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往事依依 教学设计 (4)

文档属性

名称 7 往事依依 教学设计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5 09:58:4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往事依依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
欣赏本文优美的语言,提高欣赏散文的能力。
2、体会文章的情感,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
重难点:1、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2、
对自己喜欢的句子谈出自己的感受。
2学情分析
记叙文的重点是理清文章脉络,悟出中心。学生已预习过这一节课,所以文章叙述的内容已很清晰,悟出中心较容易。
3重点难点
重难点:1、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2、
对自己喜欢的句子谈出自己的感受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课前预习  
一.学法指导
如何品味文章语言内涵
好的文章往往通过一些精彩的语句来表达感情,认真默读课文,
感受文中哪些词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美,哪些句子引发你的联想,哪些句子引发你的共鸣,让你想起曾经看过、听过或经历过的类似的情景。
举例:(词或句子)用得好,好在______________
这段写得好,使我想起了
_______________
注意:1、抓住富有表现力与感染力的动词、形容词。
2、抓修辞手法的运用。
活动2【讲授】预习内容
三.知识预习
1、“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读书的(益智)作用。
2、“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与“让人看不上眼”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显示了石印本《千家诗》的魅力
3、一篇好的文章,往往用一些精彩的语句来表达思想感情。请大家阅读课文,感受一下哪个词用得好,哪个句子写得美。请用笔把它画下来,并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活动3【活动】课堂探究
课堂探究
一.品味欣赏于漪的这篇散文,用一个字来评价就是:美。美在哪里:形美、神美。形美—语言风格、词语优美、神美—思想内涵有深度和广度。
1、文中哪些词语、句段最能打动你的心,为什么
要求:1、独立阅读、思考。
2、在书上做好圈点、批注。
教师范例:2段写看画入了神的几个词语用得准确贴切:“凝视”、“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寥寥数词,就把一个痴迷于想像的小学生形象勾勒出来。
阅读文章,要学会扣住关键字词来把握主要内容。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作者在对下列往事的描写中,分别侧重于哪个字,请填出:
回忆一:小时候看画和《水浒传》插图,犹如身临其境。(以趣动人)
回忆二:学生时代读《千家诗》,编织了童年美丽生活的花环。(以美动人)
回忆三:两位国文老师颂读诗歌的情状,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以情动人)
回忆四:老师关于读书的教导,铭刻在心,一生受用。(以理服人)
3、下面我们逐一来感受:
活动4【活动】小组活动
作者能这样做,她用什么方法,你会吗
凭借联想和想像产生的。
请同学们静下心来把课文再默读一遍,然后以“我最喜欢的词句是……它让我仿佛看到、听到、感受到……”的句式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今后在阅读、写作、鉴赏艺术作品中,要运用这种方法去训练自己,相信每位同学都能够在艺术的天空中得到陶冶,逐渐脱离低级趣味,提高自己生命的质量。
三.以美动人
1、全班齐读P37
作者列举的诗句分别是:春夏秋冬,分别用括号括起来。(见课本)
2、课件展示春、夏、秋、冬图片,学生用课本上的诗句或者自己知道的诗句乱猜。
3、“春草嫩绿夏草青,秋草枯黄冬草尽;春雨绵绵夏雨急,秋雨凉爽冬夹雪。”除课本上的诗句外你还能说出描写四季景物的诗句吗
春天: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夏天: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天: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冬天: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四.以情动人
1、欣赏《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创作背景】北固亭在镇江北固山头,下临长江,形势险峻。作者晚年任镇江知府时,登北固山,感慨历史的兴衰,因写此词。诗人登北固亭极目远眺,只见滚滚长江,却难见中原故国,不禁心潮起伏,思绪万端。他从京口曾是三国东吴都城,想到当年孙权仅十九岁便统帅万军坐镇东南,多次战胜强敌的英雄业绩,对比眼前只图苟安的南宋小朝廷的昏庸无能,感慨系之,便写下了这首《南乡子》。黄自选用这首著名的辛词,显然也有寄托爱国情怀的意思。
词中借登亭遥望中原并追忆三国时期孙权旧事,含蓄地讽刺了南宋统治集团的昏庸和软弱无能,表达了他对时局的忧虑。上片写登亭所见景色,抒发“兴亡”之叹。下片歌颂孙权的英雄业绩,含蓄地讽刺南宋最高统治集团的昏庸和软弱无能。
全班模仿跟读,抽查效果。
2、田汉的《南归》
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还辨得出/五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
这首诗抒发的感情:孤独、惆怅、感伤的感情。(诗中的人如果是男的,他回来找什么 故乡、姑娘。结局会怎样 (家园破败、姑娘嫁人或是死了))
学生个人朗读训练
四、以理服人
理—教我们读书明理,明做人的道理。
4、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各取所需,自由朗读,再次品味了文章优美的语句。
5、本文主旨
创设情境:
设想一下:于漪老师今天也来到了我们的现场,她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
作者少年时代为什么会爱读文学作品呢 (真正根源)这就要具体从课文中去寻求答案了。她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她明白要去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青少年应该:一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二是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本文主旨:这篇课文的内容我们应该认识到的两点。
五.延伸拓展
1、创设情境:通过刚才的品味、朗读,我们可以发现:阅读课文,犹如走进了色彩斑斓的文学天地,处处是名言佳句,令人目不暇接。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这是否是一日之功呢 作者从小酷爱读书,几十年如一日。青少年时代的所受的文学熏陶促使她不断奋进,终于成为了当今著名的语文教育家。
那么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过像作者一样的经历 你能否能举一例来谈一谈文学和你的成长有什么样关系 (提示:结合自己想一想,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或电影。)
六.结束语
我希望大家做人就要做像于老师这样的人,从小热爱自然,热爱读书,热爱文学,把握现在,创造明天,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但愿在以后的日子里,同学们能一如既往地与我一起走进语文,体味语文的独特魅力。希望20年后的你们回忆起今天的依依往事时,依然会热爱语文。巩固训练
当堂练习
1、第5段作者写了些什么
回忆了初中读书时代听两位国文老师讲课而怡情明理,激起课外阅读兴趣的情景。
2、两位国文老师有何共同点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讲的内容都是抒情诗,诗词的作者都是爱国诗人,讲课时老师都采用诵读,都入情入心,激发了我喜读诗词,爱好文学的激情。
不同之处:一个是国文老师,一个是代课的国文老师。
所讲的内容是一古一今。
3、找出描摹老师情态的句子,并谈一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一位老师情溢于胸,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晃。
一位则是情满双眸,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好处:形象生动地描摹了老师上课时的情态,表现了老师的情态在“我”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充分展现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对“我”的重要影响。
4、从“依依往事”中寻找作者成长的源头:
答:正是学生时代所读的书编织了“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开阔了“我”的眼界,给“我”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对自然、对生活、对家乡、对祖国的情感),使“我”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活动5【作业】课后作业
1、CCTV-10有一个系列访谈节目言,“探访名师的金色年华”,今天就请4个组根据你对课文最感兴趣的一件往事,选择一个角度来制作本期节目。请各组组长先推选代表充当于漪、主持人,其他同学帮助代表们准备好发言提纲,交给组长要以课文为主要依据,参考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揣摩人物情感,设计人物语。
我们将评选出最佳节目
2、出示活动要求:
你还知道哪些名人的有关文学的往事,请试着模仿课文,用第一人称叙述他的一件事例,并能模拟名人的语气有感情地娓娓道来。
请各组在课外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按以上要求一一在组内交流,并选出代表准备全班交流。
评出“最打动我的发言”。
3、于漪深情地追溯了少年时代的“依依”往事,无论是看一幅画,读一本书,还是听一堂课,登一座楼,我们都能从这些往事中探寻到她成长的源头。可见,少年时代所受的文学的熏陶,是于漪成长为一代名师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原因。
你还知道哪些名人的有关文学的往事 你自己呢,是否曾经也有被文学名人的作品(可以是受某本书、某句诗、某本书的插图等等的影响)感染的经历与体验吗 请结合自身实际写一篇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