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华东师大版4.16《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七年级上华东师大版4.16《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5 11:22: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石潭记
柳宗元
【教学目标】
1.咬文嚼字,晓文意。
2.素读吟诵,赏“小”美。
3.探幽寻情,明技巧。
【教学重点】
1.掌握一词多义(可、为、差、空等),词类活用(西、乐、犬牙、斗、蛇、凄、寒、空)等文言知识,会翻译重点文句。
2.学习情随景生、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寄情山水而抑郁忧伤的情感。
【教学过程】
导入:

导入正课:《说文解字》中“小”和“石”是两个象形字,小,细小沙粒,取微小之意;石,岩角的一块石头,取山石之意。可见“小石潭”就是一个用山石构成的小潭。看似不起眼的小石潭,却因作者的妙笔,熠熠生辉。这节课让我们跟随柳宗元的脚步,走近小石潭,去追忆那些年,在永州的日子。
一、素读。读准字音、读准句读。
(自由朗读,标注出自己拿不准的字音和句读)
1、读准字音,揣摩字义。
卷(
)石底以出
为坻(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
)佁(
)然不动
俶(
)尔远逝
悄(
)怆幽邃
2、读准句读,用斜横线(停顿长的用双斜线,停顿短的用单斜线)标出停顿。
潭中鱼可百许头
全石以为底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二、译读。读懂文意。
(注意句中划线的词语用法)
1.文译白
(总结文言实词、虚词用法,掌握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及文言句式)
(1)如鸣珮环
(2)全石以为底
(3)卷石底以出
(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潭中鱼可百许头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
白译文
(体会文言表达的典雅、精练。)
(1)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2)(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三、赏读。赏析美景,感悟情怀。
1.请圈出文中都描写了哪几种景物?并勾画出描摹这些景物特点的相关句子,并尝试用一个词概括其特点。

潭——小
(我从“全石以为底”看出,
用整块石头作为潭底,可见小石潭确实小。)
石——
溪——
水——
鱼——
2.知人论世,感悟情怀。
柳子厚,名宗元,河东人也,先世皆宦官。少聪颖,博学强志。贞元九年中进士。
顺宗时王叔文变法革新,子厚与其事,任礼部员
( http: / / www.21cnjy.com )外郎。寻事败,贬永州司马。贬居十载,于是入深林,穷溪涧,幽泉怪石,无所不至,因得《永州八记》,《小石潭记》乃其四也。虽身处江湖,心系苍生,笔耕不辍。
四、悟读。探究写法技巧。(对比划线的标点符号的变化,探究写作方法。)
(老人教版)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
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新人教版)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五、主题阅读拓展。(《永州八记》第一篇)
(请采用本课的四步法“素读——译读——赏读——悟读”四步法,对比阅读。)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附:推荐阅读八下语文主题丛书《柳宗元和永州山水》和《石渠记》(学以致用,触类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