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六年级上册期中阅读复习
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一、核心答题原则
“字面→深层” 递进原则:先精准解读句子的字面意思(即 “句子表面描述的人 / 事 / 景”),再结合上下文的 “情节背景、人物状态、文本基调” 推导深层含义(即 “作者想通过句子传递的情感、道理或人物品质”),避免跳过字面直接解读,导致理解偏差。
“语境深度绑定” 原则:句子的深层含义离不开文本语境,需紧扣 “微观语境”(句子所在段落的细节,如《桥》中 “洪水舔腰” 的危急场景)与 “宏观语境”(全文主旨,如 “党员干部的奉献精神”),确保解读有文本依据,不脱离文章核心。
“情感与主旨聚焦” 原则:六年级需兼顾 “表层含义” 与 “深层内涵” 的关联,既要说明句子如何描述内容,更要点明其对 “刻画人物品质、传递作者情感、凸显文本主旨” 的作用(如《狼牙山五壮士》中 “跳崖” 的句子,深层指向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体现 “从语言到思想” 的解读深度。
“文体适配” 原则:根据文本类型调整解读重点 —— 记叙文(含革命故事)侧重 “人物品质与精神内涵”,散文侧重 “情感表达与人生感悟”,说明文侧重 “对象价值与科学态度”,古诗侧重 “意象情感与家国情怀”,符合不同文体的核心表达目标。
二、重点题型 + 答题方法 + 模板
(一)基础题型:“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记叙文 / 革命故事类)
1. 【答题方法】
第一步:“解字面义”—— 用简洁语言概括句子的表面意思(如 “句子描述了 XX 人物在 XX 情境下的 XX 行为 / 状态”);
第二步:“找语境线索”—— 从上下文提取与句子相关的关键信息(如事件背景:“老支书指挥村民过桥时洪水逼近”;人物品质:“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情感倾向:“悲壮、崇敬”);
第三步:“挖深层义”—— 结合语境线索,推导句子蕴含的 “人物品质”(如 “舍己为人、坚毅顽强”)、“作者情感”(如 “崇敬、痛惜”)或 “文本主旨”(如 “革命精神的伟大”);
第四步:“串模板”—— 用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字面义);结合上下文‘……(语境线索)’,其深层含义是……(品质 / 情感 / 道理),既凸显了……(人物品质 / 事件意义),也表达了作者……(情感)/ 呼应了文章‘……(主旨)’的核心思想。” 整合答案。
2. 结合课文示例与模板
课文名称 句子示例 答题模板 具体答案示例
《桥》 “他像一座山。”(指老支书)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________(如 “把老支书比作一座山”);结合上下文 “(语境线索,如‘洪水逼近时老支书镇定指挥,村民都信任他’)”,其深层含义是(如 “老支书像山一样沉稳、可靠,是村民的依靠”),既凸显了老支书________(品质,如 “临危不乱、有担当”),也表达了作者________(情感,如 “对老支书的崇敬”),呼应了文章 “________(主旨,如‘党员干部是群众的主心骨’)” 的核心思想。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 “作者把在洪水前指挥村民的老支书比作一座山”;结合上下文 “洪水咆哮着逼近村庄,村民们惊慌失措,而老支书却站在桥边镇定指挥,村民们看到他就像看到了依靠,纷纷听从安排”,其深层含义是 “老支书像山一样沉稳、坚定、可靠 —— 山不会被洪水冲垮,老支书也不会被危机吓倒,他是混乱中村民的主心骨”,既凸显了老支书临危不乱、有责任担当的品质,也表达了作者对老支书的由衷崇敬,呼应了文章 “危难时刻党员干部是群众的坚强依靠” 的核心思想。
《我的战友邱少云》 “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________(如 “邱少云为了集体和战斗胜利,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结合上下文 “(语境线索,如‘潜伏任务要求不能暴露目标,烈火灼烧剧痛难忍’)”,其深层含义是(如 “邱少云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用生命严守纪律”),既凸显了邱少云________(品质,如 “坚毅顽强、舍生取义”),也表达了作者________(情感,如 “崇敬与痛惜”),呼应了文章 “________(主旨,如‘革命战士为胜利甘于牺牲’)” 的核心思想。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 “邱少云为了班级、潜伏部队的安全和战斗胜利,像千斤巨石一样趴在燃烧的火堆里,始终没有动一下”;结合上下文 “潜伏任务要求绝对隐蔽,一旦移动就会暴露目标,导致整个部队的牺牲,而烈火灼烧身体的剧痛常人难以忍受”,其深层含义是 “邱少云将集体利益和战斗胜利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他用超乎常人的意志力严守纪律,哪怕牺牲也不违背任务要求”,既凸显了邱少云坚毅顽强、舍生取义的革命品质,也表达了作者对邱少云烈士的深切崇敬与痛惜,呼应了文章 “革命战士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甘愿奉献一切” 的核心思想。
(二)变式题型:“理解这句话的深层含义,说说它对表达文章主旨的作用”(散文 / 说明文类)
1. 【答题方法】
第一步:“解字面义”—— 概括句子表面描述的内容(如 “句子写了丁香结的形态与作者的思考”“句子说明了火星环境的特点”);
第二步:“析语境关联”—— 分析句子与 “上下文情感 / 说明逻辑” 的关联(如《丁香结》中 “结是解不完的” 关联 “人生困境”;《宇宙生命之谜》中 “火星无生命” 关联 “科学探索的严谨”);
第三步:“挖深层主旨关联”—— 推导句子如何 “传递人生感悟”(散文)或 “体现说明目的”(说明文),即对文章主旨的支撑作用;
第四步:“串模板”—— 用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字面义);结合上下文可知,其深层含义是……(感悟 / 目的),它通过……(方式,如 “隐喻、举例”),既传递了作者……(情感 / 态度),又直接支撑了文章 “……(主旨)” 的核心,让主旨更鲜明。” 整合答案。
2. 结合课文示例与模板
课文名称 句子示例 答题模板 具体答案示例
《丁香结》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________(如 “丁香结解不完,人生的问题也解不完,否则生活就平淡了”);结合上下文 “(语境线索,如‘作者由丁香结联想到人生烦恼’)”,其深层含义是(如 “人生难免有困境,困境让生活更有意义”),它通过________(方式,如 “隐喻”),既传递了作者________(态度,如 “面对困境的豁达”),又直接支撑了文章 “________(主旨,如‘以从容心态面对人生困境’)” 的核心,让主旨更鲜明。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 “丁香花的‘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遇到的问题和烦恼也是解不完的,要是没有这些问题,生活反而会显得平淡无味”;结合上下文 “作者看到丁香结的形态,联想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烦恼,进而思考人生困境的意义”,其深层含义是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困境和烦恼是生活的常态,正是这些‘解不完的结’,让生活有了挑战和滋味,教会我们成长”,它通过 “将丁香结隐喻为人生困境” 的方式,既传递了作者 “不畏惧困境、以从容豁达心态面对生活” 的态度,又直接支撑了文章 “从自然景物中汲取生活智慧,以积极心态接纳人生不完美” 的核心主旨,让主旨更贴近生活,更易引发读者共鸣。
《宇宙生命之谜》 “这仍是一个未解之谜。”(指 “宇宙中是否存在生命”)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________(如 “宇宙中是否存在生命还没有确定答案”);结合上下文 “(语境线索,如‘科学家排除太阳系行星,研究火星仍无证据’)”,其深层含义是(如 “科学探索需要严谨,未知领域仍需继续探索”),它通过________(方式,如 “总结结论”),既体现了科学家________(态度,如 “实事求是、不懈探索”),又直接支撑了文章 “________(主旨,如‘科学探索永无止境,需以严谨态度面对未知’)” 的核心,让主旨更鲜明。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 “‘宇宙中除地球外是否存在生命’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确定的答案”;结合上下文 “科学家们先分析生命存在的条件,排除了太阳系中不符合条件的行星,又通过探测器详细研究火星,却始终未找到生命存在的有力证据”,其深层含义是 “科学探索需要以客观证据为依据,不能凭空臆断,即使面对‘未解之谜’,也要保持严谨的态度,继续深入研究未知领域”,它通过 “总结科学探索的现状” 的方式,既体现了科学家们实事求是、对未知充满敬畏且不懈追求的科学态度,又直接支撑了文章 “科学探索永无止境,人类对宇宙的认知需要在不断探索中深化” 的核心主旨,让读者理解科学研究的本质与价值。
(三)拓展题型:“理解古诗中这句话的深层含义,说说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古诗类)
1. 【答题方法】
第一步:“解诗句字面义”—— 逐字逐句翻译诗句,理解表面描绘的画面(如 “‘移舟泊烟渚’意为‘划动小船停靠在烟雾缭绕的小洲边’”);
第二步:“找意象与背景”—— 提取诗句中的核心意象(如 “明月 = 思乡”“烽火 = 战乱”)或诗人所处背景(如 “孟浩然漂泊、辛弃疾闲居”);
第三步:“挖深层情感与主旨”—— 结合意象与背景,推导诗句蕴含的 “深层情感”(如 “思乡、爱国、闲适”)或 “人生感悟”,避免停留在字面画面;
第四步:“串模板”—— 用 “这句诗的字面意思是……(字面义);结合‘……(意象 / 背景)’,其深层含义是……(情感 / 感悟),诗人通过……(手法,如‘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既营造了……(意境,如‘孤寂、闲适’),又表达了……(核心情感),让诗句的情感更真挚动人。” 整合答案。
2. 结合课文示例与模板
课文名称(古诗) 句子示例 答题模板 具体答案示例
《宿建德江》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句诗的字面意思是________(如 “原野空旷,天空比树还低,江水清澈,明月好像靠近了人”);结合 “(意象 / 背景,如‘野旷、明月’营造孤寂氛围,孟浩然漂泊背景)”,其深层含义是(如 “诗人漂泊的孤独,只能与明月相伴”),诗人通过________(手法,如 “借景抒情”),既营造了________(意境,如 “清冷孤寂的月夜意境”),又表达了________(核心情感,如 “深切的思乡与孤独”),让诗句的情感更真挚动人。 这句诗的字面意思是 “原野十分空旷,远处的天空看起来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江水清澈见底,天上的明月倒映在水中,好像主动靠近了漂泊的人”;结合 “‘野旷’‘天低’‘明月’等意象营造出的孤寂氛围,以及孟浩然长期在外漫游、漂泊无依的背景”,其深层含义是 “诗人身处空旷的原野,身边无亲友相伴,内心充满孤独感,唯有天上的明月仿佛能理解他的心事,主动靠近陪伴他,成为他孤独时的慰藉”,诗人通过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的手法,既营造了 “清冷、孤寂、空旷的月夜意境”,又含蓄表达了自己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与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没有直接说 “愁”,却让 “愁” 融入景物,情感更显真挚深沉。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这句诗的字面意思是________(如 “稻花飘香中,人们谈论着丰收,耳边传来一片青蛙的叫声”);结合 “(意象 / 背景,如‘稻花香、蛙声’象征丰收,辛弃疾闲居乡村背景)”,其深层含义是(如 “诗人对丰收的喜悦,对乡村生活的热爱”),诗人通过________(手法,如 “多感官描写”),既营造了________(意境,如 “热闹鲜活的乡村夏夜意境”),又表达了________(核心情感,如 “闲适与丰收喜悦”),让诗句的情感更真挚动人。 这句诗的字面意思是 “田野里稻花盛开,散发着阵阵清香,农民们在花香中谈论着即将到来的丰收年景,耳边同时传来稻田里青蛙的叫声,一片热闹景象”;结合 “‘稻花香’(嗅觉)、‘蛙声’(听觉)等意象象征乡村的丰收与生机,以及辛弃疾晚年闲居乡村、远离官场纷扰的背景”,其深层含义是 “诗人不仅为‘丰收’而喜悦,更享受乡村夜晚的宁静与鲜活 —— 没有官场的复杂,只有自然的生机与农民的淳朴,这份闲适让他内心舒畅”,诗人通过 “嗅觉 + 听觉” 的多感官描写手法,既营造了 “热闹、鲜活、充满生活气息的乡村夏夜意境”,又直接表达了自己夜行乡村时的轻松闲适,以及对丰收的喜悦和对淳朴乡村生活的热爱,情感明快,充满生活情趣。
三、易错点提醒
“只解字面,漏深层含义”:易错点是理解《桥》中 “他像一座山” 时,只说 “老支书像山一样高”,漏了 “老支书是村民的依靠、沉稳可靠” 的深层含义;或理解古诗 “稻花香里说丰年” 时,只说 “稻花香中谈论丰收”,漏了 “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导致解读表面化。
提醒:解完字面义后,务必多问自己 “作者写这句话,除了描述表面的人 / 事 / 景,还想传递什么?”(如情感、品质、道理),结合上下文的 “人物行为、事件意义、文本主旨” 挖掘深层,避免 “看山只山,看水只水”。
“脱离语境,主观臆断”:易错点是理解《我的战友邱少云》中 “一动也不动” 时,说 “邱少云不怕疼”,却忽略上下文 “潜伏任务不能暴露” 的背景,导致解读脱离文本逻辑;或理解《丁香结》中 “结是解不完的” 时,说 “作者喜欢解结”,违背 “人生困境” 的主旨关联。
提醒:解读前先 “回归文本”,在句子前后圈出 “事件背景、人物动机、文本主旨” 相关的语句(如 “潜伏任务要求隐蔽”“作者由丁香结想人生烦恼”),确保深层含义有文本支撑,不凭空想象。
“混淆‘情感’与‘品质’,解读偏差”:易错点是理解《狼牙山五壮士》中 “英勇跳崖” 的句子时,把 “作者对英雄的崇敬(情感)” 说成 “五壮士的崇敬(品质)”;或理解《宿建德江》时,把 “诗人的孤独(情感)” 说成 “诗人的坚强(品质)”,混淆两者的主体与内涵。
提醒:明确 “情感” 的主体是 “作者或诗人”(如 “作者崇敬英雄”“诗人孤独”),“品质” 的主体是 “文中人物”(如 “五壮士英勇”“老支书担当”),结合 “主体 + 内容” 判断,避免张冠李戴。
“古诗解读忽略意象与背景,误解含义”:易错点是理解《宿建德江》中 “明月近人” 时,只说 “明月离人近”,漏了 “明月象征陪伴,反衬诗人孤独” 的意象含义;或理解《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 “黑云翻墨” 时,只说 “黑云像墨”,漏了 “象征暴雨来临的紧张氛围”,导致解读停留在字面意象。
试题专练
阅读一
风雨中的菊花
午后的天灰蒙蒙的,没有一丝风。乌云压得很低,似乎要下雨。就像一个人想打喷嚏,可是又打不出来,感觉很难受。
多尔先生情绪很低落,他最烦在这样的天气出差。由于生计的关系,他要转车到休斯敦。
离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他随便在站前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
“太太,行行好。”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循着声音望去,他看见前面不远处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那个妇人牵着一条毛色纯正、闪闪发亮的小狗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可怜可怜吧,我已经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考虑到甩不掉这个小乞丐,妇人转回身,怒喝一声:“滚!这么点小孩子就会生意了!”小乞丐站住脚,满脸的失望。
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多尔先生想。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发大财的呢。还有一些大人专门指使一帮孩子乞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说不定这些大人就站在附近观察呢,说不定这些人就是孩子的父母。如果孩子完不成定额,回去就要挨处罚。不管怎么说,孩子也怪可怜的……多尔先生正思忖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脏手:“先生,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不管这个乞丐是生活所迫,还是欺骗,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他掏出一美元的硬币,递在他手里。
“谢谢您,祝您好运!”小男孩金黄色的头发连成了一个板块,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
树上的蝉在聒噪,空气又闷又热,像庞大的蒸笼。多尔先生不愿意过早去候车室,就信步走进一家鲜花店。他有几次在这里买过礼物送给朋友。卖花姑娘认出了他,忙打招呼。
“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训练有素,礼貌而又有分寸。她不说“买什么”,以免强加于人。
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正是刚才的小乞丐。小乞丐很是认真地逐个端详柜台里的鲜花。”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这么问,因为她从来没有想小乞丐会买。
“一束万寿菊。”小乞丐竟然开口了。
“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
“不用,你可以写上‘献给我最亲爱的人’,下面再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
“一共是二十美元。”小姐一边写,一边说。
小乞丐从破衣服口袋里哗啦哗啦掏出一大把硬币,倒在柜台上,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那里面可能就有多尔先生刚才给他的。
他数出二十美元,然后虔诚地接下有纸牌的花,转身离去。
火车终于驶出了站台。多尔先生望着窗外,外面下雨了,路上没有了行人,只剩下各式车辆。突然,他在风雨中发现了那个小男孩,只见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前进,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瘦小的身体更显单薄。多尔看到他的前方是一块公墓,他手中的菊花迎着风雨怒放着。
火车撞击铁轨越来越快,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他的眼前模糊了……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思考——( ) 吵闹——( )
2.小乞丐用来买花的“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体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子是对小男孩的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最后一段说“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他的眼前模糊了……”是什么强烈冲击着多尔先生?他的眼前为什么模糊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二
飘香的生命
站在人行道旁的桂树下,一股浓烈的幽香沁人心脾,激荡魂魄。仔细瞧去,在那密密的树叶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黄的花儿正如天空的星星闪烁,却又十分静谧,毫无张扬之意。
瞧着瞧着,我的眼睛湿润了。这些惹人怜爱的小东西,竟在偷偷地飘香,飘香了还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静静地立在枝头。我们如不仔细瞧,还不知道它已经到过这个世界,已经香过这个世界。这时,我的思绪触到一个最温柔的记忆……
我一个初中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钟才回家,而那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才缓缓地关上。他一直以为大门是要到那个时候才关的,因此春夏秋冬,他天天如此,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他才知道学校大门是十点钟就关的,而原来关门的老大爷生病住院了。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老大爷一直在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当他流着泪买了一大堆礼品去看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因为在那一刻,我们才醒悟,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着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
他们不张扬,是因为他们的生命本就是如此啊!
5.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沁人心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静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有两处省略号,第一处的作用是: ;第二处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第三四自然段采用了 的叙述方法。“飘香的生命”既指“桂香”,又赞人品,这种写法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两处写“眼睛湿润了”,说一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飘香的生命》写出了作者对生命的什么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三
鲸
鲸的外表像鱼,其实它们和人类的血缘关系很近。鲸是胎生的哺乳动物,它们无法在水下呼吸,必须随时浮出水面呼吸空气。鲸的后脚已经完全退化,前脚变为肢(zhī)鳍(qí),所以不适合在陆地上活动。鲸和鱼长得很像,它们都有鳍和尾巴,所以鲸一直被误认为鱼。其实鲸不是鱼。
到目前为止,鲸的分类有78种之多,科学家把它们统称为“鲸类动物”。一般来说,我们只按鲸的外形大小,把鲸分为鲸、海豚和鼠海豚三类。例如一只小海豚不过1米,但一只蓝鲸却可长达30米。
(选自《剑桥少儿百科全书》)
10.下列关于“鲸”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鲸不是鱼。 B.鲸在水中呼吸。
C.鲸是胎生的哺乳动物。 D.鲸不适合在陆地上活动。
11.鲸和 的血缘关系很近。到 为止,鲸的分类有78种之多,科学家把它们统称为“ ”。
12.一般来说,我们只按鲸的 ,把鲸分为 、 和鼠海豚三类。
13.短文从“鲸不是鱼”“ ”两方面介绍了鲸。
阅读四
秋天到,雁南飞
动物为什么要迁徙(xǐ)?从表面上看来,动物迁徙的最直接原因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食物、躲避天敌或者是寻找合适的地方繁育后代。但是,各种动物的迁徙行为都有着未探知清楚的秘密。
能飞多远?美国动物学家格里芬教授说:“鸟类迁徙的距离并不是它们的飞行能力决定的,而仅仅只是受限于地球的体积。”迁徙距离最长的是北极燕鸥,它们出生在北极附近,却要飞到南极过夏。沿途的各类海鱼就是它们的食物。
能飞多高?天气状况较为良好时,鸟类的飞行高度在300米——700米之间。迄(qì)今为止飞得最高的鸟类是秃鹫(jiù),它们在飞越象牙海岸时,飞行高度达到11300米,可比珠穆朗玛峰还高!
能飞多快?鸟类最喜欢的就是顺风飞翔。鹤在顺风时的最快速度能达到每小时100多千米,甚至比在高速公路上疾驶的小汽车还要快。雨燕白天能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持续飞行2000千米。
排队飞行?大雁南飞虽然速度快,但是也要消耗一两个月的时间。长途飞行中,除了扇动翅膀外,大雁们也要利用气流滑翔。当前面的雁鼓动翅尖,发出微弱的上升气流,后面的雁就利用这股气流的冲力,在高空中滑翔。这样一只跟着一只,就排成整齐的人字形和一字形队伍了。另外,人字形或一字形队伍也是一种集群本能的表现,有利于防御敌害。雁群一般由有经验的老雁当“队长”,飞在队伍的前面,幼鸟和体弱的鸟则插在队伍的中间。
什么路线?不同的鸟类选择的迁徙路线千差万别。目前据推测,鸟类的迁徙路线是长期以来逐渐形成的。
动物们有自己的生存习惯,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
小朋友们,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迁徙的小知识呢?
(节选自《中国儿童报》2018年10月11日)
14.夏季,北极燕鸥在哪里生活?( )
A.北极 B.南极
C.象牙海岸 D.珠穆朗玛峰
15.根据文章,能飞越珠穆朗玛峰的是哪一种鸟?( )
A.鹤 B.秃鹫 C.雨燕 D.北极燕鸥
16.根据文章,迁徙时飞得最快的是哪一种鸟?( )
A.鹤 B.秃鹫 C.雨燕 D.大雁
17.“要消耗一两个月的时间”中 “消耗”是什么意思?( )
A.消化 B.消失 C.消费 D.花费
18.大雁利用什么在高空中滑翔?( )
A.所有的大雁扇动翅膀。
B.有经验的老雁扇动翅膀。
C.前面的雁扇动翅膀产生的上升气流。
D.后面的雁鼓动翅尖产生的上升气流。
19.关于大雁的迁徙,下面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
A.有经验的老雁一般飞在队伍后面。
B.幼鸟飞在队伍下方,有利于保护。
C.大雁飞行时总是排成整齐的人字形。
D.大雁排队飞行是一种集群本能,有利于防御敌害。
20.根据文章,以下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
A.迁徙距离最长的是北极燕鸥。
B.科学家已经知道了动物迁徙的所有秘密。
C.鸟类迁徙的距离是由它们的飞行能力决定的。
D.下暴雨时,鸟类的飞行高度在300米——700米之间。
21.根据文章,以下哪一项不是动物迁徙最直接的原因?( )
A.躲避天敌。
B.喜欢顺风飞翔。
C.获取更多的食物。
D.寻找合适的地方繁育后代。
2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动物的迁徙?请用“ _____”在文中画出来。
阅读五
语段一:
①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②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站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③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语段二:
①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23.请自选角度,赏析语段一中的画线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从语段一中,“老汉凶得像只豹子”一句,可看出老汉的 品质。
25.语段二中“ ”词最能概括桑娜当时的心理活动。这段文字反映桑娜 的品质。
26.对比两个片段,你发现老汉与桑娜的共同点是 ;不同点是 。
27.请仿照语段二,写写自己忐忑不安时的心理活动。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及详解
阅读一
思忖 聒噪
钱是靠长期乞讨积攒起来的,放在口袋里的时间长,得来不易,体现了小乞丐对每一枚硬币的爱惜。
外貌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小男孩由于贫困很长时间没有洗澡。
是小乞丐将乞讨来的钱给逝去的母亲送花冲击着多尔先生,因为小乞丐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让多尔先生很感动,流下了眼泪。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思考: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
结合文章来看近义词为:思忖。
吵闹:1.大声争吵。2.扰乱,使不安静。3.(声音)杂乱。
结合文章来看近义词为:聒噪。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
文中小乞丐用来买花的“每一枚硬币都磨的亮晶晶的”这一句子说明了钱放在口袋里的时间长,只靠长期乞讨积攒起来的,得来不易。
3.本题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由"头发连成了一个板块,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眼球是白的可以看出来小男孩无依无靠,生活艰难困苦。
4.本题考查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
文章通过讲多尔看到一个小乞丐忍着讥笑与嘲讽讨钱,最后说“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强烈冲击,他的眼前模糊了”。
联系上下文可知:是小乞丐对母亲的一片真情强烈冲击着多尔先生。“模糊”说明多尔先生被感动得流泪了。
阅读二
芳香凉爽的空气使人感到舒适。 安静
引起下文 意思未尽
插叙 借物喻人
那一刻,我们才醒悟,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着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
生命的美好在于默默地奉献。
【解析】5.本题主要考查解释词语。
沁人心脾:芳香凉爽的空气使人感到舒适。
静谧:安静。
6.本题主要考查对省略号的理解。
从“这时,我的思绪触到一个最温柔的记忆……”可知,这个句子引出最温柔的记忆,因此,此处省略号的作用是:表示引文的省略。
从“当他流着泪买了一大堆礼品去看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可知,说到悲伤的事情,已经讲不去了,省略号在此处表示话没有说完(有时又作语意未尽)。
7.本题主要考查对叙述方法的理解。
从“我一个初中同学,家里很穷。”“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老大爷一直在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第三、四自然段主要讲初中同学的事情,叙述故事情节的过程中插入其他内容的叙述,这是插叙的叙述方法。
“飘香的生命”表面上指的是桂花释放的香味,实际上指的是生命的美好在于默默地奉献。这种写法叫做借物喻人。
8.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从“那一刻,我们才醒悟,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着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可知,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是因为那默默行善的老人的举动让“我们”感动落泪,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的人而感动。
9.考查了短文的中心。
注意读懂课文,思考作者的目的是什么,短文写了我在办公室闻到桂花香,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有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钟才回家,学校大门是十点钟就关的,而原来关门的老大爷生病住院了。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老大爷一直在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告诉我们生命的美好在于默默地奉献。
阅读三
B
人类 目前 鲸类动物
外形大小 鲸 海豚
鲸的种类
【解析】10.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判断。
仔细阅读原文,从原文中找到相关句子进行比较。
根据第一段可知“鲸的外表像鱼,其实它们和人类的血缘关系很近。鲸是胎生的哺乳动物,它们无法在水下呼吸,必须随时浮出水面呼吸空气。鲸的后脚已经完全退化,前脚变为肢鳍,所以不适合在陆地上活动。”鲸不能在水中呼吸,故选B
11.考查根据原文内容填空。
仔细阅读原文,从原文中寻找答案。
根据原文“其实它们和人类的血缘关系很近。”“到目前为止,鲸的分类有78种之多,科学家把它们统称为“鲸类动物”。”可填空。
12.考查根据原文内容填空。
仔细阅读原文,从原文中寻找答案。
根据原文“一般来说,我们只按鲸的外形大小,把鲸分为鲸、海豚和鼠海豚三类。”可知
13.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文章只有两段,我们可以分别概括每段的内容。
仔细阅读文章可知,第一段介绍了“鲸不是鱼”的相关知识,第二段介绍看鲸的分类相关知识。
阅读四
B
B
A
D
C
D
A
B
能飞多远?
能飞多高?
能飞多快?
排队飞行?
什么路线?
【解析】14.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掌握。
从句子“迁徙距离最长的是北极燕鸥,它们出生在北极附近,却要飞到南极过夏”可知答案。
15.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掌握。
从句子“迄今为止飞得最高的鸟类是秃鹫,它们在飞越象牙海岸时,飞行高度达到11300米,可比珠穆朗玛峰还高!”可知答案。
16.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掌握。
从句子“鹤在顺风时的最快速度能达到每小时100多千米,甚至比在高速公路上疾驶的小汽车还要快。”可知答案。
17.本题考查理解词语意思。
从句子“大雁南飞虽然速度快,但是也要消耗一两个月的时间。”可知“消耗”的意思是花费。
18.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掌握。
根据句子“长途飞行中,除了扇动翅膀外,大雁们也要利用气流滑翔。”可知答案。
19.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掌握。
从句子“雁群一般由有经验的老雁当“队长”,飞在队伍的前面,幼鸟和体弱的鸟则插在队伍的中间。”可知AB选项错误;从句子“这样一只跟着一只,就排成整齐的人字形和一字形队伍了。”可知C选项错误。
所以本小题选D。
20.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掌握。
A项,从句子“迁徙距离最长的是北极燕鸥”可知题目叙述正确。
B项,从句子“但是,各种动物的迁徙行为都有着未探知清楚的秘密。”可知题目叙述错误。
C项,从句子“鸟类迁徙的距离并不是它们的飞行能力决定的,而仅仅只是受限于地球的体积”可知题目叙述错误。
D项,从句子“天气状况较为良好时,鸟类的飞行高度在300米——700米之间。”可知题目叙述错误。
21.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掌握。
从句子“动物迁徙的最直接原因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食物、躲避天敌或者是寻找合适的地方繁育后代。”可知B选项正确。
22.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掌握。
阅读文章可知,第2、3、4、5、6段分别从动物迁徙飞多远、飞多高、飞多快、飞的队形及飞行路线来写的,所以画第2、3、4、5、6段第一句。
阅读五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洪水的来势汹汹,表达了老汉舍己为人的品质。
铁面无私,不徇私情
忐忑不安 同情他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
善良、热心助人 老汉果断、刚毅、舍己为人
路灯亮了,我的心咯噔一下糟了,这回可太晚了,我慌慌张张地向家里跑去,路上爸爸镜框后面的那双严厉的眼睛不时出现在我的眼前,我一路小跑心里不停埋怨自己。早上出门老爸签订万嘱咐放学赶快回家一起去看爷爷。现在过了一个多小时了,回家肯定会被一顿狂批,说不定还得挨揍怎么办?怎么办?找什么理由?找什么理由都不行,对门的莉莉肯定早回家了。唉,那就等着被揍一顿算了。
【导语】 《桥》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悲壮的故事,主要人物是一位老汉,他在洪水来临时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桥洞,最终牺牲了自己,保护了村民的安全 12。故事发生在黎明时分,雨突然变大,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村庄惊醒后,人们惊慌地跑到北面的窄木桥上。老汉作为党支部书记,站在水中指挥村民有序过桥,最终他自己和儿子在洪水中牺牲,成为了不朽的桥梁 。 《穷人》讲述了桑娜和她的丈夫渔夫在邻居西蒙去世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桑娜和渔夫生活艰辛,但他们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在西蒙病逝后,桑娜不顾家庭的困难,毅然决定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渔夫归来后也同意了这个决定,表现出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
23.本题考查句子意思的理解。
结合所给语段一第①自然段句子“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抓住关键词“舔着”可知句子把“水”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洪水来势汹汹,衬托了老汉舍己为人的品质。
2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所给语段一第②自然段句子“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可知,这句话把“老汉”比作“豹子”,说明老汉铁面无私,不徇私情。联系上下文可知,小伙不是别人正是老汉的儿子,所以知道老汉不徇私情的高尚品质。
2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忐忑不安”:心神不定,心神极为不安,写出了桑娜当时的心理活动。结合所给语段二“她忐忑不安地想”可知这是桑娜的心理活动,因此“忐忑不安”一词最能概括桑娜当时的心理活动。省略号表示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这段文字反映了桑娜宁可自己吃苦,也要互相帮助的品质。
2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老汉是一位光辉形象的老共产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说明老汉是一个善良、舍己为人的人。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桑娜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老汉与桑娜的共同点是善良,热心助人、舍己为人。
结合所给语段一第②自然段句子“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抓住关键词“突然冲上前”可知老汉果敢,坚毅;结合所给语段二,抓住关键词“她忐忑不安地想”可知这是桑娜内心不安,经过思想斗争后才下定决心,这也是他和老汉的不同之处。
27.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首先分析语段二,它通过“脸色苍白,神情激动”描写桑娜的神态,引出“忐忑不安”心理状态,然后运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将桑娜内心的矛盾、担忧、自责等复杂情绪通过一系列的问句和自我安慰的话语表现出来。仿写时,我们要先设定一个能让人忐忑不安的情境,比如考试没考好、做错了事等。接着用神态描写或直接点明“忐忑不安”等词来引出心理活动。然后通过自问自答、内心纠结的方式,将自己在这种情境下担心、害怕、后悔等复杂心理具体地展现出来。
如:我站在舞台侧面,双腿微微颤抖,心里忐忑不安极了。“一会儿上台要是忘词了可怎么办?台下那么多双眼睛盯着我呢,要是出丑了大家肯定会笑话我的。我怎么就没把台词背得更熟一点呢?要不现在再偷偷看一眼稿子?不行不行,被别人看到就更丢脸了。唉,只能硬着头皮上了,希望一会儿能一切顺利吧。”