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词四首《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及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12 词四首《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及反思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1-01 19:17: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城子·密州出猎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熟识词意,背诵课文。
2、抓住重点“字”,通过“知画、知人、知情”三个环节,体会词人在词中所表达的意蕴。
3、突破“狂”字,知词人“狂人”之“狂行”、“狂志”。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字”,通过“知画、知人、知情”三个环节,体会词人在词中所表达的意蕴。
教学难点:突破“狂”字,知词人“狂人”之“狂行”、“狂志”。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 扣读法 悟读法
教学课型:讲授课
教学流程:
一、由诗入文
诗词,是人类清晨最美丽、最隽永的文字。当你徜徉在诗词的长河中,你会惊异地发现,当李白写下:“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时,月,便有了姿态。当李清照写下:“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时,愁,便有了分量。当志南和尚写下:“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时,风,便有了温度。
今天,就让我们挽着月,载着愁,摸着风,一起再来一场诗词之旅,再来和诗人一起在语言文字中“出生入死”,今天,一起学苏轼的《密州出猎》。
读字知文
1、读字音
擎(qíng)苍 貂(diāo)裘(qiú) 千骑(jì)
酒酣(hān) 鬓(bìn)微霜,
2、读节奏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读情感
“出猎”对于苏轼这样的文人来说,或许是偶然的一时豪兴,但他平素报国立功的信念,却因这次小试身手而得到鼓舞,以至信心十足地要求前赴西北疆场,弯弓杀敌了。
这首词上片出猎,下片请战,不但场面热烈,音节嘹亮,而且情豪志壮。顾盼自雄,精神百倍。
4、读风格
材料补充:同苏轼其他豪放词相比,它是一首豪而能壮的壮词。把词中历来软媚无骨的儿女情换成有胆有识、孔武刚建的英雄气了。苏轼对此也颇为自负,他在密州写给好友鲜于侁的信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洲壮士扺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
诗歌风格:豪迈奔放,高亢激昂
三、读题知文
1、知识:标题:《江城子 密州出猎》
词牌名:江城子
题目:密州出猎
2、设疑:出猎非“打猎”,为何?谁出猎?谁在哪里出猎
(苏轼和众士卒在密州,出城打猎,它不同于一般消遣式的打猎。而是一次装备齐全,军民同行,规格极高的打猎。)
3、背景:《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在密州任上(1074)的作品,也是豪放词的第一篇。政治上,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朝廷中受到排挤打击,因而请求出任地方官,先是到杭州任通判,三年后又转任密州。仕途坎坷,饱尝艰辛。但他生性豁达乐观,才华横溢,平生就有报国立功的信念,到密州上任的第二年.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作为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他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为国效力.他在这年十月中,与同僚出城打猎于铁沟、黄茅冈,作此词以抒怀.
四、品字知“画”
1、老师“抠字”设疑
例1: 千骑卷平冈(把“卷”字换成“过”字,好不好?)
例2:为报倾城随太守 (说说“倾”字的妙处)
2、师生“抠字”咂摸
不能,卷:席卷,形容飞马疾驰的样子。过:通过。“卷”写出千骑疾驰过平冈的气势,“过”显得太过平淡,体现不出人马之多、速度之快的恢弘气势。
“倾”:用尽(力量),使……倾倒。倾城,全城、满城;使全城倾倒。在这里“倾城”写出了,全城百姓跟随太守出城打猎的壮阔场面。“倾”字体现了城之空,人之多,太守之爱民。(出城打猎,它不同于一般消遣式的打猎。规格如此之高,却不是戒备森严,而是全城出动,可见太守之与民同乐。)
3、学生“抠字”知画
老夫我今天兴致高涨,要学一学少年时的狂放,左手牵着黄犬,右臂上举着苍鹰,头戴锦蒙帽,身穿貂皮袄。威武的千骑马队,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全城的百姓,倾城而出,万人空巷,为酬谢追随我来观猎的全城百姓,我要亲手射死猛虎,就像当年的孙权一样威猛。
五、品字知“人”
1、老师“抠字”设疑
例:老夫聊发少年狂(何意? 何为?为何?)
2、师生“抠字”咂摸
(1)“狂”之何意?(轻狂、狂放,纵情任性)
(2)“狂”之何为?
狂“行” :是“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的装备。
是“千骑卷平冈”的阵容。
是“为报倾城随太守”的场面。
是“亲射虎,看孙郎”的壮举。
(3)“狂”之为何?
狂“志”: 是“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的
老当益壮的信心。
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
重提厚用的忠心。
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
杀敌报国的雄心。
(“天狼”指天狼星,在古代星象学上,被认为是主侵掠的。作者把它当作敌人的象征,又利用“狼”属于野兽,当在被射猎之列的联想,他表示,将要(会)紧握雕花的强弓,把他对敌人的仇恨凝聚在拉得圆如满月般的弓弦上,看准那西北方的敌人,狠狠地射去。)
3、师生“抠字”知人
苏轼是一个“狂人”,有“狂趣”,有“狂行”、更有“狂志”。是一个“老当益壮、豪迈乐观、杀敌保国、建功立业”
六、品字知“情”
1、老师“抠字”设疑
例: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三个动词连用,好在哪里?)
2、师生“抠字”咂摸
句中的“挽”、“望”、“射”这三个连贯的动作,勾画了一个动感鲜明的特写镜头,诗人是以“挽弓射箭”的壮举,来表达内心建功立业、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
3、学生“抠字”知情
关键动词,可以看出苏轼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潜滋暗长的赤诚之心,一种永不放弃的报国豪情!
七、课堂小结:最后,让我们用声音来结束我们师生的这次观苏轼密州出猎之旅,让我们声音,读出苏轼的豪情、读出他的壮志。(全体起立,并背诵。)
八、布置作业:“抠字”赏析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九、板书设计:

狂人
狂行 狂志
十、教学反思:
为了准备一节公开课,往往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期待也能令人耳目一新。可最终教案被改得是面目全非,上起来依旧是生涩而牵强,原本溢光流彩的文本语言立时少了灵性,任凭怎样咀嚼可愣是上不出那个味 !说到底,大师的课上得如行云流水,浑然天成,决非我们所谓的“精雕 细琢”。
今后在每一堂课上仔细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上自我监督—— 进行创造性劳动。把心沉下来,沉入文本,沉入课堂,用心找最小的切入口,获取最通透的理解与感悟。当然有一条途径一定非常管用——读书!读书,再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