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春 教学设计 (4)

文档属性

名称 14、春 教学设计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5 22:4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春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拟人、比喻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感知能力,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圈点勾画的比较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的描绘充满生命力的春天景象,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珍惜青春,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为理想而奋斗的品质。
2学时重点
1、学习本文抓住特征,生动地写景抒情的方法。
2、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时难点
把握作家的思想感情脉络,领悟作品的深层意蕴。
4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春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情景导入——通过联想唤起学生对美的记忆。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四季的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创作了许多吟咏四季的佳作,今天我们就随着朱自清的笔触一起去领略春的迷人风采。
倾听,观看。
多媒体展示四季风景图。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回忆春天时的美好感受,为课文教学做情感的铺垫,轻松自然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内容呈现——诵读之美。
朗读指导: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熟悉课文。细心体会,建立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内心视像。以情带声,随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每个小组朗读交流,指正读音,相互间合作讨论朗读情感的处理。
每组代表朗诵展示,配以音乐《秋日私语》。
设计意图: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读中感悟,读中促讲,都需要教师调动学生读文的积极性。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读,学生乐读,爱学。读法多样,读的兴趣浓厚。读是感悟的基础,读得流利,读得有情有趣,感悟才有可能深入自主学习。
三、整体感知——结构之美。
朱自清先生是以怎样的心情盼望春天的到来;然后又用怎样的彩笔描绘春天的美景;最后,他又满怀喜悦歌颂了春天。
根据提示(盼春──绘春──颂春),将本文分成三部分。
各小组讨论理清文章思路,把讨论内容写在白纸上。
小组合作是对概括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还是合作创新的体现。
设计意图:典型的观点进行白板展示,转入全班讨论。
四、细处体味——品味之美。
课文整体把握:这一部分主要是学生自主探究开展。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第一小组负责课文1-3自然段;第二小组第4自然段;第三小组第5自然段;第四小组第6自然段;第五小组第7段;第六小组8-10自然段。)
提问:1.读完课文,大家说一下朱自清都写了春天的哪些景色?
以小组为单位,请同学们互相探讨总结,并把本小组的成果写在黑板上。
五分钟后。请各小组代表呈现本组答案。
2.作者又是怎样形容他们的呢?(这个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写在黑板上的指导分析。)
3.春草图
⑴本文写小草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⑵“钻”字用的好,好在哪里?
⑶此图运用了哪种感官技巧写景?
4.春花图
⑴作者从几个方面描绘出一幅五彩缤纷的春花图?
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花争春的特点?
5.春风图
⑴“‘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此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⑵找出运用感官描写春风的句子,并说明写出了春风的哪些特点?
6.春雨图
⑴作者从静景写到动景,从物写到人,由近及远,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春雨哪些特点?
⑵“斜织”“薄雾”这两个词好在哪里?
7.迎春图
⑴由什么景物引出人迎春
⑵颂扬了一种什么精神?
归纳:词语的准确生动和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为本文增添了语言色彩。如:“偷偷”、“钻”把小草人格化了的同时,又写出了小草顽强生命力。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的语言富有诗意和美感,使学生感受到文章的“形象美”“绘画美”“音乐美”“含蓄美”。用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五种感官技巧,写出了春风的温柔、沉醉、和谐、动听,把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
讨论并整理答案。
第一组
山:朗润
水:涨
太阳:脸红
小草:钻
嫩嫩的
绿绿的
第二组
桃树、杏树、梨树: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蜜蜂:嗡嗡地闹着
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像眼睛
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第三组
春风:“吹面不寒杨柳风”像母亲的手
鸟儿:卖弄清脆的喉咙
牧童:短笛成天嘹亮地响着
第四组
春雨:像牛毛
像花针,像细丝
农民:披着蓑
房屋:稀稀疏疏静默
第五组
风筝:渐渐多了孩子:也多了
家家户户、老老少少:赶趟儿似的
“一年之计在于春”
第六组
像刚落地的娃娃
像小姑娘
像健壮的青年
分组讨论,积极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回答,不需要面面俱到,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通过品读,细细揣摩,反复品味,进行体验与感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图画,充分调动学生的直接经验,同时学生朗读时配上音乐,让学生始终处在一个美的氛围中。
五、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从五幅春景图中选取你最感兴趣的画面写一段文字。
2.收集与春有关的诗句。
学生课下完成作业。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学生的古诗词积累能力。
板书设计
盼春
盼望着
绘春
春草图——草报春
春花图——花争春
春风图——风唱春
春雨图——雨润春
迎春图——人迎春
颂春
娃娃、姑娘、青年
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教学朱自清先生的《春》这篇诗意盎然、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滔滔不绝地讲授,机械地逐一分析五幅图画无疑是对新教材的一种背叛,是与新课标的要求背道而驰的,结果肯定收效甚微。
因此,我在第二课时将品位语言作为本课的学习重点,让学生对本课的优美语言有真切的体会,加强思维与语言的训练。先给学生做样子,就春草、春花描绘进行分析,明确写了些什么,从哪些角度描绘的,哪个词或哪些词用得特别精当,描绘时主要运用哪些方法。然后帮助同学自读课文,有条理的进行分析。学生把理解、口述、朗读结合起来,学习的效果比较好。使学生人人都在这节课中“动”了起来。这样,既体现了新教材的理念,又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他们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当然,也有不足之处:如为了赶课时,后面三部分要挖掘的内容也很多,可我只给了学生很短的时间进行填空验收,效果不太理想,后又给这节课讨论进行补漏,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