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3、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5 20:13:51

文档简介

23、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准确把握作者论述的观点。
3.把握论证的方法、语言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仔细揣摩关键词句的内涵和表达作用,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增强语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强化学生的背书意识,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到初中,认知能力水平还不是太高,对议论文的概念还不清楚,在本单元的前几课的学习时,已经普及了议论文的文体知识,学生大多能初步掌握议论文的有关内容,对学习本课打好了基础。
3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体会文章旁征博引的作用,找准文章的论据和论证方法。
2. 认识“背书”在写作中独有的地位和积极意义,唤起学生的背书意识。
(二)教学难点
了解文章逐层深入的论证过程。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如果让你描写山、水、花、草,你能想起什么诗句?说出来,看哪一小组说得多。
学生争先背诵诗句。
同学们说得可真不少,可见大家平时读书、背书,积累了许多语言材料。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板书课题)
活动2【讲授】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准确把握作者论述的观点。
3.把握作者层层深入的论证过程,了解各种论证方法的作用。
4.强化背书意识,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5.摘抄文中引用的古诗词及精美语句,领悟其艺术魅力。
活动3【活动】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学生先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然后教师补充)
梁衡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他历任《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等职,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他的主要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只求新去处》、《名山大川感思录》、《人杰鬼雄》、《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粱衡卷》。
2.粗读一遍,大概了解课文。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依矩成方( )   失之东隅( )  葛藤( ) 参差( )( )披拂    贮存( )   蒙络( )摇缀( )   烟渚( )  反刍( )   搪塞( )   融会贯通( )
胃囊( ) 孤鹜( ) 庾( )
3.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文章论点,理解文章大意。
提示:开篇:旗帜鲜明的亮出观点“语文学习,最基本也是最简便的方法之一就是背书。”
第2段:起笔于语文学习,落脚于写作。明确语文分三步走。
第3-5段:作者结合自身体悟与实践,集中笔墨从三个角度,具体深刻的阐述了背书对于写作的三大好处。
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4【活动】四、品读课文,掌握论证方法
学生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思考:
同学们,作者提出论点后,是怎样论证自己观点的呢?请同学们自己默读思考,和小组同学讨论,然后准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家汇报。
可以从课文中找出原句,然后分析其论证方法。
学生分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引导。
活动5【讲授】五、深入理解,把握论证过程
同学们说得很好,作者围绕“语文学习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办法之一就是背书”这一论点,运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多方面进行论证,说的我们心服口服。我们平时就更得多背书了。现在请同学们按自然段的顺序归纳一下,看作者是分哪几层条理清晰地进行论述的?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提示:作者从三个方面具体深刻地阐述了背书对于写作的三大好处,即背书是积累,是储备;背书是理解的基点,是有效表达的基石;背书是创新的基础。有了“背”的积累,一旦遇到特定的情境,才会迸溅理解的火花:化不理解为理解,化肤浅的理解为深刻的理解;有了“背”的量的积累,才能实现准确灵活地表达的质的飞跃;只有足够地背书,才使创新成为可能,推陈出新,提升境界。理解-运用-创新,三段语意紧密相联,层层深入,气势贯通。背书益处凸显,令人心悦诚服。
2.文中提出应如何进行语文学习?
提示:要分三步走:掌握一般的阅读、书写;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让行文严谨、生动、清晰、新奇。而要使每一步扎实稳妥,坚实有力,达到“循规为圆,依矩成方,方圆自如,为其所用”的境界,就必须牢牢把握住“记”、“背”这关键的环节。
活动6【讲授】六、体会语言特点
同学们注意文章第一段的语句中“最”、“基本”、“简便”、“之一”这些字眼,体会其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最”和“基本”言其重要,必不可少;“简便”突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之一”说话留有余地,体现语言的严密、准确。我们今后读作品、写文章都要注意语言的严密准确。
活动7【活动】七、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谈一谈你们在学习过程中对背书的体会。
学生各抒己见,不要轻易否定学生观点。 
活动8【活动】八、课堂总结
学生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收获。
九、布置作业
1.“写一写,用一用”中的字词。
2.课后第二题。
活动9【活动】板书设计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梁 衡
论点:语文学习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办法之一就是背书
背书是: 积累、储备
理解的基点,有效表达的基石
创新的基础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课件14张PPT。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梁衡简介梁衡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他历任《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等职,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他的主要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只求新去处》、《名山大川感思录》、《人杰鬼雄》、《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粱衡卷》。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准确把握作者论述的观点。
3.把握作者层层深入的论证过程,了解各种论证方法的作用。
4.强化背书意识,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注意下列红色字的读音 依矩( )成方  失之东隅( )  葛( )藤  参差( )披拂    贮( )存 蒙络( )摇缀( )    烟渚( )  反刍( )
搪塞( )   融会贯( )通
胃囊( ) 孤鹜( ) 庾( )文章大意开篇:旗帜鲜明的亮出观点“语文学习,最基本也是最简便的方法之一就是背书。”
第2段:起笔于语文学习,落脚于写作。明确语文分三步走。
第3-5段:作者结合自身体悟与实践,集中笔墨从三个角度,具体深刻的阐述了背书对于写作的三大好处。 品读课文,掌握论证方法 同学们,作者提出论点后,是怎样论证自己观点的呢?请同学们自己默读思考,和小组同学讨论,然后准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家汇报。
提示:可以从课文中找出原句,然后分析其论证方法。
深入理解,把握论证过程
作者提出“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这一观点后,接着从哪几个方面论述了背书的好处?是分那几层条理清晰地进行论述的?背书的好处 背书是积累,使储备;背书是理解的基点,是有效表达的基石;背书是创新的基础。如何进行语文学习? 掌握一般的阅读、书写;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让行文严谨、生动、清晰、新奇。而要使每一步扎实稳妥,坚实有力,达到“循规为圆,依矩成方,方圆自如,为其所用”的境界,就必须牢牢把握住“记”、“背”这关键的环节。 体会语言特点
第一段的语句中“最”、“基本”、“简便”、“之一”这些字眼,有什么作用,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最”和“基本”言其重要,必不可少;“简便”突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之一”说话留有余地,体现语言的严密、准确。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谈一谈你们在学习过程中对背书的体会。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谢 谢 大 家!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