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制六上16《盼》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四制六上16《盼》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1-01 20:49: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盼》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袖、篷、缩、疯、瓦、柜、喧、甩、嚷、蒜、酱、唇、蹦"等生字。
2.理清课文围绕"盼"选取的几件事,理解选材与中心的关系。
3.找出描写"盼"的生动语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4.梳理小作者的心理变化线,体会围绕中心多角度表达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清围绕"盼"写的几件事,体会选材与中心的关系。
难点:分析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细节对表现"盼"的作用,梳理心理变化线。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重点语句)
2.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情境创设:神秘包裹(5分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老师收到一个快递,上面写着"请在雨天打开"。我现在特别想知道里面是什么。你们有没有过这种特别想知道或特别期待的心情?
预设: 有!比如盼生日、盼放假……
这种心情就是"盼"。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盼》,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这种心情的。
板书:盼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情境引发学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
请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朗读课文。师: 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停顿和语气。设计意图: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朗读能力。
三、识字写字
出示生字:袖、篷、缩、疯、瓦、柜、喧、甩、嚷、蒜、酱、唇、蹦
指名认读,重点指导:"篷"与"蓬"的区别"缩""蹦"的笔顺"喧""嚷"的部首生:描红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掌握生字音形义,培养正确书写习惯。
四、再读课文,梳理事例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盼"写了哪些事?用序号标出。
小组讨论,完成学习单第一部分。
【预设问题】作者最盼望的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做了哪些事?这些事有什么共同点?生:汇报:盼下雨、盼穿新雨衣、盼雨停出去玩。
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生字,理清了三件事。下节课我们将重点分析作者如何描写"盼"的心情。
【作业】 熟读课文,用波浪线标出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板书设计
1. 盼下雨
2. 盼穿新雨衣
3. 盼雨停出去玩
设计意图:理清文章脉络,初步理解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梳理了哪三件事?
生:盼下雨、盼穿新雨衣、盼雨停出去玩。
师:这节课我们重点分析作者的心理变化和描写方法。
二、 精读探究:心理变化线
师:请同学们交流上节课画出的心理描写句子。
出示心理变化分析表:
事件 关键词句 心理状态
盼下雨 "像一只关不住的小麻雀" 急切
盼穿新雨衣 "一会儿摸一摸,一会儿闻一闻" 喜爱、期待
盼雨停出去玩 "雨呀,你快点停吧" 迫切
【预设问题】
1.这些句子分别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比喻句:"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像一只关不住的小麻雀。"
作用:形象写出焦急、坐不住的心情。
2.如果去掉这些描写,表达效果会怎样?
动作描写:"我把雨衣放在书包上,一会儿摸一摸,一会儿又闻一闻。"
作用:通过动作表现喜爱与期待。
3.从这些描写中,你能感受到作者心情的变化吗?
师:重点分析两处生动描写:
【板书】 急切 → 期待 → 迫切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具体语句,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梳理心理变化线。
三、写法总结
师:作者围绕"盼"选取了不同方面的事例,运用心理描写、动作描写、比喻等方法,使中心更突出。
【板书】 围绕中心——多事多面——细节描写
设计意图:总结写作方法,为单元习作做准备。
四、拓展延伸
如果让你写"盼",你会选哪些事例?请用3-5句话写一个片段,注意运用细节描写。
生:写作练习,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迁移运用所学方法,培养写作能力。
五、课堂小结与升华
《盼》通过三件小事,细腻刻画了"盼"的心理变化。盼望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它让生活充满期待与惊喜。希望同学们也能珍惜每一次"盼"的心情。
板书设计

1. 盼下雨 —— 急切(比喻)
2. 盼穿新雨衣 —— 期待(动作描写)
3. 盼雨停出去玩 —— 迫切(心理描写)
围绕中心——多事多面——细节描写
教学反思
本次《盼》的教学围绕“理解盼的内涵、掌握描写方法”展开,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设计环节,整体达成预设目标,同时也暴露出需优化的问题,现从成功之处、待改进地方及改进措施三方面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处
1. 情境导入贴合学情,快速激发兴趣:以“神秘包裹需雨天打开”的生活场景切入,迅速唤起学生对“盼”的情感共鸣,自然引出课题。课堂初始便让学生主动分享“盼生日、盼放假”的经历,不仅降低了对课文情感的理解门槛,也为后续分析心理描写铺垫了生活基础。
2. 环节设计逻辑清晰,突破重难点:第一课时聚焦“梳理事例”,通过默读圈画、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明确“盼下雨、盼穿新雨衣、盼雨停”三件事,初步感知“围绕中心选材”;第二课时深入“品析描写”,结合心理变化分析表和典型语句(如“像关不住的小麻雀”“摸雨衣、闻雨衣”),让学生直观体会比喻、动作描写对表现“盼”的作用,逐步梳理出“急切→期待→迫切”的心理线,有效突破“分析细节作用”的难点。
3. 读写结合及时,落实能力迁移:在写法总结后,设计“写自己的‘盼’”片段练习,要求运用细节描写,既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方法,又将课文情感与个人生活联结,部分学生能通过“反复看日历盼旅行”“摸新球鞋盼比赛”等细节,生动展现心情,达成“以读促写”的目标。
二、待改进地方
1. 识字教学效率不足:集中讲解13个生字时,虽强调了“篷”与“蓬”的区别、“缩”的笔顺,但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后续听写中“酱”“唇”的错误率仍较高,未充分调动学生主动识字的积极性。
2. 学生主体参与度不均:精读探究环节,分析心理描写句子时,多由举手积极的学生主导分享,后排几位内向学生未主动发言,教师虽有提问,但未设计分层任务引导其参与,导致部分学生对“描写方法作用”的理解停留在表面。
3. 拓展延伸时间紧张:“写片段”环节仅预留5分钟,多数学生刚完成构思便需停止,小组交流流于形式,未能充分展示不同学生的思路,也无法及时反馈并指导存在的问题(如细节不具体),影响能力迁移效果。
三、改进措施
1. 优化识字教学,增加互动性:下次教学可将生字分类设计任务,如“形近字对比(篷/蓬)”让学生自主找不同、编口诀;“难写字(缩、蹦)”让学生上台演示笔顺,再结合课文语境(如“雨衣的袖管”“蹦着踩水”)组词造句,将识字与课文内容结合,提升记忆效率。
2. 设计分层任务,保障全员参与:精读环节可准备“基础任务(找出心理描写句子)”“提升任务(分析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拓展任务(说说如果去掉描写会怎样)”,让不同水平学生选择,同时采用“小组内轮流发言”“同桌互说后再全班分享”的形式,确保内向学生有表达机会,教师重点关注并鼓励其展示。
3. 调整时间分配,强化拓展效果:压缩复习导入时间(从5分钟减至3分钟),为拓展延伸增加2-3分钟,让学生有充足时间完成片段写作;同时准备1-2份优秀范例和待改进案例,展示后引导全班共同点评,明确“细节描写如何让‘盼’更生动”,切实提升学生的写作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