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5张PPT。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他的诗现存10首。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为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尤其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让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由此,这两句诗中表现的那种壮阔高朗的境象便对盛唐诗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走近作者一、学习目标:
1、 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名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2、 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和谴词造句的妙处。
3、 继续学习律诗的格律常识。
二、学习重难点:
1、 颈联中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2、 本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三、学法指导:诗的意境是指在理解诗的内容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句来描写诗歌中所描绘的景象。
1、解词: 次 正 客路 达
2、根据所给内容填写句子。
1)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
2)诗中借景物变换表现时光飞逝的句子是(
)
自主预习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 王湾一、参照注释,同桌互译诗句。二、不能解决的难点作好记录,在班上交流。朗读明义:三、请同学讲述诗歌内容。(请一位同学读一句,同桌用自己的话讲述一句。)2、这首诗哪些句子属于写景?哪一句直接抒情?1、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描绘的景象。(你最欣赏的画面) 3、为什么作者会起思乡之情?感悟抒情:研习诗歌内容 1、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你能想像出船行的图景吗?为什么要特别提到“潮平”?
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 “潮平”一语为下句中“江春”一语作铺垫。 3、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由于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食他乡,久不得归,自然想到要借雁足给他传递家书。名句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跟诗人的乡愁有关。海日生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寒。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思考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江面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开阔了。“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的样子。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写景极为传神。1、用自己的话描写诗的意境。
2、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
3、“阔”“正”“生”“入”这几个字用的凝练,任选2个进行赏析。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了什么哲理?合作探究1、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2、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
3、“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 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称道。
4、本文作者是 代的 。诗人在 时间乘船沿长江南东行,一时诗兴大发,挥笔写下了这首五言律诗。课内检测看看谁首先会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