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悬崖边的树 课件+教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18、悬崖边的树 课件+教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5 19:41:50

文档简介

18、悬崖边的树 教学设计
1新设计
2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并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理解作者所表达的人生态度,培养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3学情分析
《悬崖边的树》是初一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学的第一首现代诗。在此之前学生从没有接触过这类题材的文章,所以我认为学习本科最重要的是学生要乐于接受诗歌,然后才能够接受诗歌。学生也只有从诗歌的激情中,才能去发现,去陶醉。为了更好地达到学生们喜爱诗歌的目的,可以采用配乐朗读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更容易接受诗歌的知识。现代诗是最具有时代气息和青春活力的,而青年学生正处在“诗的年龄”,他们最需要现代诗的滋养。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托物言志的写法
5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听到“悬崖”这个词,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画面?
很高很险,恐怖、惊险,害怕。
大家想想,生长在悬崖边的树可能会经历些什么呢?
风大了可能被摧毁掉入深渊。
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当代诗人曾卓的一首现代诗《悬崖边的树》,去看看这棵树经历了哪些磨难。
二、走近作者
曾卓(1922~2002),原名曾庆冠,湖北黄陂(pí)人,当代诗人。 14岁开始写作,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正式发表作品。 流亡重庆时,与邹荻帆、绿原等人组织了在诗坛产生较大影响的“诗垦地社”,出版过《诗垦地丛刊》。
  1955年受胡风案牵连,被捕入狱。1957年因病保外就医。1959年下放农村。1979年底平反。出版的诗集有《悬崖边的树》、《老水手的歌》等。
三、读诗
1、自读这首诗,读准字音。
悬崖 喧哗 寂寞 倔强 飞翔
2、教师配乐朗读,读准节奏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3、学生练习、展示。
四、品诗(自主学习)
1、这首诗共分三个小节,每个小节都写了什么内容?
2、结合背景分析“奇异的风”指的是什么风?(交流写作手法)
交代背景:1955年,诗人曾卓被卷入所谓的“胡风反党集团”,此后的二十五年,他一直戴着“胡风分子”的帽子,作为一个囚犯艰难地生活在被排斥、被重压之中。“文化大革命”使本已不见天日的生活雪上加霜,诗人经受着灵魂和肉体的双重煎熬。在这种境遇中,诗人并没有停止对生活的思考,没有停止抒写最真切的感受。本诗创作于1970年,那时的中国正处在一个极端动乱的年代。这首诗是正直而勇敢的诗人面对厄运时的内心独白,表现了生活中一个强者的信念与追求。
3、从全诗来看,你认为这棵生长在悬崖边的树具有哪些品质?说出你的理由。
五、论诗(合作探究)
探究结尾两句,作者以“倾跌进山谷”和“展翅飞翔”展望了树的两种可能的结局,你如何理解这两种结局?
解答:“倾跌进山谷”表现了环境的险恶,结局的悲壮。狂风肆虐,这“悬崖边的树”随时都有被连根拔起的可能,它曾经坚持过,抗争过,它以生命的结束表现了自己的不屈。即使跌进深谷,它也是英雄。
“展翅飞翔”表现了树与命运抗争的胜利。他渴望改变命运,即使身在困境,仍然没有丧失信念与追求,这是它终于获得新生活的动因。
六、课堂小结
人生难免有苦痛,有挣扎,但是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老师都希望你们能够坚强、勇敢、乐观、豁达,要相信地上之所以有树荫,是因为头顶有太阳!(播放郑智化的《水手》)。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赏析牛汉的《半棵树》《华南虎》。
5.1.2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悬崖边的树
听到“悬崖”这个词,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画面?
很高很险,恐怖、惊险,害怕。
大家想想,生长在悬崖边的树可能会经历些什么呢?
风大了可能被摧毁掉入深渊。
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当代诗人曾卓的一首现代诗《悬崖边的树》,去看看这棵树经历了哪些磨难。
活动2【讲授】作者简介
二、走近作者
曾卓(1922~2002),原名曾庆冠,湖北黄陂(pí)人,当代诗人。 14岁开始写作,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正式发表作品。 流亡重庆时,与邹荻帆、绿原等人组织了在诗坛产生较大影响的“诗垦地社”,出版过《诗垦地丛刊》。
  1955年受胡风案牵连,被捕入狱。1957年因病保外就医。1959年下放农村。1979年底平反。出版的诗集有《悬崖边的树》、《老水手的歌》等。
活动3【活动】读诗
三、读诗
1、自读这首诗,读准字音。
悬崖 喧哗 寂寞 倔强 飞翔
2、教师配乐朗读,读准节奏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3、学生练习、展示。
活动4【练习】品诗
四、品诗(自主学习)
1、这首诗共分三个小节,每个小节都写了什么内容?
2、结合背景分析“奇异的风”指的是什么风?(交流写作手法)
交代背景:1955年,诗人曾卓被卷入所谓的“胡风反党集团”,此后的二十五年,他一直戴着“胡风分子”的帽子,作为一个囚犯艰难地生活在被排斥、被重压之中。“文化大革命”使本已不见天日的生活雪上加霜,诗人经受着灵魂和肉体的双重煎熬。在这种境遇中,诗人并没有停止对生活的思考,没有停止抒写最真切的感受。本诗创作于1970年,那时的中国正处在一个极端动乱的年代。这首诗是正直而勇敢的诗人面对厄运时的内心独白,表现了生活中一个强者的信念与追求。
3、从全诗来看,你认为这棵生长在悬崖边的树具有哪些品质?说出你的理由。
活动5【活动】论诗
论诗(合作探究)
探究结尾两句,作者以“倾跌进山谷”和“展翅飞翔”展望了树的两种可能的结局,你如何理解这两种结局?
解答:“倾跌进山谷”表现了环境的险恶,结局的悲壮。狂风肆虐,这“悬崖边的树”随时都有被连根拔起的可能,它曾经坚持过,抗争过,它以生命的结束表现了自己的不屈。即使跌进深谷,它也是英雄。
“展翅飞翔”表现了树与命运抗争的胜利。他渴望改变命运,即使身在困境,仍然没有丧失信念与追求,这是它终于获得新生活的动因。
活动6【讲授】课堂小结
六、课堂小结
人生难免有苦痛,有挣扎,但是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老师都希望你们能够坚强、勇敢、乐观、豁达,要相信地上之所以有树荫,是因为头顶有太阳!(播放郑智化的《水手》)。
活动7【作业】作业
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赏析牛汉的《半棵树》《华南虎》。
课件11张PPT。悬崖边的树
—— 曾卓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并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理解作者所表达的人生态度,培养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曾卓(1922~2002),原名曾庆冠,湖北黄陂(pí)人,当代诗人。 14岁开始写作,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正式发表作品。 流亡重庆时,与邹荻帆、绿原等人组织了在诗坛产生较大影响的“诗垦地社”,出版过《诗垦地丛刊》。
  1955年受胡风案牵连,被捕入狱。1957年因病保外就医。1959年下放农村。1979年底平反。出版的诗集有《悬崖边的树》、《老水手的歌》等。
 作者简介yá 悬崖 喧哗
寂寞 倔强
飞翔xiángxuānjué jiàngmò这些词语你会读吗?读准
字音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读准
节奏悬崖边的树 曾卓品诗 1、这首诗共分三个小节,每个小节都写了什么内容? 写作背景

1955年,诗人曾卓被卷入所谓的“胡风反党集团”,此后的二十五年,他一直戴着“胡风分子”的帽子,作为一个囚犯艰难地生活在被排斥、被重压之中。“文化大革命”使本已不见天日的生活雪上加霜,诗人经受着灵魂和肉体的双重煎熬。在这种境遇中,诗人并没有停止对生活的思考,没有停止抒写最真切的感受。本诗创作于1970年,那时的中国正处在一个极端动乱的年代。这首诗是正直而勇敢的诗人面对厄运时的内心独白,表现了生活中一个强者的信念与追求。 2、结合背景分析“奇异的风”指的是什么风?
3、从全诗来看,你认为这棵生长在悬崖边的树具有哪些品质?说出你的理由。品诗 探究结尾两句,作者以“倾跌进山谷”和“展翅飞翔”展望了树的两种可能的结局,你如何理解这两种结局?论诗“倾跌进山谷”表现了环境的险恶,结局的悲壮。狂风肆虐,这“悬崖边的树”随时都有被连根拔起的可能,它曾经坚持过,抗争过,它以生命的结束表现了自己的不屈。即使跌进深谷,它也是英雄。
“展翅飞翔”表现了树与命运抗争的胜利。他渴望改变命运,即使身在困境,仍然没有丧失信念与追求,这是它终于获得新生活的动因。 人生难免有苦痛,有挣扎,但是无论遇到什么样的
困难,老师都希望你们能够坚强、勇敢、乐观、豁达,要相信地上之所以有树荫,是因为头顶有太阳!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