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土地资源与农业》习题
选择题
1.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 )
A.非季风区??????????? B.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
C.西部高原及山地地区?????? D.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2.我国林地主要分布在(??? )
A.东北、西北和西南边疆地区
B.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山地
C.华北、西北和东南地区
D.东北山区、青藏高原以及西北山地
3.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 )
A.东部季风区????????????? B.东部平原和丘陵地区
C.西部内陆高原和山地????????? D.半湿润地区
4.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土地资源类型少,耕地、草地比重大
B.难利用土地比重小,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C.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
D.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后备土地资源充足
5.下列属于难利用的土地是(??? )
A.新疆的干旱荒漠地区????????? B.黄土高原
C.江南丘陵?????????????? D.内蒙古草原
6.我国可利用土地类型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 ?)
A.草地??????? B.林地????????
C.耕地??????? D.建筑用地
7.下列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正确的是(??? )
A.在陡坡上开垦梯田
B.为了提高草场利用率,尽可能增加放牧牲畜数量
C.洞庭湖大面积围湖造田
D.农村新建住宅,尽可能选择荒坡地
8.全国土地日是(??? )
A.3月25日???? B.10月15日????
C.6月25日????? D.12月15日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依法用地,规划用地
B.因地制宜,合理利用
C.占用基本农田,大力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
D.加大对农田基本建设和环境治理的投入
10.关于土地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土地是一切财富之源
B.土地是可再生资源,无论怎样利用都不会降低其生产力
C.土地是土壤资源
D.戈壁、高寒荒漠等也属土地资源
12.“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目前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主要保护的土地类型是(??? )
A.天然林地????????? B.耕地
C.高山草甸????????? D.天然湿地
13.下列人类活动,不合理的是(??? )
A.黄土高原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B.半干旱草原上开垦耕地
C.营造“三北”防护林??????????? D.山坡地上毁林造田
14.下列地区与其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连接正确的是(??? )
A.黄河下游地区——草地???????B.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田
C.大兴安岭——林地?????????D.内蒙古高原——旱田
参考答案:
1.B? 2.B? 3.C? 4.C? 5.A? 6.A? 7.D? 8.C? 9.C?? 10.AD? 12.CD? 13.BD? 14.BC
《第二节 土地资源与农业》习题
一、选择题
1.采购员要去采购甜菜和马铃薯,应该去( )
A.松嫩平原 B.黄土高原
C.四川盆地 D.成都平原
2.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粮食,蔬菜来源于( )
A.种植业 B.林业 C.牧业 D.渔业
3.下列地区中不利于种植业发展的是(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塔里木盆地
4.我国东北平原的耕作制度是( )
A.一年三熟 B.一年两熟
C.一年一熟 D.两年三熟
5.下列四种农作物中,分布在华北平原的是( )
A.甘蔗 B.油菜 C.花生 D.甜菜
二、读下面“我国北方和南方水土资源比较图”及“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回答问题:
我国北方和南方水土资源比较图
(1)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部________区。大致以________一线为界,以北以________(耕地)为主,以南以________(耕地)为主。
(2)上述耕地分布特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水土资源的地区匹配是否合理?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漫画“愁”,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母亲为何发愁?
(2)这幅漫画揭示了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是___________。
(3)我国是否存在这些问题?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4)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近年来,我国北方常发生较大的浮尘、扬沙、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请上网收集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沙尘暴的发源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起沙尘暴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针对这一问题,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A 2.A 3.D 4.C 5.C
二、
(1)东? 季风? 秦岭-淮河? 旱田? 水田?
(2)我国东部临海,受夏季风影响明显,西北内陆地区? 夏季风难以到达,降水少,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南方降水较多,主要是湿润地区;北方降水较少,主要是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3)不合理? 北方地多需水量大,但水资源少,南方则相反
三、
(1)人口迅速增多,人多地少。
(2)人口、资源。
(3)存在? 人口增加。建设用地增加,人为破坏,不合理的乱占耕地,以及自然界中土壤沙化及水土流失日益加剧,人均耕地面积将进一步减少。
(4)控制人口数过,提高人口素质;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四、
(1)影响中国的沙尘暴源区既有境外源区又有境内源区。境外源区主要有蒙古荒漠区和哈萨克斯坦沙漠区;境内源区主要有内蒙古、新疆沙漠。
(2)冬季风强劲,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草场资源、森林资源,造成草场退化、森林覆盖率下降、地表水分减少,加剧了沙尘天气的横行。
(3)在北京北部的京津周边地区建立以植树造林为主的生态屏障;在内蒙古推动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中心的生态恢复保护带;在河套地区和沙黄土地区,以保护水资源和天然绿洲为中心,控制沙化土地,保住天然绿洲,逐步扩大人工林;尽快建立一个与周边国家长期合作防治沙尘暴的关系。
《第二节 土地资源与农业》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3.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
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与“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
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
直观法、讨论法与谈话法。
教学媒体
中国地形挂图,投影片“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草原自东向西的变化”、“水土流失与小草的哀求”漫画、及“三北防护林的分布”图。三大林区的录像。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教师提问: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
学生回答问题略。
【板书】第二节 土地资源与农业
一、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教师讲解】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土地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和活动的场所”、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那么我国的土地资源状况又如何哪?
【承转】我们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知道了我国土地资源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那么我国的耕地、林地和草地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教师引导】现在请同学们看“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思考以下问题:
(1)我国的耕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在作物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区别?
(2)我国的草原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草原自东向西是如何变化的?
(3)我国的林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在林地的品种上有什么区别?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寻找答案。
学生代表发言后,由学生小结:
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草地的类型与产草量由东向西随着降水量的减少而变化。
林地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交通不变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山地。从录像中可发现:东北林区具有岭阔谷宽、气候冷湿、松林成海;西南林区高山峡谷、气候多样、树种繁多;东南林区低山丘陵、气候湿热、经济林盛。
【教师承转】大家看课本中的“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和“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比重”图。(同时出示投影片)并提供以下资料:
(1)我国山地占国土总面积的2/3以上,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面积大的国家相比,我国山地比重最大。我国耕地只占土地总面积的1/10,比美国、印度都低。森林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远低世界平均水平。
(2)中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和人均数量(1992年)
请同学们分成六个大组,给同学们十分钟时间来讨论下列问题,每个小组选三个问题讨论?然后每个小组出一名同学代表全组发言,全班评议。
平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高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山地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除了上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以外还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
我国大约有几种土地利用类型?
哪些属于已经人工改造利用的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多少(%)?其中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哪两种土地利用类型?
哪些属于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又占土地总面积的多少(%)?
难于利用的土地主要有哪些?概括一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为什么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多种多样?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学生活动略。
【教师小结】同学们讨论的既热烈又充分,现将同学们的讨论结果小结如下:
(1)由于我国面积辽阔,地形、气候、土壤等条件复杂多样,加上各地农业发展的历史、生产水平、土地利用方式等的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土地类型。大部分土地经过人工改造利用已成为耕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占总面积的63.9%)等,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约占总面积的17%),但也还有相当一部分土地至今未能利用,仍为戈壁、荒漠、高寒石山(约占总面积的19.1%)。
(2)从同学们的概括来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是:土地类型多种多样;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从文字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难利用的土地比重大,改造后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不多,即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3)我国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对发展农业是一种不利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想方设法提高土地利用率;我国山地的比重大,山地一般不利于农耕。利用不当容易引起水土流失,交通运输也比较困难,但林、矿资源丰富;如何合理开发山地,保护耕地,增加林地,是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之一;而土地类型多种多样,又为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板书】 一、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1.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
2.山地多、平地少。
3.后备耕地资源匮乏。
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活动: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为什么同一种植物生长在南方结出又大又甜的橘子,生长在北方却结出又苦又涩的枳子呢?
教师活动:“水土异也”也就是同学们所说的南北方气候、地形、土壤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在发展农业生产时,我们能照搬其它地区的生产模式吗?
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南北方地区是如何根据气候条件的差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
播放视频:南、北方农业发展差异
展示四幅景观图片:A 皖南山区的茶园、B呼伦贝尔的牧场、C渤海的水产养殖场、D东北平原农场,回答每幅图片的农业生产部门各是什么?
多媒体展示问题:
北方地区热量___,降水___,适宜发展____种植业;南方地区热量___,降水___,适宜发展____种植业;西北内陆地区和青藏高原草地___,适宜发展____业。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充分利用各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我们还要知道,发展农业生产还要受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这也是遵循“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表现。
【教师承转】为了解决中国人口的吃饭问题只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不够的因此大力发展和推广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成为了主要解决手段。那么,现代农业有哪些技术优势呢?
1.教师可以介绍一些我国科技兴农的典型案例,并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或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珍惜每一寸土地 切实保护耕地
【转承】耕地、草地、林地是我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它们都是可以更新的资源,但是利用不当、不注意保护土地资源就不能继续利用。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下面资料所说: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农业耕种的国家,水土流失已使一部分地区几乎变成不毛之地了。据估计,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千米,每年流失土壤约50亿吨。仅黄河水系每年流失土壤就达16亿吨之多。如果将这些流失的泥土堆成高宽各1米的堤坝,就可以绕地球20圈以上。
(2)目前,我国沙漠、戈壁及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达149.6万平方千米,占到我国国土面积的15.5%,也就是说我国的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超过1/7的土地已沙化。另外,尚有15.8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正在沙化,其中包括393公顷农田和493万公顷草场。据专家估计,目前我国的沙漠正在以每年1560平方千米的速度继续扩大。
(3)我国的草场过度放牧问题十分严重,草场的退化因而也十分严重。据我国北方和青藏高原等10个牧业省区统计,建国后,牧场放养牲畜头数增加了2~3倍,而草场面积却在减少。严重地过度放牧,使我国的草场退化问题十分严重。
(4)我国的森林资源日益减少,从1952年至1985年人口由5.7亿增加到了10.59亿,几乎增加了1倍,而同期我国的森林实际消耗量大约为60~80亿立方米,相当于现有森林都已采伐了一遍。例如,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有成熟的原始森林资源约3.1亿立方米,目前已减少了2/3,有些地区已到了无林开采的地步。
这些问题大都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出示投影片:漫画《水土流失》、《小草的哀求》)大家结合漫画说一说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我们自己生活的地区中还有哪些破坏与污染土地资源的现象?还有哪些乱占耕地的现象?请大家讨论一下,由代表来介绍一下。
学生讨论,并由学生来概括:
建设侵占土地资源,日益严重的土壤贫瘠化,不断加重的土壤盐渍化,农药和污水的污染等。
【讲授】面对这些问题,国家有以下几种措施:
(1)由国家制定政策法令,如《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要求公民遵守国家的法令,违者要追究责任,受到处罚。
(2)做到土地资源的“开源”与“节流”相结合,开荒与植树造林相结合,控制建筑用地。
(3)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护,在牧区建设人工草场,在风沙危害的地区建设防护林体系等。
【启发】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要有这些措施?这些措施能起到保持土地资源的作用吗?你还有哪些保护土地资源的建议?你能将这些措施的含义概括为一句话吗?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以形成共识。
【教师小结】同学们自由发言,畅所欲言,谈的很好。概括同学们的发言:
课件37张PPT。第4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二节 土地资源与农业土地是山川之本
土地是万物之本
土地是人类的衣食父母
土地是一切财富之源
所有的物华天宝都是土生土长
土地是过去的一切,也是将来的全部建造房屋种植农作物植树种草修筑道路开发矿藏放牧牛羊土地资源很重要旱作耕地草地水田耕地沙漠戈壁林地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季风区非季风区以水田为主的耕地江南水田插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耕地以旱地为主的耕地东北平原的耕地戈壁、高寒荒漠、石山甘肃敦煌附近的戈壁荒漠草原和草地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青藏高原北部羌塘高原的草原森林黑龙江大兴安岭的樟子松海南岛热带季雨林沙漠新疆塔里木盆地中的沙漠参考地图——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中国地形图、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配合水田和旱田的图片,讨论:1.我国的耕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
2.在地形上是如何分布的?
3.在作物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区别?参考地图——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中国地形图、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配合中国草原分布图,讨论:1.我国的草原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
2.在地形上是如何分布的?
3.草原自西向东是如何变化的?参考地图——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中国地形图、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配合中国森林分布图,讨论:1.我国的林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
2.在地形上是如何分布的?
3.在林地的类型上南北方有什么差别?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交通不便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山地。难以利用土地——新疆、内蒙古、青藏地区的荒漠土地资源的特点:①土地类型多种多样看图说出中国土地资源特点土地资源的特点:②绝对数量大,人均相对数量少。222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④ 后备耕地资源短缺。③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我国地形、气候、土壤等各种自然条件以及社会经济条件千差万别,形成了多样化的农业。水 稻旱
作
物
东南部:
土壤肥沃
季风活跃
气候温暖
雨热同期秦岭—淮河畜牧业400mm西北部:
干旱
半干旱
高寒森林:东半部的山地地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草原和草地:西半部广大地区西南地区垂直农业双季稻、香蕉,一年三熟
玉米、小麦,一年两熟
玉米、荞麦、燕麦,一年一熟
适宜发展林业、牧业ABCD珍惜每一寸土地 切实保护耕地水土流失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农业耕种的国家,水土流失已经使一部分地区几乎变成不毛之地。据估计,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千米,每年流失土壤约50亿吨。仅黄河水系每年流失土壤就达16亿吨之多。如果将这些流失的泥土堆成高宽各1米的堤坝,就可以绕地球20圈以上。在陡坡上耕地合理吗?为什么?土地荒漠化 2004年,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3.62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27.46%,全国沙化土地面积为173.9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18.12%,二者合计45.58%.也就是说我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近1/2的土地已荒漠化和沙化。另外,还有近32万平方千米的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据专家估计,目前我国的沙漠正以每年1 560平方千米的速度继续扩大。农田退化
草场退化 我国的草场过度放牧问题十分严重,草场的退化也因而十分严重。据我国北方和青藏高原等10个牧业省区统计,新中国成立后,牧场放养牧畜头数增加了2—3倍,而草场面积却在减少。严重地过度放牧,使我国的草场退化问题十分严重。砍伐森林 我国的森林资源日益减少,从1952年至1985年人口由5.7亿增加到了10.59亿,几乎增加了1倍,而同期我国的森林实际消耗量大约为60亿~80亿立方米,相当于现有森林都已采伐了一遍。例如,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有成熟的原始森林资源约3.1亿立方米,目前已减少2/3,有些地区已到了无林开采的地步。沙漠边缘的防风林带历年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 1991年5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鹏主持召开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议。会议讨论决定,为了深入宣传贯彻《土地管理法》,坚定不移地实行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确定每年6月25日,即《土地管理法》颁布的纪念日为全国土地日。
1991年,土地与国情
1992年,土地与改革
1993年,土地与经济
1994年,土地与市场
1995年,土地与法制
1996年,土地与发展——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1997年,土地与国家——爱护我们的家园
1998年,土地与未来——集约用地,造福后代
1999年,依法行政,合理用地
2000年,保护耕地——为了美好的明天
2001年,规划土地,利国利民
2002年,规范土地市场,促进经济发展
2003年,规范土地市场,促进可持续发展
2004年,坚持科学发展观,珍惜每一寸土地
2005年,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科学发展
2006年,依法合理用地,促进科学发展
2007年,节约集约用地,坚守耕地红线
2008年,坚守耕地红线,节约集约用地,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 展的新机制 历年全国“土地日”宣传活动的主题 我国人均耕地少,加上使用不尽合理,土地资源问题严重。因此,必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总量丰富,人均少山地多,平地少后备耕地资源缺乏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气候类型多样土地资源类型多样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北方旱作物南方水稻东北西南南方西北内陆江河临海珍惜土地
切实保护耕地人口大国农业类型:农业分布:水资源的分布小结课件2张PPT。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东北、西南的天然林区东南部的人工林区海洋养殖:东部沿海地区 淡水渔业:长江中下游地区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东西部农业差异:界线:年400mm等降水量线畜牧业种植业林业渔业东北平原旱地一年一熟小麦、玉米、大豆、甜菜华北平原旱地两年三熟小麦、玉米、花生、温带水果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田水田东南丘陵一年二熟水稻、棉花、油菜、甘蔗一年三熟水稻、甘蔗、亚热带和热带水果课件4张PPT。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基本国策 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
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基本国策在农耕区,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基本农田保护。 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
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基本国策在牧区,建设人工草场,保护天然草场。 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
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基本国策 在易遭受风沙侵袭、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营造防护林,治理沙化、盐碱化。 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
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