟如此无愧矣。渥平居若不可任以事,及至赴人之急,早夜不少懈,其与人真有恩者也。
予观古今豪杰士传,论人行义,不列于史者,往往务摭⑤奇以动俗;亦或事高而不可为继;或伸一人之善而诬天下以不及,虽归之辅教警世,然考之《中庸》或过矣。如渥之所存,盖人之所易到,故载之云。
(选自《中国古代十大散文家精品全集·曾巩》,有删改)
注释:①黜:贬退。②驰骋:这里指奔走、钻营。③孥:nú,幼儿。④俸:俸禄。⑤摭:zhí,摘取。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 )
渥死[A]乃闻有[B]兄年七十[C]余[D]渥得官时兄已老[E]不可与[F]俱行。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进士从乡举 皆以美于徐公
B.欲返之而居以其田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数使人至麻城抚其孥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予观古今豪杰士传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1.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主要概述洪渥的生平事迹,他谦和平易,有才名,做官不善钻营,最终在任上去世。
B.第二段重点写了洪渥做官时省吃俭用,买田给兄长。洪渥死后,兄长接回了他的幼儿亲自照料。
C.尾段作者先评论古今豪杰士传,再道明自己作此文的目的:像洪渥这类境界大概是平常人容易达到的。
D.在这一篇人物小传中,作者没有将洪渥为官政绩作为重点,而较为详细地表现了他与兄长的手足情深。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少与渥相识,而不深知其为人。
(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答案
1.欧阳修 永叔 醉翁 六一居士 文学  2.C 3.(1)滁 (2)琅琊 (3)酿 (4)蔚 (5)暝 (6)晦 (7)壑 (8)辄 (9)肴 蔌 4.(1)意趣,情趣 (2)就
(3)寄托 (4)花 (5)茂盛 5.(1)居高面下 靠近 (2)茂盛 秀丽 (3)聚拢 返回 (4)乐趣 快乐 以……为乐 6.D 7.C 8.C 9.(1)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2)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3)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这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4)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5)树林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快乐地歌唱啊。 10.(1)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3)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4)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1、(1)花 (2)以……为乐(以……为快乐)
12、(1)野花开放而散发出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生长茂盛而形成浓郁的绿荫。(2)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
13.体现了作者寄情于山水,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14.“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在于“乐民之乐也”(与民同乐)。
15.C
16、①昏暗 ②遮盖 ③同“披”,穿 ④白色的(皎洁)
17、①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 ②我于是就地建造小竹楼两间,与月波楼相接连。
18、两人都寄情山水(寓情山水)、 豁达乐观(恰然自得)、随遇而安。但甲文中欧阳修还表现出“与民同乐”的志趣。
19.A D E 20.C 21.B
22.(1)我年轻时与洪渥彼此认识,但不是非常了解他的为人。(2)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又(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这片桃林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