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三峡 教学设计 (5)

文档属性

名称 19 三峡 教学设计 (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5 10:43:2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19 三峡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疏通文意,掌握新出现的字词翻译。掌握文章语言特点和修辞。
2、过程与方法:掌握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尝试自学课外古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三峡壮丽风光,培养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三篇古文,对古文学习的思路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古文的字词也有了一定的积累,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课前对文章先进行理解,上课时可重点分析重难点。
3重点难点
疏通文意,积累文言文字词,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反复诵读,体会文章优美语言。学习文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探讨文言文写景的特征和写作特色,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引入课题
长江三峡位于中国的腹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除了著名的长江三峡外,全国各地多条河流上都有名为三峡的景点。长江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今天,让我们跟随郦道元的脚步,领略一下千年以前的三峡风光。
活动2【讲授】读课文,解文意
交流预习内容。小组内组长组织读课文,交流文意,分享预习成果。
(1)教师重点强调:A字音:属引凄异(zhǔ)
B翻译:字词: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
乘奔御风:奔驰的骏马,名次作动词。
三声:这里不是确数。
句子:例1:重岩叠嶂:实际意思为重叠岩障。隐天蔽日:实际意思为隐蔽天日。(互文,把意思复杂的句子分成两个,意义相互补充,翻译时注意合并。)
例子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应理解为“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应理解为“素湍回清,绿潭倒影。”(并提:将两个短语或句子,合并为一个短语或句子,翻译时注意分为两句。)
活动3【活动】合作交流,探讨问题
1、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思考作者抓住了三峡那些景物、那些特征进行描写的?组内讨论,填写表格,并展示。
层次
季节
主要景物
景物特征
第一层
四季

长、多、挺拔、险峻
第二层
夏季

凶猛、迅疾
第三层
春冬
水、山、柏
清幽、秀丽、平静
第四层
秋季
水、猿
凄异、哀转
2、根据填写的表格思考,作者先写了什么,为什么没有按照四季的时间顺序来写?
先写山,因为“峡”的意思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最后写三峡之秋,渲染一种悲凉气氛。
3、选择小组读课文,让同学边听边思考,从描写的角度:正面与侧面、动态与静态的角度品析作者写山水的高明。请从文章中找出一个例子并分析。
例如:(1)写山的正面: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 侧面: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写山为静,文气平静舒缓;写夏水为动,文气紧张;写春冬景色静中微动,文气轻松晓畅;写萧瑟之秋则文气转为沉重、弛缓、凄清、悲凉。
齐读课文将紧张、舒缓、沉重的感觉读出来,感受文章的美。而后插入三峡
4、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
分析:由于两岸夹山,江道纡曲,水势湍急,成为著名的险境。在古代的条件下,渔者或行人乘舟经过此地,都不能不临其境而提心吊胆,随时准备付出生命的代价。除了眼见滩险山高之外,又偏偏此地多猿,猿声凄异其哀转之声就不能不产生惊惧之情,从而倍感凄楚。
明确:引用渔者的歌谣来说明三峡秋景的凄凉,以衬托游者哀愁的心情。“泪沾裳”把自然景物与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5、本文通过对三峡的描写,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分析:重点阅读文中描写景物特征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明确:本文作者描述了三峡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6、课文小结:古文学习应按照读音、字词翻译、句子翻译、作者写法、抒发的感情的顺序进行。本文《三峡》作者独具匠心,先写山,再写水,先写夏水,再写春冬之水,最后写秋的悲凉,描写动静结合有张有弛,为我们展现了三峡的壮丽风光,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活动4【练习】练笔
三峡是美丽的,我们的祖国还有很多这样的壮丽河山。请你为我们的祖国中的任意美景写一段话,分享给你的同学们,让大家看到更多的美景。
活动5【测试】拓展阅读
江水又东,径西陵峡。《宜都记 》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 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郦道元《江水》)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径西陵峡 ( ) (2)而两岸高山重障( )
(3)绝壁或千许丈( ) (4)其石彩色形容 ( )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林木高茂,略尽冬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会让你联想到哪个古诗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6【作业】巩固
背诵课文并复习。
课文《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潄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