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华东师大版4.16《小石潭记》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七年级上华东师大版4.16《小石潭记》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5 11:1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石潭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疏通文意。
2.品味景物描写特点,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素材积累】
1、作者简介:
柳宗元,字子厚,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并称“韩柳”。代表作有《永州八记》、《三戒》、《捕蛇者说》等。《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之一。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2、写作背景:
唐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与刘禹锡等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起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由于遭到以刘贞亮为代表的官宦势力和以韦皋为代表的官僚势力的反对,革新集团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许多景飞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八处名胜:西山、钴姆潭、钴姆潭西小丘、小石潭、袁家渴、石渠、石涧、小石城山。
【学习过程】
1、展现三幅图片(出示幻灯片2),让学生用一个词或一个诗句来描述一下看到的景象,然后导入:
这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后在永州觅得一处清幽之境,谁能用一个词来描绘一下。(出示第4幅图)
刚才同学们看过浩瀚无边的大海,领略过汹涌澎
( http: / / www.21cnjy.com )湃的黄河,欣赏过荷花满湖的大明湖以及清幽翠绿的小石潭。那么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色呢?下面让我们走进柳宗元,和他一同感受别样的风景吧!
2、本文作者是(――柳宗元),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柳宗元这位大文豪(出示幻灯片3),生读后快速识记红字部分。(――检查)
3、学习本文,我们需要完成二个学习任务:(出示幻灯片4)。(让学生齐读)
4、学习文言文有两道门槛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必须迈过去,那就是读准字音和疏通文意。文言文学习的第一步或者说首要的方法是“读”,文言文的“读”是有一定讲究的。(出示幻灯片5)
一、诵读指南:
1、读准字音。
2、读好节奏(语速、停顿)。
3、读出情味(文字背后作者的情感)。
请同学们先听范读,听读时注意留心字音、节奏,初步感受流淌在文字中的作者的情感。(放录音)
请同学们做学案字词冲关部分,给加点字注音。(然后出示幻灯片6,对照屏幕纠正字音,识记错误字音,写一下不会的字。)
二、字词冲关:
给加点字注音
篁竹(   )  清冽(   )  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坻(   )  为屿(   )为嵁(   )  翠蔓(   )  佁然(   )  俶尔(   )
  翕忽(   )  差互(   )  悄怆幽邃(   )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得通顺,流畅,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接下来请同学们分段朗读课文,请注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相信你们一定比录音读得更好!(点评:字音对,节奏停顿也对,流畅,读出了起伏感,情味也读出来了,声音很悦耳等))
这是一篇文言文,
疏通文字,用现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汉语翻译文章,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同学们可以借助课文注解联系上下文推断,或借助工具书,先自行疏通、翻译课文。时间8分钟。可以和前后排同学交流,还可以举手问老师。翻译文章时注意三个要求:(出示幻灯片7)。稍等就(出示幻灯片8)。
三、疏通文意:
1、自主学习:
默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翻译文章。
阅读要求:①注意屏幕上列出的重点文言词。②圈划疑难词句,将重点词句的翻译标记在课文上。③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时注意的重点词语: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
为坻
(2)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3)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
其岸势犬牙差互
不可知其源
(4)凄神寒骨
以其境过清
乃记之而去
(5)余弟宗玄
曰恕己
下列请同学将圈画的疑难问题交流一下――谁有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的问题请提出,请大家帮助解决。(边提边解,如有询问比较多的问题时,看来同学们刚才学习时效率并不高。)
2、疑难交流。
(先出示幻灯片9中的解释部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请同学们结合语境,解释词语。请同学们看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特点?――名词作状语,词类活用是本篇课文一个重要知识点,同学们看这类词语一般怎样翻译?(学生大体答后)出示方法归纳,幻灯片10)
3、梳理词类活用。
(1)在文言文中词类活用是重点,屏幕展示: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___________)
②皆若空游无所依。(空:___________)
③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_________蛇:_________)
④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词有几个共同点:名词,不作主语,不作宾语,而是在句中做状语。
(2)方法指导:
名词作状语常见翻译方法:
①比喻形式
像……一样
例:斗

②介词“在、从、向”等+方位名词或处所名词
例:西


③时间名词直译。
例: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每天)
④介词“用”
+名词
表示使用某种工具或方式
例:有好事者船载以入(用船)
下面请同学们巩固重点词句的解释,时间2分钟。
4、巩固重点词句的翻译。
刚才同学们都背得非常起劲,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识记效果。(出示幻灯片11)
5、小试牛刀:
(1)解释加点词语。
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知其源
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
凄神寒骨             皆若空游无所依
(2)重点语句翻译。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③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学们,本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让我们走进课文,赏景探情。(出示幻灯片12)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完成下面问题。
四、赏景探情:
1、速读课文,回答问题:
①文中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②在描绘的这些景物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一乐一凄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出示幻灯片13)这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
千古文人山水梦,“仕不得志”寄情山水。请再欣赏一首借景抒情的诗。(出示幻灯片13)
2、触类旁通:
丰乐亭游春①(其一)(4分)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注释】①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
1.诗歌的第一、二句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丰乐亭景色怎样的特点?(2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柳”化了的山水,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神韵。有人说,读《小石潭记》,就如同品一杯淡淡的苦丁茶,清香在前,仔细品味却有一种悲苦在后。请同学们课后阅读《早梅》人,再次感受作者凄怆、哀怨的心境。(下课)
【拓展延伸】
早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赏析:
全诗分前后两层意思,前四句咏物,后四句抒怀。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起笔不凡
( http: / / www.21cnjy.com ),笔势突兀。早梅与别的花卉不同,在万物沉寂的寒冬绽开了花蕾,一个“发”字把早梅昂首怒放生机盎然的形象逼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其背景高远广阔的碧蓝的天空,不仅映衬着梅花的色泽,更突出了它的雅洁,不同凡俗。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紧承开头两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梅花开放的恶劣环境,表现梅花不同凡花的风骨。早梅所处环境的“朔吹”、
“繁霜”实际上正是柳宗元遭遇的政治环境的缩影。
作者目睹可歌可敬的梅花想起了远方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亲友,于是借物抒怀: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罪谤交织,群疑当道,”
“故旧大臣”已不敢和他通音讯,在寂寞和孤独中艰难度日的柳宗元是多么思念亲友们啊!于是想到折梅相送,可亲友们远在万里之外,是根本无法送到的。这里除了地理上的原因外,还有政治上的原因,他作为一个“羁囚”不能连累了亲友,更何况“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柳宗元从梅的早开早落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自己的境遇,怎么不忧,怎么不心急如焚呢?正因为忧其早开早落,所以柳宗元也是在自我勉励,自我鞭策。事实上在永州虽然被迫离开了政治舞台,但他自强不息,把“闲居”的时间用在访求图书,认真研读和对自己前半生实践的总结上,奋笔疾书,在理论上做出了重大建树,在文学上取得了光辉成就。这就是他对亲友的告慰。“欲为万里赠”四句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很复杂的,既有对亲友的思念,也有对自身遭遇的不平和“辅时及物”的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