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2025-2026学年九上化学期中模拟卷(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徐州市2025-2026学年九上化学期中模拟卷(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4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1-01 22:0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徐州市2025-2026学年九上化学期中模拟卷(练习)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
1.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氯化钠 B.水 C.金刚石 D.铜
2.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蜡烛燃烧的实验探究,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实验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
B.图2实验是来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C.图3实验看到干冷烧杯的内壁上有水雾生成,可以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
D.图4用火柴点燃刚刚熄灭的白烟,蜡烛重新燃烧
3.在加热铜绿的实验中,下列有关操作正确的是( )
A. 连接仪器 B. 取出固体 C. 加入样品 D. 熄灭酒精灯
4.某兴趣小组用如图1探究氧气的性质,将透明的实验盒中间用隔板插入细沙分成两部分,将O2倒入倾倒室,然后一段时间后提起中间隔板,得到倾倒室内氧气浓度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下列通过装置和数据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A.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大约为20%
B.MN段曲线快速上升,说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C.实验中“提起中间隔板”操作对应的时间点约在第25s
D.NP段蜡烛燃烧越来越微弱,最后在P点熄灭
5.如图为H2O的转化和利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转化①中水分子的体积不变
B.转化②中产生H2、O2的质量比为2∶1
C.转化③说明燃着的镁不可用水浇灭
D.转化④在自然界中的发生可使空气中O2含量相对稳定
6.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乙、丁质量比为 3∶2 D.丁相对分子质量是甲的 2 倍
7.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C.物质燃烧常伴随发光、放热等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反应都是燃烧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则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8.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
B.在化学反应中,分子不可分,原子可分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9.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量取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加热液体
D.倾倒液体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
10.目前许多学校安装了直饮水机,其主要工作流程如图所示。
(1)图中步骤①的作用是 (填字母,下同),步骤③的作用是 。
A.杀菌消毒 B.吸附杂质 C.蒸馏 D.过滤
(2)步骤②超滤膜的原理如图所示,它的作用相当于实验室 操作。
(3)取少量直饮水加入一定量肥皂水,振荡,观察到泡沫较多,浮渣较少,说明该水样属于 。(填“硬水”或“软水”)。
(4)以下措施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是___________。
A.离子交换树脂 B.蒸馏 C.煮沸 D.加明矾
1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化学学习要让学生既能够“见微知著”,也能够“见著知微”。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如图为氯化钠形成的示意图。

根据所给信息,请回答:
(1)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是 ,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原子的 决定的。
(3)化学反应前后,氯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构成氯化钠的离子是 (填微粒符号)。
12.兴趣小组追寻科学家的足迹,对水进行探究。
【宏观辨识】根据实验探究水的组成
(1)水的合成:在密闭容器中将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根据容器内生成的小水珠可知,水是由 组成的化合物。
(2)水的分解:电解水一段时间后(如图),观察到管a和管b中气体体积比为 ,经检验管a中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
【证据推理】结合实验现象推算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
(3)方法一:根据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分子的个数比,得出电解水的产物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进而推算出结果。
(4)方法二:已知电解水实验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和正、负极产生气体的 ,可计算出水中各元素质量比,结合氢、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进一步推算出结果。
【模型构建】
(5)以分子构成的物质为例,图中“▲”表示的是 。
13.氧气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一)工业、家庭制取氧气
(1)工业上根据氧气和氮气的 不同,将液态空气分离得到氧气。
(2)①如图为某分子筛制氧机,其利用分子筛分离空气获得氧气。分子筛是种内部有均匀微小孔径的固体,通过分子筛把空气中氧分子吸入孔穴而与氮分子分离,则分子大小:氮气 (选填“大于”或“小于”)氧气。
②该制氧机上配有湿化瓶装置。人吸氧时观察到瓶中有气泡。湿化瓶装置类似于图1。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序号)。
A.b导管连接制氧机
B.使用该装置可以观测是否有氧气输出
C.使用该装置可以观测氧气输出的速率
(二)氧气的性质实验
(3)向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倒入迅速冷却的沸水,立即塞紧穿有两端开口细玻璃管的橡皮塞,用注射器向玻璃管中注水至 P 处,装置如图2所示。
①手拿集气瓶在水平面上摇晃数十次后,看到玻璃管中的液面将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②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说明有少量氧气溶于水中
B.应保证装置不漏气
C.用迅速冷却的沸水是因为其中几乎不含氧气
(三)渔业制氧气
运输活鱼时用过氧化钙(CaO2)可增加水中含氧量。
小明提出下列猜想并用如图3装置进行实验:
【猜想】CaO2与H2O反应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实验】向试管中加入CaO2与H2O后,有极微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几乎收集不到气体。放置到第二天,集气瓶中只收集到少量气体,振荡试管后仍有极微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
【结论】
(4)CaO2与H2O反应 (填“能”或“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
14.下图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一种仪器的名称为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连接好仪器装置,在装入药品前要检查装置的 ,实验结束时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理由是 ,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该 (选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
(4)装置B和C都能用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装置C相对装置B的优点是 。
四、科学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
15.学习了“过氧化氢制氧气”后某兴趣小组进行了下列探究活动:
(1)设计如图实验对过氧化氢分解进行探究。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对比实验甲和乙,探究浓度对分解速率的影响
B.对比实验乙和丁,探究对分解速率的影响
C.对比实验甲和丙,探究温度对分解速率的影响
D.对比实验甲、丙和丁,探究和温度对分解速率影响的程度
学习了“过氧化氢制氧气使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之后,在“寻找新的催化剂”的活动中,对“硫酸铜(白色固体)能否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进行了以下探究。
【实验探究】
(2)甲同学按如下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①木条不复燃 步骤②产生气泡,溶液变成蓝色 步骤③ 硫酸铜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评价改进】
(3)大家认为甲同学的实验结论不严谨。若要确定该实验结论正确,还需证明硫酸铜的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
【继续探究】乙同学补做以下实验,进而确认了甲同学的实验结论。
(提示:)
(4)若上述实验中 ,则证明反应前后铜离子质量没有发生变化。
【讨论交流】
(5)大家认为还可以采取另一种方法得到上述实验结论:在甲同学实验的基础上,将乙同学实验的烧杯B中的溶液蒸发、干燥得到白色固体,再称得其质量为 g,然后将白色固体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仍然可以加速过氧化氢分解。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
16.中国是把香椿当做蔬菜的唯一国家,它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如香椿中含有的皂甙,具有抗菌、防癌的作用,皂甙的化学式为C27H42O3,请你计算:
(1)皂甙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
(2)皂甙中C、H、O元素的质量之比是______(最简整数比);
(3)含氢元素8.4g的皂甙的质量为_____克.
参考答案
【知识点】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分子、原子、离子)
1.【答案】A
【详解】A、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B、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知识点】蜡烛燃烧
2.【答案】A
【详解】A、图1实验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石蜡蒸气,不是液态石蜡,错误;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燃烧火焰上方罩一个烧杯,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出现浑浊现象,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正确;
C、蜡烛燃烧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干冷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水,正确;
D、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点燃白烟,蜡烛复燃,因为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石蜡能燃烧,所以白烟能被点燃,正确;
故选:A。
【知识点】仪器的连接、化学试剂取用原则
3.【答案】B
【解析】将橡胶塞塞进试管口时,应把橡胶塞慢慢转动着塞入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面上再使劲塞橡胶塞,以免压破试管,错误;取用试剂时,瓶塞要倒放,正确;加入铜绿样品时,应先将试管横放,把盛有试剂的纸槽或药匙小心地送到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竖立起来,错误;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错误。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氧气的助燃性
4.【答案】D
【详解】A. 由图2 可知,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大约为20%,正确;
B. 将O2倒入倾倒室,然后一段时间后提起中间隔板,MN段曲线快速上升,说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正确;
C. 由图2可知,在第25s左右时氧气浓度逐渐变小,故实验中“提起中间隔板”操作对应的时间点约在第25s,正确;
D. NP段氧气浓度逐渐减小,蜡烛燃烧越来越微弱,最后在P点时与空气中氧气浓度接近,蜡烛正常燃烧,错误。
故选:D。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自然界的碳循环和氧循环
5.【答案】B
【详解】A、水加热变为水蒸气过程中,水分子的体积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质量比为(2×2):32=1∶8,该选项说法错误;
C、反应③中镁和水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说明燃着的镁不可用水浇灭,该选项说法正确;
D、转化④是光合作用,为自然界产生氧气的主要方式,可使空气中O2含量保持相对稳定,该选项说法正确。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与应用
6.【答案】D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丙的质量X=4 g+10 g+3 g+4 g-6 g-4 g-8 g=3 g,乙反应前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甲、丁反应前后质量增加,为生成物,丙质量不变,可能为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该反应是乙生成甲和丁,属于分解反应。
【详解】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说法正确;
B、丙可能为催化剂,说法正确;
C、参加反应的乙、丁的质量比=,说法正确;
D、生成甲、丁的质量比=,由于未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无法确定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说法不正确;
故选D。
【关键点拨】对于给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类型题,反应后质量减小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增大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如果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则密闭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分子的定义与性质、溶解与溶液、燃烧定义
7.【答案】A
【详解】A、元素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故选项推理正确;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H2O是由水分子构成,H2O2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推理不正确;
C、物质燃烧常伴随发光、放热等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反应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故选项推理不正确;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推理不正确。
【知识点】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微观反应示意图、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与应用
8.【答案】C
【详解】A、由图可知,生成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不是混合物,此选项错误;
B、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此选项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此选项正确;
D、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此选项错误。
【知识点】化学试剂取用原则、基本实验仪器、物质的加热
9.【答案】D
【详解】A、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量筒水平放置,视线与量筒内液体最低凹液面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所取液体的体积,故A不正确;
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酒精灯,以防发生火灾,故B不正确;
C、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故C不正确;
D、往试管内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试管要略微倾斜,瓶口紧挨着试管口倾倒,避免液体溅出,故D正确。
【知识点】几种净化方法的比较、自来水厂的净化流程
10.【答案】(1)BD;A
(2)过滤
(3)软水
(4)ABC
【详解】(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故炭罐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色素和异味,活性炭也具有过滤作用故选:BD;
图中③是紫外灯管照射,可以杀灭水中的病菌,可以杀菌消毒,故选:A;
(2)超滤膜通过物理筛分作用分离水中颗粒物、细菌等,与实验室的 过滤 原理相同(通过孔隙截留大颗粒);
(3)取少量直饮水水样,滴加适量肥皂水,振荡,产生较多泡沫的水是软水,产生较少泡沫或不产生泡沫的水是硬水,观察现象可知直饮水是软水;
(4)A. 离子交换树脂:通过交换钙镁离子软化水。符合题意;
B. 蒸馏:去除所有离子,得到纯净软水。符合题意;
C. 煮沸:能将钙镁离子转化成沉淀,将水软化。符合题意;
D. 加明矾:只能絮凝悬浮物,不能软化水。不符合题意。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原子中各粒子的性质与数量关系、原子结构示意图、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分子、原子、离子)、离子结构示意图
11.【答案】3;失去;最外层电子数;降低;Na+、Cl-
【详解】(1)由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是3;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2)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3)反应前氯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0;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反应后氯化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设氯化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则(+1)+=0,解得=-1价,故化学反应前后,氯元素的化合价变化降低。
(4)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填:Na+,Cl-。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
12.【答案】(1)氢元素和氧元素
(2)
(3)/
(4)密度比/密度
(5)各元素质量比
【详解】(1)水(H2O)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根据图象,管a与电源负极相连,产生的是氢气,管b与电源正极相连,产生的是氧气,所以管a中的气体是H2,观察到管a和管b中气体体积比为2∶1。
(3)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分子的个数比,则电解水产生的氢分子(H2)与氧分子(O2)的个数比为2∶1,得出电解水的产物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4)由于,已知电解水实验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要计算出水中各元素质量比,则需要知道正、负极产生气体的密度比,故填:密度比或密度。
(5)化学式是通过元素符号及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知道相对分子质量的情况下,需结合物质中各元素质量比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故填:各元素质量比。
【知识点】其他制取氧气的方法、氧气的工业制法、氧气的物理性质
13.【答案】(1)沸点 (2)大于 BC (3)下降 ABC (4)不能 (5)保持干燥
(6)能消耗人呼出的二氧化碳 (7)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放热
(8)检查装置气密性 将氧气完全消耗,使结果更准确
(9) 8 偏小 (10)缓冲气压
【分析】
(5)小明觉得储存CaO2,注意的问题有 。
(四)潜水员供O2
(6)潜水员使用的供氧装置是用过氧化钠(Na2O2)和呼出的CO2反应生成碳酸钠(Na2CO3)和O2.选择过氧化钠作供氧剂的优点是
①节约能源;
② 。
(7)过氧化钠还可以与水反应。该小组组装了如图4所示的装置,实验中还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有气泡冒出,其原因可能是 。
(五)空气中O2含量的测定
通过“红磷燃烧”的实验我们测定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加热
铜粉的方法也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图5是铜粉与氧气
加热生成氧化铜实验装置:
(8)实验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组装装置, ;
②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的铜粉,铜粉要足量的原因是 ;
③点燃酒精灯,不停地抽拉注射器的活塞,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
(9)实验开始时,若注射器活塞前沿停在35mL的刻度线上,实验结束并等到具支试管冷却后观察,活塞前沿约停在 mL的刻度线上。若实验过程中没有不断推拉注射器,则可能导致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 (填“偏大”“偏小”“不变”)。
(10)装置中小气球的作用是 。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实验装置的选择、气密性检验、氯酸钾制取氧气
14.【答案】(1)酒精灯(合理即可)
(2)A;
(3)气密性;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正
(4)可以控制加入液体的量,从而可以控制反应速率;节约药品等(合理即可)
【详解】略
【知识点】催化剂与催化作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15.【答案】(1)B
(2) 木条复燃
(3)质量 和化学性质
(4)160:98
(5)m1
(6)D
(7) 猪肝块 放热 30 最终生成氧气的体积相同,进而说明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详解】(1)解:A、对比实验甲和乙, 除了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同外, 其它条件均相同,可探究H O 浓度对H O 分解速率的影响, 故选项说法正确;
B、对比实验乙和丁, 除了有无二氧化锰外, 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同, 不能探究MnO 对H O 分解速率的影响, 故选项说法错误;
C、对比实验甲和丙, 除了温度不同外, 其它条件均相同, 可探究温度对H O 分解速率的影响, 故选项说法正确;
D、对比实验甲和丁, 可探究MnO 对H O 分解速率影响的程度; 对比实验甲、丙, 可探究温度对H O 分解速率影响的程度, 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B。
(2)步骤②中加入硫酸铜,产生气泡,溶液变蓝色,是因为过氧化氢分解产生了氧气,步骤③中观察到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硫酸铜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过氧化氢在硫酸铜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 化学方程式为:。
(3)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因此若要确定该实验结论正确, 还需证明硫酸铜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 故答案为: 质量和化学性质。
(4)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 化学方程式为CuSO +2NaOH=Cu(OH) ↓+Na SO ,反应中硫酸铜与氢氧化铜的质量比为160:98=80:49;故答案为: 160: 98 (或80: 49) 。
(5)催化剂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因此在甲同学实验的基础上, 将乙同学实验时烧杯B中的溶液蒸发、干燥得到白色固体, 再称其质量为m g,然后将固体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 仍然可以加速过氧化氢分解; 故答案为: m 。
(6)比较硫酸铜和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催化效果, 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的条件是溶液的起始温度、催化剂的质量、溶液的浓度; 无需控制反应起始时间; 故答案为: D。
(7)①由图乙可知,相同时间内猪肝块作催化剂使装置内压强变化更大,说明相同时间内猪肝块作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更多,则两种催化剂中催化效率更高的是猪肝块;
②从曲线a、b的变化可以看出,气体压强先增大后减小,是因为反应产生气体使装置内压强增大,反应结束后温度降低使装置内压强减小,说明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是放热反应,由图乙可知,30s时加猪肝块的过氧化氢是装置内压强达到最大,说明加猪肝块催化的过氧化氢完全反应所用的时间大约是30s;
③该实验为取大小相同的新鲜土豆块和新鲜猪肝块作催化剂,分别加入10mL相同浓度的过氧化氢稀溶液,曲线a、b最终达到相同的压强,说明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拓展延伸】
(6)比较硫酸铜和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催化效果,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控制的条件是______(填字母)。
A.溶液的起始温度 B.催化剂的质量 C.溶液的浓度 D.反应起始时间
(7)兴趣小组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取大小相同的新鲜土豆块和新鲜猪肝块作催化剂,分别加入10mL相同浓度的过氧化氢稀溶液后,用传感器测量装置中气压的变化,如图乙中曲线a、b所示。
①结合实验和曲线a、b分析,两种催化剂中催化效率更高的是 。
②从曲线a、b的变化可以看出,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加猪肝块催化的过氧化氢完全反应所用的时间大约是 s(填“30”“65”或“120”)。
③曲线a、b最终达到相同的压强,说明 。
【知识点】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
16.【答案】(1)根据皂甙的化学式为C27H42O3,皂甙的相对分子质量= =414。
(2)根据皂甙的化学式为C27H42O3,皂甙中C、H、O元素的质量之比是:(12×27)∶(1×42)∶(16×3) =54∶7∶8
(3)一定量的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等于物质的质量乘以该元素的质量分数。含氢元素8.4g的皂甙的质量为:
【详解】见答案。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