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木兰诗 教学设计 (5)

文档属性

名称 20、木兰诗 教学设计 (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5 23:03: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木兰诗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概括故事情节,了解诗中详写和略写的部分,理解这首叙事诗详略分明的特点。
2、联系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并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详略分明的特点。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导入新课。
播放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师生谈话,谈一谈自己了解的花木兰的故事。
活动2【导入】二、预习检测
1、
大屏幕展示小测题,利用组内互测检查课前预习的情况,主要内容是生字词的音、形。
2、
在预习过程中有哪些词、句的意思不懂,互相解决疑难,教师深入小组了解学情。
3、
初步感知:诗中最让你印象深刻的是哪个情节?为什么?(请学困生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4、
教师介绍“乐府”、“叙事诗”的知识。
活动3【活动】三、整体感知
1、
自主阅读
出示读文要求,学生阅读、思考。
要求:请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歌,并以旁批的方式在书中每段旁边概括出故事情节,每个不得多于十个字。(注意:情节要概括全,表达要简炼)
2、
交流展示
请三至四位同学到黑板上书写自己的答案,其他同学在组内讨论交流,然后师生共同评议黑板上的答案。
主要情节有:决定从军、出征准备、奔赴战场、征战沙场、还朝辞官、欣喜还乡
活动4【活动】四、精读细品
1、自主阅读
学生细读文本,独立完成思考问题。
细读诗歌,勾画出你喜欢的诗句,你能从写木兰的文字中体会到她当时的心情、想法吗?从这些文字中你看出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合作探究
组长带领全组同学在组内进行交流,教师深入小组和学生共同探讨。
展示交流
教师按情节分给各组展示任务,小组代表按照任务要求展示本组探究结果,展示的步骤是:朗诵、提问、讨论。其他小组同学认真倾听,并进行互动:问难、纠错、补充。教师在学生展示时发挥引领作用,注意把指导朗读和诗意的理解结合起来,使二者互相促进。
预设: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一声“叹息”万千思绪。一边是年迈的父亲,一边沉重的征役,几番思索,几番犹豫,木兰决定隐藏自己的身份,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从犹豫到决心已定,木兰的心理是变化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可以看出,木兰非常孝敬父母。因为她不愿意看到自己的父亲战死沙场,所以自己去参军,可以代替父亲征战沙场。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荒凉空寂的边塞,北风吹来,更鼓声声;清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厚重的铠甲上,更显得寒气逼人。这也是一副女英雄戍守边关的剪影!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木兰不羡慕钱财、不羡慕官位。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一句的意思是“木兰对着镜子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贴上美丽的花黄”,赶快脱下厚重的铠甲,换上自己喜欢的女儿装,而且对着镜子进行一番精心的打扮。她在换装打扮过程中心情是喜悦、激动的。
4、精讲点拨
(1)质疑:大家从字里行间看到了一个这样的木兰,那么诗人着力想表现的是哪些方面呢?学生根据诗歌的详略安排谈理解。
详:决定代父从军
还朝辞官
与亲人团聚
略:准备出征,奔赴战场
征战生活
(2)教师点拨: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一提到木兰,就会想到一个词——女英雄,而《木兰诗》却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立体的真实的木兰,她也会烦恼、会忧愁、会纠结,她是如此喜爱、眷恋自己的女儿身,却不得不身着铠甲征战沙场,凯旋回家时她最快乐的时刻就是回到亲人的怀抱、还原自己的女儿身。她是一个从平凡人中走出的英雄,诗歌把英雄拉下神坛,着力表现的是她作为平凡女子的一面,让我们感觉到她就是邻家女子,也正是因为她如此平凡,在关键时刻却能做出不平凡的举动,这才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活动5【活动】五、总结。(请学生朗诵诗歌)
你柔弱的身躯
却负起了剑戟刀枪
为了一个决定
一声叹息,你选择了战场
为了一个信念
关山重重,你奔赴远方
你驰骋疆场,披一身寒霜
绝不是为了赢得赞赏
你战功赫赫,却辞官还乡
只是为了亲人期盼的目光
你默默不张扬
你隐忍而坚强
你爱武妆,更爱红妆
你是一个传奇
是世上最美的姑娘
活动6【作业】六、巩固运用
1、写作时的详略应该依据什么来安排呢?
2、写一段文字《我心中的木兰》(可以根据这首诗歌适当发挥自己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