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教学设计 (1)

文档属性

名称 21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教学设计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5 10:46:3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21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十九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齐说:罗迦·费·因格)。他是哪个国家的人?(美国)
这在课文下面的注解①里有介绍,请一位同学将注解①读一下。(指定一学生朗读)
同学们从这一注解里还得到了哪些信息?
(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原来是美国人写的,日本人把它翻译成了日文,最后再由中国人从日文翻译为中文,而且还作了修改。)
这究竟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呢?请大家谈谈对《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预习印象。
(思想上很有启迪)
(开头很精彩,引人入胜)
(有点乱,没看懂作者写什么)
……
看来,事物的正确答案真的不止一个呢。
二、整体感知
(大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本文的主题都给予了肯定,对其写法多数同学持贬意。大家这种尊重课本但不迷信课本,敢于质疑课本的态度还是非常可贵的。)
现在,我们做第一个事情,弄明白这篇文章到底想讲什么问题?请读题目。
那么,全文是不是在讲“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一个问题呢?(不是)
除此之外,文章主要是围绕什么问题来发表议论?(请用一个词语回答:创造性思维)
我们从全文可以看出,文章的大多篇幅议论的是“创造性思维”。
……
三、学习第一层次
那么,作者为什么开头不直接切入这一主题,而是设置了一道有趣的选择题呢?通过这一有趣的选择题又是为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观点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1-4自然段,然后请大家在书上圈点标注一下作者总结性的语句。)
……
( “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对,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以及思维视角的转换,都会使得事物的答案是多种多样的。作者用有趣的选择题开头、生动形象、吸引读者,同时提出了“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是最重要的。”这一主要观点。)
作者的主要观点见解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板书:中心论点)
四、学习第二层次
1.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那么怎样才积极寻求到第二种答案,或者怎样才能寻求到解决问题的其他途径和方法呢?
(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 )
2.对!那我们就来看课文是怎样来论述的。请同学们跳读课文,思考:针对创造性的思维作者提出哪几个问题?(根据学生的讨论,投影出示)
⑴ 创造性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
⑵ 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⑶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思维的人?
屏幕上的这几个话题,作者又是怎样自行解决它的呢?(生自读课文,在自己的书本上简要标记)(师巡回了解。)
3.合作探究:
好,现在就请大家和同伴进行交流,一会儿我们再请各学习小组的中心发言人告诉全班同学你们小组的交流情况。
(学生分组进行认真而激烈的交流)
(师到各学习小组中,看学生交流的情况,不时对合作学习作一点指导)
4.大组交流:
对照思考题讨论:
⑴ 师:作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的要素有哪些?
(汲取知识、运用知识、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持之以恒地进行尝试)
⑵师:文中用了哪两个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请用简单的语言概括这两则事例)
(约翰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的过程,罗兰发明了对战型的乒乓球游戏。)
为什么要选用两个事物来证明作者观点?这两个事例有什么侧重?同桌之间可以交换一下看法
(前者侧重于“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后者侧重于“尝试”)
这样用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的方法就叫做举例论证。 (板书:举例论证)
⑶刚才同学们合作得很好,那么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生1:任何人都有创造力,创造的意识在自己的思想里。
生2:伽俐略还只是一个学生时就发现摆,瓦特发明蒸汽机时只是学徒,富兰克林发明轮船时在别人眼里不过是“疯子……
生3:即使是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也并非是轻而易举地获得灵感,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而形成的。
生4:区别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依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的细小的想法。
⑷对,文章最后一段也明确指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那么,总的来说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思维的人? (最好用词语提炼出来)
生大声齐读末节后回答(师择要点板书)
一个态度: 坚信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三个关键:积累知识、运用知识、发展小灵感
五、小结课文(完善板书 )
回顾全文,课文开头先引用材料,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话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是提出问题;
主体部分从“创造性的思维必需要素”和“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是分析问题;
结尾部分归给总结出:“怎样才能成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呢”,这是解决问题。
文中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举了几个例子,有具体的,有概括的,这样的方法就叫做举例论证。
六、引导质疑(投影出示)
如果我们从议论文的一般思路来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说这篇文章写得深入浅出,结构严谨。 但在不少名家眼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完全就是一篇逻辑混乱,语言粗陋,颠三倒四的议论性杂文。平时作为科学启蒙的随笔来看勉强尚可,要作为教材,且作为引领学生进入议论文大门的开门之作,实在害人不浅。
第一,文章标题并非全文论点或论题,容易造成误导。
第二,详略安排失当,“引子”部分过长。就像一个家庭的“玄关”过长,一开始就让人不知所从。而后文突然插进的关于“这种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的调查研究文字,使得多数人不能一下子读懂,因此,感觉此文有点乱的的人不在少数。
第三,观点表达缺乏层次性,作者的思路忽东忽西,相同的要点反复陈述,让人摸门不着。
第四,论据的表述侧重性不够。比如古登贝尔克的例子和布歇内尔的例子都只证明了“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的重要,而对第六自然段最后一句“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只字不提。这两个事实论据不能和第六自然段的论述形成严谨的呼应。气人的是,后文中又一次提到了“反复推敲,逐渐充实”的问题,但是,却没有相对应的论据出现。观点在同一层面上打转,论述却没有深入。
第五,语言表述太随意,全无严谨追求。作为全文起点睛作用和总结作用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细细品读会发现,这段文字的语言顺序安排完全和前文相左,根本不是一脉相承。“坚信自己有创造力”前文是安排在第九自然段才论述的,但最后自然段却作为了第一点。其实,最后这一自然段的安排是合理的,但既然如此,为何作者不在构思这篇文章的时候,在前面就考虑到这些呢?
……
这样的乱七八糟的课文当然应该枪毙!
七、创造性思维训练
针对以上观点,结合文章最后一段,请你对这篇文章提出修改意见。
大家很聪慧,现在我们总结一下。
第一,重新拟标题。(作为议论文,标题直接就是论点或者点明论题是比较合适的。)(示例一:怎么才能成为一个有创造力思维的人;示例二:创造性思维有哪些要素?示例三:创造性思维要素探幽)
第二,用图形鉴别的例子三言两语引入关于创造力的问题。
第三,谈决定创造力有无的自信力问题(这个放在最后也可以,但就是不宜放在中间)。
第四,再依次谈知识的积累、活用知识的意识、关注小的灵感、持之以恒地进行试验……
最后总结,得出结论。
八、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体会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但要想成为一个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那还得积累知识、运用知识、锲而不舍地发展小灵感。希望今天这节课对大家有所帮助、有所启迪。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