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1)《观沧海》的作者是_________,字_________ , _________(朝代)政治家、_________家、文学家,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2)《次北固山下》的作者是_________ ,_________代诗人。诗中的“青山”指_________ 。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 ,字_______ ,号___________ 。诗题中,“左迁”指_______ ,与之表示相同意义的有“___________”。
(4)王昌龄,字_______ ,唐代著名_______(题材)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5)马致远,号_________, _________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曲是元代开始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分为剧曲和 _________ ,《天净沙·秋思》是一首_________,其中“天净沙”是_________ ,“秋思”是_________ 。
2. 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秋风/ 萧瑟,洪波/ 涌起
B. 幸甚/ 至哉,歌以/ 咏志
C. 海日/ 生残/ 夜,江春/ 入旧/ 年
D. 客路/ 青山/ 外,行舟/ 绿水/ 前
3.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碣石( ) 澹澹( ) 萧瑟( ) 竦峙( )
潮平( ) 残夜( ) 一帆悬( ) 子规啼( )
枯藤( ) 瘦马( )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东临碣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何澹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岛竦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幸甚至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次北固山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客路青山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海日生残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乡书何处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杨花落尽子规啼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闻道龙标过五溪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我寄愁心与明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断肠人在天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全由名词性短语构成,列出六种景物,言简而意丰。下列诗句中与其结构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B.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C.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D.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6.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通过写晚春景色,烘托伤感气氛,流露出对友人的挂念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2)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仅用十二个字就营造出了苍凉萧索的氛围,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孤寂悲苦。
(3)《观沧海》中,作者登临碣石山,写下“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一派草木繁茂、欣欣向荣的景象。
(4)《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蕴含了旧事物孕育新事物的哲理,揭示出新旧交替的变化规律,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5)古代诗歌中,借景抒情是作者常用的写作手法。《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以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阔景象,表现了自己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借北归的大雁寄托作者的思乡之情。
(6)小典搜集了下面两幅图片,请你仔细观察,写出与图片相对应的诗句。
图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沧海》)
图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次北固山下》)
阅读理解
(一)阅读《观沧海》,完成练习。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秋是悲凉的,而在曹操的眼里却充满了生机,为什么
请任选角度,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妙处。
9.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10.《经典咏流传》准备为本诗配乐。请你推荐下面的一种乐器给栏目组,并说说理由。
笛子 古筝 唢呐 编钟 二胡
(二)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练习。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1.这首诗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中的“雁”常被误写成“燕”。请你根据诗歌内容和下面的知识卡片,解释为什么要写作“雁” .
知识卡片 《汉书·苏武传》记载:“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后以“雁足”或“雁”为书信的代称。
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练习。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15. 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
16. 第二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四)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练习。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元人周德清誉此曲为“秋思之祖”,小湖认为“小桥流水人家”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与“断肠人”的情感表达冲突,请你解答小湖的困惑。
小宁选了两幅图准备作为《天净沙·秋思》的配图,请你选择最合适的一幅,并说说你选择这幅图的理由。(可从画面中的景物、画面营造的氛围等角度作答)
赏析下面两首诗,补全对话。
【甲】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秋夜闻笛
萨都剌①
何人吹笛秋风外,
北固山前月色寒。
亦有江南未归客,
徘徊终夜倚阑干。
【注释】①萨都剌:元代著名诗人,其故乡为雁门关下的荒漠地区
20、小语:【甲】【乙】都是和北固山有关的诗篇。通过对诗歌的阅读,我们可以知道,王湾是在冬末春初到的北固山,而萨都剌是在(1)___________(季节)到的。
小言:【甲】诗中“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两句点题,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
小语:【乙】诗中的(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都容易惹人怀想,诗人借这些表达了自己的(3)_____________(情感)。
小言:若要诵读这两首诗,我该如何把握节奏呢?哪首快一点?哪首慢一点?可以说说你的建议和理由吗?
小语:(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小言:谢谢你,我明白了。
(六)阅读下面这首散曲,完成练习。
寿阳曲·潇湘①夜雨
马致远
渔灯暗,客梦回②,一声声滴人心碎。
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
【注释】①潇湘:原指湘水与潇水在零陵的汇合处,后用以指湖南。②梦回:梦醒。
请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所展现的画面。
晓文推荐用二胡为这首散曲配乐,请结合该散曲的内容陈述理由。
答案
1.(1)曹操 孟德 东汉末 军事 (2)王湾 唐 北固山 (3)唐 李白 太白 青莲居士 降职 谪 (4)少伯 边塞 (5)东篱 元 散曲 散曲 曲牌名 题目 2.C
3.jié dàn sè sǒng zhì cháo cán xuán tí téng shòu 4.(1)到达,登上 (2)水波荡漾的样子 (3)耸立 (4)达到极点 (5)停宿 (6)旅人前行的路 (7)到达,登上 (8)信 (9)柳絮 (10)听说 (11)托付 (12)形容悲伤到极点 5.B
6.(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3)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5)日月之行 ,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6)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7. 因为曹操北征乌桓刚刚打了胜仗,内心充满了喜悦,对未来统一中原、建功立业充满了信心,也表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8.运用夸张和互文修辞,展开丰富的想象,借助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宽阔的胸襟和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9.C
10.示例一:我推荐古筝。古筝之声古朴、刚劲、悠扬,与本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相符,有助于表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豪情壮志。
示例二:我推荐编钟。)编钟之声庄重、洪亮、悠远,符合本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有助于表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豪情壮志。
11.乡愁乡思之情(“思乡之情”、“乡愁”亦可
12.“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
13.示例:潮水涨满,浩渺无垠的江面变得更加宽阔。江水平静地流淌着,两岸之间的距离似乎也被拉得更远。江风吹拂,一条船悬挂着高高的白帆,在江面上平稳地行驶着。
14.示例:古人曾在雁足上系书信来传递消息,后来“雁”成为书信的代称;“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家书要送往何处,希望北归的大雁帮我送到洛阳那边,在诗句中作者也希望“归雁”能替自己传递“乡书”,故此处应写作“雁”。
15.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 作用是:点明时令,点明主旨,营造基调气氛。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
16.第二联把明月人格化,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与同情。
17.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18.示例:我认为不冲突。“小桥流水人家”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以乐景衬哀情,更加凸显了作者羁旅天涯,漂泊无依时的思乡之情。
19.示例:选择A。理由:A 图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古道等景物,共同构成了一幅深秋村野图。画面中,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斜照的荒凉古道上,骑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符合《天净沙·秋思》这首散曲的氛围。
20.(1)秋季
(2)飘渺的笛声、幽静的远山、清冷的月色
(3)思乡之情
(4)示例:诵读【甲】诗时,稍稍快一点。江面开阔,白帆高悬,顺风行船,平稳快速,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旅途的喜悦,快一点的朗读节奏,与诗人的心境相契合。诵读【乙】诗时,要慢一点。诗人徘徊整夜,思归念亲,满怀浓浓的愁绪,慢一点的朗读节奏与诗人的心境相契合。
21.示例:船头上渔灯格外幽暗,客居在船上的行人从梦中突然惊醒。船外小雨落下,雨点滴在船舱上,滴碎了在外漂泊的游子的心。
22.散曲中,“客”“心碎”“孤舟”“家万里” “离人”“清泪”写出了远离家乡的旅客在深夜的孤独悲伤。二胡音色细腻、缠绵、哀戚,能表达出这首散曲悲伤凄凉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