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命年的回想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掌握字词的正确读音。
2.学习独立阅读,整体感知,按时间的推移,讲述过大年的火热景象。
3.品读群众语言,体味浓郁的乡土情。
4.提高自我阅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中华民族过年习俗中有积极意义的文化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回忆过年习俗,了解地方特色,感受浓郁的乡土风味,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纯真可爱的父老乡亲的浓浓乡情。
2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积极好动,对于新知识,他们有着很大的兴趣。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清思路,复述过年的火热景象。
教学难点
品读群众语言中蕴涵的浓郁乡土风情。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元
日
王安石
[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活动2【讲授】二、解题
本命年:我国习惯用十二生肖记人的出生年,每十二年轮回一次。如子年出生的人属鼠,再遇子年,就是这个人的本命年。在本命年,我们民族的习俗是系红腰带、穿红内衣、腰上系大钱等,这些都是为了辟邪、祈福、保平安。
活动3【讲授】三、检查预习
1、
作者介绍
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1952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青枝绿叶》,并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40多年的文学生涯,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格,乡土题材,地方特色”。著有《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所著《京门脸子》获北京优秀长篇小说奖,《柳敬亭说书》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91年7月1日被国务院表彰为“为发展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终身享受国家特殊津贴。北京通县建立刘绍棠文库,授予“人民作家,光辉乡土”纪念碑。
2、检查字词
簸(
)
箕(
)
大吃大嚼(
)
烙(
)饼
小丫(
)头
阖(
)家
栗(
)子
疙(
)
瘩(
)
秫(
)秸(
)
鬏(
)
糖粘(
)
渍(
)
鬼祟(
)
晾(
)
打更(
)
捅(
)
进亲支近脉(
)
活动4【讲授】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思考:
1、作者怎样引出对春节的介绍的 这样介绍有什么好处 作者认为春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介绍节气的名称
分析作用:二十四节气:
色彩缤纷
衬托
地方特色鲜明
春节
(过年、大年)
乡土风味浓郁
2、作者介绍春节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请把相关的表示时间的词语划出来。
明确:时间顺序,腊月初一、腊月初八、腊月二十三、正月初一。
3、运河父老乡亲过年气氛是怎样的,请从第3段中找出能体现这种感受的四个词语
明确:预热――增温――红火――发烧
4、作者回忆了过年的哪些事 请用“动词+名词”格式概括出来,如“吃腊八粥”。
明确:炒年货/吃腊八粥/买糖果/挑绒花/杀牲禽/备糕点/送灶王/换门神/除夕夜/拜新年
5、这些风俗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情或期盼 作者在回忆过年的往事时,字里行间融入了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融入了热爱生活,热爱纯真可爱的父老乡亲的浓浓亲情。
本命年的回想刘绍棠
腊月初一:炒年货
腊月初八:吃腊八粥
买糖果享受劳动果实
过挑绒花
宰牲禽
备食物
年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送灶王
换门神祝愿平安幸福
除夕:守岁
正月初一:拜年增进亲情密切人际关系
活动5【活动】五、走进民俗。
1、我们刚才了解是三、四十年代北方人的过年的习俗,你对哪一个习俗比较感兴趣,结合课文内容以及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2、民俗知识:
(1)请你举一举我们这儿过年里的一些和文中不同的过节习俗。
活动6【讲授】六、品味赏析语言
作为乡土文学家,刘绍棠作品的语言都生动传神,很有表现力,往往不多几笔就能把某一生活情景生动地勾勒出来。你能举例说明吗
1、
举例引导:
“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灶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
教师引导学生研讨这句话的传神之处
①“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是叠词,“土炕烫得能烙饼”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过年炒花生、瓜子很多,渲染了过年的喜庆气氛。
②“捅”形象地写出了添柴禾时的动作,表现了人们过年享受一年来的劳动成果时的豪迈喜悦之情。
③下面这个句子很有情趣,读后回答问题
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吃起来却又没个够,不愿放下筷子。
(1)为什么“舍不得吃”,“吃起来却又没个够”
答案:“舍不得吃”,是因为腊八粥有各种好看的颜色,“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不忍心把这么好看的东西吃进肚里。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未泯的童心。
“吃起来却又没个够”,形象地表现了腊八粥的美味,也从一个侧面刻画出自己儿时的嘴谗。作者写作本文的时候已是花甲之年,回想过去过年的种种情状,自然觉得十分亲切。
④
品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
的词所表达的意义,它们能调换吗 为什么
“想当年,我小的时候,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一天比一天增温,一天比一天红火,发烧直到年根下。”
答案:不能互换。加
词的词义是递进关系,表明过年的气氛一天比一天热烈。
活动7【导入】七、延伸拓展
立夏时的鸡蛋,端午的粽子似乎渐渐离我们远去,过年的年味儿也越来越淡,甚至有些年青人已经不知道有这样传统的节日,倒是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这样的洋节成了年青人常过的时髦节日。据报载某国已打算将“端午节”申请为该国的“文化遗产”,针对这种现象,请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的意见可能会不一致,有些学生的观点可能比较偏激。
教师可引导学生作客观冷静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既要重视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又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外来文化,兼容并蓄,这才是泱泱中华应有的大国风范。
活动8【作业】八、布置作业
完成《基础训练》
活动9【讲授】板书设计
本命年的回想
刘绍棠
腊月初一:炒年货
腊月初八:吃腊八粥
买糖果享受劳动果实
过挑绒花
宰牲禽
备食物
年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送灶王
换门神祝愿平安幸福
除夕:守岁
正月初一:拜年增进亲情密切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