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乡愁(余光中)教学设计 (4)

文档属性

名称 4 乡愁(余光中)教学设计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6 08:05: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乡愁(余光中)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读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诗歌中借物抒情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欣赏、联想等方法,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以便激发学生“为中华之掘起”而读书
2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学生是住校学生有离家的孤独感,在语文学习上基础普遍较差,接触这样的现代诗歌较少。对文学感悟尤其是对文字中感情感悟能力不强,但是朗读能力比较强,因此在教学中采用情感联想法,已经运用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情感体验,体会作者情感。
3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乡愁
家是一个人梦开始的地方,也是最后归宿的地方。在古代,在现代总会有一些人因为种种原因背井离乡,他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台湾当代诗人余光中的思乡之作——《乡愁》。(板书)(课件展示格式无法回乡的人)
活动2【讲授】乡愁
师:同学们,诗歌是跳动的音符,而欣赏诗歌正是将这一个个音符串成一段精美的华彩乐章。下面我们将奏响的是第一乐章,读乡愁(课件)
师:从文章的题目我们得知,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
生:思念家乡
师:那么你看作者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生:忧郁深沉
师:通过听你觉得读时语速应该是什么样呢
生:稍慢
师:对,忧郁深沉的感情基调决定了我们的朗读应该是稍慢且舒缓.
师:要读好一首诗,不光要注意感情基调,还要把握什么朗读技巧
生纷纷:语速,节奏,轻重音
师:第一、二小节语速稍慢,读出回忆。第三小节沉郁,读出生离死别的伤痛与失落。第四小节音调稍稍上扬,读出对祖国的思念,荡气回肠。
另外,在朗读时,注意重音。比如在第一小节,那枚小小的邮票寄托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依恋,在读的时候要重读。现在老师示范读一下第一小节。
师:下面几小节请同学们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分小组来朗读其余几小节。
配乐朗读
(四)师:通过朗读,我们心灵深处情感已经与作者产生了共鸣,,作者那淡淡的愁绪,我们仿佛也在慢慢体会,同学们让我们奏响第二乐章--含英咀华品乡愁
师:我们知道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绪,看不到,摸不着,但在余光中的乡愁里,他把乡愁寄托在具体可感的事物上,那么诗人运用了什么意象来表现乡愁
(课件)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板书)
生:诗人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来表达不可捉摸的乡愁。
师:同学们回答很正确,作者抓住这四种意象表达了内心的情感,那么作者以什么顺序来组织全诗?
生: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人生的四个阶段)(板书)
师: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都有哪些具体的乡愁
生1:小时候的我外出求学,与母亲分离,自己思念的便是家中的母亲,对母亲的思念寄托在一封封家书之中,而保证这封信能够从“这头”到“那头”,邮票便是小时候最突出的“乡愁”。
生2:长大后,为生活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外,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所以,那缕缕的乡愁,便只有寄情于那一张张来来回回的船票。
生3: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后,乡愁都有所寄托与排遣。但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永远地隔开了。诗到这里,感情加重,悲剧气氛更强,让人唏嘘感叹不已。
生4:而现在,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不仅把我与祖国故乡隔开了,而且无法逾越。一句“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又如悲歌吟唱,震撼读者的心肺。
明确:母子分离、夫妻分离、母子死别、两岸分离(板书)
师:同学们想像、表达都很好,诗的第四小节,与前三小节已有所不同,诗人的乡愁得到了升华,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板书)
师:课文学到这时,我想同学们肯定有话想说,你最想对谁说一句话,说句什么话
生:我想对台湾同胞说台湾同胞,你们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的
生:我想对余光中说余光中先生,你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的……
师:大家说得很好,说出了我们华夏儿女的心声。祝愿宝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板书)
活动3【作业】乡愁
模仿作者写法,写自己心里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