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悬崖边的树 教学设计 (1)

文档属性

名称 18、悬崖边的树 教学设计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5 22:56: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8、悬崖边的树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现代诗歌,提高朗读能力。
2、体会悬崖边的树,在险恶环境中,所体现出的坚强不屈、积极向上的精神,启发学生对人生和生活的思考。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进入初中后所接触的第一个现代诗歌单元。尽管他们从古代诗歌的学习中积累了一定的鉴赏诗歌的经验,但现代诗歌的毕竟与古代诗歌有一定差异,它的一些特点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此外,七年级学生,由于人生阅历和知识结构的局限,导致对诗歌内容的意境及思想的把握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从现代诗的特点出发,通过以听、读、品、悟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让他们在互动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从而把握诗歌的主旨;其次,通过指导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也为以后学习现代诗打下良好的基础。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朗读,提高朗读能力。
2、体会悬崖边的树,在险恶环境中,所体现出的坚强不屈、积极向上的精神,启发学生对人生和生活的思考。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朗读,提高朗读能力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悬崖边的树》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华夏文明灿烂的长卷中,诗人灿若星河,作品浩如烟海。下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组诗歌,跟据要求说出相关的内容。看来李白、杜甫、白居易对中国文坛的影响很深远。今天老师带领大家暂时告别李白、杜甫、白居易,告别古代诗词,走近曾卓,聆听一首现代诗歌——《悬崖边的树》,请同学们注意听准读音。
活动2【讲授】朗读总动员
师:主持人读的好听吗?你想不想在今后的语文课朗读中,也让老师和同学们给你点个赞?那好,只要你勇闯三关,就会得到这把金钥匙。没准以后还会拿着这把金钥匙直接打开播音主持、记者的大门。想不想拥有这个梦想。
闯关细则:(1)闯过第一关,拿到一把开启第二关大门的铜钥匙。(2)闯过第二关,拿到一把开启第三关大门的银钥匙。(3)闯过第三关拿到通向播音主持大门的金钥匙。(4)各队在闯关过程中,队友可以相互补充。
(5)闯关时间,限时30分钟。
师:闯关开始。
活动3【活动】勇闯第一关:字词教学,完成课后的 “写一写用一用”
[学生活动]各队派一名代表朗读生字词,然后两队各齐读一遍。
[教师活动]重点讲解“倔强”“悬崖”“喧哗”三个词语。
师:恭喜红蓝两队轻松拿到了第一把开启第二关大门的铜钥匙。好。开启第二关的大门。请看大屏幕
活动4【活动】勇闯第二关:听朗读,并范读诗歌
[学生活动]认真聆听朗读,听完朗读后,1分钟自由朗读时间,然后各队派3名代表范读诗歌。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范读及时点评。
师:这一关各队需要3个人有节奏的朗读方能拿到开启第三关大门的银钥匙。
师:恭喜两队在3位队员的努力下,拿到了第二把开启第三关大门的银钥匙。尤其是蓝队第三位同学的朗读,不仅音准、有节奏,而且读的诗真的是像歌一样,如何才能把诗读得像歌一样呢?开启第三关的大门。请看大屏幕
活动5【活动】勇闯第三关:小组研读诗歌的朗读重音,并伴乐朗读。
[学生活动]合组探究:找出能够表现这棵树的处境及精神品质的词语或短语,从而确定朗读重音。
内容提示:我们组认为这是一棵————————的树,因为(诗歌中找答案)————————,应该重读的词或短语是——————————————————。
[师生活动]探究结果:
张佳鑫:我们组认为这是一棵生长环境很偏避的树,在第一小节中写到“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那边”二字,“平原的尽头”中“尽头”二字,就表现这棵树被吹得很遥远,所以它的生长环境很偏避,因此应该重读的是“那边”“尽头”二个词。
王晓欣:我们组要给他们补充一下,我们认为这棵树的生长环境很恶劣,因为这棵树被吹到的地方不仅是“平原的尽头”,还是“临近深谷的悬崖上”“临近深谷”“悬崖”表明这棵树的生长环境很恶劣。因此“临近深谷”和“悬崖”应该重读。
师:两队同学的分析很精彩,大家谈到的这些词语表明这棵树的生长环境很“恶劣”。下面我们分析一下“恶劣”一词,“恶劣”中“恶”是坏的意思,“劣”也是坏的意思,“恶劣”这个词应该是坏到极点的意思,这首诗歌中,这棵树的生长环境坏到了什么程度?(生:临近深谷的悬崖上),所以我觉得这棵树的生长环境不仅仅是恶劣,而是险恶。好,继续。
杨鑫雨:树植根于大地,除非连根拔起,否则是不会被风吹走的。然而在诗中,树却被风吹到了悬崖边,而且站在那里。正因为这是“奇异”的风,所以才会被吹走,所以我认为“奇异”二字也应该应该重读。
杨文丽:我们组认为这棵树非常向往美好的生活,因为诗中写到“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这棵树虽然身处险恶的环境,但能“倾听”这热闹美好的生活。所以我认为“倾听”一词应该重读。
师:“倾听”一词的意思是认真的听,所以表现这棵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王丽凡:我们组认为这是一棵在险恶环境中非常坚强不屈的树,因为这棵树虽然身边有美好繁华的生活,但能够做到“孤独”“寂寞”“倔强”的站立,因此,应该重读的词是“孤独”“寂寞”“倔强”
师:是啊,这棵树面对繁华的生活毅然的坚守“孤独和寂寞”,本身就表现它面对诱惑的坚强,“倔强”一词是刚强,不屈服,坚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的意思,表现这棵树面对繁华的生活,虽然“孤独和寂寞”但仍坚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表现这棵树不屈服的精神品质。
高玉娇:我们组认为这是一棵受伤害很严重的树,因为它被风吹的“弯曲身体”,“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所以“弯曲”“倾跌”一词应方重读。
王虹璞:我们组认为这是一棵虽受风的严重迫害,但非常乐观向上的树,因为“展翅飞翔”可以表现出来,因此,应该重读的词是“展翅飞翔”。
师:最后一个小节中,这棵树受风的迫害很严重,它仍旧乐观向上,但刚才红队同学对于“倾跌”分析该如何理解?从前两个小节的分析中我们看到这棵树在险恶环境中,毅然坚守自己,是那么的坚强不屈,那在第三小节中,“倾跌进深谷”是不是被险恶环境所屈服呢?
(温馨提示:南宋末年,文天祥与元军作战,被俘后,宁死不屈、慷慨就义,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
师:这里的“死”,是这棵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一种不向恶势力低头的顽强、是不向苦难妥协的表现。
师:同学们对于朗读重音的分析,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看,金钥匙就在眼前,但你不能直接拿金钥匙。请看大屏幕
[学生活动]金钥匙:配乐朗读《悬崖边的树》。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朗读重音。
(2)朗读时限为歌曲的时长,各队队员拥有两次准备机会:一、自己随乐朗读二两位同学组合一先一后配乐朗读。
[教师活动]及时点评,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师:在这次比赛中,红蓝两队尽显风采,均表现出不凡的实力,带好你们的金钥匙,去实现站在屏幕前的梦想。
活动6【讲授】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主旨及“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生活动]朗读写作背景。
师:刚才你们的朗读,让我淘醉,更让我深深的感受到这棵树,在险恶的环境中坚强不屈、积极向上精神,可以说这棵树是生活的强者。我们常说“诗言志”诗是为了表达作者的心声。那这首诗,诗人用朴实的语言赞扬了树的品质,他仅仅是在写树吗?除了树他还在写什么?
1、出示写作背景,学生朗读:1955年,诗人曾卓被卷入所谓的“胡风反党集团”,此后的二十五年,他一直戴着“胡风分子”的帽子,作为一个囚犯艰难地生活在被排斥、被重压之中。“文化大革命”使本已不见天日的生活雪上加霜,诗人经受着灵魂和肉体的双重煎熬。在这种境遇中,诗人并没有停止对生活的思考,没有停止抒写最真切的感受。本诗创作于1970年,那时的中国正处在一个极端动乱的年代。这首诗是正直而勇敢的诗人面对厄运时的内心独白,表现了生活中一个强者的信念与追求。
2、教师解读“文化大革命”,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奇异的风”象征“文化大革命”,“那边、尽头、临近、悬崖”的险恶环境象征诗人的苦难生活,“孤独、寂寞、倔强”,“倾跌”“展翅飞翔”象征诗人在险恶环境中坚强不屈、积极向上的精神。
3、教师讲解:象这种以树喻人的写法叫“托物言志”。
4、学生齐读托物言志的定义,并整理到笔记本上。
师:老师解读一下“文化大革命”,革“文化”的命,所以作为文化人的作者也不可避免的作了二十五年的囚犯。所以这棵树所处的险恶环境其实是在象征诗人所处的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文化大革命”。而这棵树在险恶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孤独、寂寞、倔强、倾跌、展翅飞翔”则表现了诗人在险恶环境中所表现的坚强不屈、积极向上的精神。像这种表面写树,实际上喻人的写作手法叫托物言志。
(出示托物言志的定义: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活动7【讲授】小结
悬崖边的树,面对险恶的环境,不怕苦难,依然顽强、乐观的面对现实;诗人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有胆量、有毅力,用顽强和乐观的精神去战胜它,表现了一个生活的强者的信念与追求。
活动8【活动】送礼物
师:我把《悬崖边的树》作为礼物送给你们。你们喜欢老师送你们的礼物吗?根据你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填空。
我喜欢这份礼物,因为
—————————————————————————。
活动9【讲授】教师寄语
亲爱的孩子们:
人的一生难免有苦痛,有挣扎,但是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老师都希望你们能想起今天我们一起学过这样一首诗,它告诉我们要坚强,要
乐观,要豁达,要相信地上之所以有树荫,是因为头顶有太阳!
活动10【作业】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并赠送励志歌曲《水手》。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师: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