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基础知识综合 期中知识清单
课标原文 【识字与写字】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3500 个左右。 2.写字姿势正确,保持良好的书写习惯。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欣赏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语言文字梳理与积累】 1.在语言文字运用情境中,发现、感受和表现语言文字的魅力。围绕汉字、书法、成语典故、对联、诗文等方面内容,策划并开展语文学习、展示和交流活动,加深对语言文字及其文化内涵的认识和理解。 2.梳理学过的语言现象,欣赏优秀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初步探究语言文字的运用规律。学习按照词类梳理字词,学习整理典型的语法、修辞应用实例。 3.继续丰富自己的积累。分类整理、欣赏、交流所积累的词语、名句、诗文等,并在日常读写活动中积极运用,提升自身的中华文化修养。 【文学文化常识&语法知识】 1.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2.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3.复句的类型: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
课标解读 【识字与写字】 有探究汉字规律的意识,在社会生活中能根据字音、字形、字义三者的关系准确认读、正确理解遇到的生字新词;发现并积累不同语境下具有个性化特征的词句和段落,能根据自己的表达需要和习惯选择使用。 【语言文字梳理与积累】 能在语言文字运用中感知其魅力,围绕汉字、书法等内容策划开展学习交流活动,理解其文化内涵。梳理学过的语言现象,赏析优秀作品表达技巧,按词类梳理字词,整理语法、修辞实例,探究运用规律。分类整理并交流积累的词语、名句等,在日常读写中主动运用,提升中华文化修养。 【文学文化常识&语法知识】 语法知识学习依托课文语境,通过掌握基础词汇、语法知识破解阅读中的语言难点;认识常用修辞手法并分析其在课文中的表达作用,同时了解课文关联的作家作品知识与文化常识。
主要考查点
1.字音字形
①辨识同音字;②辨识多音字;③辨识误读字;④辨识形声字;⑤辨识形近字;⑥辨识易错字等。
2.词语
①词语(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理解与运用;②辨析近义词语(成语);③词语(成语)感彩或语体色彩的恰当运用;④了解、掌握成语典故、熟语;⑤关联词语的正确运用。
3.单句和复句
①区分单句与复句;②判断单句的句子成分;③辨析复句类型;④识别复句中的关联词并判断其使用正误。
4.文学文化常识
①识记教材涉及作家的姓名、朝代/国别、代表作、文学流派及地位;②掌握小说、诗歌、议论文等文体的基本特征;③了解教材中的文化常识(如节日习俗等);④识记经典作品的主要人物、情节等。
5.综合性学习
①理解“君子自强不息”的内涵;②搜集、整理与“自强不息”相关的素材;③围绕主题进行语言表达;④结合自身或社会现象,谈对“自强不息”精神的理解与践行。
常见题型
1.字音字形
①根据拼音写出汉字;②多音字的辨认;③汉字音、形、义结合起来考查;④给文言词语或句子中指定的字注音;⑤改正错别字;⑥规范书写。
2.词语
①客观选择题;②语段综合填空;③语段综合选择
3.单句和复句
①客观选择题;②语段综合填空;③语段综合选择
4.文学文化常识
①填空或选择识记作家作品、朝代国别等基础信息;②结合具体语境(如课文片段、名著选段)考查相关常识;③简述某部作品的主题或某个人物形象,关联文化背景。
5.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
①设计主题活动的流程或方案;②根据给定素材提炼“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③撰写主题的演讲稿、短文或倡议书;④针对某一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案例,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感悟。
命题趋势
字音题考查的数量减少,每个选项中的词语一般是3-4个,总体难度减小;多数地区字音字形题设置语境,更强调学生的分析与应用能力,能力要求高了,但难度并不大。要求学生使用语境(同时考字音和字形);可能继续选择题和书写题(字音、字形),会融入基础知识模块的其它考点共同考查。
词语、成语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词语、成语的含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选择词语、成语的能力以及运用词语、成语写话的能力。考查所选用的语料涉及最新热点话题、新闻时事、富含哲理的片段、优美的散文等。成语考查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所考成语一般都是初中阶段语文课文中出现过的、应知应会的成语;词语的考查一般以选词填空的形式出现,备选的词语一般是近义词或者感彩不同的词语。
纯区分单句与复句的题目减少,更注重结合语境考查句子成分分析与复句逻辑;常与病句修改、语言表达连贯结合考查,强调对句子结构和逻辑关系的实际应用能力;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部分地区会在阅读理解中融入对句子结构的分析。
文学文化常识题再局限于单纯的识记题,更强调文化常识与课文内容、现实生活的联系;常结合名著阅读、古诗文阅读考查,注重对常识的理解与运用;部分地区会引入地方文化常识,增强文化认同感,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偶尔出现简答题。
综合性学习题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与社会热点,强调实践性与体验性;注重考查信息整合、语言表达、活动设计等综合能力;题目开放性增强,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感悟,体现对精神品质的内化与践行,题型以活动设计题、观点论述题为主。
实际上,在众多中考试卷中,许多考查点并不是孤立的,有时候会综合考查多个考点,需要我们答题时注意。
重点字音字形字义(四字词语特别标注)
第一单元
第一课《沁园春·雪》毛泽东
词语 拼音 释义
滔滔 tāo tāo 形容大水奔流的样子,或比喻言行或其它事物连续不断。
妖娆 yāo ráo 娇艳美好。
折腰 zhé yāo 弯腰行礼,通常是指失去自尊。
风骚 fēng sāo 1.指举止轻佻。2.指文采、才情。
天骄 tiān jiāo 汉代的北方人对君主的一种敬畏的称呼。 汉朝人称匈奴单于为天之骄子,后来称历史上某些北方少数民族君主为天骄。
风流 fēng liú 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
第二课 《周总理,你在哪里》柯岩
词语 拼音 释义
谷穗 gǔ suì 谷子的果实部分
宿营 sù yíng 军队扎营住宿的地方
篝火 gōu huǒ 原指用笼子罩着的火。现指在野外或空旷的地方架木柴燃烧的火堆
海防 hǎi fáng 为保卫国家安全,在沿海和领海内所采取的一切军事措施
沉甸甸 chén diàn diàn 形容很沉重
第三课《我爱这土地》艾青
词语 拼音 释义
嘶哑 sī yǎ 嗓音沙哑不圆润,甚至发不出声来。
汹涌 xiōng yǒng 水势翻腾上涌,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黎明 lí míng 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腐烂 fǔ làn 烂掉,朽坏,指有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
第五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
词语 拼音 释义
轻灵 qīng líng 指动作轻巧灵活,引申为一种轻松、飘逸的心境。
娉婷 pīng tíng 形容女子姿态美好的样子。
鲜妍 xiān yán 鲜艳,形容光彩美艳的样子。
冠冕 guān miǎn 古代皇冠或官员的帽子,比喻受人拥戴或出人头地。
呢喃 ní nán 形容小声说话,轻声细语。
第六课《我看》穆旦
词语 拼音 释义
丰润 fēng rùn 形容(肌肤等)丰满滋润。
沉醉 chén zuì 比喻深深地迷恋某种事物,沉浸在某种境界里。
忧戚 yōu qī 忧愁悲伤。
勃发 bó fā 焕发,蓬勃生发。
飘逸 piāo yì 飘浮,轻疾高飞或形容人气质好,动作自然好看。
漫游 màn yóu 随意地不受拘束地游览。
流盼 liú pàn 左右转动目光看。
摇曳 yáo yè 摇荡。
第二单元
第七课《敬业与乐业》梁启超
词语 拼音 释义
蛀 zhù 被虫子咬坏
赦 shè 免除或减轻刑罚
禅师 chán shī 对和尚的尊称
精微 jīng wēi 精深微妙
旁骛 páng wù 对正业不专心而追求其他。骛,纵横奔驰
秘诀 mì jué 不公开的能有效解决问题的窍门、办法
羡慕 xiàn mù 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亵渎 xiè dú 轻慢,不尊敬
浪荡 làng dàng 到处游逛,不务正业,行为不检点
妄想 wàng xiǎng 狂妄的打算
杜绝 dù jué 遏制、彻底制止
调和 tiáo hé 掺和并搅拌,也指排解纠纷,使双方重归于好
断章取义 duàn zhāng qǔ yì 不顾文章或讲话的原意,孤立地取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不二法门 bù èr fǎ mén 佛教用语,意思是说,观察事物的道理,要离开相对的两个极端而用“处中”的看法,才能得其实在。后用来比喻独一无二的门径
言不及义 yán bù jí yì 只说些无聊的话,谈不到正经的事情
佝偻 gōu lóu 背部向前弯曲
强聒不舍 qiǎng guō bù shě 唠叨的说个不停
第八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
词语 拼音 释义
赞誉 zàn yù 赞美、称扬
恍若 huǎng ruò 形容茫然,或指好像,仿佛
绸缎 chóu duàn 绸子和缎子,也泛指丝织品
琉璃 liú li 一种用铝和钠的硅酸盐化合物烧成的釉料。常见的有绿色和金黄色两种。加于毛坯的外层,烧制成带釉的盆、缸、砖瓦等。
惊骇 jīng hài 惊慌害怕
瞥见 piē jiàn 一眼看见
剪影 jiǎn yǐng 照人脸或人体、物体的轮廓剪纸成形,比喻对于事物轮廓的描写
劫掠 jié lüè 抢劫、掠夺(财物或人)
赃物 zāng wù 因犯罪而取得的财物
制裁 zhì cái 对违法者依法给予惩罚
荡然无存 dàng rán wú cún 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
富丽堂皇 fù lì táng huáng 形容建筑物华丽雄伟。也形容场面华丽而盛大。
丰功伟绩 fēng gōng wěi jì 伟大的功绩
箧 qiè 小箱子
第九课《论教养》利哈乔夫
词语 拼音 释义
贸然 mào rán 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涵养 hán yǎng 滋润养育
恪守 kè shǒu 严格遵守
自持 zì chí 控制自己的欲望或情绪
汲取 jí qǔ 吸收,摄取
遵循 zūn xún 遵照
箴言 zhēn yán 规劝告诫的话
彬彬有礼 bīn bīn yǒu lǐ 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大发雷霆 dà fā léi tíng 比喻大发脾气,高声斥责别人
随心所欲 suí xīn suǒ yù 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一意孤行 yī yì gū xíng 本谓谢绝请托,坚持自己的主张。后多指不顾客观条件,无视别人的意见,独断专行
自吹自擂 zì chuī zì léi 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
矫揉造作 jiǎo róu zào zuò 形容装腔作势,极不自然
附庸风雅 fù yōng fēng yǎ 指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
忸怩作态 niǔ ní zuò tài 形容不自然,不大方,含羞做作的样子
随机应变 suí jī yìng biàn 根据情况灵活地应付事态的变化
第十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毕淑敏
词语 拼音 释义
广袤 guǎng mào 形容大地、天空、草原、湖泊等广阔、宽广。
积攒 jī zǎn 一点一点地聚集。
宽宥 kuān yòu 宽恕,饶恕。
游弋 yóu yì 指巡逻,也指在水中游动。
困厄 kùn è 形容处境艰难窘迫。
濡养 rú yǎng 养育,培养。
麾下 huī xià 1.指将帅的部下。2.敬辞,称将帅。
嘟囔 dū nang 不间断地小声自言自语。
灰烬 huī jìn 物品燃烧后的灰和烧剩下的东西
自惭形秽 zì cán xíng huì 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人而感到惭愧,后也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间不容发 jiān bù róng fà 相隔得非常近,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小或极为精密。比喻情势危急,时间紧迫。
金戈铁马 jīn gē tiě mǎ 指战事,也用以形容战士的雄姿。
形销骨立 xíng xiāo gǔ lì 形容身体极其消瘦。
抽丝剥茧 chōu sī bō jiǎn 形容分析事物极为细致,而且一步一步很有层次。
鸠占鹊巢 jiū zhàn què cháo 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屋或占据别人的位置。
李代桃僵 lǐ dài táo jiāng 李树代替桃树去死。原比喻兄弟相助相爱。后转用来表示顶替或代人受过。
相得益彰 xiāng dé yì zhāng 两者互相配合或映衬,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可望而不可即 kě wàng ér bù kě jí 看得见,但不能接近。形容希望达到而实际难以达到。
轻觑 qīng qù 轻视,小看。
坍塌 tān tā (动)(崖岸、建筑物或堆积的东西)倒下来。
窗棂 chuāng líng 窗格子。
第四单元
第十五课《故乡》鲁迅
词语 拼音 释义
阴晦 yīn huì 阴沉,昏暗。
萧索 xiāo suǒ 缺乏生机,不热闹。
祭祀 jì sì 旧俗备供品向神佛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伶俐 líng lì 形容人物机灵乖巧或是做事干脆利落。
愕然 è rán 惊讶的样子,形容吃惊。
鄙夷 bǐ yí 轻视,看不起。
嗤笑 chī xiào 讥笑,嘲笑。有讽刺之意
应酬 yìng chou 交际往来,以礼相待。也指私人间的宴会、聚会等。
世面 shì miàn 社会上各方面的情况。
惘然 wǎng rán 形容失意的样子。
隔膜 gé mó 隔阂,指情意不相通,彼此不了解。
恣睢 zì suī 放纵、骄横的样子。
潮汛 cháo xùn 每年固定出现的涨潮期。
伶仃 líng dīng (形)非常孤独,没有依靠。
瑟索 sè suǒ 同瑟缩,身体因寒冷、受惊等而蜷缩或兼发抖。
障壁 bì zhàng 屏障,遮挡物。
第十六课《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
词语 拼音 释义
拮据 jié jū 手头不宽裕,钱不够用。
栈桥 zhàn qiáo 火车站、港口、矿山或工厂的一种构筑物,形状略像桥,用于装卸货物,港口上的栈桥也用于上下旅客。
糟蹋 zāo tà 指不珍惜,浪费。形容随便丢弃或毁坏,损坏。
别墅 bié shù 多在郊区或风景区建造的供休养用的住宅。
褴褛 lán lǚ (衣服)破烂。
女婿 nǚ xu 女儿的丈夫。
端详 duān xiang 仔细地看。
恭维 gōng wéi 为讨好而赞扬。
阔绰 kuò chuò 生活奢侈,讲究排场。
煞白 shà bái 由于恐惧、愤怒或某些疾病等原因,面色极白,没有血色。
与日俱增 yǔ rì jù zēng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天天地不断增长。形容增长得很快。
十拿九稳 shí ná jiǔ wěn 比喻很有把握。也说十拿九准。
郑重其事 zhèng zhòng qí shì 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
嘟囔 dū nang (动)不间断地小声自言自语。
第十七课《孤独之旅》曹文轩
词语 拼音 释义
茬 chá 农作物收割后留在地里的茎和根,也指提到的事情或人家刚说完的话。
抠 kōu 用手指或细小的东西从里面往外挖。
家底 jiā dǐ 家里长期积累起来的财产。
觅食 mì shí 指鸟兽到处搜寻食物吃。
嬉闹 xī nào 嬉笑打闹。
空旷 kōng kuàng 地方广阔,没有树木、建筑物等。
撩逗 liáo dòu 挑逗,招惹。
炊烟 chuī yān 烧火做饭时冒出的烟。
乖巧 guāi qiǎo 指聪明、听话而讨人喜欢。
掺杂 chān zá 混杂。
驱除 qū chú 赶走,除掉。
镰刀 lián dāo 收割庄稼和割草的农具,由刀片和木把构成,有的刀片上带小锯齿。
温顺 wēn shùn 形容性格温和、顺从。
重叠 chóng dié 指同样的东西层层堆叠,互相覆盖。
置之不理 zhì zhī bù lǐ 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
歇斯底里 xiē sī dǐ lǐ 形容情绪激动、举止失常的状态。
眺望 tiào wàng 从地势高的地方向远处望。
单句和复句
1.如何区分单复句
区分单复句的主要标准是,不仅看句子的长短,而且还要看该句有几个相对独立的单句形式的结构。复句是由分句构成的,分句之间有逻辑关系,但是没有句子成分的那种关系,不能互相作句子的成分。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形式的结构,彼此间虽有联系,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互不作对方的句子成分的,就是复句。即只有一套主干的是单句,有两套或两套以上主干(有时共用一个主语)的就是复句。
2.复句类型判断
复句名称 常 用 关 联 词
并列复句 又……,又…… ……同时…… 一边……,一边…… 也 一面 又 一边 ……另一方面…… 一方面……,(另)一方面…… 不是……,而是…… 并且 另外 还 既……,又(也)…… 是……,不是…… 有时……,有时…… 有的……,有的……
承接复句 首先……接着…… 于是 然后 便 后来 于是 终于 就 才 随后 跟着 接着
递进复句 何况 还 尚且 更 竟然 并且(而且、尚且、甚至) 不但(不仅、不光、不只)…,而且(并且)… 不但……,还(也、又、更)…… 不但……,就是……也…… 不但……,连……也…… 不但(不)……,反而(反倒)…… 不但(没有)……,竟然…… 尤其…… 况且……特别
选择复句 或者(或)……或者(或)…… 不是……就是…… ……还是…… 要么……要么…… 是……还是…… 也许……也许……
与其……不如…… 宁可……也…… 宁可……也(不)…… 与其……毋宁……
转折复句 虽然(虽)……但是(但、可是、还是、也,却)…… 尽管(固然)……但是(可是、然而、不过、只是、还是)…… ……不过(只是)……
偏句一般不用关联词,只有正句在表示转折的时候,用关联词“然而、但是、就是、可是、却、而、只是、倒、可是”等。
因果复句 因为(由于)……所以(因此、因而)……所以 因此 因而 由于 以致
既然(既)……就(便、那么)…… 之所以……是因为…… 可见 ……(是)因为……
假设复句 如果(假如、假使、倘若、如若、要是)……那么(就、便、那)…… 即使(就算、就是、纵使、哪怕、纵然)……也(仍然、还是)…… 要不是(万一)……就……
条件复句 只有……才…… 只要……就…… 除非……才……
不管(不论、无论、任凭)……都(也、还)……
文学文化常识(1-4单元)
1.《沁园春·雪》选自《毛泽东诗词集》。作者毛泽东,字润之,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沁园春,词牌名。
词,又叫作长短句,有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一般分上下两阕(片)。在《沁园春·雪》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2.《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原名蒋海澄,现代诗人,第一部诗集《大堰河》。著有诗集《北方》《黎明的通知》《归来的歌》等。
3.《乡愁》作者余光中,台湾诗人。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敲打乐》《白玉苦瓜》等。
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作者林徽因,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5.《你看》作者穆旦,原名查良铮,诗人、翻译家,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
6.《敬业与乐业》选自《饮冰室合集》。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是中国近代维新代表人物,学者。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演讲词,指在重要场合或群众集会上发表讲话的文稿。它可以用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发表意见和主张,提出号召倡议。演讲词具有针对性、鲜明性、条理性、通俗性、感情性等特征;可分为叙事型、说理型、抒情型三类。
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雨果, 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信”在古文中有“音讯、消息”之义,还有“托人所传之言可信”的意思。在古代,书信作为主要的通信,它不仅仅传达着国与国的文化,同时也传递着人们思想的情怀,还起到了报平安的深层含义。
8.《论教养》作者利哈乔夫,苏联学者、作家。
9.《精神的三间小屋》作者毕淑敏,选自《毕淑敏散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两大类型。议论文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10.《岳阳楼记》选自《范仲淹全集》,作者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11.《醉翁亭记》选自《欧阳修全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12.《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13.《诗词三首》
①《行路难》作者李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
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刘禹锡。
③《水调歌头》选自《东坡乐府笺》,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与辛弃疾合称“苏辛”(豪放派),与黄庭坚合称“苏黄”(风格),与黄庭坚、米苇、蔡襄合称“宋四家”(书法)。
14.《故乡》选自《呐喊》,作者鲁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等18部。《故乡》一文选自《呐喊》。
15.《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作者莫泊桑,法国作家,代表作长篇小说《一生》、《俊友》 (漂亮朋友)等,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等。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另外两位是俄国(国家)的契诃夫和美国(国家)的欧·亨利。
16.《孤独之旅》节选自《草房子》 ,作者曹文轩。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
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
一、自强不息的内涵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天道运行刚健有力,永无止息,而君子处世,也应该遵循天道,刚毅坚韧,持之以恒,努力奋进。
2、自强不息的内涵
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个人修养、国家发展、历史进步等负面各有不同的表现。对于个人而言,自信自立,勤思苦学,勇于开拓,面对逆境不屈不挠等,都是自强不息的表现。
3、儒家“自强不息”的伦理精神品格;
(1)刚健品德;(2)仁爱美德;(3)独立人格意志;(4)宽容和谐精神;(5)积极进取精神。
4、交流有关交友的名言警句、诗词、故事等
【名言警句】
①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三十三章
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③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宪问》
④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卫灵公》
⑤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告子下》
【诗词】
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③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xiè)《竹石》
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二、寻找自强不息人物
1、搜集古人自强不息的故事
①祖逖闻鸡起舞;②范仲淹断齑画粥;③苏秦刺股勤学;④勾践卧薪尝胆。
2、采访身边自强不息的榜样
采访过程中,要注意尊重采访对象,用语文明得体,采访内容紧扣自强不息这一主题。采访对象不一定有多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也不一定非得身处逆境,只要他发愤图强,持之以恒,做出了一些贡献,充满正能量,都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说话题要点;称呼+自我介绍+如何做到自强不息+语气委婉)
三、演讲流程;青年当自强不息
1、确定演讲主题;“志当存高远”,“放飞青春梦想”,“不可知难而退”,“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2、组建演讲团队,小组分工合作,搜集资料。
3、撰写演讲稿,设计演讲技巧。
4、每小组推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进行演讲。
5、根据各组表现,分别评出“最佳演讲稿”、“最佳演讲者”等奖项。
字音题的突破方法
1.优先记“多音多义字”:重点关注词性、语境不同导致的读音差异(如“折”:折本(shé)、折断(zhé)),排除“声旁误导”(如“炽(chì)热”不读zhì)。
2.代入语境验证:将不确定的字音代入词语或句子,读起来拗口的大概率错误(如“哺(bǔ)育”读成pǔ会明显不自然)。
字形题的突破方法
1.“据义辨形”是核心:结合词义判断字形(如“慰藉”的“藉”是“安慰”义,非“书籍”的“籍”)。
2.聚焦“形近字、同音字”:通过偏旁区分(如“干燥”(火字旁,与“火”相关)和“烦躁”(竖心旁,与“情绪”相关)),避免“形近致误”。
成语的理解运用
1.先辨“词义轻重、感彩”:如“褒扬”(褒义)和“鼓吹”(贬义),“轻视”(轻)和“蔑视”(重),结合语境匹配。
2.代入句子“读顺逻辑”:若选项是成语,先确认是否“望文生义”(如“首当其冲”不是“首先”,是“最先受冲击”),再看是否符合句子主语、语境逻辑。
单句和复句
1.单句:找“主谓宾主干”:通过删去定语、状语、补语,判断句子是否残缺(如“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成长了”缺主语,删“通过”或“让”)。
2.复句:抓“关联词+分句关系”:先找关联词(如“因为……所以……”表因果,“即使……也……”表假设),无关联词则分析分句逻辑,排除“关联词搭配错误”(如“只有……就……”应为“只有……才……”)。
文学文化常识
1.“作者-作品-体裁-主旨”绑定记:如鲁迅《故乡》(小说,选自《呐喊》,主题是批判社会现实),避免张冠李戴。
2.文化常识“抓分类”:按“节日、礼仪、称谓、官职”等分类记(如“寒食节”禁火,“太学”是古代最高学府),结合课文例句理解(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的“庆历”是年号)。
综合性学习
1.审题先定“核心主题”:所有答案围绕“自强不息”(如人物事迹、名言、活动设计),不偏离。
2.分题型找“答题模板”:
◎补写标语:用“对仗/比喻”,如“以奋斗铸魂,凭自强立世”;
◎设计活动:写清“活动名称+形式”,如“‘自强人物故事会’——分享古今自强者事例”;
◎发表观点:先亮观点(如“青少年当以自强破困境”),再用“事例+道理”支撑(如引用苏轼、袁隆平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