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活万花筒》习作指导
习作要素
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
习作导航
一、仔细审题,整体构思,明习作
1.抓关键词
我们要写的,是一件发生在你生活中、让你印象最深的事,并且要把这件事的经过写清楚。
(1)一件事
这次写作的核心是一件事,不是多件事,也不是一个人或一处景。要确保你的故事是围绕一个完整的事件展开的。
(2)写清楚
“写清楚”是本次习作的重点。这意味着要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明白,让读者能读懂故事的来龙去脉。
(3)印象最深
选择的事情必须是你感受深刻的。它可能让你特别开心、非常感动、有点委屈,或者深受启发……只有你印象深刻,写出来才能打动别人。
2.整体构思明框架
我们可以用一张总分总结构的“写作地图”来搭建文章的骨架:
(一)开头(凤头):开门见山,引出事件。
方法1:直接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例: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和爸爸在家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家庭羽毛球大战”。
方法2:设置悬念
例:直到现在,我一想起那天晚上做的事,脸上还会火辣辣的。
方法3:描绘场景
例:教室里静悄悄的,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我身上……
(二)中间(猪肚):写清经过。重要的事情详细写,不重要的事情简单写。
起因: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简单写,1-2句即可)
经过:这是文章最核心的部分,要具体写,写清楚。
结果:事情最后怎么样了?问题解决了吗?你有什么感受或收获?(简要写)
(三)结尾(豹尾):总结感悟,升华主题。
方法1:表达感受
例:这件事虽然过去很久了,但它让我明白了,诚实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
方法2:呼应开头
例:这场特殊的“家庭大战”不仅让我锻炼了身体,更让我和爸爸的感情更深了。
方法3:留下余味
例:每当看到书桌上那个小小的奖杯,我的嘴角就会不自觉地上扬。
注意段落开头空两格。
二、任务驱动,以评促写,创习作
任务一:选一件印象最深的事
活动1.头脑风暴,选定场景和事件
闭上眼睛,回想你的生活,哪些事像电影画面一样立刻出现在你脑海里?请快速写下3~5个备选事件。
1.家庭:第一次做饭、家庭智力竞赛、和爸爸下棋、被妈妈误会……
2.校园:运动会上的接力赛、一次成功的演讲、和同学闹矛盾又和好……
3.社会:旅游途中的善举、帮助摔倒的小朋友、参加社区活动……
4.自然:观察蚂蚁搬家、雨后看见彩虹、救助一只受伤的小鸟……
活动2.绘制思路图——理清事情的脉络
围绕选定的事件,填写下面的表格,让你的思路更清晰。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起因:
经过:
结果:
感受
写作任务一
1.选材要积极向上,内容贴合生活实际。
2.把事情的经过作为重点来写。(写得生动形象有趣味)
任务二:初稿写作——让故事“活”起来
活动1.按顺序写
根据思路图,我们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要像讲故事一样,把读者带到你的情境中去。在写的时候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教室里的掌声》:
写起因——为什么会有掌声?
写经过——我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当时心里怎样想的?同学们有什么表现?
写结果——听到掌声之后,我的心情是怎样的?有什么收获?
活动2.给文章起个亮眼的题目
除了直接用事件命名,如《捉蚊趣事》,还可以用更吸引人的名字,如《一件让我脸红的事》《厨房里的“交响乐”》《我们班的“纸飞机大赛”》等。
写作任务二
1.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2.借助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三、聚焦细节,以改提质,优习作
光把经过写清楚还不够,我们要用“放大镜”把关键的地方写生动。
技巧1:动作“慢镜头”
把人物一连串的动作分解、放慢,像电影慢镜头一样写出来。
普通写法:他接过球,投了出去,球进了。
生动写法:小刚接过传来的篮球,身体微微下蹲,目光紧锁篮筐,然后猛地蹬地跃起,手腕轻轻一拨,篮球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唰”的一声,空心入网!
技巧2:语言“再现”
写出人物具体的对话或独白,能让场景更真实。
例:妈妈摸了摸我的头,温柔地说:“没关系,孩子,失败是成功之母,下次我们再接再厉!”
技巧3:心理“透心扉”
直接写出你当时的内心想法和感受。
例:“我的心像揣了一只小兔子,砰砰直跳。完了完了,这次肯定考砸了,回家怎么跟妈妈交代啊?”
技巧4:巧用“五感法”
调动你的眼睛(视觉)、耳朵(听觉)、鼻子(嗅觉)、舌头(味觉)、皮肤(触觉)来描写。
例如写炒菜:我看到(视觉)锅里的油冒着青烟,听到(听觉)鸡蛋下锅时“刺啦”一声响,闻到(嗅觉)扑鼻的香气,尝到(味觉)自己做的菜,觉得格外美味。
写作任务三
运用多感官来写清楚事情的过程。在描写人物动作时可使用连续动词,把过程写具体。(如他拿起我的小木船,使劲摔在地上,用脚踩了两下,一把抓起书包,头也不回地走了。)
佳作赏析
英语逆袭记
“唉,这次英语检测又没考好。”我呆呆地坐在课桌前,指尖捏着试卷的边角微微发皱,那鲜红的分数像小刺一样扎进眼里,仿佛在咧着嘴嘲笑:“还是不行吧?”泪珠在眼眶里转了好几圈,我赶紧仰起头,强忍着没让它掉下来。
回到家,我攥着试卷,支支吾吾地把心事告诉了妈妈。妈妈没有责备我,只是轻轻揉了揉我的头,温柔地说:“学习英语就像搭积木,得一块一块慢慢垒。只要你有决心,妈妈陪你一起学,咱们先从简单的绘本开始。”
就这样,我和妈妈一起制定了英语学习计划:每天读一本英语绘本,把新学的单词、句子工工整整抄在笔记本上……前几天一切都很顺利,可到了第五天,麻烦来了。那天的绘本主题我跟着音频读了一遍又一遍,舌头像打了结,怎么也读不流畅。
到了第六天,挑战更大了。绘本主题是“图形大挑战”,长方形(rectangle)、圆形(circle)、三角形(triangle)、星形(star)……足足十个新单词,又长又绕口,我皱着眉头,把脸埋进臂弯里:“太难了,妈妈,我不想读了。”
妈妈轻轻把我拉起来,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如果没有盘古日复一日地坚持,天和地怎么能分开?如果今天再半途而废,用不了多久,你当初制定的计划就会像泡沫一样消失。”
妈妈的话像一盏灯,照亮了我心里的犹豫。我攥紧拳头,大声说:“妈妈,我知道了!不就是几个单词吗?难不住我!”我重新拿起绘本,跟着音频逐句读。
十几天过去了,变化悄悄发生:简单的单词,我能自己拼读出来;简单的句子,也不用再问妈妈;就连以前最怕的听力练习,我也能轻松跟上。
英语检测成绩出来那天,我拿着试卷蹦着跑回家——鲜红的“优秀”两个字,比上次的分数亮眼多了,可这次,它在朝我笑呢!
【点睛酷评】
小作者把“英语成绩落后”到“逆袭得优秀”的过程写得层次分明,全文按照“遇挫—制定计划—克服困难—实现逆袭”的顺序展开,从捏着试卷强忍泪水的委屈,到被单词难住想放弃的焦躁,再到坚持后读通绘本的开心,每一种情绪都在细节里具象化,文字像有画面一样。
【佳作引路一】
捉蚊趣事
一天晚上,我刚关灯躺进被窝,准备进入梦乡,角落里突然传来“嗡嗡嗡”的声响——一只蚊子不知何时冒了出来!那声音像一架迷你小飞机,在我耳边盘旋来盘旋去,越飞越近。紧接着,胳膊上一阵刺痒,我忍不住挠了挠,立刻朝妈妈喊道:“妈妈,有蚊子偷袭我!快帮我找找!”
妈妈闻声坐起身,“啪”地打开台灯。我们俩像两个严阵以待的侦探,瞪大眼睛,在墙壁、蚊帐和书桌底下仔细搜寻,可那只蚊子像会隐身似的,连个影子都没找到。妈妈思索了一会儿,笑着递来手电筒:“试试关灯照黑暗的地方,蚊子有趋光性,肯定会被灯光吸引过来。”我半信半疑地关掉台灯,打开手电筒对着墙角慢慢晃动。
一分钟、两分钟过去了,蚊子依旧没露面,我握着电筒的手都酸了,正想放弃,妈妈轻声鼓励我:“做事要有耐心,再等等看!”果然,没过多久,一个小黑点慢悠悠地朝着光束飞来——蚊子上钩啦!妈妈比了个“嘘”的手势,我立刻屏住呼吸,蹑手蹑脚地走过去,小心翼翼地抬起手掌,对准蚊子猛地一合!“啪!”清脆的响声过后,蚊子被我成功“消灭”了。
清理完这只“小入侵者”,我重新躺回床上,心里满是成就感。这晚的捉蚊经历,既紧张又有趣,直到现在想起来,我还忍不住觉得好笑呢!
【点睛酷评】
这篇《捉蚊趣事》做到了按顺序把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写清楚。起因、经过、结果脉络清晰且充满生活趣味。开篇明确交代了时间、场景和事件起因,中间按“开台灯找蚊失败→用手电筒→等待中手酸想放弃→成功捉蚊”的逻辑展开经过,每一步衔接自然,画面感十足;结尾点明事件“印象深刻”的原因,让整个叙事有始有终、主题突出。
【佳作引路二】
栗林欢歌
国庆假期,我们驱车回乡下老家。公路上的车流宛如一条长龙,可我的心早已越过车窗,飞到了姥姥家后山那片栗子林。
远远望去,成片的栗子树像撑开的绿色巨伞,浓密的枝叶间,挂满了圆滚滚的刺球。它们全身裹着尖尖的硬刺,活像一只只憨态可掬的小刺猬,正懒洋洋地趴在枝头晒太阳。姥爷扛着长竹竿走来,对准挂满刺球的树枝轻轻一敲——“啪嗒!啪嗒!”刺球们立刻变身调皮的小伞兵,打着旋儿从空中飘落,“咚”的一声稳稳砸在草地上,溅起几点碎草屑。
我按捺不住兴奋,伸手就要去捡,妈妈却急忙拉住我:“小心扎手!”我赶紧戴上厚实的手套,拿起小铁夹,蹲在地上把刺球一个个夹进篮子,清脆的“吧嗒”声和我的笑声在林子里回荡。
傍晚,院子里的水泥地上摊满了刺球,全家围坐在一起剥栗子。姥爷教我诀窍:“脚要轻,对准缝儿踩。”我学着他的样子,脚尖轻轻一压,咔嚓一声,刺壳果然裂开了一道缝。用手一搓,棕红色、油亮亮的栗子就蹦了出来。虽然学到了诀窍,可我总掌握不好力道,要么踩得太轻,刺壳纹丝不动;要么用力过猛,把栗子踩扁了。表弟看得着急,直接伸手去掰刺壳,结果被尖刺扎得“哎哟”直跳脚,逗得大家笑出了眼泪。
剥栗子时,我还发现了不少趣事:有的刺壳里挤着三颗栗子,像亲密的三兄弟;有的藏着两颗,像形影不离的双胞胎;还有的只住着一个“独苗苗”。最让我惊喜的是,我竟找到一颗拳头大的“巨无霸”栗子,外皮油亮,比普通栗子大了一圈,全家人都凑过来看,连夸我运气好。
晚饭时,妈妈端上了香喷喷的栗子烧鸡。金黄的鸡肉裹着浓稠的汤汁,饱满的栗子吸足了肉香,咬一口,栗子软糯香甜,鸡肉鲜嫩入味,幸福感瞬间在舌尖散开。
这个国庆节,我不仅收获了满满一篮栗子,更收获了林间的欢笑、全家团圆的温暖。原来那些带着尖刺的“小刺猬”里,藏着秋天最甜的礼物,也藏着劳动带来的别样快乐。
【点睛酷评】
这是一篇充满生活意趣的佳作,小作者观察细腻,结构清晰,情感真挚:文章以“盼栗子林——摘栗子——剥栗子——吃栗子”为线索,层层递进,逻辑清晰。字里行间满是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拓展练习
同学们,生活就是最精彩的万花筒。请用心回忆,用情书写,把你生活中那件独一无二的、闪闪发光的故事记录下来,相信你一定能写出属于自己的缤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