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教学设计 (2)

文档属性

名称 21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教学设计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5 11:01:3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21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初步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能力目标
1、默读。在快速高效的默读中,筛选信息,初步领会文章的基本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了解议论文中常用的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体会本文语言严谨平和的特点。
3、理解体验设问句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事物的正确答案真的不止一个,建立“我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自信,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朝创造型、创新型人才的方向健康成长。
2学情分析
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对自然界、对科学领域充满了好奇和幻想学习本文,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议论文,对相关的文体知识了解较少,学习中会遇到一些困难教师要抓住本文观点鲜明、结构严谨的特征,教学中将文体知识有机渗透给学生,注重学生在读中体味,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讲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3重点难点
一、重点 1、区分观点和材料的关系,认识本文的论证方法。 2、体会周密严谨又亲切平和的语言风格。 突破方法:抓住设问句和过渡段,找到作者的观点,体会论证过程,识别论证方法。再通过语文活动尝试提出观点,并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来论证观点的论证思路。静心阅读课文,沉浸于字里行间,聆听智者亲切教诲,领会课文意旨。遇到疑难,师生讨论探究。语言体会除默读外,全文朗读,学生指出重点疑难的句子,师生互动品味探究。 二、难点 1、理解文章思路、设问句的作用。 突破方法:模拟一个“对话”节目。组织学生分别扮演主持人、作者、观众。强调和作者平等对话、互动参与的意识,活跃课堂氛围,激活第一次学习议论文的兴趣。在主持人的不断追问中,作者和观众体验设问引领思考的作用,并在不断对话互动中一步步深入进去,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探究到文章的论点。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和对话交流能力。对话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力的锻炼,可以获得最大化的课堂效益。 2、培养创造性思维。 突破方法:通过语文活动,激发学生思考,引领学生关注生活细节,通过设计“自创名言”“异想天开”“我是小发明家”等语文活动,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实践尝试。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设置情景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这幅图也隐含着一种生活的道理:世界是千变万化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由于角度不同,问题的答案也是丰富多彩的。正如苏轼所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有趣的话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美国实业家罗迦?费?恩格。(板书课题、作者)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从求答案到谈启示,引出课题轻松自然。简简单单的一个公式,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了阅读课文的兴趣。
活动2【讲授】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①注意下列字的读音和写法。
根深蒂固孜孜不倦汲取锲而不舍
②掌握下列词语的含义
根深蒂固孜孜不倦汲取持之以恒
推敲不言而喻锲而不舍
2、初读课文,回答问题。
本文的结构如何划分的?
【析】结构:总——分——总。文章先用四个图形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然后层层推进,提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的重要性,以及创造性思维必备的要素;最后得出结论: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人。
活动3【活动】课文学习研讨
请同学们翻开书本,并自读课文,边思考下列问题,边圈画出相关的语句。 1、文章开头设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作者由此得出什么结论?
2、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论证方法来阐明这一事理的? 3、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 这里又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来论证?文章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举例简析。 4、区分一个人是否有创造力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研讨交流(注意让学生读与思密切结合)
【析】1、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2、3题意在引导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方法的辨析,并不断认识到,为了增强说理的效果,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的道理。
第2题:第一问:第三段中“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第二问:作者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这一道理。先从反面说:“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再从正面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正反对比,使说理全面而透彻,增强了说服力。
第3题:①举例论证。如作者在论述“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时,列举了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印刷机、排版术的事例以及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乒乓球游戏的事例。事例典型,有代表性,具体确凿地阐明了事理。
②道理论证法。如第10自然段。 归纳: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已解决了以上问题,从而对文章的内容有了整体的感知。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大家要掌握阅读方法,善于抓住关键段落、句子、词语来解读文章。比如:解答第一个问题要抓住第三段的最后一句,这是中心句在段尾的例子;解答第三个问题要抓住第六段的首尾两句;解答第四个问题要抓住第十二段的第一句,这是中心句在段首的例子。 此环节:整体感知。设计四个问题,提挈全文,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不慢待阅读结果,更注重阅读过程以及方法的指导。
活动4【活动】问题探讨
学生分小组探究交流 有人觉得“创造力仅仅是属于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这些名人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最好举实际的例子加以说明,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予以肯定和表扬) 此环节:探究问题。这个问题源于文本,见“探究·练习”。教者顺手拈来,却激活学生的思维,同时也体现了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活动5【活动】延伸拓展
有人说过:“想像是人的一种重要的创造力”。同学们,你们的想像力如何呢?让我们来完成一道思维训练题。(板书:○△) 1、先看图形“○”“△”,再展开联想写一小段话。 2、学生写作交流板书:放飞想象勇于创新 此环节:延伸训练。此题设计得好,融思维能力训练和语言表达训练于一体,相当新颖。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课堂的气氛异常热烈,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活动6【活动】畅谈收获
同学们,上完这节课后,你们有何收获? 学生回答交流 教师归结: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同学们,一位哲人说得好:“人的天职在于探索。”让我们放飞创造性思维的风筝,大胆探索,积极投身于创新的洪流中吧!(掌声热烈) 此环节:学后反思。看似节外生枝,体现全新理念。
通过学习本课,同学们对议论文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希望大家都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活动7【作业】课后作业
一、熟读课文,探究下面的问题 1、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于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这篇课文却提出与之相反的观点,要求我们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为什么非常重要? 2、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只有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才具备创造性思维的看法,为什么不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二、本文主要论述什么问题?作者为什么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谈起?关于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为什么到篇末才给出全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