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陆游书的事和愤。
2.梳理诗词赏析手法。
3.学习作者的爱国壮志。
教学重点:
关联诗词,学习列锦、典故。
教学难点:
学习诗词赏析手法,学习爱国之志。
教学过程:
情境任务:
壮哉,我千里江山图!巍巍山河,泱泱华夏。正是一代又一代前仆后继的民族脊梁铸成了这如此多娇的江山画卷。在每一个历史交汇的十字路口,矢志爱国坚守家园的人为你千千万万遍的呐喊。《书愤》
书 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1. 读诗题,解题目。
2. 读律诗,找韵脚“an”。
3. 读出感情基调“愤”。
任务一:书不平之气
书写了哪些愤怒的事?
首联:“书”中年恢复中原未得之志
颔联:“书”早年两次摐金伐鼓之役
颈联:“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憾
尾联:“书”敬仰诸葛建功立业之愿
板书:书——事——愤
任务二:梳郁结之法
用哪些方法写这些事?
请用___________(哪一联)运用了_________的(手法),书写了诗人___________。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拟物、夸张、借代、列锦、顶真、对偶
描写手法:动静、远近、高低、虚实、感官、白描、色彩
表现手法:象征、想象、联想、用典、衬托、对比、悬想
抒情方式: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物抒情
篇章结构:铺垫、统领、照应、卒章显志、开门见山、以小见大
语言特色:炼字(动、形、叠音词、名词、副词、拟声词、虚词)
一、对比
1.诸葛亮与南宋统治者(借古讽今)
2.诸葛亮与作者
3.“气如山”与“鬓已斑”
4.现实与理想
二、用典
1.诸葛亮(出师北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亲贤远佞)
2.檀道济(自毁长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三、比喻
“气如山”:早年血气方刚、青春朝气像山岳一般的壮阔、雄伟。
四、列锦
列锦,中国古典诗歌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全句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构成生动可感的画面,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3)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五、对偶
楼船——铁马:紧张的战争氛围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夜雪——秋风:酷烈的战争坏境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瓜州渡——大散关:险要的军事据点组成了两幅气势宏大的战争场面。
(以虚衬实)
板书:梳——法——分
任务三:抒解郁之志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人,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年少时,意气风发,决心要“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中年时,壮志凌云,可谓“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赤心惟报国。”
晚年时,壮志难酬,只能“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临终时,心念恢复,嘱其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六十年来万首诗”,一生存诗9300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梁启超
课堂小结:
男儿何不一丈夫,
立志效国誓生死。
铁骨铮铮向中原,
威风凛凛天地间。
板书:抒——情——奋
陆游73岁在《书愤》(其二)中说:“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说:“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余光中在《乡愁》中说:“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历史学家许倬云最大的遗憾是“但悲不见九州同”,于2025年8月4日去世。
最近的热播剧《沉默的荣耀》的主题曲《山河如你所期》中唱到:
看江山,万里无际;
梦未改,灯未熄,星火有人正延续;
从此,我说着你未说完的话语,
穿越人世无尽的延续,
这一束光,你始终牵系,
由我,以深爱记得你。
形成板书:国
主题:心怀天下忧,国士世无双
我们可以是陆游,可以是辛弃疾,可以是余光中,可以是许倬云,希望我们的有生之年我们能带他们看到统一、团圆、如愿。
千里江山图,一点儿都不能少。
有一天,我们能向着东南方第一缕升起的朝阳说:“台湾,你好!
作业设计:
1.积累背诵《书愤》《诉衷情》。
2.总结诗词赏析手法,赏析《锦瑟》。
3.用列锦、典故的手法,以“书________”为题,写一首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