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安恩与奶牛 教学设计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3 安恩与奶牛 教学设计 (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5 09:51:2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安恩和奶牛》教学设计
课题
《安恩和奶牛》——约翰尼斯 延森
学情分析
因为面对的是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关于阅读小说的方法指导,不适合提太高的要求。所以本课教学,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带动学生展开课堂讨论;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把文章读懂读透,把握人物形象,同时引发学生的一些深层思考,一步步触摸作品的灵魂,感受文学的魅力,从而激发其亲近文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研读,能够说出安恩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2、把握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描写。
3、感悟和懂得对生命的尊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通过课文研读,能够说出安恩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2、把握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描写。
教学难点:感悟和懂得对生命的尊重。
教法与学法
精心设计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细致阅读课文,圈点评注,思考讨论:
1、你能简单概括故事的内容吗?2、本文按照情节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请说说该如何划分?各讲了什么内容?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安恩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4、在对待奶牛的态度上安恩和买牛人有着怎样的不同?你对此有怎样的感受 (主题探究)让教学始终围绕文本而展开,不至于架空分析。想象环节“奶牛从集市回家的路上对安恩说
”既是基于对主题的深入理解,更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流程
1、导入
 
以作者信息导入课文。
2、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标明注音,掌握字义。3、整体感知 
概括故事的内容。本文按照情节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请说说该如何划分?各讲了什么内容?4、再读课文,认识人物形象初识安恩:根据课文第1段,谈谈安恩给你的最初印象。(安恩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再识安恩:分角色朗读第3—19段,划出课文中描绘四个买牛人和安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分析买牛人和安恩的心理活动,谈谈你对安恩这个人物有哪些新的认识。5、深入探究,了解主题 
在对待奶牛的态度上安恩和买牛人有着怎样的不同?
 
你对此有怎样的感受
6、延伸拓展爱的猜想
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根据教学需要设计教学环节)
一、导入
 
有这样一位小说家,从事创作半个世纪,其长篇系列小说《漫长的旅途》(1908-1922)六部曲更是从远古冰河时代的北欧写到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具有史诗般的宏大气魄和优美奇特的风格。1944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就是丹麦小说家约翰尼斯·延森。他有一篇短篇小说,不但经常在广播中朗诵,还被选人丹麦语文教材,给无数心灵以感动、教育和启迪,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安恩和奶牛》。二、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1、读准加点字词的字音干瘪(
)七皱八褶(

撂下(

木屐(
)锃亮(

翕动(

找茬(
)瑕疵(
)小犊(

锱铢必较(

踌躇不决(
)2、结合注释理解词义腼腆
旁若无人
瘦骨嶙峋
熙来攘往
锱铢必较
扬长而去
刨根问底  三、大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明确朗读要求:声音洪亮,读音正确,吐字清晰,语速适当。1、你能概括一下故事的内容吗?(注意说清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2、本文按照情节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请说说该如何划分?各讲了什么内容?第一部分:(1—2)描写集市上安恩老太太的外貌和她的奶牛。第二部分:(3—19)写集市上贩子、屠夫们对安恩产生误会,安恩说出了事情的真相。
四、再读课文,认识人物形象
1、初识安恩根据课文第1段,谈谈安恩给你的最初印象(安恩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示例:
“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这句神态动作描写可以知道她是一个安静从容的人。板书:朴素勤劳、历经沧桑、有爱心、沉静安详等。2、再识安恩随着情节的发展,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安恩。分角色朗读第3—19段,划出课文中描绘四个买牛人和安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分析买牛人和安恩的心理活动,谈谈你对安恩这个人物有哪些新的认识。示例:从“老太婆安恩爱怜地瞅了瞅自己的奶牛,不屑地斜视了一下那根藤杖,然后转过脸去往远处张望,仿佛发现了什么使她感到兴趣的东西。”这句中动作细节可以看出安恩是个十分怜爱奶牛的善良的人。结合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善良、慈爱、质朴等。五、深入探究,了解主题1、市集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想买安恩的这头奶牛?这是怎样的一头牛?(方法指导:从文中找出对牛的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部分内容)2、先后有哪几个人要买奶牛?这几个人的出场顺序能倒一倒吗?为什么?四个人要买奶牛:锱铢必较者、屠夫、死乞白赖者、回头客(刨根究底者)。
不能颠倒,这四个人一个比一个难对付。是根据情节发展的深入而设定的顺序。3、在对待奶牛的态度上安恩和买牛人有着怎样的不同?你对此有怎样的感受 4、教师总结(人物形象、主题)安恩勤俭、淳朴、善良、热爱生活、富有爱心,她把奶牛当做和自己平等的同类,当做自己的老朋友,当做自己相依为命的亲人,给以精神的关怀,把尊重生命做到了极致,展现出高贵的人性之美。作家想告诉人们:人与动物也会有真挚的感情,人应当像尊重同类一样尊重动物,爱护它们,理解它们,重视它们的情感需求。人类对于动物不仅应有物质上的关怀,还应有精神的怜悯。六、拓展延伸结合文章内容和主题,发挥你的想象,续写以下内容,要求100字左右,8分钟后用口语表达出来。“奶牛从集市回家的路上对安恩说
”七、小结本节课我们知道了小说的情节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本课的情节极具有悬念,直到结尾才让人豁然大悟。我们还初步知道了小说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是刻画细节:语言、动作、神情、心理等细节。我们还懂得了人类对于动物不仅应有物质上的给予,还应有精神的关怀。八、作业学习文章中作者对安恩老太太的人物刻画的方法,写一篇200字左右描写人物的短文。
师生共同完成:1、课文体裁:短篇小说2、回顾小说的一般常识:小说三要素、人物描写方法、情节包括什么、环境分为哪两种学生展示答案齐读学生朗读课文,并完成这两个学习任务:简单概括故事内容。划分层次,概括内容。(时间:10分钟)先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小说的第1小节,语速要慢,要平静一些、舒缓一些。生:她身上穿着样式老掉牙的旧衣服,可是很干净;一条手染的蓝裙,还带着乡下染缸中的那股土味儿。
这是一段衣着外貌描写,写出了安恩老人是个朴素的老人。

师:还能看出——( 不富裕、自食其力过得有尊严)
生:是个历经沧桑的老人,是个有爱心的老人。
师:是呀,她对衣物如此,何况奶牛,这也为全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师板书“初识安恩”,然后请生把刚才几个关键词写在后面:朴素、历经沧桑、有爱心)
师:请继续——
生:我说这一句:“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哦,真是旁若无人,安闲得很”,这是动作描写,写出了安恩的沉静安详。
师:这个判断很准确,板书上“沉静安详(心若止水)”。
学生分组分任务进行合作探讨,得出答案,病派代表进行陈述。
生:四拨人都要买安恩的奶牛,都同样遭到安恩的拒绝,但拒绝的语言和语气是有区别的,对于屠夫她用了四个字,坚决予以拒绝:“它不卖的!”可以看出安恩对奶牛的感情很深厚,这是一种很令人感动的关怀。
师:太棒了!一下子发现了这个细节,请在“走近安恩”后写上:精神关怀。生:还有“周围一片嘈杂喧闹:马市上马儿嘶鸣,海滩上渔船卸货的在吆喝,马戏班鼓声咚咚,小丑们招摇地高声喊叫”,这是景物描写,用这种“闹”,反衬安恩的“静”。
师:“反衬”抓得特别准。这是一段环境描写,不是景物描写。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寄语:  只要每一个人爱自己,爱家人,爱身边的一草一木、飞禽走兽;
  我们就会发现,这个世界多么和谐与可爱;  就像安恩和奶牛,默默地处在喧闹的集市,静静地享受情与爱。
1、了解小说的一般常识。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小说的情节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的小说还有序幕和尾声。小说必须具备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这三个要素。其中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小说的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2、写作背景本文选自作者的《希默兰的故事》。《希默兰的故事》(1898—1910)这是延森以日德兰半岛北部故乡风光人物为背景,把幼时听到过的各种故事和逸闻进行文学加工而写成的短篇故事集。在这些短篇小说中,他热情讴歌希默兰的农民,赞美他们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简朴但健康的生活,同时也描述了当地剽悍粗野的民俗乡风。《希默兰的故事》一共包括34
篇,其中最出色的短篇是《安恩和奶牛》。3、内容概括:一天,老妇人安恩牵着一头奶牛到集市上去,(开端)因为这头奶牛实在太好,问津者不少,最后连屠夫也对它有兴趣,但是老妇人却拒不出售。(发展)最后,人们气愤起来,老妇人这才吐露真情:她不是来卖牛的,而是因为那头奶牛太孤独,她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让它跟同类相聚散心。(这篇小说高潮就是结局)4、古人曾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使学生掌握学法是实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达到不教”的目标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学法意识,要善于把学习语文的规律性的东西交给学生。例如在“简要概括故事内容”这一环节,教师特别提示大家“注意说清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在一个环节的艺术处理上,高度凝练的涵盖了小说的知识型层面的小细节。5、如何塑造人物形象:正面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侧面烘托:集市环境、奶牛、买牛人构思精巧、设置悬念悬念是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它包括“设悬”和“释悬”两个方面。前有“设悬”,后必有“释悬”。通俗地说,它是故事发展中间只亮开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5、关于道德与人性的哲学思考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讲,似乎有点艰涩,我们不妨巧借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名著《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对于人性,道德上的真正考验,根本性的考验,在于如何对待那些需要他怜悯的动物”的阐释,来深化学生的理解。安恩对奶牛,喜爱、尊重、怜惜、爱护,奶牛是她生活中的伙伴,她把奶牛当成和自己同类的生命看待。尤其是三个“我们”。故事结尾的出人意料。设置悬念,引人思索,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1700多字的《安恩和奶牛》情节并不复杂,老妇人安恩牵着一头奶牛到集市上去,因为这头奶牛实在太好,问津者不少,最后连屠夫也对它有兴趣,但是老妇人却拒不出售。最后,人们气愤起来,老妇人这才吐露真情:她不是来卖牛的,而是因为那头奶牛太孤独,她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让它跟同类相聚散心。《语文教学参考书》以及其他资料对于该文主题的把握也一律定在表现出人的善良和仁爱上。
设计说明: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的把握。紧扣文本内容。此学习环节分成三步。首先由教师创设学习情境,给出三个问题;然后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依据问题难度分配学习任务。难度太的问题(如第3题)可多一些小组参与,分工也可再具体些,小组成员明确任务后,分组学习讨论本组问题,记录员记录;最后小组汇报人向全班汇报本组问题学习讨论成果,接受他人的质疑和补充。初一的学生学习的过程除了学习文本知识之外更应该是一个教给方法和习惯的过程。
训练或检测
检测反馈1、给加点的字注音。
  七皱八褶(  
)
    翩然起舞(  
)
  熙来攘往(  
)
(
  )
 锱铢必较(
  )
(
  )
  窘迫不安(  
)2、按照拼音填写汉字。
 (1)她那瘦骨lín
xún      的双手拿着毛线飞快地翩然起舞。
 (2)那头奶牛xī______动着嘴唇不断地反chú______。
 (3)不过能挑得出来的xiá
cī    也就这么点儿了。
 (4)那个男人惶惑起来,
chóu
chú      不决地站了半晌。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成语。
 (1)他把挑剔的眼光从奶牛身上转到安恩身上,锱铢必较地望着她。 
                                       (2)(她)也不时抬头看看身边熙来攘往的人群和买卖交易的牲口。 
                                        (3)听了这话,这个身穿血迹斑驳的罩衫的屠夫扬长而去了。  
                                          (4)紧跟着又来了一个人,死乞白赖地纠缠着要做成这笔买卖。  
                                         4、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1)她身上穿着样式老掉牙的旧衣服,可是很干净;一条手染的蓝裙,还带着乡下染缸中的那股土味儿。一块棕褐色的绒线方披肩交叉地盖在她那干瘪瘪的胸上。
(
     )
(2)像是为了表示谦恭,她一只手把毛衣针撂下,使劲地把鼻孔擦个不停。
(     
)
(3)“喂,这头母牛多少钱?”
(
     ) 
(4)安恩想,要是同他多说上几句话能够消消他的气的话,那就不妨多同他闲聊一会儿。


板书或课件
板书设计 安恩和奶牛
第一部分:1 —2段 描写集市上安恩老太太的外貌和她的奶牛。
第二部分:3 —19 段 集市上贩子、屠夫们对安恩产生误会,安恩说出了事情真相。
     
安恩——勤俭、淳朴、善良、热爱生活、富有爱。
感悟或反思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亲近文学”,教师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对文学的认识,体会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人物心境以及渗透在文中的美好情感,使学生充分感受文学作品的美,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从而积极主动地去“亲近文学”。《安恩和奶牛》是七年级语文上册新增加的一篇课文,原先是《“诺曼底”号遇难记》。虽然两篇文章的体裁一样,都是小说,都是通过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来凸显人物特征不同的是,前者表现哈尔威船长敬业爱岗的精神,坚定刚强的意志,以及宁死不渝的对轮船和乘客的执着的爱;后者表现安恩老太太尽管不富裕,却拥有爱心,拥有自尊,关爱动物,善待动物,在看到奶牛孤单时,就带到集市上和同类聚聚,说明她已经和那头孤零零的奶牛相依为命。文本的改动说明了什么?很显然,是一种教育的转型,一种“舍身救人”到“仁爱天下”的转型。文章就是希望孩子通过课文的学习,学会在自保的基础上,关爱他人,甚至动物,力求“让别人因我的存在而幸福”。也就是说,编者主要还是想要通过阅读外国优秀短篇小说,让学生们进一步理解文学的价值,发现真、善、美。
第三部分:导学案设计
《安恩和奶牛》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课文研读,能够说出安恩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2、把握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描写。
3、感悟和懂得对生命的尊重。
二、预习任务
1、读准加点字词的字音
干瘪(

七皱八褶(

撂下(

木屐(

锃亮(

翕动(

找茬(

瑕疵(

小犊(

锱铢必较(

踌躇不决(

2、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腼腆——
旁若无人——
瘦骨嶙峋——
熙来攘往——
锱铢必较——
扬长而去——
刨根问底——
3、文学常识填空。
(1)本文体裁
,作者
,他是
(国籍)小说家、诗人,曾经获得过
奖,代表作品有
等。
(2)小说的三要素包括:



常见的人物描写方法有:




等。
三、整体感知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80字左右)。
2、本文按照情节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请说说该如何划分?各讲了什么内容?
四、人物性格分析
1、初识安恩
根据课文第1段,谈谈安恩给你的最初印象(安恩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示例:
“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这句神态动作描写可以知道她是一个安静从容的人。
2、再识安恩
根据表格在课文中(第3—19段)划出相应的语句,谈谈你对安恩这个人物有哪些新的认识。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最后一次
买牛人
安恩
屠夫
安恩
买牛人
安恩
买牛人
安恩
语言


神态、
动作、心理


五、深入探究,了解主题
1、市集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想买安恩的这头奶牛?这是怎样的一头牛?
(方法指导:从文中找出对牛的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部分内容)
2、先后有哪几个人要买奶牛?这几个人的出场顺序能倒一倒吗?为什么?
六、拓展延伸
结合文章内容和主题,发挥你的想象,续写以下内容,要求100字左右,8分钟后用口语表达出来。“奶牛从集市回家的路上对安恩说

学后反思
《安恩和奶牛》故事情节很简单,但构思却很巧妙;语言也很朴实,但人物形象却很鲜活。

《安恩和奶牛》讲述了一个普通人的平凡事,但我们却要在平凡中读出她的不平凡。小说从语言、神态、动作、外貌等方面来凸显人物的特点,以及他们对奶牛的态度的不同,进而表现安恩的态度的变化,心绪的起伏,矛盾的焦点始终落在奶牛身上。安恩和买牛人口角的升级,也是作者匠心别具,不露痕迹。买牛人的合理要求彰显了安恩行为的不合理,才有了安恩由“窘迫不安”到“气愤”到“神色慌乱”。
只有引导学生读懂安恩的语言变化、神态变化才能读懂安恩的心理。最后一段的“真情吐露”,出人意料,真的撼动人心,令人动容。学生也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此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下设置悬念的写作技巧,以便他们在今后的作文中予以借鉴。
分析安恩的人物形象的时候,学生还是按部就班,小学的那些东西足够他们从安恩看到一些性格特征,例如:年迈、俭朴、勤劳、清贫(在分析清贫的时候钻了牛角尖,我引导他们从环境描写入手理解人物的社会地位,算是临时想出来的对策,还比较有效),安恩干净、安闲地坐在集市的一角,静静地听着音乐,手里织着毛线活儿,孩子们对于安恩的精神世界始终不能准确地概括,他们能感觉到,但是找不到合适的词语,在引导上费了一番功夫,最后归结到安恩“有尊严地活着”。我觉得学生既然不知道,就讲给他们听。
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每让学生思考回答前,我们不妨给出示例。我想,对于初一学生,这是很必要的,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给学生设计问题时,要求很明确而且有范例,学生回答起来就有指向性了。这对初一的孩子来说,是最需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它为学生掌握方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让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