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身边的化学-学习任务单(表格式)-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科学出版社)

文档属性

名称 1.1身边的化学-学习任务单(表格式)-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科学出版社)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粤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1-02 12:13: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1.1身边的化学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屠呦呦等我国科学家研制双氢青蒿素的历程,学习科学家进行化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2.通过探究“紫甘蓝变色之谜”,体会化学变化的多姿与神奇,初步形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化学观念、建立科学探究意识与实践的意识,同时学习科学家获取知识的思路和方法,即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3.通过阅读了解在国家发展中的化学家事迹与化学在其中的贡献,初步了解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社会进步而勤奋学习的责任感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课前学习任务
1. 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化学的神秘的身影,找一找你身边与化学有关制品和物质变化的现象,举例说明。
课上学习任务
任务一:了解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学习活动】阅读教材第4-6页,谈谈你对化学的理解和认识。 任务二:归纳化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学习活动】阅读、分析屠呦呦等中国科学家研制双氢青蒿素的历程,归纳化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资料: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为人类抗疟药物的开发拓展了新方向。屠呦呦接受中药抗疟研究任务后,便广泛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查阅群众献方,请教老中医专家,用3个月的时间,收集到 2000多个方药并在此基础上精选编辑了包含青蒿在内的640个方药的《疟疾单秘验方集》。 之后进行多次筛选,屠呦呦团队高强度地筛选了100多个中药的水提取物和200多个乙醇提取物,但对疟原虫的抑制率不理想。 重新查阅,在反复研读文献过程中,发现葛洪《肘后备急方》治疗寒热诸疟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描述给了屠呦呦新的启示。 又经过反复实验,1971年10月4日,药物研究序号为第191号的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展现了令人振奋的结果,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达100%。 此后,屠呦呦及其研究组又不断完善提取精制方案,反复实验证明了青蒿素的药用部位。 经过熔点、旋光度值、元素分析、红外、MS、NMR、X射线衍射等分析,研究了青蒿素的元素组成和结构,又通过化学方法对青蒿素进行修饰,得到了疗效更好的双氢青蒿素。 【思考】首先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化学的神秘的身影,找一找你身边与化学有关制品和物质变化的现象,举例说明。 任务三:探究“紫甘蓝变色”之谜,学习化学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学习活动1】提出问题形成假设 1. 提出问题 2. 提出假设和猜想 【学生活动2】设计并实施实验 3. 设计并实施实验 实验目的实验用品实验过程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2.3.
【学生活动3】证据推理得出实验结论 【学生活动4】评价反思 【小结】谈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推荐的学习资源
义务教育教科书科粤版《化学》同步练习册《多元评价与素质提升》第一单元1.1身边的化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