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秋七上语文期中临考押题卷(浙江卷)02(原卷版+解析版+答题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秋七上语文期中临考押题卷(浙江卷)02(原卷版+解析版+答题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9.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1-01 19:11:37

文档简介

2025秋七上语文临考押题卷(浙江卷)02(原卷版)
(考试用时120分钟,满分120分)
考生须知:
1.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2.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 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5.测试范围:统编版新教材七上1—3单元+《朝花夕拾》。书写3分
一、积累与运用
研读以下有关交友的名言警句,完成相关任务。(5分)
真正的友情在困难时期zhàn(1)_______________放光芒。(泰戈尔) 谁要是选择吝sè(2)_______________鬼做朋友或信赖自私和怯懦者的虚假友谊,谁就有被误解的可能。(托·布朗)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gōng(3)________________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 真正的友谊不是一株瓜蔓,会在一夜之间蹿起来,一天之内枯萎下去。(夏洛蒂·勃朗特)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2.请用比喻修辞写一句话,表达你对友谊的理解,与夏洛蒂·勃朗特探讨。(2分)
真正的友谊是 ,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5 月 10 日,大约一百名左右的青年志愿者在橘子洲参加了绿色骑行活动。
B.国庆假期,为了防止安全事故不发生,我们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
C.为了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行为,长沙市教育局严禁公办学校招收择校生。
D.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游产业。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周总理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他的灵车驶过十里长街,无数群众肃立送别。
B.一曲《春天的故事》,唱出了中华民族“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奋进姿态。
C.无数的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终于结束了旧社会夜不闭户的凄苦生活,开创了太平盛世。
D.“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深陷囚笼的叶挺将军以生命诠释了何为知耻守节。
5.在表格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诗句。(8分)
自然之美 古诗文名句
动静相宜 峨眉山月半轮秋,(1) 。(李白《峨眉山月歌》) 水何澹澹,(2) 。(曹操《观沧海》)
意境凄美 (3)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意蕴丰富 (4)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宁静苍茫 (5) ,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蕴含哲理 (6) , 。
二、阅读与鉴赏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夏 天
汪曾祺
①夏天的早晨真舒服。空气很凉爽,草上还挂着露水(蜘蛛网上也挂着露水),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夏天的早晨真舒服。
②凡花大都是五瓣,栀子花却是六瓣。山歌云:“栀子花开六瓣头。”栀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处微绿,极香,香气简直有点叫人受不了,我的家乡人说是“碰鼻子香”。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管得着吗!”
③人们往往把栀子花和白兰花相比。苏州姑娘串街卖花,娇声叫卖:“栀子花!白兰花!”白兰花花朵半开,娇娇嫩嫩,如象牙白色,香气文静,但有点甜俗。
④夏天的花里最为幽静的是珠兰。
⑤牵牛花短命。早晨沾露才开,午时即已萎谢。
⑥秋葵也命薄。瓣淡黄,白心,心外有紫晕。风吹薄瓣,楚楚可怜。
⑦凤仙花有单瓣者,有重瓣者。重瓣者如小牡丹,凤仙花茎粗肥,湖南人用以腌“臭咸菜”,此吾乡所未有。
⑧马齿苋、狗尾巴草、益母草,都长得非常旺盛。
⑨淡竹叶开浅蓝色小花,如小蝴蝶,很好看。叶片微似竹叶而较柔软。
⑩“万把钩”即苍耳。因为结的小果上有许多小钩,碰到它就会挂在衣服上,得小心摘去,所以孩子叫它“万把钩”。
我们那里有一种“巴根草”,贴地而去,是见缝扎根,一棵草蔓延开来,长了很多根,横的,竖的,一大片。而且非常顽强,拉扯不断。很小的孩子就会唱:
巴根草,绿茵茵,唱个唱,把狗听。
最讨厌的是“臭芝麻”。掏蟋蟀、捉金铃子,常常沾了一裤腿。奇臭无比,很难除净。
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
天下皆重“黑籽红瓤”,吾乡独以“三白”为贵:白皮、白瓤、白籽。“三白”以东墩产者最佳。
香瓜有:牛角酥,状似牛角,瓜皮淡绿色,刨去皮,则瓜肉浓绿,籽赤红,味浓而肉脆,北京亦有,谓之“羊角蜜”;虾蟆酥,不甚甜而脆,嚼之有黄瓜香;梨瓜,大如拳,白皮,白瓤,生脆有梨香;有一种较大,皮色如虾蟆,不甚甜,而极“面”,孩子们称之为“奶奶哼”,说奶奶一边吃,一边“哼”。
蝈蝈,我的家乡叫作“叫蛐子”。叫蛐子有两种。一种叫“侉叫蛐子”。那真是“侉”,跟一个叫驴子似的,叫起来“呱呱呱呱”很吵人。喂它一点辣椒,更吵得厉害。一种叫“秋叫蛐子”,全身碧绿如玻璃翠,小巧玲珑,鸣声亦柔细。
别出声,金铃子在小玻璃盒子里爬呢!它停下来,吃两口食,——鸭梨切成小骰子块。于是它叫了“丁铃铃铃”……
乘凉。
搬一张大竹床放在天井里,横七竖八一躺,浑身爽利,暑气全消。看月华。月华五色晶莹,变幻不定,非常好看。月亮周围有一个模模糊糊的大圆圈,谓之“风圈”,近几天会刮风。“乌猪子过江了”——黑云漫过天河,要下大雨。
一直到露水下来,竹床子的栏杆都湿了,才回去,这时已经很困了,才沾藤枕,已入梦乡。鸡头米老了,新核桃下来了,夏天就快过去了。
(选自《岁朝清供》三联书店2011年版, 有删改)
6.文章写了夏天的许多事、物,请根据行文脉络将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2分)
夏晨写字读文→夏花泼辣娇嫩→ → →夏虫鸣声各异→夏夜乘凉赏月
7.作者笔下的花草、瓜果、昆虫皆有意趣,如苍耳叫作“万把钩”,因为它的小果上有许多小钩。请再找出两例赏析命名的生动之处。(4分)
8.汪曾祺的散文,如话家常,平淡自然,却饶有趣味。品读下面的画线句子,体会语言的独特韵味。(4分)
①秋葵也命薄。瓣淡黄,白心,心外有紫晕。风吹薄瓣,楚楚可怜。
②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
9.请以文中的栀子花为例,分析作者是如何把一种花写得富有情味的。(4分)
(二)阅读下面文本,完成后面各题。
为什么稻米可以直接吃,小麦总是磨面吃
①都说北方人爱吃面食,南方人爱吃大米,有时你不禁也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南方的稻米能直接煮出米饭,北方的小麦却要磨成面粉后才能做成食物?
②其实,早在小麦才传入中国时,古人也曾想过将其煮成麦饭吃,甚至给这种食物专门起了个名字,叫“麮”(qù)。然而,对于“中国胃”来说,麦饭实在是难以令人下咽。
③小麦之所以这样粗粝难吃,与其籽粒的结构密切相关。
④一般来说,地里生长的谷物如果要转变为端到我们餐桌上的食物,都需要经历脱壳这个步骤。但是小麦籽粒上存在一道腹沟,这导致它外层的麸皮很难被分离,严重影响了它的口感。除此之外,残留在麦粒表面的麸皮中还含有抗性淀粉。这是一种功能性膳食纤维,因为体积较大,所以很难被人体消化吸收。
⑤与小麦相比,稻米则天然适合被蒸煮。它的谷壳和种皮很容易剥干净,而且谷粒中的内胚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不仅具有饱腹作用,还能够很好地被人体消化和吸收。
⑥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稻米比小麦更“高级”。毕竟,小麦被制成面粉后,才轮到它真正大显身手。烤箱里新鲜出炉的面包,既蓬松又有弹性,这得益于小麦中独有的一种物质——麸质蛋白。麸质蛋白被储存在小麦籽粒内部,能够赋予面团吸水能力、内聚力、粘性和弹力。经过高温烘烤后,麸质蛋白内部还会产生变性与交联,从而在面团中形成复杂而稳定的网络结构。
⑦麦粒表面的麸皮虽然难以下咽,但它却是小麦的营养精华。
⑧麦麸内部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能促进人体肠胃蠕动、防止便秘。随着麸皮的营养价值逐渐被知晓,由麸皮和胚芽一同碾制成的全麦面粉也开始在市场上得到推广。由于麸皮韧性较强,当其颗粒度过大时,会出现口感粗糙、营养难以被人体吸收等问题。因此,全麦粉的精细度要根据小麦麸皮被破碎成粉的粒度大小来确定。当全麦粉的加工粗细度能保持在CB46(每厘米筛网上有46个筛孔)及以上时,由它制成的面点的适口性就能够满足食客们的需求。
⑨在日常生活中,你可能偶尔也会吃到螺蛳粉、肠粉和米糕这样由稻米磨制成粘米粉后加工而成的食物。但是,与小麦粉相比,粘米粉因缺乏麸质蛋白,无法赋予面食弹性与黏性物质,制作出来的食品更加软糯,形态也不易固定,因此可制成的食品种类不如小麦粉制品那样多。
⑩除了在外形上不占优势,把稻谷加工成面点,还会损失掉原本的营养价值。这是因为谷物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以及维生素主要储存在稻米的胚芽与外壳中。把稻谷磨制成为面粉,不仅要去除它的外壳,还会对内部的胚芽组织造成破坏。据估计,这一过程可能会导致至少80%的维生素B1流失。与其费大劲把稻米磨成营养价值更低的面粉,不如直接煮食来得方便又营养。
或许某天你会灵机一动,想要用小麦煮饭,大米做面。试过之后,最终还是会老老实实吃回米饭和面包。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但幸运的是,味蕾和肠胃不会欺骗你。
(选自《新周刊》有删改)
10.下列对以上材料理解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麸皮中的抗性淀粉是一种功能性膳食纤维,因为体积较大,所以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
B.因为稻谷加工成面点会损失原本的营养价值,所以制成的食品种类不如小麦制品多。
C.把稻谷磨制成面粉会对内部的胚芽组织造成破坏,会导致80%及以上的维生素B1流失。
D.全麦粉的加工粗细度保持在CB46及以上时,制成面点的适口性就能满足食客的需求。
11.阅读文章,写出小麦总是磨面吃的原因。(3分)
12.小渔同学不喜欢吃米饭,却很喜欢吃螺蛳粉、肠粉和米糕这些食物,结合文章内容,请你以朋友的身份劝导她。(4分)
(三)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新 晴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3.从诗中的“ ”“ ”“昼梦”“南风”等意象可知,这首诗写的是夏季的生活场景。(2分)
14.本诗中“偷”字用得好好,请说说好在哪里。(3分)
(四)阅读下面古人交友故事,完成相关任务。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陈太丘诣荀朗陵①,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②持杖后从,长文尚小,载着车中。既至,荀使叔慈③应门,慈明行酒④,余六龙下食⑤。文若亦小,坐着膝前。
【注释】①苟朗陵:荀淑(83年~149年),字季和,为朗陵侯相,颍川颍阴(今河南省许昌市)人。东汉汉和帝至汉桓帝时名士。②季方:陈太丘少子。长文,陈太丘孙子。③叔慈、慈明、六龙:荀淑有八个儿子,号称八龙。叔慈、慈明是其中两个儿子;六龙,指其余六个儿子。文若,荀淑的孙子。④应门:照管门户,指开门迎送宾客等事,这里指迎接。行酒:给客人斟酒。⑤下食:_____。
15.根据语境,推测【乙】文中“下食”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上菜 B.坐下吃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
17.【甲】【乙】两文都选自《世说新语》,都表达对于“交友之道”的理解。【甲】文与《论语》中曾子的话“ ”(填句子)表达的意思一致;【乙】文中两位名士的行为真正阐释了交友之道贵在 (填词语)。(2分)
(五)名著阅读。
18.阅读《朝花夕拾》完成各题。(6分)
阅读记录卡 A.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 ……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 B.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乘了航船进城来。 …… 第二天打捞尸体,是在菱荡里找到的,直立着。 我至今不明白他究竟是失足还是自杀。
人物 A段中的“他”是 。 B段中的“他”是 。
选择上文中的一位,结合相关内容,说说他对鲁迅先生的影响。
三、表达与交流
19.根据以下内容写一则通知,注意通知格式。(6分)
本周是余姚阳明文化周,为了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先贤文化,传承历史文化遗产,语文老师建议大家去市博物馆参观“王阳明、朱舜水、黄梨洲遗墨文献展”。701班经过讨论后决定:本周六(11月9日)上午8:00在学校操场司令台前集合,由家委会家长带队统一前往展览地。请你代替701班班委写一则通知,提前一天发给701班全体同学和家长。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作文。(50分)
亲爱的同学,步入中学已有半个学期了。正如于漪老师所说:“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亲爱的同学,你新认识了哪些人,他们有怎样的特点?你又遇到了哪些事,让你无法忘怀?这些人,这些事是一朵朵鲜艳的小花,点缀了你的中学生活,让你的中学生活充满无限趣味。
请以“拾起一朵小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要求突出中心;③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试题 第3页(共6页) 试题 第4页(共6页)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押题卷03 8.(4分)① (五)(共 6分)
语文·答题卡
18.(6分)A是
② B是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9.(4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 贴条形码区
楚,并认真检查监考员所粘贴的条形码。
2.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 三、表达与交流
0.5mm 黑色签字笔答题,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答
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二)(共 10分) 19.(6分)
3.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 10.(3分)[ A ] [ B ] [ C ] [ D ]
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 缺考
无效。 此栏考生禁填 11.(3分)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标记
5.正确填涂
12.(4分)
书写 3分
一、积累与运用
1.(3分)(1) (2) (3)
2. 2 (三)(共 5分)( 分)真正的友谊是 ,
13.(2分)
3.(3 14.(3分)分)[ A ] [ B ] [ C ] [ D ]
4.(3分)[ A ] [ B ] [ C ] [ D ]
5.(8分)(1) (2)
3 3 (四)(共 7分)( ) ( )
(5) (6) 15.(1分)[ A ] [ B ]
(7) (8) 16.(4分)①
二、阅读与鉴赏
(一)(共 14 ②分)
6.(2分)
7.(4分)(2) 17.(2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语文 第 1页(共 6页) 语文 第 2页(共 6页) 语文 第 3页(共 6页)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0.(50分)
800
600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语文 第 4页(共 6页) 语文 第 5页(共 6页) 语文 第 6页(共 6页)
{#{QQABbYaAogiIAJIAABgCAQGyCECQkAGAAYoGBFAUMAAAyBFABAA=}#}2025秋七上语文临考押题卷(浙江卷)02(原卷版)
(考试用时120分钟,满分120分)
考生须知:
1.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2.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 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5.测试范围:统编版新教材七上1—3单元+《朝花夕拾》。书写3分
一、积累与运用
研读以下有关交友的名言警句,完成相关任务。(5分)
真正的友情在困难时期zhàn(1)_______________放光芒。(泰戈尔) 谁要是选择吝sè(2)_______________鬼做朋友或信赖自私和怯懦者的虚假友谊,谁就有被误解的可能。(托·布朗)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gōng(3)________________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 真正的友谊不是一株瓜蔓,会在一夜之间蹿起来,一天之内枯萎下去。(夏洛蒂·勃朗特)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2.请用比喻修辞写一句话,表达你对友谊的理解,与夏洛蒂·勃朗特探讨。(2分)
真正的友谊是 ,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5 月 10 日,大约一百名左右的青年志愿者在橘子洲参加了绿色骑行活动。
B.国庆假期,为了防止安全事故不发生,我们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
C.为了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行为,长沙市教育局严禁公办学校招收择校生。
D.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游产业。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周总理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他的灵车驶过十里长街,无数群众肃立送别。
B.一曲《春天的故事》,唱出了中华民族“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奋进姿态。
C.无数的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终于结束了旧社会夜不闭户的凄苦生活,开创了太平盛世。
D.“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深陷囚笼的叶挺将军以生命诠释了何为知耻守节。
5.在表格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诗句。(8分)
自然之美 古诗文名句
动静相宜 峨眉山月半轮秋,(1) 。(李白《峨眉山月歌》) 水何澹澹,(2) 。(曹操《观沧海》)
意境凄美 (3)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意蕴丰富 (4)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宁静苍茫 (5) ,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蕴含哲理 (6) , 。
二、阅读与鉴赏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夏 天
汪曾祺
①夏天的早晨真舒服。空气很凉爽,草上还挂着露水(蜘蛛网上也挂着露水),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夏天的早晨真舒服。
②凡花大都是五瓣,栀子花却是六瓣。山歌云:“栀子花开六瓣头。”栀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处微绿,极香,香气简直有点叫人受不了,我的家乡人说是“碰鼻子香”。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管得着吗!”
③人们往往把栀子花和白兰花相比。苏州姑娘串街卖花,娇声叫卖:“栀子花!白兰花!”白兰花花朵半开,娇娇嫩嫩,如象牙白色,香气文静,但有点甜俗。
④夏天的花里最为幽静的是珠兰。
⑤牵牛花短命。早晨沾露才开,午时即已萎谢。
⑥秋葵也命薄。瓣淡黄,白心,心外有紫晕。风吹薄瓣,楚楚可怜。
⑦凤仙花有单瓣者,有重瓣者。重瓣者如小牡丹,凤仙花茎粗肥,湖南人用以腌“臭咸菜”,此吾乡所未有。
⑧马齿苋、狗尾巴草、益母草,都长得非常旺盛。
⑨淡竹叶开浅蓝色小花,如小蝴蝶,很好看。叶片微似竹叶而较柔软。
⑩“万把钩”即苍耳。因为结的小果上有许多小钩,碰到它就会挂在衣服上,得小心摘去,所以孩子叫它“万把钩”。
我们那里有一种“巴根草”,贴地而去,是见缝扎根,一棵草蔓延开来,长了很多根,横的,竖的,一大片。而且非常顽强,拉扯不断。很小的孩子就会唱:
巴根草,绿茵茵,唱个唱,把狗听。
最讨厌的是“臭芝麻”。掏蟋蟀、捉金铃子,常常沾了一裤腿。奇臭无比,很难除净。
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
天下皆重“黑籽红瓤”,吾乡独以“三白”为贵:白皮、白瓤、白籽。“三白”以东墩产者最佳。
香瓜有:牛角酥,状似牛角,瓜皮淡绿色,刨去皮,则瓜肉浓绿,籽赤红,味浓而肉脆,北京亦有,谓之“羊角蜜”;虾蟆酥,不甚甜而脆,嚼之有黄瓜香;梨瓜,大如拳,白皮,白瓤,生脆有梨香;有一种较大,皮色如虾蟆,不甚甜,而极“面”,孩子们称之为“奶奶哼”,说奶奶一边吃,一边“哼”。
蝈蝈,我的家乡叫作“叫蛐子”。叫蛐子有两种。一种叫“侉叫蛐子”。那真是“侉”,跟一个叫驴子似的,叫起来“呱呱呱呱”很吵人。喂它一点辣椒,更吵得厉害。一种叫“秋叫蛐子”,全身碧绿如玻璃翠,小巧玲珑,鸣声亦柔细。
别出声,金铃子在小玻璃盒子里爬呢!它停下来,吃两口食,——鸭梨切成小骰子块。于是它叫了“丁铃铃铃”……
乘凉。
搬一张大竹床放在天井里,横七竖八一躺,浑身爽利,暑气全消。看月华。月华五色晶莹,变幻不定,非常好看。月亮周围有一个模模糊糊的大圆圈,谓之“风圈”,近几天会刮风。“乌猪子过江了”——黑云漫过天河,要下大雨。
一直到露水下来,竹床子的栏杆都湿了,才回去,这时已经很困了,才沾藤枕,已入梦乡。鸡头米老了,新核桃下来了,夏天就快过去了。
(选自《岁朝清供》三联书店2011年版, 有删改)
6.文章写了夏天的许多事、物,请根据行文脉络将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2分)
夏晨写字读文→夏花泼辣娇嫩→ → →夏虫鸣声各异→夏夜乘凉赏月
7.作者笔下的花草、瓜果、昆虫皆有意趣,如苍耳叫作“万把钩”,因为它的小果上有许多小钩。请再找出两例赏析命名的生动之处。(4分)
8.汪曾祺的散文,如话家常,平淡自然,却饶有趣味。品读下面的画线句子,体会语言的独特韵味。(4分)
①秋葵也命薄。瓣淡黄,白心,心外有紫晕。风吹薄瓣,楚楚可怜。
②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
9.请以文中的栀子花为例,分析作者是如何把一种花写得富有情味的。(4分)
(二)阅读下面文本,完成后面各题。
为什么稻米可以直接吃,小麦总是磨面吃
①都说北方人爱吃面食,南方人爱吃大米,有时你不禁也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南方的稻米能直接煮出米饭,北方的小麦却要磨成面粉后才能做成食物?
②其实,早在小麦才传入中国时,古人也曾想过将其煮成麦饭吃,甚至给这种食物专门起了个名字,叫“麮”(qù)。然而,对于“中国胃”来说,麦饭实在是难以令人下咽。
③小麦之所以这样粗粝难吃,与其籽粒的结构密切相关。
④一般来说,地里生长的谷物如果要转变为端到我们餐桌上的食物,都需要经历脱壳这个步骤。但是小麦籽粒上存在一道腹沟,这导致它外层的麸皮很难被分离,严重影响了它的口感。除此之外,残留在麦粒表面的麸皮中还含有抗性淀粉。这是一种功能性膳食纤维,因为体积较大,所以很难被人体消化吸收。
⑤与小麦相比,稻米则天然适合被蒸煮。它的谷壳和种皮很容易剥干净,而且谷粒中的内胚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不仅具有饱腹作用,还能够很好地被人体消化和吸收。
⑥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稻米比小麦更“高级”。毕竟,小麦被制成面粉后,才轮到它真正大显身手。烤箱里新鲜出炉的面包,既蓬松又有弹性,这得益于小麦中独有的一种物质——麸质蛋白。麸质蛋白被储存在小麦籽粒内部,能够赋予面团吸水能力、内聚力、粘性和弹力。经过高温烘烤后,麸质蛋白内部还会产生变性与交联,从而在面团中形成复杂而稳定的网络结构。
⑦麦粒表面的麸皮虽然难以下咽,但它却是小麦的营养精华。
⑧麦麸内部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能促进人体肠胃蠕动、防止便秘。随着麸皮的营养价值逐渐被知晓,由麸皮和胚芽一同碾制成的全麦面粉也开始在市场上得到推广。由于麸皮韧性较强,当其颗粒度过大时,会出现口感粗糙、营养难以被人体吸收等问题。因此,全麦粉的精细度要根据小麦麸皮被破碎成粉的粒度大小来确定。当全麦粉的加工粗细度能保持在CB46(每厘米筛网上有46个筛孔)及以上时,由它制成的面点的适口性就能够满足食客们的需求。
⑨在日常生活中,你可能偶尔也会吃到螺蛳粉、肠粉和米糕这样由稻米磨制成粘米粉后加工而成的食物。但是,与小麦粉相比,粘米粉因缺乏麸质蛋白,无法赋予面食弹性与黏性物质,制作出来的食品更加软糯,形态也不易固定,因此可制成的食品种类不如小麦粉制品那样多。
⑩除了在外形上不占优势,把稻谷加工成面点,还会损失掉原本的营养价值。这是因为谷物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以及维生素主要储存在稻米的胚芽与外壳中。把稻谷磨制成为面粉,不仅要去除它的外壳,还会对内部的胚芽组织造成破坏。据估计,这一过程可能会导致至少80%的维生素B1流失。与其费大劲把稻米磨成营养价值更低的面粉,不如直接煮食来得方便又营养。
或许某天你会灵机一动,想要用小麦煮饭,大米做面。试过之后,最终还是会老老实实吃回米饭和面包。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但幸运的是,味蕾和肠胃不会欺骗你。
(选自《新周刊》有删改)
10.下列对以上材料理解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麸皮中的抗性淀粉是一种功能性膳食纤维,因为体积较大,所以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
B.因为稻谷加工成面点会损失原本的营养价值,所以制成的食品种类不如小麦制品多。
C.把稻谷磨制成面粉会对内部的胚芽组织造成破坏,会导致80%及以上的维生素B1流失。
D.全麦粉的加工粗细度保持在CB46及以上时,制成面点的适口性就能满足食客的需求。
11.阅读文章,写出小麦总是磨面吃的原因。(3分)
12.小渔同学不喜欢吃米饭,却很喜欢吃螺蛳粉、肠粉和米糕这些食物,结合文章内容,请你以朋友的身份劝导她。(4分)
(三)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新 晴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3.从诗中的“ ”“ ”“昼梦”“南风”等意象可知,这首诗写的是夏季的生活场景。(2分)
14.本诗中“偷”字用得好好,请说说好在哪里。(3分)
(四)阅读下面古人交友故事,完成相关任务。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陈太丘诣荀朗陵①,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②持杖后从,长文尚小,载着车中。既至,荀使叔慈③应门,慈明行酒④,余六龙下食⑤。文若亦小,坐着膝前。
【注释】①苟朗陵:荀淑(83年~149年),字季和,为朗陵侯相,颍川颍阴(今河南省许昌市)人。东汉汉和帝至汉桓帝时名士。②季方:陈太丘少子。长文,陈太丘孙子。③叔慈、慈明、六龙:荀淑有八个儿子,号称八龙。叔慈、慈明是其中两个儿子;六龙,指其余六个儿子。文若,荀淑的孙子。④应门:照管门户,指开门迎送宾客等事,这里指迎接。行酒:给客人斟酒。⑤下食:_____。
15.根据语境,推测【乙】文中“下食”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上菜 B.坐下吃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
17.【甲】【乙】两文都选自《世说新语》,都表达对于“交友之道”的理解。【甲】文与《论语》中曾子的话“ ”(填句子)表达的意思一致;【乙】文中两位名士的行为真正阐释了交友之道贵在 (填词语)。(2分)
(五)名著阅读。
18.阅读《朝花夕拾》完成各题。(6分)
阅读记录卡 A.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 ……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 B.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乘了航船进城来。 …… 第二天打捞尸体,是在菱荡里找到的,直立着。 我至今不明白他究竟是失足还是自杀。
人物 A段中的“他”是 。 B段中的“他”是 。
选择上文中的一位,结合相关内容,说说他对鲁迅先生的影响。
三、表达与交流
19.根据以下内容写一则通知,注意通知格式。(6分)
本周是余姚阳明文化周,为了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先贤文化,传承历史文化遗产,语文老师建议大家去市博物馆参观“王阳明、朱舜水、黄梨洲遗墨文献展”。701班经过讨论后决定:本周六(11月9日)上午8:00在学校操场司令台前集合,由家委会家长带队统一前往展览地。请你代替701班班委写一则通知,提前一天发给701班全体同学和家长。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作文。(50分)
亲爱的同学,步入中学已有半个学期了。正如于漪老师所说:“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亲爱的同学,你新认识了哪些人,他们有怎样的特点?你又遇到了哪些事,让你无法忘怀?这些人,这些事是一朵朵鲜艳的小花,点缀了你的中学生活,让你的中学生活充满无限趣味。
请以“拾起一朵小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要求突出中心;③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2025秋七上语文临考押题卷(浙江卷)02(解析版)
(考试用时120分钟,满分120分)
考生须知:
1.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2.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 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5.测试范围:统编版新教材七上1—3单元+《朝花夕拾》。
书写3分
一、积累与运用
研读以下有关交友的名言警句,完成相关任务。(5分)
真正的友情在困难时期zhàn(1)_______________放光芒。(泰戈尔) 谁要是选择吝sè(2)_______________鬼做朋友或信赖自私和怯懦者的虚假友谊,谁就有被误解的可能。(托·布朗)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gōng(3)________________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 真正的友谊不是一株瓜蔓,会在一夜之间蹿起来,一天之内枯萎下去。(夏洛蒂·勃朗特)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2.请用比喻修辞写一句话,表达你对友谊的理解,与夏洛蒂·勃朗特探讨。(2分)
真正的友谊是 , 。
【答案】
1.(1)绽 (2)啬 (3)恭
2.花朵 经过耐心的浇灌与呵护,才能绽出鲜亮的色彩。(喻体合宜,描述得当。)
【解析】
1.本题考查字形。
绽放,zhàn fàng,指花开放。也形容如花一样开放。
吝啬,lìn sè,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或当给的舍不得给。
恭而有礼,gōng ér yǒu lǐ,指恭敬又有礼节。
2.本题考查句子补写。
根据题干要求用比喻的修辞写一句话表示自己对友谊的理解,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5 月 10 日,大约一百名左右的青年志愿者在橘子洲参加了绿色骑行活动。
B.国庆假期,为了防止安全事故不发生,我们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
C.为了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行为,长沙市教育局严禁公办学校招收择校生。
D.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游产业。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
A.语意重复,“大约”“左右”意思重复,应删掉其中一个;
B.否定不当,应删掉“不”;
D.搭配不当,“发扬”与“产业”搭配不当,应把“发扬”改为“发展”;故选C。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周总理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他的灵车驶过十里长街,无数群众肃立送别。
B.一曲《春天的故事》,唱出了中华民族“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奋进姿态。
C.无数的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终于结束了旧社会夜不闭户的凄苦生活,开创了太平盛世。
D.“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深陷囚笼的叶挺将军以生命诠释了何为知耻守节。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运用。
A.“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自诸葛亮《出师表》,形容不辞劳苦、竭尽全力奉献一生。句子用于描述周总理的生平事迹,体现其无私奉献精神,运用恰当;
B.“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出自《礼记·大学》,意为每天都要更新进步,强调持续进取。句子用于《春天的故事》歌颂中华民族的奋进姿态,符合“改革创新、积极向上”的语境,运用恰当;
C.“夜不闭户”形容社会治安良好,百姓安居乐业(夜晚不用关门),是正面词语;“太平盛世”指繁荣安定的时代,说明无数的革命先辈艰苦奋斗,开创了繁荣安定的时代,“太平盛世”运用恰当;但句子“结束了旧社会夜不闭户的凄苦生活”,“夜不闭户”本应表示安定,却与“凄苦生活”搭配,“夜不闭户”与语境矛盾,正确用法应为旧社会“民不聊生”或“动荡不安”,而非“夜不闭户”。因此,“夜不闭户”运用不恰当;
D.“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出自《论语》,意为有羞耻心的人会约束行为、不做坏事。句子用于叶挺将军在囚笼中坚守气节的事例,强调其知耻守节的精神,运用恰当;故选C。
5.在表格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诗句。(8分)
自然之美 古诗文名句
动静相宜 峨眉山月半轮秋,(1) 。(李白《峨眉山月歌》) 水何澹澹,(2) 。(曹操《观沧海》)
意境凄美 (3)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意蕴丰富 (4)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宁静苍茫 (5) ,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蕴含哲理 (6) , 。
【答案】
(1)影入平羌江水流 (2)山岛竦峙 (3)枯藤老树昏鸦 (4)杨花落尽子规啼 (5)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6)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其他自然之景中蕴含哲理的诗句皆可)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羌、竦峙、藤、昏鸦、啼、烽”等字词容易写错。
第(6)题注意写出任意连续两句蕴含哲理的诗句即可。示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二、阅读与鉴赏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夏 天
汪曾祺
①夏天的早晨真舒服。空气很凉爽,草上还挂着露水(蜘蛛网上也挂着露水),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夏天的早晨真舒服。
②凡花大都是五瓣,栀子花却是六瓣。山歌云:“栀子花开六瓣头。”栀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处微绿,极香,香气简直有点叫人受不了,我的家乡人说是“碰鼻子香”。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管得着吗!”
③人们往往把栀子花和白兰花相比。苏州姑娘串街卖花,娇声叫卖:“栀子花!白兰花!”白兰花花朵半开,娇娇嫩嫩,如象牙白色,香气文静,但有点甜俗。
④夏天的花里最为幽静的是珠兰。
⑤牵牛花短命。早晨沾露才开,午时即已萎谢。
⑥秋葵也命薄。瓣淡黄,白心,心外有紫晕。风吹薄瓣,楚楚可怜。
⑦凤仙花有单瓣者,有重瓣者。重瓣者如小牡丹,凤仙花茎粗肥,湖南人用以腌“臭咸菜”,此吾乡所未有。
⑧马齿苋、狗尾巴草、益母草,都长得非常旺盛。
⑨淡竹叶开浅蓝色小花,如小蝴蝶,很好看。叶片微似竹叶而较柔软。
⑩“万把钩”即苍耳。因为结的小果上有许多小钩,碰到它就会挂在衣服上,得小心摘去,所以孩子叫它“万把钩”。
我们那里有一种“巴根草”,贴地而去,是见缝扎根,一棵草蔓延开来,长了很多根,横的,竖的,一大片。而且非常顽强,拉扯不断。很小的孩子就会唱:
巴根草,绿茵茵,唱个唱,把狗听。
最讨厌的是“臭芝麻”。掏蟋蟀、捉金铃子,常常沾了一裤腿。奇臭无比,很难除净。
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
天下皆重“黑籽红瓤”,吾乡独以“三白”为贵:白皮、白瓤、白籽。“三白”以东墩产者最佳。
香瓜有:牛角酥,状似牛角,瓜皮淡绿色,刨去皮,则瓜肉浓绿,籽赤红,味浓而肉脆,北京亦有,谓之“羊角蜜”;虾蟆酥,不甚甜而脆,嚼之有黄瓜香;梨瓜,大如拳,白皮,白瓤,生脆有梨香;有一种较大,皮色如虾蟆,不甚甜,而极“面”,孩子们称之为“奶奶哼”,说奶奶一边吃,一边“哼”。
蝈蝈,我的家乡叫作“叫蛐子”。叫蛐子有两种。一种叫“侉叫蛐子”。那真是“侉”,跟一个叫驴子似的,叫起来“呱呱呱呱”很吵人。喂它一点辣椒,更吵得厉害。一种叫“秋叫蛐子”,全身碧绿如玻璃翠,小巧玲珑,鸣声亦柔细。
别出声,金铃子在小玻璃盒子里爬呢!它停下来,吃两口食,——鸭梨切成小骰子块。于是它叫了“丁铃铃铃”……
乘凉。
搬一张大竹床放在天井里,横七竖八一躺,浑身爽利,暑气全消。看月华。月华五色晶莹,变幻不定,非常好看。月亮周围有一个模模糊糊的大圆圈,谓之“风圈”,近几天会刮风。“乌猪子过江了”——黑云漫过天河,要下大雨。
一直到露水下来,竹床子的栏杆都湿了,才回去,这时已经很困了,才沾藤枕,已入梦乡。鸡头米老了,新核桃下来了,夏天就快过去了。
(选自《岁朝清供》三联书店2011年版, 有删改)
6.文章写了夏天的许多事、物,请根据行文脉络将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2分)
夏晨写字读文→夏花泼辣娇嫩→ → →夏虫鸣声各异→夏夜乘凉赏月
7.作者笔下的花草、瓜果、昆虫皆有意趣,如苍耳叫作“万把钩”,因为它的小果上有许多小钩。请再找出两例赏析命名的生动之处。(4分)
8.汪曾祺的散文,如话家常,平淡自然,却饶有趣味。品读下面的画线句子,体会语言的独特韵味。(4分)
①秋葵也命薄。瓣淡黄,白心,心外有紫晕。风吹薄瓣,楚楚可怜。
②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
9.请以文中的栀子花为例,分析作者是如何把一种花写得富有情味的。(4分)
【答案】
6.夏草旺盛生长 夏瓜清凉解暑
7.示例:①“巴根草”,因贴地生长,见缝扎根,蔓延开来一大片且非常顽强,拉扯不断,所以得名,形象地写出其生命力顽强、繁殖力强的特点。②“臭芝麻”,因其奇臭无比,孩子掏蟋蟀、捉金铃子时常常沾到裤腿且很难除净而得名,生动地写出其气味难闻的特点。
8.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秋葵人格化,“命薄”“楚楚可怜”等词生动地写出秋葵花瓣薄、柔弱易逝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秋葵的怜惜之情,语言清新自然,富有情味。②“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从听觉、触觉等多方面描写切西瓜的情景,生动地写出西瓜的清凉,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语言简洁明快,富有生活气息。
9.作者先描写栀子花的外形特点,如“粗粗大大,色白,近蒂处微绿”,接着写其香味“香得掸都掸不开”“碰鼻子香”,突出其香味浓郁的特点。然后通过与文雅人对栀子花品格评价的对比,以及栀子花的自我表述“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管得着吗!” 赋予栀子花人的情感和性格,使栀子花形象鲜活,富有情味。
【导语】汪曾祺的《夏天》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的氛围,将常见的花草、昆虫、瓜果等细致入微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文章行文自然,如家常闲谈,却让人沉浸于那个时空。作者通过对比、拟人、细节描写等手法,赋予自然以生命,创造清新质朴的乡村景象。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怀念,展示出他智慧、细腻且充满情感的写作风格。
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梳理与概括。
根据文章第⑧段“马齿苋、狗尾巴草、益母草,都长得非常旺盛”可概括出:夏草旺盛顽强;
根据文章第 段“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第 段“香瓜有:牛角酥,状似牛角,瓜皮淡绿色,刨去皮,则瓜肉浓绿,籽赤红,味浓而肉脆,北京亦有……说奶奶一边吃,一边‘哼’”可概括出:夏瓜清凉解暑。
7.本题考查赏析语言的生动性。
结合文中句子,任选两例,从修辞、用词等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结合第 段“我们那里有一种‘巴根草’,贴地而去,是见缝扎根,一棵草蔓延开来,长了很多根,横的,竖的,一大片。而且非常顽强,拉扯不断”可知,这种草因为贴地而生,见缝扎根,一棵草蔓延开来,长了很多根而得名“巴根草”,写出了巴根草的附地性;再结合“而且非常顽强,拉扯不断”可知,写出了它旺盛的生命力;
结合第 段“最讨厌的是‘臭芝麻’。掏蟋蟀、捉金铃子,常常沾了一裤腿。奇臭无比,很难除净”中的“常常沾了一裤腿”可知,这种植物很多,像芝麻一样,“奇臭无比,很难除净”写它奇臭无比,写出了它的味道;
结合第 段“香瓜有:牛角酥,状似牛角,瓜皮淡绿色,刨去皮,则瓜肉浓绿,籽赤红,味浓而肉脆”中“状似牛角”写出了“牛角酥”的形状,“瓜皮淡绿色,刨去皮,则瓜肉浓绿,籽赤红,味浓而肉脆”写出了瓜的颜色、味道和酥脆的特点,因此取名“牛角酥”;
结合第 段“有一种较大,皮色如虾蟆,不甚甜,而极‘面’,孩子们称之为‘奶奶哼’,说奶奶一边吃,一边‘哼’”可知,“皮色如虾蟆,不甚甜,而极‘面’”“说奶奶一边吃,一边‘哼’”写出了它的瓜肉极面,适宜老人吃,因此得名,极具意趣,生活气息浓郁;
结合第 段“蝈蝈,我的家乡叫做‘叫蛐子’。叫蛐子有两种。一种叫‘侉叫蛐子’。那真是‘侉’,跟一个叫驴子似的,叫起来‘呱呱呱呱’很吵人。喂它一点辣椒,更吵得厉害”可知,因为这种蝈蝈叫起来“呱呱呱呱”的,叫声跟一个叫驴子似的,而且很吵人,因此得名“侉叫蛐子”,“侉”形象地写出了它叫声的特点。
8.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①从“秋葵也命薄”“楚楚可怜”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将秋葵赋予人的性格特征,把秋葵当作有生命、有情感的人来看待,“命薄”“楚楚可怜”强化了它在风中那娇弱、让人怜惜的模样,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它的单薄、纤弱,花期很短的特征,表达了作者对秋葵的心疼和怜爱之情;
②“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用三个短句,简洁明快,“咔嚓”一词,绘声绘色,颇有动感,精准捕捉到剖西瓜时的声音;“凉气四溢”是触觉上的直观体验,“连眼睛都是凉的”运用感官,写出了瓜破时的凉气,表现了作者夏天吃凉西瓜时的惬意之情。
9.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写作特点。
结合第②段“凡花大都是五瓣,栀子花却是六瓣。山歌云:‘栀子花开六瓣头’”可知,作者先写栀子花的花瓣,并且引用了山歌,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丰富了文章内容;
结合第②段“栀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处微绿”可知,这一句从视觉角度描写,写出了栀子花“粗大”的特点;
结合第②段“极香,香气简直有点叫人受不了,我的家乡人说是‘碰鼻子香’”“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可知,作者写栀子花的香气,很有层次感,香的程度越来越深,越来越形象具体;
结合第②段“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管得着吗”可知,这一句运用语言描写和拟人的修辞手法,“香得痛痛快快,你们管得着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栀子花泼辣、朴实、爽快的性格,富有情味。
(二)阅读下面文本,完成后面各题。
为什么稻米可以直接吃,小麦总是磨面吃
①都说北方人爱吃面食,南方人爱吃大米,有时你不禁也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南方的稻米能直接煮出米饭,北方的小麦却要磨成面粉后才能做成食物?
②其实,早在小麦才传入中国时,古人也曾想过将其煮成麦饭吃,甚至给这种食物专门起了个名字,叫“麮”(qù)。然而,对于“中国胃”来说,麦饭实在是难以令人下咽。
③小麦之所以这样粗粝难吃,与其籽粒的结构密切相关。
④一般来说,地里生长的谷物如果要转变为端到我们餐桌上的食物,都需要经历脱壳这个步骤。但是小麦籽粒上存在一道腹沟,这导致它外层的麸皮很难被分离,严重影响了它的口感。除此之外,残留在麦粒表面的麸皮中还含有抗性淀粉。这是一种功能性膳食纤维,因为体积较大,所以很难被人体消化吸收。
⑤与小麦相比,稻米则天然适合被蒸煮。它的谷壳和种皮很容易剥干净,而且谷粒中的内胚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不仅具有饱腹作用,还能够很好地被人体消化和吸收。
⑥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稻米比小麦更“高级”。毕竟,小麦被制成面粉后,才轮到它真正大显身手。烤箱里新鲜出炉的面包,既蓬松又有弹性,这得益于小麦中独有的一种物质——麸质蛋白。麸质蛋白被储存在小麦籽粒内部,能够赋予面团吸水能力、内聚力、粘性和弹力。经过高温烘烤后,麸质蛋白内部还会产生变性与交联,从而在面团中形成复杂而稳定的网络结构。
⑦麦粒表面的麸皮虽然难以下咽,但它却是小麦的营养精华。
⑧麦麸内部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能促进人体肠胃蠕动、防止便秘。随着麸皮的营养价值逐渐被知晓,由麸皮和胚芽一同碾制成的全麦面粉也开始在市场上得到推广。由于麸皮韧性较强,当其颗粒度过大时,会出现口感粗糙、营养难以被人体吸收等问题。因此,全麦粉的精细度要根据小麦麸皮被破碎成粉的粒度大小来确定。当全麦粉的加工粗细度能保持在CB46(每厘米筛网上有46个筛孔)及以上时,由它制成的面点的适口性就能够满足食客们的需求。
⑨在日常生活中,你可能偶尔也会吃到螺蛳粉、肠粉和米糕这样由稻米磨制成粘米粉后加工而成的食物。但是,与小麦粉相比,粘米粉因缺乏麸质蛋白,无法赋予面食弹性与黏性物质,制作出来的食品更加软糯,形态也不易固定,因此可制成的食品种类不如小麦粉制品那样多。
⑩除了在外形上不占优势,把稻谷加工成面点,还会损失掉原本的营养价值。这是因为谷物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以及维生素主要储存在稻米的胚芽与外壳中。把稻谷磨制成为面粉,不仅要去除它的外壳,还会对内部的胚芽组织造成破坏。据估计,这一过程可能会导致至少80%的维生素B1流失。与其费大劲把稻米磨成营养价值更低的面粉,不如直接煮食来得方便又营养。
或许某天你会灵机一动,想要用小麦煮饭,大米做面。试过之后,最终还是会老老实实吃回米饭和面包。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但幸运的是,味蕾和肠胃不会欺骗你。
(选自《新周刊》有删改)
10.下列对以上材料理解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麸皮中的抗性淀粉是一种功能性膳食纤维,因为体积较大,所以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
B.因为稻谷加工成面点会损失原本的营养价值,所以制成的食品种类不如小麦制品多。
C.把稻谷磨制成面粉会对内部的胚芽组织造成破坏,会导致80%及以上的维生素B1流失。
D.全麦粉的加工粗细度保持在CB46及以上时,制成面点的适口性就能满足食客的需求。
11.阅读文章,写出小麦总是磨面吃的原因。(3分)
12.小渔同学不喜欢吃米饭,却很喜欢吃螺蛳粉、肠粉和米糕这些食物,结合文章内容,请你以朋友的身份劝导她。(4分)
【答案】
10.D
11.小麦磨面吃口感更好;营养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麸质蛋白赋予了面团吸水能力、内聚力、粘性和弹力,经过高温烘烤后既蓬松又有弹性。(任写两点即可)
12.小渔,你不要老是吃螺蛳粉、肠粉和米糕这些由稻米磨制成粘米粉后加工而成的食物。因为把稻谷磨制成为面粉,不仅要去除它的外壳,还会对内部的胚芽组织造成破坏,而蛋白质、脂肪、矿物质以及维生素主要就储存在稻米的胚芽与外壳中,这一过程可能会导致至少80%的维生素B1流失。所以,我们应该多吃方便且营养价值更高的米饭,味蕾和肠胃不会欺骗你的。
【解析】
10.本题考查分析内容筛选要点。
A.根据⑧段“麦麸内部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能促进人体肠胃蠕动、防止便秘。随着麸皮的营养价值逐渐被知晓,由麸皮和胚芽一同碾制成的全麦面粉也开始在市场上得到推广。由于麸皮韧性较强,当其颗粒度过大时,会出现口感粗糙、营养难以被人体吸收等问题。因此,全麦粉的精细度要根据小麦麸皮被破碎成粉的粒度大小来确定”可知,由于麸皮韧性较强,当其颗粒度过大时,会出现口感粗糙、营养难以被人体吸收等问,并非因为体积大,所以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
B.根据⑨段“在日常生活中,你可能偶尔也会吃到螺蛳粉、肠粉和米糕这样由稻米磨制成粘米粉后加工而成的食物。但是,与小麦粉相比,粘米粉因缺乏麸质蛋白,无法赋予面食弹性与黏性物质,制作出来的食品更加软糯,形态也不易固定,因此可制成的食品种类不如小麦粉制品那样多”可知,粘米粉因缺乏麸质蛋白,无法赋予面食弹性与黏性物质,制作出来的食品更加软糯,形态也不易固定,因此可制成的食品种类不如小麦粉制品那样多,所以此选项有误;
C.根据⑩段“把稻谷磨制成为面粉,不仅要去除它的外壳,还会对内部的胚芽组织造成破坏。据估计,这一过程可能会导致至少80%的维生素B1流失”可知,把稻谷磨制成为面粉,可能会导致至少80%的维生素B1流失,而并非一定会导致80%及以上的维生素B1流失,语言不严密,所以此选项有误;故选D。
11.本题考查信息筛选。
作答此题要从文中找到与之有关的文字,认真研读,思索感悟,概括出来即可。
根据⑥段“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稻米比小麦更‘高级’。毕竟,小麦被制成面粉后,才轮到它真正大显身手。烤箱里新鲜出炉的面包,既蓬松又有弹性,这得益于小麦中独有的一种物质——麸质蛋白。麸质蛋白被储存在小麦籽粒内部,能够赋予面团吸水能力、内聚力、粘性和弹力。经过高温烘烤后,麸质蛋白内部还会产生变性与交联,从而在面团中形成复杂而稳定的网络结构”可知,麸质蛋白被储存在小麦籽粒内部,能够赋予面团吸水能力、内聚力、粘性和弹力。经过高温烘烤后,烤的面包既蓬松又有弹性;
根据⑧段“麦麸当全麦粉的加工粗细度能保持在CB46(每厘米筛网上有46个筛孔)及以上时,由它制成的面点的适口性就能够满足食客们的需求。内部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能促进人体肠胃蠕动、防止便秘”可知,小麦麿面吃口感更好,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12.本题考查劝说词。
写劝说要态度要诚恳,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且说出问题是什么,再委婉进行劝说。
根据⑨段“在日常生活中,你可能偶尔也会吃到螺蛳粉、肠粉和米糕这样由稻米磨制成粘米粉后加工而成的食物。但是,与小麦粉相比,粘米粉因缺乏麸质蛋白,无法赋予面食弹性与黏性物质,制作出来的食品更加软糯,形态也不易固定,因此可制成的食品种类不如小麦粉制品那样多”,⑩段“除了在外形上不占优势,把稻谷加工成面点,还会损失掉原本的营养价值。这是因为谷物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以及维生素主要储存在稻米的胚芽与外壳中。把稻谷磨制成为面粉,不仅要去除它的外壳,还会对内部的胚芽组织造成破坏。据估计,这一过程可能会导致至少80%的维生素B1流失。与其费大劲把稻米磨成营养价值更低的面粉,不如直接煮食来得方便又营养”可知,螺蛳粉、肠粉和米糕这样由稻米磨制成粘米粉后加工而成的食物对身体不利,应少吃。
(三)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新 晴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3.从诗中的“ ”“ ”“昼梦”“南风”等意象可知,这首诗写的是夏季的生活场景。(2分)
14.本诗中“偷”字用得好好,请说说好在哪里。(3分)
【答案】
13.青苔 绿树
14.“偷”字用的好,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南风这个旧相识的顽皮可爱,也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
【解析】
13.本题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筛选具体的意象填写作答。这首诗写夏季的生活场景主要用“青苔”“绿树”“昼梦”“南风”等几个意象。据此可填写作答。
14.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
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文的主旨和具体的诗句分析作答。这类试题涉及到古诗的“炼字”技巧。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诗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如有修辞格,可综合起来分析作答。诗句“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中的“偷”字,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将“南风”赋予人的情态,写南风这个旧相识吹开了房门,吹动书卷的情景,写出了南风的顽皮可爱,表达了诗人闲适惬意的心境。据此理解作答。
(四)阅读下面古人交友故事,完成相关任务。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陈太丘诣荀朗陵①,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②持杖后从,长文尚小,载着车中。既至,荀使叔慈③应门,慈明行酒④,余六龙下食⑤。文若亦小,坐着膝前。
【注释】①苟朗陵:荀淑(83年~149年),字季和,为朗陵侯相,颍川颍阴(今河南省许昌市)人。东汉汉和帝至汉桓帝时名士。②季方:陈太丘少子。长文,陈太丘孙子。③叔慈、慈明、六龙:荀淑有八个儿子,号称八龙。叔慈、慈明是其中两个儿子;六龙,指其余六个儿子。文若,荀淑的孙子。④应门:照管门户,指开门迎送宾客等事,这里指迎接。行酒:给客人斟酒。⑤下食:_____。
15.根据语境,推测【乙】文中“下食”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上菜 B.坐下吃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
17.【甲】【乙】两文都选自《世说新语》,都表达对于“交友之道”的理解。【甲】文与《论语》中曾子的话“ ”(填句子)表达的意思一致;【乙】文中两位名士的行为真正阐释了交友之道贵在 (填词语)。(2分)
【答案】
15.A
16.(1)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入门去。
(2)就让元方驾车,季方拿着手杖在后面跟随。
1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尊重(或“谦逊”)
【导语】文本选自《世说新语》的文章以生动的故事形式,呈现了古人对交友之道的理解。甲文通过陈太丘父子与友人交往的矛盾,突出“守信”与“礼仪”的重要性,以及元方年少机敏且不卑不亢的品德。乙文则通过陈太丘与荀淑家族的交往细节,昭示交友当以诚相待、不分贫富贵贱的风范,同时展现了质朴的家庭教育和长者对子弟潜移默化的教导。这两则故事既妙趣横生,又表达了极具传统价值观的深刻内涵。
15.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
结合乙文“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余六龙下食”,可知:陈太丘到荀淑家,荀淑让儿子去招呼客人,他们有的到门口迎接客人,有的给客人敬酒,还有的为客人端菜。由此可见,“余六龙下食”的意思是:其余六个儿子上菜。下食:上菜;故选A。
16.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惭:感到惭愧;引:拉;顾:回头看;
(2)将车:驾车;后:在后面;从:跟随。
17.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第一空,结合甲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可知: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在正午出行,可友人在正午没有如约而至,表现其没有讲诚信。结合《论语》中曾子的话“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可知:曾子认为,朋友之间的交往要讲求诚信。故填: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第二空,结合乙文“陈太丘诣苟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余六龙下食”,可知:陈太丘去拜访友人,因为家里贫穷,就让儿子们驾车前往友人家,朋友也叫儿子出来招呼客人,两人交往非常愉快,由此可见,朋友之间的交往以诚相待、不分贫富贵贱,这两个人的交往真正阐释了交友之道贵在尊重对方。
【点睛】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陈太丘去拜访荀淑,因为家里穷,雇不起仆人,就让大儿子元方赶着车,二儿子季方手持节杖在后面跟着,孙子长文年岁还小,也坐在车里。到了荀淑那里,荀淑让三儿子叔慈到门口迎接,六儿子慈明敬酒,其余六个儿子上菜,孙子文若还小,就坐在爷爷膝前。
(五)名著阅读。
18.阅读《朝花夕拾》完成各题。(6分)
阅读记录卡 A.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 ……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 B.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乘了航船进城来。 …… 第二天打捞尸体,是在菱荡里找到的,直立着。 我至今不明白他究竟是失足还是自杀。
人物 A段中的“他”是 。 B段中的“他”是 。
选择上文中的一位,结合相关内容,说说他对鲁迅先生的影响。
【答案】藤野先生 范爱农
示例一:我选择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我”日本学医时的老师,他从头到尾地修改“我”抄的讲义,连文法错误都一一订正了。他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品格深深地影响着鲁迅先生的人生道路。
示例二:我选择范爱农。范爱农是“我”日本留学时的同乡,他性格耿直,思想进步,他对革命强烈的热情和对旧势力的不屈不挠,激发了鲁迅先生对革命的更大的热情。
【解析】第一、二空,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的掌握。
根据A中“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等内容可判断,语段中的“他”指的是“藤野先生”。
根据B中“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我至今不明白他究竟是失足还是自杀”等内容可知,语段中的“他”指的是“范爱农”。
第三空,本题考查人物作用的探究。开放性试题,任选一个人物,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对鲁迅先生的影响即可。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在日本求学时期的老师。他是一个衣着简朴、对外表不拘小节,穿衣服马虎,会忘记戴领结,甚至被误会成扒手;但他也是一位治学严谨、认真负责、热诚待人、没有民族偏见、对学生一视同仁的好老师,他曾为鲁迅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验,临别时还赠送给鲁迅照片,对鲁迅先生影响深远,鲁迅对其也有着深切地感激与怀念。范爱农是《范爱农》一文中出现的人物,文章主要描述了作者在故乡重逢日本学时遇到的范爱农,笑谈各自经历,得知范爱农返乡后遭到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自容,以至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范爱农是一个孤傲、正直、倔强、追求革命的爱国者,但他的命运却是悲惨的,于归途中遭遇大风雨,不幸落水身亡。鲁迅在文中表达了对他的深切同情和怀念,同时也通过他的遭遇揭露了封建社会对正直爱国知识分子的摧残,以及对辛亥革命不彻底性的批判。
三、表达与交流
19.根据以下内容写一则通知,注意通知格式。(6分)
本周是余姚阳明文化周,为了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先贤文化,传承历史文化遗产,语文老师建议大家去市博物馆参观“王阳明、朱舜水、黄梨洲遗墨文献展”。701班经过讨论后决定:本周六(11月9日)上午8:00在学校操场司令台前集合,由家委会家长带队统一前往展览地。请你代替701班班委写一则通知,提前一天发给701班全体同学和家长。
【答案】示例:
通 知
701班全体同学和家长:
本周是阳明文化周,为了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先贤文化,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我班定本周六(11月9日)上午8:00出发前往市博物馆参观“王阳明、朱舜水、黄梨洲遗墨文献展”。请大家准时在学校操场司令台集合,由家委会家长带队统一前往展览地。
701班班委
2025年11月8日
【解析】本题考查通知。
通知的格式,包括标题、称呼、正文、落款。①标题:写在第一行正中。可只写“通知”二字,如果事情重要或紧急,也可写“重要通知 "或“紧急通知”,以引起注意。②称呼:写被通知者的姓名或职称或单位名称。在第二行顶格写。(有时,因通知事项简短,内容单一,书写时略去称呼,直起正文。)③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正文。正文因内容而异。开会的通知要写清开会的时间、地点 、参加会议的'对象以及开什么会,还要写清要求。布置工作的通知,要写清所通知事件的目 的、意义以及具体要求和作法。④落款:分两行写在正文右下方,一行署名,一行写日期。
明确通知目的:通知 701 班全体同学及家长本周六前往市博物馆参观“王阳明、朱舜水、黄梨洲遗墨文献展”的相关安排,包括集合时间、地点和带队方式等信息,以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并让相关人员提前知晓做好准备。
确定通知对象:701班全体同学和家长。
确定通知发布者:701班班委。
把握关键信息:活动背景:余姚阳明文化周,为学习先贤文化、传承历史文化遗产。
参观时间:本周六(11月9日)上午8:00。
集合地点:学校操场司令台前。
队方式:由家委会家长带队统一前往。
通知发布时间:提前一天,即11月8日。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作文。(50分)
亲爱的同学,步入中学已有半个学期了。正如于漪老师所说:“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亲爱的同学,你新认识了哪些人,他们有怎样的特点?你又遇到了哪些事,让你无法忘怀?这些人,这些事是一朵朵鲜艳的小花,点缀了你的中学生活,让你的中学生活充满无限趣味。
请以“拾起一朵小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要求突出中心;③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答案】例文:
拾起一朵小花
时光的风轻轻吹过,将我的中学时光悄然翻开。漫步在校园的小径上,我的思绪飘回到开学不久后的那个午后,俯身“拾起”那朵绽放在记忆深处、独一无二的“小花”。
那是一节体育课,炽热的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下来,烤得操场都发烫。体育老师掐着秒表,冷酷地宣布:“女生,八百米测试,现在开始!”人群中瞬间爆发出一阵此起彼伏的哀叹。我也暗暗叫苦,长跑向来是我的噩梦。
哨声一响,同学们如离弦之箭般冲了出去,我不甘落后,随着人流向前。可才跑了半圈,我的脚步就沉重得像灌了铅,呼吸急促得好似破旧的风箱,嗓子眼里泛起一阵腥甜。渐渐地,我与前面的队伍拉开了距离,身旁一个又一个身影超过我,我的心愈发沉到了谷底。
就在我几乎要放弃的时候,耳边突然传来一个清脆的声音:“别停下,咱们一起!”我费力地偏过头,看到同班的晓妍放慢脚步,朝我伸出了手。她额头上满是汗珠,脸颊绯红,发丝被汗水浸湿贴在脸上,却笑得一脸坚定。我像是抓住救命稻草一般,紧紧握住她的手。
此后的每一步,都变得没那么艰难。她一边喘着粗气,一边给我打气:“调整呼吸,步子迈稳……快到了!”在她的鼓励下,我咬牙坚持着。终于,终点线近在眼前,我们手牵手冲过了终点。那一刻,瘫倒在草地上的我,望着湛蓝天空,心里涌动的不仅是劫后余生的喜悦,更是被同学真诚帮扶的感动。
此后的校园生活,晓妍和我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每当我遇到困难,脑海中总会浮现出那个午后她向我伸出的手,心中便涌起无尽的勇气。
这段经历,就像是一朵明艳动人的小花,悄然绽放在我的中学时光里。我小心翼翼地将它拾起,珍藏在心底最柔软的角落。往后岁月,哪怕前路荆棘丛生,这朵小花散发的馥郁芬芳,也会持续给予我温暖与力量,让我怀揣勇气,奔赴未来。
【解析】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材料第一段借于漪老师的感慨,传达出时间流逝会冲淡记忆,但仍有珍贵片段留存的讯息,铺垫出学生挖掘难忘经历的必要性;第二段点明初中新生活是选材范围,“新认识的人”“遇到的事” 是关键,具象化 “小花” 指代的对象,暗示学生可以写新同学别具一格的性格、老师独特的教学方式、某次班级活动的精彩瞬间等,这些都是装点中学时光的美好存在。关键词“拾起”有主动回味、珍视之意,意味着学生不能被动等待记忆浮现,要主动捕捉、梳理中学生活细节。立意在于通过记述中学阶段的特定人与事,展现新生活的魅力与自身成长感悟。
第二,选材构思。题干要求写作记叙文,最好选取最熟悉的人和事,用心感受,用心体会,才能写出真情实意。写作思路方面,“是什么”角度,要具体描述“一朵小花”对应的那件难忘之事、那个人的细节特点,比如写同学,要细致描绘外貌、言行举止凸显性格;“为什么”角度,则深挖这件事、这个人让自己难忘的深层缘由,可能是收获友谊、懂得坚持,或是领悟成长真谛;“怎么做”侧重于往后生活中,如何珍视这段记忆,汲取力量前行。文末可议论抒情,起到总结全文,升华主旨,并与首段相呼应的作用。使全文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