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幼时记趣 教学设计 (1)

文档属性

名称 9 幼时记趣 教学设计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5 10:02:2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9
幼时记趣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翻译全文,积累文言虚词、实词;借助注释和词典以及老师的适当点拨,读懂这篇文言文
2.品读文言文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简洁、句式灵动的语言之美
3.体会想象力带来的奇特审美体验,体会观察大自然带来的乐趣;认识作者锄强扶弱、同情弱小的纯真童心以及以小为大的奇特想象,以审美的眼光看待生活。
2学情分析
较前面学过的《古代寓言二则》,本文难度加大学。因此,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教会学生学习文1;言文的基本方法,引导他们逐步走入文言文的独特世界。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翻译全文,积累文言虚词、实词
2.体会想象力带来的奇特审美体验,体会观察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教学难点:
1.品读文言文语言之美
2.思考“趣”的来源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1.翻译全文,积累文言虚词、实词;借助注释和词典以及老师的适当点拨,读懂这篇文言文
2.品读文言文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简洁、句式灵动的语言之美
3.体会想象力带来的奇特审美体验,体会观察大自然带来的乐趣;认识作者锄强扶弱、同情弱小的纯真童心以及以小为大的奇特想象,以审美的眼光看待生活。
4.1.2学时重点
1.翻译全文,积累文言虚词、实词
2.体会想象力带来的奇特审美体验,体会观察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4.1.3学时难点
1.品读文言文语言之美
2.思考“趣”的来源
4.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同学们,你们小时候有没有在悠闲的夏日午后,蹲在一个角落,偷偷地观察蚂蚁,感叹于它们绵延的队伍,惊人的气力 看它们你来我往,你觉得好不热闹 你有没有在凉爽的秋季黄昏,奔在一块草坪,偷偷地跟踪蚂蚱,感叹于它们翠绿的外衣,惊人的弹跳 看它们匆匆奔走,你觉得兴致盎然 或许小时候的记忆已经模糊,老师今天就带来了法布尔《昆虫记》的一个片段,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回忆一下那段美好的时光。
(学生阅读材料《红蚂蚁》节选:在一块废墟上,有一处地方是红蚂蚁的山寨。红蚂蚁是一种既不会抚育儿女也不会出去寻找食物的蚂蚁,它们为了生存,只好用不道德的办法去掠夺黑蚂蚁的儿女,把它们养在自己家里,将来这些被它们占为已有的蚂蚁就永远沦为了奴隶。
夏天的下午,我时常看见红蚂蚁出征的队伍,这队伍大约有五、六码长。当它们看见有黑蚂蚁的巢穴时,前面的队伍出现一阵忙乱。几只间谍似的蚂蚁先离开了队伍往前走。一队的蚂蚁仍旧列着队伍蜿蜒不停地前进,有时候有条不紊地穿过小径,有时在荒草的枯叶中若隐若现。
最后,它们终于找到了黑蚂蚁的巢穴,就长驱直入地进入到小蚂蚁的卧室里,把它们抱出了巢。在巢内,红蚂蚁和黑蚂蚁有过一番激烈的厮杀,最终黑蚂蚁败下阵来,无可奈何地让强盗们把自己的孩子抢走。)
法布尔观察到了红蚂蚁哪些特点 他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这些特点的
生自由回答红蚂蚁的特点,如不会抚育儿女、不会出去寻找食物、掠夺黑蚂蚁的儿女作为奴隶、战斗力强等,这些都将红蚂蚁人格化了,法布尔的这段文字主要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红蚂蚁的特点。
周作人:“羡慕有这样的好书看的别国少年,也希望中国有人来做这翻译编纂的事业”。他希望把《昆虫记》介绍给中国青年,孰不知中国也有位作家把自己观察昆虫的事情一一记了下来,老师觉得他写得比法布尔更好。我们一起来看看清朝的沈复《浮生六记》中的一段。
活动2【讲授】作者介绍
沈复,字三白,苏州人,清代作家。著有《浮生六记》。“浮生”取一生浮荡不定之意。源自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浮生如梦,为欢几何”的感慨。《浮生六记》原有六记,现存四记:《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后两记《中山记历》、《养生记道》已失传。课本编者仿照这些篇名,给这段文字取了个名字——《幼时记趣》。这是一篇文言文,我们先熟读课文,初步感知,然后进行翻译。(生齐读课文)
活动3【讲授】疏通文意
过渡:翻译文言文要字字落实、句句落实,我们先看第一句,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理解,有不懂字词的举手提问,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思考回答,如果没有字词障碍老师就请同学把整句翻译一下。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余:我
稚:幼小
明:眼力
察:看清
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译: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得清极细小的东西。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藐:小,藐、小、微都是小的意思,这里是同义连用
其:代词,它的
纹理:花纹
我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
故时有物外之趣。
故:所以
之:的
所以我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成:成为,这里是像的意思
私:私下
拟:比拟
群鹤舞空:省略了介词“于”,“群鹤于舞空”是介宾短语后置,翻译的时候要调整语序,群鹤于空舞,成群白鹤在空中飞舞
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之:取消主谓之间独立性,不译
所向:所向往的景象
则:那么
或:或者
……也:判断句的标志,……是……
心中想象的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的或者是成千、或者是上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昂:抬
首:头
项:脖子
为:因为
之:这样,代昂首观之
强:同“僵”,僵硬
(我)仰起头来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了。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在
徐:慢慢地
以:用
徐喷以烟:介宾短语后置,以烟徐喷,用烟雾慢慢地喷
其:代蚊子,它们
鹤唳云端:省略了“于”,鹤唳(于)云端,是介宾短语后置,翻译的时候要调整语序
……然:……的样子
怡然:高兴的样子
称快:喊痛快
(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使它冲着烟雾飞叫,(把这种情景)当作青云白鹤图来看,果真就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令人高兴地连声叫好。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于:在
凹凸:高低不平
丛杂:从聚杂乱
其:代词,代自己的
使与台齐:省略句,使(之)与台齐,让自己的身体和花台齐平
我常在坑洼不平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旁,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子与花台一样高,定睛细看。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以……为……:把……当作……
邱:同“丘”,小土山
壑:山沟
神游其中:省略句,神游(于)其中,想象在其中游历的情景
把茂盛的杂草看作树林,把昆虫蚂蚁看成野兽,把泥土瓦砾突起的地方看作山丘,低洼的地方看成沟谷,想象在里面游历的情景,真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见二虫斗草间:省略句,省略了“于”
之:代词,代二虫相斗的情景
庞然:很大的样子
拔:推开,搬开
而:表修饰,相当于“地”
盖:原来是
一天,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相斗,我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厚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很大的东西,像推开大山,撞倒大树一般地闯了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而:表承接,然后
尽:全
为所:表被动,被
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方:正
不觉:不紧
惊恐:(感到)惊讶恐惧
数十:几十
之:代词,代癞蛤蟆
驱之别院:省略句,驱之(于)别院,驱赶到别的院子里
我那时候年纪还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哎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过渡:这一节课我们先解决翻译,夯实基础。作者把童年的点滴记了下来,同学们你们感受到趣了吗 好像大家还没能感受到这篇文章的妙处。没关系,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寻趣”、“品趣”。
4.2
第二学时
4.2.1教学目标
1.翻译全文,积累文言虚词、实词;借助注释和词典以及老师的适当点拨,读懂这篇文言文
2.品读文言文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简洁、句式灵动的语言之美
3.体会想象力带来的奇特审美体验,体会观察大自然带来的乐趣;认识作者锄强扶弱、同情弱小的纯真童心以及以小为大的奇特想象,以审美的眼光看待生活。
4.2.2学时重点
1.翻译全文,积累文言虚词、实词
2.体会想象力带来的奇特审美体验,体会观察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4.2.3学时难点
1.品读文言文语言之美
2.思考“趣”的来源
4.2.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文言文是《幼时记趣》,字字落实进行了翻译。这篇课文的翻译对于初学文言文的我们而言稍有难度,不少同学皱着眉十分严肃,认认真真地基本记笔记,这点很好。朱光潜先生说,要“慢慢走,欣赏呵”。这篇课文题目是“幼时记趣”,我们就慢一点,我们就一起去找找“趣”在哪里呢
活动2【讲授】寻趣
1.作者写了几件事
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
蚊子飞舞、虫蚁爬行、二虫相斗不过是最寻常的生活场景,作者却觉得充满趣味。“趣”体现在哪里
思考提示:徐喷以烟图、观蚊如鹤图
①化俗为雅。“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作者把原本令人讨厌蚊子变成了优雅的白鹤,还把寻常的烟雾想象成青云,想象奇特,将俗变雅,别有风味。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以……为……”,
这个句式的反复,让人仿佛亲眼看见一个天真的儿童在“指点江山”,作者将自己的奇思妙想一一道来,把从草、虫蚁这些微小生物看作是林、兽等“庞然大物”,以小为大,用想象成构筑了一个神奇的世界。作者将平凡变为不凡,将寻常变为非常,体现出童心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追问:是否要将“凹者为壑”改变为“以凹者为壑”,让句子更整齐呢
“凹者为壑”与“凸者为邱”相对应,在遣词上有一种对称感,然而少一个“以”,句式上发生变化,在造句上灵活富于变化。同中有异,使得句子较为整齐、朗朗上口,同时又灵活多变。
②以小为大。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忽”,既道出时间短促,又道出出乎意料。“庞然大物”、“拔山倒树”,竭尽描摹事物之大之猛之不可抗拒,让读者一惊。下句一个“盖”字,一语道破事实,原本的紧张感一扫而空,造成戏剧性的突转。前后反差,心惊胆颤后长舒一口气,可谓是不可多得的妙笔。
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作者为两虫抱不平,煞有其事地捉住蛤蟆进行惩罚,从惊恐到神定,从捉到鞭,这里的心理描写与动作描写为我们呈现了一位伸张正义的小英雄形象。
[设计意图:以“趣”为起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趣”为线索,引导学生赏析、感受、分析文本,领会本篇文言文语言之美、手法之妙。]
3.为什么作者会发现这些趣味
①童年的“我”视力很好,有善于发现趣的眼睛(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②“我”有细心观察事物的习惯(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③富有童心,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
④热爱自然,有善于发现趣的心灵(综合全文)
[设计意图:以文本为依据,体味文字背后的人文情怀和审美视角,总结提升]
活动3【讲授】品趣
1.日本人小林一茶有一首俳句
“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结合你对本文的学习,试着谈谈该怎样理解
(生讨论,交流)
我们打苍蝇,是出于对它的世俗认知,认为它是害虫,传播疾病,并且吵闹喧嚣,让人厌烦,然而这样认知是功利的观念,如果我们跳出世俗,用审美的眼光,以沉寂而空灵的心境,竟然可以发现别样的美丽:苍蝇在那里时而抬起头悠然地搓搓他的手,时而又撅起屁股悠然地搓搓他的脚,简直就是顽皮可爱的小精灵,那境界是那么富有生机,那么宁静优美。这里没有害虫、益虫之分,万物平等,心境悠然,达到了“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的审美境界。
沈复也是在蚊虫蚁兽中发现了别样的趣味。在孩子的眼中,没有益虫害虫之分,只是把把它们看作自在生活中的一种生命,这反应了孩子们纯真美好的心灵,一颗纯洁简单的心能让生活变得生趣盎然。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引导学生以童心观察生活、感知生活,珍惜童年。了解语文的人文性,培养温暖情怀]
活动4【讲授】总结
我们常常抱怨日常生活的无趣,学习生活的枯燥,沈复却能在这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不凡,发现其乐无穷。相比之下,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是否是心灵的麻木造成了贫瘠,是否是目光的狭隘制造了黑暗。当这无聊的感觉扼住你的咽喉,你是否能奋起反抗,像贝多芬一样扼住命运的咽喉。诗人顾城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在开学第一课赵丽宏先生就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打不开的门。只要你愿意花时间,花功夫,只要你对门里的世界有探索和了解的愿望,这些门一定会在你面前洞开,为你展现新奇美妙的风景。”
“物外之趣”一直都在我们身边,我们何不用简单的生活态度、纯粹的赤子之心去寻回那一份遗失的美好。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学习实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以积极心态应对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