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1-4单元)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9分)
1.下面的描述中,不符合生活常识的是( )
A.一盒酸奶有250毫升 B.一个电饭煲的容量约有3毫升
C.义务献血者每次献血量一般为200毫升 D.一个热水瓶的容量接近2升
2.妈妈买了1升牛奶,第一天喝了400毫升,第二天3人将剩下的牛奶平均分,每人分得( )毫升。
A.600 B.200 C.300 D.400
3.甲数÷乙数=3……2,如果甲、乙两数都乘10,那么结果是( )
A.3……20 B.3……2 C.30……20 D.30……2
4.下面算式的商一定是两位数的是( )
A.43□÷45 B.755÷8□ C.5□5÷51 D.6□4÷60
5.小马虎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12错写成21,结果得到的商是17还余3,正确的商应该是( )
A.30 B.360 C.3 D.33
6.条形统计图可以通过直条的( )看出数量的多少。
A.长短 B.宽窄 C.颜色 D.无法看出
7.四(1)班学生平均身高142厘米,四(2)班学生平均身高也是142厘米。小军在四(1)班,小明在四(2)班,小军和小明的身高相比,( )
A.小军高 B.小明高 C.一样高 D.不能确定谁高
8.给添加一个正方体,使它从上面看图形不变,有( )种不同的添法。
A.3 B.4 C.5 D.6
9.下面的物体,从( )看到的形状是
A.前面 B.上面 C.右面 D.以上都对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4分)
10.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瓶眼药水大约15( ),一桶花生油的净含量为4( ),摩托车油箱的容积约10( )
11.5升=( )毫升 3000毫升=( )升
8升300毫升=( )毫升 4800毫升=( )升( )毫升
12.把2升橙汁倒入300毫升的杯子中,要把橙汁全部倒完,至少需要( )个这样的杯子。
13.在括号里填上“>”“<”或“=”
40升( )4000毫升 9毫升( )1升 5000毫升( )5升
14.小明做实验发现1升水的质量是1千克,那么升水的质量是( )千克,合( )克,1毫升水的质量是( )克。
15.小马虎在计算一道除法时,把除数36错看成了63,得到的商是8,余数是15,正确的商是( ),余数是( )
16.在算式□÷△=25……17中,除数最小是( ),这时被除数是( )。(被除数、除数是整数)
17.已知35÷8=4……3,则350÷80=( )……( )
18.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 ) ( )
( ) ( )
19.观察,从( )面看到的图形是,从( )面看到的图形是
20.由若干小正方体拼成的图形,从上面看是,从右面看是,则这个图形最多由( )个小正方体拼成,最少由( )个小正方体拼成。
21.期中考试时,苗苗语文得了98分,数学得了96分,她这两门功课的平均分是( )分。
22.三辆车分别从不同的地点同时出发,给山区运输物资,3小时后同时到达同一目的地。三辆车行驶的路程见下图。
(1)第( )辆车出发时离目的地最远,是( )km
(2)第二辆车平均每小时行驶( )km
(3)第( )辆车速度最快。
三、计算题。(23小题8分,24小题12分,25小题9分。共29分)
23.直接写得数。
320÷80= 64÷4= 400÷80= 150÷30=
420÷60= 850÷50= 75÷5= 8×12=
24.列竖式计算,带*的要写出验算过程。
916÷80= 541÷43= 254÷36= *860÷40=
25.脱式计算。
四、作图题。(共3分)
26.面出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左下图中的物体的形状。
五、解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7.王老师带了500元钱去买足球,每个足球45元,最多可以买几个足球?还剩多少元?
28.李叔叔带了600元去买化肥。买了20袋化肥,剩下20元。每袋化肥多少元?
29.王芳同学整理了四年级一班同学的身高数据,结果如下表。
身高(厘米) 120~129 130~139 140~149 150及以上
人数 7 16 12 8
(1)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面的条形统计图。
(2)这个班身高在( )厘米的人数最多,( )厘米的人数最少。
(3)王芳身高是142厘米,按由高到矮的顺序,大约排第( )名。
(4)你还能发现什么?至少写一条并回答。
30.食堂上星期采购20箱番茄,一共用去800元,平均每箱番茄多少元?如果番茄的价格降到原来的一半,800元可以采购多少箱?
31.小明从家到公园要15分钟。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他用同样的速度从家到学校,要多长时间?
参考答案
1.B
【分析】根据情景、生活经验,以及对容积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1毫升相当于小手指粗的管子里放1厘米的水,1升=1000毫升,大约是2瓶矿泉水的容量;逐项分析后,进行选择;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
A.一盒酸奶有250毫升,符合生活常识;
B.一个电饭煲的容量应该是约有3升,3毫升太小了,不符合生活常识;
C.义务献血者每次献血量一般为200毫升,符合生活常识;
D.一个热水瓶的容量接近2升,符合生活常识;
所以不符合生活常识的是一个电饭煲的容量约有3毫升。
故答案为:B
2.B
【分析】根据题意,1升=1000毫升,先用1000毫升减去400毫升求出第一天喝完后剩下的牛奶,再除以3即可。
【详解】1升=1000毫升
(1000-400)÷3
=600÷3
=200(毫升)
每人分得200毫升。
故答案为:B
3.A
【分析】根据商的变化规律可知,甲、乙两数都乘10,商不变,仍是3。余数要乘10,是20。
【详解】如果甲、乙两数都乘10,那么结果是3……20。
故答案为:A
4.D
【分析】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判断商是几位数。当被除数前两位等于或大于除数时,那么商就是两位数;当前两位小于除数,那么商就是一位数,依此判断即可。
【详解】A.43□÷45前两位是43,43<45,所以商是一位数。
B.755÷8□,除数肯定是80多,被除数的前两位75小于80多,所以商是一位数。
C.5□5÷51,被除数的前两位是5□,如果□里填0,50<51,这时商也是一位数。
D.6□4÷60,被除数的前两位数6□,□里最小可以填0,60=60,商一定是两位数。
故答案为:D
5.A
【分析】由题意可得,除数是21,商是17,余数是3,根据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算出被除数;然后除数改为正确的12,再根据被除数÷除数=商,求出商即可。
【详解】21×17+3
=357+3
=360
360÷12=30
故答案为:A
6.A
【分析】在条形统计图中,一般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能直观地、形象地反映数量的多少,便于比较。
【详解】条形统计图如下图:
由图可知,可以通过直条的长短看出数量的多少。
故答案为:A
7.D
【分析】平均数是所有数据的平均值,反映整体水平,不能确定个体具体数值。两个班级平均身高相同,但小军和小明的身高可能高于、等于或低于各自班级的平均数,因此无法确定两人身高关系。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平均身高无法反映每个学生的具体身高,因此,仅凭平均身高无法比较小军和小明的身高。
故答案为:D
8.B
【分析】根据图示,要想从上面看到的图形不变,只要不改变原来图形的列数即可,所以把小正方体放在任何一个正方体的上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不变。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得:
添一个正方体,使它从上面看图形不变,有4种不同的添法。
故答案为:B
9.D
【分析】观察一个用小正方体搭建的立方体图形,发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图形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也可能相同。从前面看是两个小正方体在下面,一个小正方体在上面靠右。从右面和上面看也是如此,据此可解答。
【详解】
观察这个小正方体,从前面、上面、右面看到的形状都是
故答案为:D
10.毫升/mL 升/L 升/L
【分析】根据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容积单位。容量单位常用毫升和升,其中1升=1000毫升。眼药水量少用毫升,花生油和摩托车油箱容积较大用升。以此答题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一瓶眼药水大约15毫升,一桶花生油的净含量为4升,摩托车油箱的容积约10升。
11.5000 3 8300 4 800
【分析】根据1升=1000毫升,高级单位名数换算成低级单位名数乘进率,低级单位名数换算成高级单位名数除以进率;据此进行单位换算即可。
【详解】5×1000=5000(毫升),则5升=5000毫升;
3000÷1000=3(升),则3000毫升=3升;
8×1000=8000(毫升),8000+300=8300(毫升),则8升300毫升=8300毫升;
4800毫升=4000毫升+800毫升,4000÷1000=4(升),则4800毫升=4升800毫升。
12.7
【分析】1升=1000毫升,那么2升就是2个1000毫升,即2000毫升,2000毫升里面有6个300毫升与1个200毫升,依此解答即可。
【详解】2升=2000毫升
2000毫升=300毫升+300毫升+300毫升+300毫升+300毫升+300毫升+200毫升
由此可知,要把橙汁全部倒完,至少需要7个这样的杯子。
13.> < =
【分析】(1)由题意得,根据1000毫升=1升将4000毫升转化为多少升,然后再比较两个量的大小。
(2)由题意得,先把1升转化为1000毫升,然后再比较两个量的大小。
(3)由题意得,根据1000毫升=1升将5000毫升转化为多少升,然后再比较两个量的大小。
【详解】(1)1000毫升=1升,所以4000毫升=4升。40升>4升,所以40升>4000毫升。
(2)1升=1000毫升。9毫升<1000毫升,所以9毫升<1升。
(3)1000毫升=1升,所以5000毫升=5升。
40升>4000毫升;9毫升<1升;5000毫升=5升
14.0.5 500 1
【分析】将1升水看作一个整体,将其平均分成2份,其中1份是1升水的,是升水。1升水重1千克,1千克=1000克,那么升水就重1000÷2=500(克),而500克=0.5千克。1升=1000毫升,用1升水的质量除以1000,即可求出1毫升水的质量。
【详解】1升=1000毫升
1千克=1000克
1000÷2=500(克)
500克=0.5千克
1000÷1000=1(克)
升水的质量是0.5千克,合500克。1毫升水的质量是1克。
15.14 15
【分析】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由题意得,小马虎在计算一道除法时,把除数36错看成了63,得到的商是8,余数是15,那么直接用8乘63再加上15先算出被除数。最后再用得数除以36即可算出正确的商和余数。
【详解】8×63+15
=504+15
=519
519÷36=14……15
小马虎在计算一道除法时,把除数36错看成了63,得到的商是8,余数是15,正确的商是14,余数是15。
16.18 467
【分析】根据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可知,余数要小于除数,则△里面的数要大于17,最小是18。再根据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解答即可。
【详解】除数:17+1=18
被除数:
25×18+17
=450+17
=467
所以在算式□÷△=25……17中,除数最小是18,这时被除数是467。
17.4 30
【分析】根据商不变规律,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余数也要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已知35÷8=4……3,被除数35乘10变为350,除数8也同时乘10变为80,根据商不变规律,商不变,还是4,余数则变为3×10=30,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得,已知35÷8=4……3,则350÷80=4……30
18.5 4 62 49
【分析】对于每个不等式,用右边的数除以左边的已知乘数,如果余数,得到的商即为最大能填的数。若没有余数,则商需减1即为最大能填的数。
【详解】(1)360÷61=5……55
因此括号里面最大能填5,即61×5<360
(2)187÷39=4……31
因此括号里面最大能填4,即4×39<187
(3)250÷4=62……2
因此括号里面最大能填62,即62×4<250
(4)600÷12=50
因此括号里面最大能填49,即12×49<600
19.上 前/正
【分析】
观察可知,从上面看,能看到两排正方形。下面的一排只有1个正方形靠左,上面的一排有3个正方形,上下两排正方形的边不相邻。即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
从前面或者正面看,能看到两排正方形。上一排只有1个正方形,在左边第二个。下一排有4个正方形。即从前面看到的图形是
【详解】
据观察,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从前面或者正面看到的图形是。
20.7 5
【分析】
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可知底层有4个小正方形,从右面看到的是,可知有2层,上层至少有一个小正方形,最多有3个小正方形,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由分析可知,底层小正方体的个数有4个,
4+1=5(个)
4+3=7(个)
所以这个图形最多由7个小正方体拼成,最少由5个小正方体拼成。
21.97
【分析】根据题意,先把苗苗的语文和数学成绩相加,然后再用求出的和除以2,即可求出她的这两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多少。据此解答。
【详解】(98+96)÷2
=194÷2
=97(分)
即期中考试时,苗苗语文得了98分,数学得了96分,她这两门功课的平均分是97分。
22.(1)三 210 (2)50 (3)三
【分析】(1)条形统计图的纵轴表示行驶的路程,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辆车行驶了180km,第二辆车行驶了150km,第三辆车行驶了210km,比较三辆车行驶的路程即可。
(2)速度=路程÷时间,第二辆车行驶的路程除以行驶的时间,即可算出第二辆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km。
(3)速度=路程÷时间,每辆车行驶的路程除以行驶的时间,即可算出每辆车的速度,再比较大小。
【详解】(1)(1)150<180<210
第三辆车出发时离目的地最远,是210km。
(2)150÷3=50(km)
第二辆车平均每小时行驶50km。
(3)180÷3=60(km/h)
150÷3=50(km/h)
210÷3=70(km/h)
50<60<70
第三辆车速度最快。
23.4 16 5 5
7 17 15 96
24.11……36 12……25 7……2 21……20
【分析】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验算: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详解】916÷80=11……36 541÷43=12……25
254÷36=7……2 *860÷40=21……20
验算:
25.6 15 3
【详解】540÷15÷6
=36÷6
=6
720÷(8×6)
=720÷48
=15
210÷35÷2
=6÷2
=3
26.【分析】根据物体三视图的认识和画法,该物体从前面能看到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分三层,上层一个中间层一个下层两个,右齐;从右面看能看到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分三层,上层一个中间层一个下层两个,右齐;从上面看能看到三个相同的小正方形,分两层,上层两个下层一个,左齐,据此作图即可。
【详解】如图:
27.11个 5元
【分析】根据题意,用带去的钱除以每个足球的价钱,商就是最多可以买几个足球,余数就是还剩多少元。
【详解】500÷45=11(个)……5(元)
答:最多可以买11个足球,还剩5元。
28.29元
【分析】由题意得,李叔叔带了600元去买化肥。买了20袋化肥,剩下20元。可以先用600减去20算出20袋化肥花了多少钱,然后再除以20即可算出每袋化肥多少元。
【详解】(600-20)÷20
=580÷20
=29(元)
答:每袋化肥29元。
29.(1)(2)130~139厘米的人数最多,120~129厘米的人数最少;
(3)18(答案不唯一)
(4)【分析】(1)把统计表中的各个身高段的人数,在条形统计图中用直条表示出来即可;
(2)直条最长的身高段的人数最多,直条最短的身高段的人数最少;
(3)150厘米以上的有8人,142厘米身高在140~149厘米之间,所以排名在第8名的后面,身高在140~149厘米之间有12人,所以排名不会低于12+8=20(名),大约排第18名(答案不唯一)。
(4)根据统计图表发现:四年级一班一共多少人,把各个身高段的人数相加即可。发现合理即可,答案不唯一。
【详解】(1)
(2)这个班身高在(130~139)厘米的人数最多,(120~129)厘米的人数最少。
(3)王芳身高是142厘米,按由高到矮的顺序,大约排第18名。(答案不唯一)
(4)四年级一班一共多少人?
7+16+12+8=43(人)
答:我发现四年级一班一共43人。(答案不唯一)
30.40元 40箱
【分析】食堂上星期采购20箱番茄,一共用去800元,求平均每箱番茄多少元,根据除法的意义,用除法计算即可解答。如果番茄的价格降到原来的一半,求800元可以采购多少箱,用第一小问求出每箱番茄的价格除以2,求出降价后的价格,再用800除以求出的降价后的价格即可解答。
【详解】800÷20=40(元)
40÷2=20(元)
800÷20=40(箱)
答:平均每箱番茄40元;800元可以采购40箱。
31.50米 16分钟
【分析】根据题意,用从家到公园的路程除以时间15分钟,就是小明平均每分钟走的米数。
再用从家到学校的路程800米除以他平均每分钟走的米数,就是小明需要的时间。
【详解】750÷15=50(米)
800÷50=16(分钟)
答:平均每分钟走50米,从家到学校,要16分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