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安恩与奶牛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 安恩与奶牛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5 09:55: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课
安恩和奶牛
学案
学习过程一
语文知识积累,学习方式:自学,小组合作。
知识点一
作家作品(了解)
约翰尼斯·延森(1873——1950),丹麦小说家、诗人,194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漫长的旅途》,从1897年起他陆续创作了30多篇描写家乡西玛兰风土人情的短篇小说,后来结集出版了《西玛兰短篇小说集》,该小说集连续再版达几十次之多,为延森赢得了世界声誉。
知识点二
字音
一、读一读(字音、字形、语感)
①她牵着那头孤独的奶牛悄悄地站在一边,也许是太腼腆(miǎn
tiǎn)羞怯(qiè)。
②一块棕褐(hè)色的绒线方披肩交叉地盖在她那干瘪瘪(biě)的胸上。
③她戴的那条头巾颜色褪(tuì)得泛白,七皱八褶(zhě),好像是撂(liào)在抽屉里有了年头。
④脚上的木屐(jī)连后跟都磨平了,皮面上却抹了油,擦得锃(zèng)亮。
⑤她那瘦骨嶙峋(lín xún)的双手拿着毛线针飞快地翩(piān)然起舞。
这以后使吃着粗粝(lì)的草料,心甘情愿地把牛奶奉献出来。
⑥也不时抬头看看身边熙来攘(rǎng)往的人群和买卖交易的牲口。
⑦马市上马儿嘶鸣,海滩上渔船卸货的在吆喝(yāo
he)。
⑧那头奶牛依偎(wēi)在她的身边,头蹭(cèng)着她的肘部。
⑨翕(xī)动着嘴唇不断地反刍(chú)。
⑩它是出身真正高贵的纯粹(cuì)良种。
它产下了小犊(dú)然而连看它们一眼舔(tiǎn)它们一下都没有来得及便被人带走了。
二、注一注(识记)
瘦骨嶙峋(
lín
xún

褐(

)色
干瘪瘪(
biě

吆喝(yāo
he

褪(
tuì
)得泛白
翕(

)动
反刍(
chú

腼腆(
miǎn
tiǎn

熙来攘(
rǎng
)往
羞怯(
qiè

木屐(


锃(
zèng
)亮
依偎(
wēi

蹭(
cèng
)着
牛犊(


舔(
tiǎn

纯粹(
cuì

翩(piān)翩起舞
撂(liào)下
知识点三
字形
一、读一读(字音、字形、语感)
①她站在那里,竖起耳朵凝神倾听着杂货摊上飘过来的音乐声。
②当然,要是存心找(chá)茬的话,那就是它的臀部和脊梁上长着一溜肉瘤,不过能挑得出来的(xiá
cī)瑕疵也就这么点儿了。
③哦,真是旁若无人安闲得很
④他把挑(tī)剔的眼光从奶牛身上转到安恩身上,(zī
zhū)锱铢必较地望着她。
⑤那个男人(huáng)惶惑起来,(chóu
chú)踌躇不决地站了半晌。
⑥不(xiè)屑地斜视了一下那根藤杖。
⑦这个身穿血迹斑驳的罩衫的屠夫扬长而去了。紧跟着又来了一个人,死乞白赖地(jiū)纠缠着要做成这笔买卖。
⑧这便理所当然地引起大家对她的注意,对她说长道短起来。
⑨这个男人(páo)刨根究底地追问着,“是你自己的奶牛吗?”
⑩但是她似乎有些(jiǒng)窘迫不安。
二、写一写(识记)
(bān bó)斑驳
(chóu
chú)踌躇
(jiǒng)窘迫不安
不(xiè)屑
找(chá)茬
(xiá
cī)瑕疵
(zī
zhū)锱铢必较
挑(tī)剔
知识点四
词语解释
1、瑕庇:微小的缺点。
2、腼腆:因怕生或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3、旁若无人:好像旁边没有人,形容态度自然或高傲。
4、瘦骨嶙峋:形容人十分瘦。
5、熙来攘往:同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6、锱铢必较:对很少的钱都要计较。
7、踌躇不决:犹豫不决。
8、刨根究底:比喻追究底细。
9、死乞白赖:指为了达到目的,没完没了地纠缠。
学习过程二
课文理解分析
课文理解分析(通读课文,简洁圈画批注,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知识点一
人物、情节、环境(理解)
一、阅读第①②自然段后回答问题:
1、谁是这篇小说的主人翁?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这两段属于小说情节的哪个部分?(人物、环境、情节开端)
答案:①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安恩;②故事发生的地点在瓦尔普峡集市的牲口交易场上;③属小说情节的开端,是全文展开的基础。
二、阅读第③——⑩自然段后回答问题: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牛?有几个买主提出买牛?安恩拒绝买主的要求,对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情节发展)
答案:①这是一头好母牛(这是一头成熟到可供屠宰的牛);②先后有三个买主提出买牛;③安恩三次拒绝买主要求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
三、阅读第 —— 自然段后回答问题:
安恩为什么不卖这头牛,她带牛来集市的目的是什么?这几段是小说情节的哪一部分?(情节高潮结局)
答案:①安恩带牛来集市是因为这头奶牛太孤单了,安恩让它来跟同类聚聚,散散心;②这是小说情节发展的高潮和结局。
四、安恩带着一头人人看好的牛到集市上,却一再拒绝买主,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目的?(情节)
答案:是为了制造悬念,买主越好奇,越纠缠,安恩拒绝越坚决,从而推动情节发展,最后到高潮时读者才恍然大悟,提示出主题,不由得对安恩对动物的关怀大加赞叹。
知识点二
语言、写法、主旨(理解)
一、第1自然段主要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请找出相关语句加以说明。从这些语句中可看出安恩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外貌、神态描写。安恩是个不太富裕,但自尊、勤俭、有高尚趣味、安静、从容的老太太。
相关语句示例:“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
二、第2自然段主要是对牛的描写,作者是怎样描写牛的?这些描写有何作用?从其中的“依偎”“蹭”还有它的漂亮,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安恩是个怎样的人?(外貌、动作描写)
答案:①用了外貌和动作描写;②作用一,写出这是头年老美丽,健壮结实、甘于奉献的好牛。作用二,为下文不断有人追着买牛作铺垫。③从“依偎”“蹭”还有它的漂亮可以看出安恩很爱牛,把牛照顾得很好,跟牛很亲近。
三、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安恩是如何向人们解释不卖牛的原因?这表现了安恩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语言描写、主旨)
答案:①用语言描写解释,她是因为牛太孤单带牛出来找同类,散散心。②在安恩眼中。她对奶牛的情感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人与动物的关系,表现了她对生命的尊重和宽厚仁爱的美好心灵。
学习过程三
课后测评
一、作家作品(填空)(识记)
约翰尼斯·延森(1873~1950),丹麦小说家、诗人。主要作品有小说《漫长的旅途》《冰河》《国王的没落》,194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二、体载内容、主题
《安恩和奶牛》体裁是小说
,它通过记叙一位老太太把牛牵到市场却不卖牛的故事,表现了安恩对供应自己牛奶喝的奶牛的感恩尊重之情。
三、字音(识记)
下面注音全对的一组是:(D)
A.
腼腆(miàn
tiǎn)
褪色(tuì)
锃亮(céng)
翩翩起舞(piān)
B.
嶙峋(lín
xún)
依偎(wèi)
舔犊之情(tiǎn)
踌躇(chóu
chú)
C.
头蹭(zēng)
窘迫不安(jiǒng)
不屑(xiāo)
锱铢必较(zīzhū)
D.
惶惑(huáng)
挑剔(tī)
瑕疵(xiácī)
熙来攘往(rǎng)
解析:A腼(miǎn)锃(zèng)
B.
偎(wēi)
C.
蹭(zēng)
屑(xiāo)
四、字形(识记)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C)
A、凝神
嘈杂
喧闹
熙来攘往
B、找茬
粗粝
反刍
说长道短
C、惶惑
不屑
踌著
死乞白赖
D、窘迫
纠缠
藤杖
锱铢必较
解析:“著”改成“躇”
五、词语(理解)
1、根据意思写出文中出现的词语。
(1)形容人非常小气,对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计较。(锱铢必较)(2)比喻追究底细。(刨根问底)
(3)评论别人的好坏是非。(说长道短)
(4)比喻纠缠个没完没了。(死乞白赖)
2、选出下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C)
A、他把挑剔的眼光从奶牛身上转到安恩身上,锱铢必较地望着她。
B、那个男人惶惑起来,犹豫不决地站了半晌。
C、她站在那里,竖起耳朵凝神倾听着杂货摊上飘过来的音乐声,也不时抬头看看身边车水马龙的人群和买卖交易的牲口。
D、这个男人追根问底地问着:“是你自己的奶牛吗”
解析:分解词语“车水”:车像流水;“龙马”马像游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不能用来形容人群,属错用对象。
五、第1段开头就出现“孤独”一词,有何特殊的含义?(语言)
答案:“孤独”一词是全文的文眼,一方面说明安恩的奶牛是孤身一个,没有同伴儿;另一方面也为下文安恩怕它太孤独而牵它出来散心的情节埋下了伏笔。
解析:许多作家在安排情节时,经常会在开头用一些“潜台词”,先作一些交代,为下文作铺垫,使情节不至于太突兀,前后呼应。
2、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说说它们对表达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词语)
“这样,我们就到这里来了。但是我们不是来做生意的。既然已经弄成这样,我们只好回去了”
答案:“我们”指安恩自己和奶牛。在安恩眼里,奶牛是有灵性的,是自己的伙伴和朋友。反映了她与奶牛朋友般的亲密关系,表现了安恩的质朴、善良以及对供应她牛奶的这头奶牛的尊重和爱护之情。在情节发展上起到点出文章主旨,解开不卖牛的悬疑,巧妙地收束全文的作用。
七、下列片段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解析:周围一片嘈杂喧闹:马市上马儿嘶鸣,海滩上渔船卸货的吆喝,马戏班敲声咚咚,小丑们招摇地高声喊叫。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哦,真是旁若无人,安闲得很。
写作手法:对比。
修辞手法:排比。
作用:以动衬静,突出了老太太的安闲自在。
八、神态描写(表达方式)
1、第4段描写了买牛人询问怎样的神态?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答案:作者用了“挑剔”“锱铢必较”。写出了商人的精明和富有心计的特点。
2、第5—8段还哪几个词描写了安恩和买主的神态?
安恩:爱怜、瞅了瞅、不屑、斜视、转过脸、张望。
买主:惶惑、踌躇不决、依恋不舍、盯。
九、第5、10、13段反复出现“不卖的”有何用意?(语言)
答案:“不卖的!”反复出现,有的还加上感叹号,不仅是表现老妇人对这头奶牛的爱恋,更加深了故事的悬念感,推动着情节向纵深发展。
十、文中写有人出大价钱买牛,“安恩老太太还是用非常决定的口气回答说:‘不!’但是她似乎有些窘迫不安”。如何理解她的“坚定”和“窘迫不安”?(语言)
答案:“坚定”表现出老太太不为金钱所动、珍惜这头奶牛的真挚情感:“窘迫不安”说明老太太很善良,为给别人带来误解而感到难为情。
学习过程四
总结归纳
一、字音、字形
1、多音字
biě(干瘪)
tiāo(挑剔)
jiǎ(虚假)
jiè(押解)
biē(瘪三)
tiǎo(挑明)
jià(请假)
jiě(解除)
2、形近字
棕(zōng)棕色
嶙(lín)嶙峋
喧(xuān)喧闹
缀(zhuì)点缀
踪(zōng)踪迹
粼(lín)波光粼粼
暄(xuān)寒暄
辍(chuò)辍学
溜(liū)溜冰
假(jià)假日
歉(qiàn)抱歉
榴(liú)石榴
瑕(xiá)瑕疵
赚(zhuàn)赚钱
二、词语解释
三、小说的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四、刻画人物的方法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五、对安恩独特人文思想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